动量效应论文_李富军,姜富伟,杨桦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量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量,效应,金融,组合,假说,市场,大宗。

动量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李富军,姜富伟,杨桦[1](2019)在《投资者理性特征对动量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效应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一直是金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利用经典金融学以外的方法来对动量效应进行研究。本文从行为金融的视角出发,对投资者理性特征影响动量效应的机制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着短期动量效应。投资者异质信念加剧了动量效应并延长了其持续时间。处置效应对动量效应的大小和久期具有抑制作用。投资者过度自信会加剧动量效应,但是本文没有发现过度自信影响动量效应持续时间的证据。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投资者理性特征对动量效应的影响提供了实证支持,并对投资领域动量策略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韩绪原[2](2019)在《证券市场动量效应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效应广泛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市场中,且具有显着的季节性。诸如行业特征、异质性风险等因素可用于阐释动量收益。我国股市的卖空限制、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对其动量效应的赢利性特征影响显着。但从非理性金融行为出发,行为金融学是否能够有效解释我国股市的动量效应,研究分歧较大。我国股市短期、超短期动量效应的存在,已为学界普遍认可,但对中、长期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远未达成共识。因此,未来有关动量效应成因的研究应尝试探究两类解释间更深层次的逻辑联系以及共同内涵。(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小胜,宋马林,束云霞[3](2019)在《股价动量效应、公司未来盈利与市场定价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8年4月至2018年4月沪深A股的周度交易数据和季度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q因子模型和五因子模型对个股动量效应、行业动量效应、相对股价动量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显着的个股动量效应和行业动量效应,但不存在明显的相对股价效应;q因子模型和五因子模型都可以很好地解释动量效应,并且后者要优于前者;股票价格动量与公司未来盈利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除两次"股灾"外,最近十年的定价效率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市场的定价效率出现了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奕可,吴禹潼[4](2019)在《浅析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关注,关于其形成机制,学者们众说纷纭。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浅析综述了在经典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分形市场假说和演化博弈理论下,两者的形成原因。(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19期)

顾浩威[5](2019)在《上市公司相关新闻报道与股价动量效应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实证研究结果不断涌现,其中动量效应是股票市场中最强烈的异象之一。文章基于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选取标准,采用Jegadeesh和Titman(1993)构造赢家组合与输家组合的标准方法,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显着的反转效应。其次,发现以周或月(即4周)为单位,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新闻报道与动量效应之间正相关,即上市公司的相关新闻报道越多,动量效应越显着;但时间以季度为单位时,中国A股市场在中长期(6个月)存在显着的反转效应,此时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新闻报道与反转效应之间没有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季度的新闻失去时效性,从而致使新闻对投资者的决策影响甚小。(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财会》期刊2019年08期)

陈智颖,陈苗臻,吴巧花[6](2019)在《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成因及理论应用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一直是金融投资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传统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动量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分形理论四个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成因及理论应用进行了综述,回顾了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15期)

许珈瑞[7](2019)在《对小公司效应、价值股效应、动量效应以及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叁因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行为金融学中小公司效应、价值股效应、动量效应以及反转效应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以A股市场2000-201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Fama-French叁因子模型,探究结合行为金融因素的多因子模型能否较好地拟合股市。研究发现,A股市场不同板块对于各个因子的偏好与权重不同,而单一股票也很难通过多因子去很好地解释超额收益,而本文希望通过实证分析来展示非理性因素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9年20期)

李汝纪[8](2019)在《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为重点进行阐述,并以当下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现状为依据,首先介绍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概述,其次分析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研究思路,最后从价格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变化最明显的周期、动量效应存在的时间和反转效应存在的时间、操盘获取综合效益的可行性、归纳与总结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具体研究,进一步提高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研究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13期)

宋光辉,陈苗臻,许林[9](2019)在《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股价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前景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纳入演化博弈理论框架,构建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股价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形成机理、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前景理论的锚定效应是动量与反转效应形成的根源。有限理性的投资者通过重复博弈试错,逐渐形成一致性交易策略,使股价呈趋势性变化,产生动量效应,一定时间后这种一致性交易策略将逆转,产生反转效应。进一步仿真分析发现,交易成本、投资者人数会对动量和反转效应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09期)

周颖[10](2019)在《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效应是资本市场价格趋势持续的现象,即买入前期相对强势的股票,同时卖出前期相对弱势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动量效应的存在一般解释为投资人对信息的反应不足,以及技术交易者对趋势的推动。如果动量效应存在,则表明价格具有某种可预测性,国外学术界研究表明在国际资本市场动量效应是广泛而稳定存在的,这有力挑战了有效市场假说。而在国内市场相关研究方面,动量效应是否存在、具有何种特点存在广泛分歧,这为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以及构建相应投资策略带来困扰。A股不同层次的市场板块承担着资本市场建设的不同使命,各层次市场板块动量效应的运行规律、特征如何,近期资本市场有效性如何,投资者在不同层次市场板块应该采用何种风格的投资策略,是本文即将探索研究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首先采用我国A股2000-2018年的动量因子收益率数据,分析A股全市场动量效应的总体情况,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法等检验动量效应以及和证券市场投资价值的关系;其次采用A股2010-2018年总计超过百万条全样本个股收益率数据通过改进的J.T.动量模型和程序化数据处理方法,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进行A股分市场动量效应深入比较研究。本研究发现,A股市场动量效应总体长期以微弱趋势减弱,创业板强于中小板、中小板强于主板,动量效应呈现短期性和小范围,形成期和持有期为1周或数周,存在范围约在2%股票数量范围左右,这和国际资本市场有很大差异。研究得出结论,A股市场动量效应的长期减弱趋势,反应了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逐步提高,反应了证券市场投资风格从技术投资为主向价值投资变化的趋势,主板应以价值投资为主而中小板和创业板更加适合技术投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在加强监管和优化机制方面的努力是有效的,整体跟风炒作的投资风格正在向理性投资的方向转变。(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9-05-01)

动量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量效应广泛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市场中,且具有显着的季节性。诸如行业特征、异质性风险等因素可用于阐释动量收益。我国股市的卖空限制、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对其动量效应的赢利性特征影响显着。但从非理性金融行为出发,行为金融学是否能够有效解释我国股市的动量效应,研究分歧较大。我国股市短期、超短期动量效应的存在,已为学界普遍认可,但对中、长期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远未达成共识。因此,未来有关动量效应成因的研究应尝试探究两类解释间更深层次的逻辑联系以及共同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量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李富军,姜富伟,杨桦.投资者理性特征对动量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9

[2].韩绪原.证券市场动量效应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9

[3].李小胜,宋马林,束云霞.股价动量效应、公司未来盈利与市场定价效率[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4].刘奕可,吴禹潼.浅析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形成机理[J].大众投资指南.2019

[5].顾浩威.上市公司相关新闻报道与股价动量效应的关系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9

[6].陈智颖,陈苗臻,吴巧花.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成因及理论应用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19

[7].许珈瑞.对小公司效应、价值股效应、动量效应以及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叁因子模型[J].时代金融.2019

[8].李汝纪.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中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分析[J].中国商论.2019

[9].宋光辉,陈苗臻,许林.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股价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分析[J].财会月刊.2019

[10].周颖.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光电效应原理图平动能和振动激发在不同势能面下的反...描述kk'j'相关的()进气道边界层吹吸控制原理示意图基于表4-1、表4-2、表4-3的动量检验结...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择时的FOF基金~#...

标签:;  ;  ;  ;  ;  ;  ;  

动量效应论文_李富军,姜富伟,杨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