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式转换器中的初级侧检测和峰值电流模式控制

反激式转换器中的初级侧检测和峰值电流模式控制

一、PRIMARY SIDE DETECTION AND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IN FLYBACK CONVERTER(论文文献综述)

张恒坤[1](2016)在《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是急剧上升,传统的能源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传统的一次能源随着开采量的增加而越来越少,并且传统能源污染性大,对环境的破坏性大,于是新型能源被研制和开发,像太阳能,风能,潮汐,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应用范围在扩大。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的再生能源,成为新型能源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光伏电池正向低成本,高效率和高的可靠性发展。目前,由于光照不均匀出现的阴影和电池板的裂纹等原因,影响光伏电池的功率输出,为了克服这些影响,微逆变器与单个电池板进行结合,并且加入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设备,这样就可以提高电池板的输出效率了,并且这种组合较为灵活,可以模块化生产,故可以大力推广。本文的并网微逆变器的研制是以交错反激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工作原理,并对采用的控制技术,最大功率点跟踪以及孤岛检测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首先介绍了微逆变器拓扑电路的选择,并分析了单端反激式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对反激变换器工作在断续和连续工作模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断续工作模式;对有源钳位反激逆换器进行了研究;对微逆变器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来确定合理的控制方法和策略,确定了PI控制策略来作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最大功率点跟踪是采用扰动观察法来实现的;反孤岛策略是采用无源主动式来进行孤岛检测的,确保了电路的正常运行以及设备的保护;然后用Matlab仿真软件对交错反激微逆变器系统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最后对交错反激微逆变器进行硬件设计与软件实现。

李柱泽[2](2015)在《一款基于PSR离线式恒压输出AC-DC芯片XD1601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环保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提高节能要求,并陆续相应地制定了绿色节能标准,以提高性能,降低功耗。因此,对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不断追求促使了电源管理芯片的产生和发展。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功率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得以出现,促进了电源管理设备向着高频和中小化方向发展,为电源芯片的小型化提供了条件。直流稳压电源按种类大致可分为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型稳压电源。较早出现的LDO线性稳压电源,虽然成本低、噪音小,但其体积较大,电能转换效率不高。而开关型稳压电源,由于功率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只消耗很小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效率较高,并且随着开关频率的提高,转换器的尺寸可以做的很小。鉴于这些优点直流开关电源在目前的电源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反激式AC-DC转换器具有高效率,低功耗,输入范围宽,电路简单,体积小等优势,是电源适配器和LED显示器等中小功率设备的首选。本次设计的芯片采用了峰值电流模式,提高了其响应速度。芯片设计斜坡式软启动电路有效地避免了芯片启动时产生的浪涌电流,保证了输出电压的平稳式启动。除此之外,芯片自身集成了全面的保护模块,确保芯片可以安全而稳当地工作。论文分章节分别论述了开关电源的基本拓扑结构,工作机理等。本论文基于集成电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直流开关电源项目,设计的这款基于0.5μm BCD工艺AC-DC开关稳压电源。芯片内部模块电路选择Hspices软件工具,有效的仿真结果表明,各项特性参数满足芯片要求。

李伟凯[3](2015)在《双反激管并网微逆变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自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问题日趋重视。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能源,有其储量大、分布广、无污染的特点。太阳能的高效率运用将逐渐的取代不可再生能源,从替代能源演化为基础能源。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能源产业中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并网微逆变系统为每个光伏组件配置了在最大功率点位置工作的逆变器,可以直接将单个光伏组件输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再接入市电网。这种方式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发电量以及发电效率,克服了单个光伏阵列无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弊端,并且微逆变器的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的应用场合更加多元化,光伏组件的扩展应用更加方便。针对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开关损耗大、并网电流质量差、使用寿命不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双反激管交错导通的有源钳位逆变器,通过有源钳位变换器吸收漏感磁能并且对输入电流高频斩波,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采用双反激式电路结构可以减小输出电流中的高次谐波,功率解耦部分用薄膜电容取代电解电容以提高微逆变器的使用寿命。本文阐述了双反激式微逆变器的控制原理及正弦脉宽调制策略,并对比了有源钳位和RCD两种吸收漏感磁能方法的优劣。由于分布式并网发电对入网电流及电压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双反激变化器负载可能出现不平衡,建立钳位电路等效数学模型和等效电路。提出单级电流检测最大功率点方案,并推导出硬件设计参数和计算公式。最后在软件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DSPIC2812,最大输出功率为210W的光伏微逆变器。通过仿真结果与样机实验结果的对比,输出的并网电流波形质量好、转换效率高、相位过零时没有畸变、满足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验证了控制原理和元器件设计选择的正确性。

