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值加速度论文_曹胜涛,王亚勇,李志山,刘春明,杨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峰值加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速度,峰值,系数,楼层,场地,重力坝,周期。

峰值加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曹胜涛,王亚勇,李志山,刘春明,杨志勇[1](2019)在《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时程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结构设计,而确定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是选择动力时程分析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基础。讨论了中国和美国相关规范的EPA定义及参数取值的差异。由于EPA定义与地震动的加速度反应谱相关,给出了222组实际地震的加速度记录的反应谱,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的EPA定义,计算了各组地震动水平分量和竖向分量的EPA,分析了结果的差异及离散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1期)

尚庆学,郑迦译,李吉超,王涛[2](2019)在《各国规范对于楼面峰值加速度规定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总结了各国规范中对于结构楼面峰值加速度取值的相关规定。建立了一系列不同设计参数、不同振动周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弹性和弹塑性结构进行了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输入下的时程分析。将楼面峰值加速度通过地面峰值加速度归一化,考察了结构各楼层楼面峰值加速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楼面峰值加速度取值的相关规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在不同楼层的分布情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唐伟[3](2019)在《汽车碰撞速度分布分析及加速度峰值数字特征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随机碰撞条件下汽车安全系统的优化提供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支持,对汽车碰撞时的速度分布和加速度峰值进行研究。先对美国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中的碰撞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基于统计学分析,借助统计软件SPSS得出碰撞速度概率密度函数;再通过LS-DYNA建立台车碰撞仿真模型,根据碰撞仿真计算的结果来建立碰撞车速与加速度峰值的回归方程;然后利用碰撞速度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出加速度峰值的数字特征。结果表明:碰撞车速近似符合正态分布,车辆在车速为48. 48 km/h时发生碰撞的概率最大;利用台车碰撞仿真模型可以复现任意碰撞车速的加速度曲线,解决以往研究中加速度曲线单一的问题,而加速度峰值的数字特征可直接用于优化汽车安全设计中。(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崔恩文,郭恩栋,李娆饶[4](2019)在《谱强度SI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参数在高铁列车地震预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没有破坏性的高频小震对高铁地震报警的干扰,引入谱强度SI参数作为报警参数,分析其在高铁地震报警中的适用性。研究发现低频振动对SI的影响比高频振动大,对于高铁线路附近的高频小震,SI参数能有效的排除,但对于破坏性不大的远震大震可能会引发报警,从而产生误报现象,影响高铁列车运行效率。为了降低SI在破坏性小的远震大震中的误报率,本文引入PGA与SI作为报警参数。最后给出了不同时速下基于PGA与SI联合报警的阈值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胡良明,朱军福,孙奔博[5](2019)在《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对重力坝动力响应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结合应力型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方法,建立了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挡水坝段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地震动0°输入时不同峰值速度和峰值加速度对重力坝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动峰值速度对坝体参考点位移、应力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随着地震动峰值速度的增加,坝体各参考点顺河向位移和竖直向位移都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第一主应力和第叁主应力分别在坝踵和坝趾处影响程度大。(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7期)

陈保家[6](2018)在《中美标准中关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获取与场地类别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是每个勘测设计项目抗震设计所需参数的基础。本文分别给出了中美标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获取途径与场地类别的划分标准,同时阐述了中美标准中关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的差异之处,以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陈国兴,刘薛宁,朱姣,金丹丹,许汉刚[7](2019)在《深厚松软场地卓越周期与地面峰值加速度的空间变异特征:以苏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区域地震构造与活动性特征,苏州存在遭遇近场中强地震、中远场强地震和远场大地震影响的风险。根据250 m深钻孔信息与111个不同深度原状土样的动叁轴试验结果,采用修正Matasovic本构模型描述土的动剪切模量折减和阻尼比增长特性是适宜的。基于393个钻孔的剪切波速资料,以剪切波速不小于700 m/s的岩土层为地震基岩,采用集中质量模型非线性分析法进行钻孔土柱地震反应分析,提出了场地卓越周期的弱震预测法,给出了场地卓越周期和地面峰值加速度(PGA)的空间变化特征:(1)在近场中强地震、中远场强地震和远场大地震的基岩弱震动作用下,场地卓越周期等值线图的空间变异性相似,但PGA放大系数等值线图的空间变异性与基岩地震动特性密切相关。(2)基岩峰值加速度小于0.1g时,PGA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基岩峰值加速度;反之,基岩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建强[8](2018)在《莫喀高铁不同设计基准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莫喀高铁采用不同抗震设防标准提供相应动参数,在分析莫喀高铁地质地震构造和地震特征基础上,通过有关地震参数的相关性,计算不同设计基准期内不同超越概率对应的重现期、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照俄罗斯标准比中国大1. 32倍;给出任意基准期内不同超越概率下地震动参数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12期)