黄飞[4](2013)在《一款正弦反激式白光LED驱动芯片设计》文中指出白光LED(Light-Emitting Diode)由于其环保、高效、节能、寿命长等优点在照明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新世纪最炙手可热的节能环保产品,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市场前景广阔。我国LED产业规模在2011年达到1200多亿元,而且还将高速发展。由于白光LED的电学参数离散性较大,易受环境变化影响,正向导通电压较大,且市电高达220V的交流电压不能用来直接驱动白光LED,因此需要有专用的驱动控制芯片驱动,从而对白光LED驱动控制芯片的研究开发提出更多的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照明的正弦反激式AC/DC驱动控制芯片。文章首先对LED驱动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进而设计了这款基于BCD工艺,采用峰值电流PWM调制模式的恒流驱动白光LED驱动芯片,其中耐高压功率开关管放在片外,节省了芯片的面积及成本;文中给出了芯片的工作原理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完成了芯片中各主要模块的分析设计;并基于Cadence的Spectre工具对各个模块及整体电路进行了仿真和验证;基于CadenceVirtuoso工具设计完成了芯片的版图,进行了版图的优化验证;并对反激式AC/DC开关电源电路进行了分析、设计,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达到了设计的指标和要求。本芯片电路和版图的设计、仿真基于CSMC0.5um BCD工艺。输入电压范围90VAC至264VAC,可用于90V至130VAC,180V至264VAC的双输入范围;基于正弦反激式拓扑;高功率因数(≥0.95);转换效率达到90%左右;工作在非连续导通模式(DCM,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原边闭环校准及线性校准;过温保护,欠压保护等功能。

唐明发[5](2012)在《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高效率AC/DC开关电源芯片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日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然而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和不可再生能源消耗,人们对能源利用率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对高效、稳定、安全的各类电源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并且多数的电子设备不能够直接使用交流的市电,而单片的AC/DC开关电源芯片IC因为具有高集成度、高效率、高性价比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课题的任务是设计一款能广泛应用于笔记本适配器、显示器驱动等领域的单片集成的离线式AC/DC开关电源芯片。该芯片的主要特点是内部集成了耐压高达700V的功率MOS开关管,可以提供的功率范围更大;采用全频、变频、低频、跳周期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充分提高所有负载条件下的效率;具有可编程的过压保护,可以实现锁存型和非锁存型关断功能,允许初级和次级的检测;提供输入过压欠压保护功能;可编程流限控制;线电压检测可以抑制线电压纹波;具有132K和66K两种工作频率可选;具有软启动、频率抖动、迟滞热关断等功能。本文首先阐述了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本电路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振荡器、频率抖动、脉宽调制器、内部过压欠压模块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并利用仿真工具对电路进行了仿真。重点验证了整体电路的功能和性能仿真结果,进一步介绍了版图的设计要点,最后对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和特点进行了回顾。