陈鲲,俞言祥,高孟潭,亢川川[9](2018)在《不同约束条件下2014年8月24日纳帕M_W6.0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震动图的可靠性简短描述为震动在观测台站附近可靠性较高,远离台站的地方较差,必须依赖于地震动的估计值。文中从震源、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以及地震事件间的偏差校正项对地震动估计值进行约束,进而提高震动图的可靠性。分别采用中国西部长、短轴衰减关系、川藏地区断层投影距衰减关系及NGA-West2中Boore等回归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区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进一步增加台站观测数据约束地震动的分布,并考虑地震事件间的偏差校正项对衰减关系估计值的修正,先后基于点椭圆和断层投影面源模型,利用考虑场地效应的快速生成震动图方法计算了2014年8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纳帕M_W6.0地震的震动图。比较分析了不同震源特征、不同衰减关系模型、有无地震事件间偏差校正项的震动图差异。研究分析认为,明确的震源破裂尺度提高了衰减关系距离项的精度,有利于降低缺少台站地区地震动估计的不确定性。地震动观测值的加入降低了震动图的数据约束部分的不确定性。地震事件间偏差校正项的应用,减小了不同衰减关系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较为合理地反映了特定地震地震波的区域传播特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R.M.Yuan,Q.H.Deng,D.Cunningham,C.Xu,X.W.Xu[10](2018)在《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密度分布规律及其与峰值地动加速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Meunier等(2007)的方法对2008年汶川MW7.9地震引发的滑坡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确定其与峰值地动加速度(PGA)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地震滑坡的密度与峰值地动加速度之间具有很好的定量关系。滑坡失稳时的临界峰值地动加速度值(PGAcr)分别为:平均水平峰值地动加速度的临界值为0.21g,平均垂直峰值地动加速度的临界值为0.12g。与其他地震类似,汶川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同样可以由基于滑坡面密度和点密度的两个方程来进行描述。在这两个方程中,类似的衰减因子(约为20)表明:地震滑坡的两种密度分布特征(点密度和面密度)都可以反映地震能量的衰减规律。基于这样的滑坡密度分布定量描述模型,以汶川地震断层的上盘区域为例,提出了基于滑坡分布特征来反演地震峰值地动加速度的方法,并通过反演得到了汶川地震断层上盘区域的峰值地动加速度分布方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或极少地震仪器监测数据的地区、但却有大量地震滑坡分布的情况下,通过地震滑坡的分布规律来反演构建地震动分布图是一种可能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译丛》期刊2018年03期)

峰值加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系统总结了各国规范中对于结构楼面峰值加速度取值的相关规定。建立了一系列不同设计参数、不同振动周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弹性和弹塑性结构进行了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输入下的时程分析。将楼面峰值加速度通过地面峰值加速度归一化,考察了结构各楼层楼面峰值加速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楼面峰值加速度取值的相关规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在不同楼层的分布情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峰值加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曹胜涛,王亚勇,李志山,刘春明,杨志勇.地震动有效峰值加速度的统计分析[J].建筑结构.2019

[2].尚庆学,郑迦译,李吉超,王涛.各国规范对于楼面峰值加速度规定的对比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3].唐伟.汽车碰撞速度分布分析及加速度峰值数字特征计算[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4].崔恩文,郭恩栋,李娆饶.谱强度SI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参数在高铁列车地震预警中的应用[J].世界地震工程.2019

[5].胡良明,朱军福,孙奔博.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对重力坝动力响应影响[J].水力发电.2019

[6].陈保家.中美标准中关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获取与场地类别的划分[J].中外建筑.2018

[7].陈国兴,刘薛宁,朱姣,金丹丹,许汉刚.深厚松软场地卓越周期与地面峰值加速度的空间变异特征:以苏州为例[J].岩土工程学报.2019

[8].李建强.莫喀高铁不同设计基准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8

[9].陈鲲,俞言祥,高孟潭,亢川川.不同约束条件下2014年8月24日纳帕M_W6.0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的对比[J].地震地质.2018

[10].R.M.Yuan,Q.H.Deng,D.Cunningham,C.Xu,X.W.Xu.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密度分布规律及其与峰值地动加速度的关系[J].世界地震译丛.2018

论文知识图

双车同向行驶正弯矩冲击系数图3.1...各跨中截面竖向加速度峰值变化规律各跨中截面竖向加速度峰值变化规律各跨中截面竖向加速度峰值平均值/最...各墩底弯矩冲击系数平均值/最大值...各级地震作用下分灾元件对边墩相对位...

标签:;  ;  ;  ;  ;  ;  ;  

峰值加速度论文_曹胜涛,王亚勇,李志山,刘春明,杨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