兰彤[6](2012)在《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数字开关电源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开关电源通常采用模拟设计解决方案,模拟方案发展成熟、流程清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成本、响应时间、占板面积方面尚有优势。随着电子设计数字化的发展,设计人员不仅要求能够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还在灵活设置电源参数,诊断电源故障,快速完成设计方面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数字化设计加快了开关电源的控制部分的设计,使研发平台得以重复利用,修改代码即可完成控制算法的升级,因而电源设计数字化成为开关电源设计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桥式拓扑的工作原理,比较了桥式拓扑和正激反激、推挽输出的差异,全桥拓扑和半桥拓扑的差异和适用场合。给出了桥式拓扑中电容电感选择的原则。本文采用PID控制对采样电压操作,PID控制作为工业上成熟的闭环控制方式,广泛应用在能源、制造、医疗等方面。介绍了两种PID算法的推导过程,比较了二者的优缺点。设计了完整的模糊逻辑体系整定PID控制的三个参数。在Simulink中建立子外围拓扑模型,PID控制模型,模糊逻辑模型和PWM波产生模型。将各模块连接起来,运行模型,分析仿真结果,为系统的硬件实现提供了指导和支持。根据模型运行的情况,完成硬件实现,FPGA芯片使用XILINX公司Vertex-Ⅱ系列的XC4VSX35。在XINLINX ISE中编写verilog代码,实现PID控制模块和DPWM波生成模块,并编写了模数转换(ADC)芯片控制模块,完成了仿真。并把FPGA开发板与电源外围拓扑的PCB板连接调试,验证了模糊PID控制的可行性。本文给出了各模块硬件实现的综合后电路图和仿真波形图。

刘琦[7](2011)在《高效可单组调光DC12V30W大功率LED阵列驱动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LED(Light Emitting Diode)以其使用寿命长、节能、发光效率高、响应快、环保、颜色多样化、容易调控等显着优点,广泛应用于背光源、汽车电子、普通照明等领域。大功率LED被视为一种可取代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光源的第四代光源,这使得设计大功率LED照明电路显得十分有必要。目前不少LED驱动厂家使用恒压方式驱动大功率LED,不能确保通过并联的每颗大功率LED的电流相同,容易使大功率LED的半导体芯片烧坏,因此研究大功率LED驱动电源实现LED照明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首先,论文介绍了LED的发展史及国内外的现状,并通过与传统光源的对比简要的说明了LED的优点、应用发展概况。其次,论述了LED的发光原理和特性,得出了大功率LED使用恒流驱动的必要性。再次,阐述了LED驱动器的现状,比较了几种常见的LED驱动器-开关电源的拓扑结构优缺点。在上述背景下,本论文采用单个恒压源供多个恒流源的LED驱动方式,每个恒流源单独给每路LED供电,同时通过调光电路对每个恒流源进行调光。论文对整体电路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恒压源、恒流源、调光电路三个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最后为确保设计合理性对系统的各种关键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电路满足设计要求。模块一恒压源首先采用以MAX668为PWM控制器的Boost升压电路,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和较高效率的特点。其次采用以MAX668为PWM控制器的反激式升压电路,采用了RCD箝位和无源无损耗缓冲电路,该电路具有适合多路输出和隔离的特点。再次采用以UCC2897A为PWM控制器的正激式有源箝位电路,该电路采用零电压软开关技术。论文对正激式有源箝位驱动器中的关键部分高频变压器进行了重点设计,给出了电路重要部分参数的具体设计过程。模块二恒流源分别采用MAX16803和SN3350作为可调恒流源的控制芯片,以实现恒流输出。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两款恒流源的实验结果,SN3350调光电路效率最高,高达95%。最后,模块三调光电路采用NE555构成的自激多谐振振荡电路,产生固定频率且占空比可调的PWM信号,以实现单组调光。多路恒流输出供电方式在成本和性能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以后的主流方向。

张敏娟[8](2005)在《48V/25A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根据目前开关电源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作者研究开发了一种通信系统常采用的48V/25A直流高频开关电源。本论文首先对高频开关电源主电路进行设计以及零电压软开关技术在移相全桥电路中的应用。 其次,对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保护电路进行设计,控制电路以UC3875和AT89C52为核心,以模拟调节与微机调节相结合构成双环控制模式,实现系统稳压和限流。并且针对开关电源是二阶系统,对模拟调节器进行设计,并利用MATLAB对闭环控制系统的特性仿真。监控单元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处理,不仅实现了对电源的控制,而且实现了在线调节、数据显示以及与上位机的通讯功能。 再次,由于时间有限,本论文仅对几种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进行分析,并通过小信号模型推导出Boost电路的传递函数,由传递函数分析Boost升压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并利用MATLAB对Boost电路进行仿真。 最后,对几种常用的负载均流方法进行研究和电路分析,并对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的工作原理、系统启动时的情况以及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基于常用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存在的问题,作者研究了与控制电路相结合的实用型平均电流自动均流电路,并经试验证明均流效果比较好。

谢铂云[9](2002)在《APF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本文主要是针对一种在较大功率场合应用的新型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系统(APFC)做了从理论推导、系统设计到电路制作调试这样一系列从理论到实践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应用西门子公司的控制器TDA16888进行控制,主回路采用Boost变换器,实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系统达到了性能指标,效果很好,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二、PRIMARY SIDE DETECTION AND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IN FLYBACK CONVERT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IMARY SIDE DETECTION AND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IN FLYBACK CONVERTER(论文提纲范文)

(1)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发展现状
        1.2.1 微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1.2.2 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几个关键技术
        1.2.3 单相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
    1.3 单相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
        1.3.1 微逆变器的由来
        1.3.2 微型逆变器的设计原则
    1.4 论文主要完成的内容
2 基于反激变换器的光伏并网微逆变器
    2.1 微逆变器的拓扑电路
    2.2 单端反激式变换电路
        2.2.1 反激变换器连续工作模式
        2.2.2 反激变换器断续工作模式
    2.3 交错并联反激逆变器
    2.4 有源钳位反激逆变器
    2.5 本章小结
3 微逆变器的控制技术
    3.1 电流补偿控制
        3.1.1 单频率的DCM的控制
        3.1.2 负载共享控制
    3.2 MPPT控制
    3.3 孤岛检测
        3.3.1 无源检测
        3.3.2 有源检测
        3.3.3 无源主动式孤岛检测
    3.4 功率解耦技术
        3.4.1 功率解耦原理
        3.4.2 功率解耦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交错反激式微逆变器系统的建模及仿真
    4.1 光伏电池模型
    4.2 系统建模和仿真及分析
        4.2.1 PWM模块建模
        4.2.2 MPPT仿真
        4.2.3 孤岛检测仿真
    4.3 本章小结
5 微逆变器的电路设计
    5.1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5.1.1 反激变压器的选择
        5.1.2 开关管MOSFET的选择
        5.1.3 去耦电容的选择
        5.1.4 有源钳位电路
    5.2 硬件电路的设计
        5.2.1 硬件电路的设计
        5.2.2 主开关管驱动电路
        5.2.3 电网电压的过零检测
        5.2.4 PV电池电压采样
    5.3 软件的控制实现
        5.3.1 主控芯片
        5.3.2 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一款基于PSR离线式恒压输出AC-DC芯片XD1601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开关电源的简述
    1.2 国内外开关电源的发展概况
    1.3 开关电源基本结构及分类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反激式AC-DC变换器拓扑结构设计
    2.1 反激式AC-DC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
    2.2 反激式AC-DC变换器工作模式
    2.3 正激式开关转换器
    2.4 反激/正激变换器优缺点对比
    2.5 AC/DC开关电源控制模式
    2.6 环路控制模式
第三章 芯片XD1601的系统设计与应用
    3.1 芯片XD1601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3.2 芯片XD1601系统结构设计及主要功能描述
    3.3 芯片XD1601的典型应用电路及工作原理分析
第四章 芯片XD1601主要模块电路设计与仿真验证
    4.1 带隙基准设计
    4.2 振荡器和频率抖动电路设计
    4.3 多功能编程电路设计
    4.4 流限采样控制电路设计
    4.5 恒压控制电路设计
第五章 芯片XD1601整体电路的仿真验证
    5.1 XD1601的恒压输出仿真验证
    5.2 恒压输出关键信号仿真验证
    5.3 芯片XD1601的版图布局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双反激管并网微逆变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光伏微逆变系统的研究背景
        1.2.1 微逆变器的发展
        1.2.2 光伏并网微逆变系统研究现状
        1.2.3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1.2.4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最大功率点研究现状
    1.3 高频软开关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反激并网微逆变系统拓扑结构分析
    2.1 微逆变系统结构
        2.1.1 单级微逆变系统 DC-DC 工作模式分析
        2.1.2 双路微逆变系统 DC-DC 拓扑结构分析
    2.2 双路微逆变系统 DC-AC 拓扑结构分析
    2.3 微逆变系统钳位电路分析
        2.3.1 RCD 无源吸收钳位反激逆变电路
        2.3.2 LCD 无源吸收钳位反激逆变电路
        2.3.3 准谐振反激逆变电路
        2.3.4 有源钳位逆变电路
第三章 微逆变器硬件参数设计与损耗分析
    3.1 反激变压器分析
    3.2 去耦电容分析
    3.3 钳位电容分析
    3.4 逆变器开关管分析
    3.5 输出整流二极管特性分析
    3.6 总损耗分析
第四章 微逆变器电路结构设计
    4.1 硬件电路结构设计
        4.1.1 反激 MOSFET 管驱动电路
        4.1.2 全桥式电路设计
        4.1.3 输入电压及输出电压检测电路
        4.1.4 输入电流及输出电流检测电路
        4.1.5 过零检测电路
    4.2 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4.2.1 太阳能电池特性
        4.2.2 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案
    4.3 入网电流与输出电流控制
        4.3.1 入网电流控制策略
        4.3.2 反激输出电流控制策略
    4.4 微逆变器孤岛检测
    4.5 系统软件设计
        4.5.1 状态机
        4.5.2 锁相环
        4.5.3 入网电流控制环和输出电压控制环
        4.5.4 MPPT 实现
第五章 微逆变器并网发电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5.1 有源钳位开关管实验分析
    5.2 直流母线实验分析
    5.3 并网电流实验波形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信

(4)一款正弦反激式白光LED驱动芯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LED 照明技术的发展
        1.1.1 LED 照明技术的演进
        1.1.2 国内外 LED 照明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1.2 白光 LED 原理、工艺与特性
        1.2.1 白光 LED 的原理与工艺
        1.2.2 白光 LED 的特性分析
    1.3 白光 LED 驱动芯片的现状
    1.4 BCD 工艺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LED 驱动系统与芯片
    2.1 LED 驱动模式与电路结构
        2.1.1 开关电源的调制方式
        2.1.2 开关电源的控制模式
        2.1.3 LED 驱动控制拓扑结构
    2.2 LED 驱动芯片
        2.2.1 驱动芯片系统工作原理
        2.2.2 驱动芯片内部模块
        2.2.3 驱动芯片设计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ED 驱动芯片模块电路设计和仿真
    3.1 带隙电压基准设计与仿真
    3.2 低压差校准电路设计与仿真
    3.3 比较器
    3.4 虚拟积分器电路
    3.5 驱动级电路
    3.6 保护电路
    3.7 启动电路
    3.8 ESD 保护电路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ED 驱动芯片整体仿真与版图设计
    4.1 LED 驱动芯片的整体应用仿真
        4.1.1 仿真参数的确定
        4.1.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2 芯片版图设计与仿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5)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高效率AC/DC开关电源芯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源的发展概况
    1.2 开关电源国内外现状
    1.3 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1.4 课题特点
    1.5 本论文所做工作
第二章 开关电源基本原理
    2.1 基本拓扑及工作原理
    2.2 电感电容
    2.3 控制模式
        2.3.1 电压控制模式
        2.3.2 电流控制模式
第三章 芯片内部结构及应用
    3.1 芯片的内部结构
    3.2 芯片的应用
        3.2.1 反激式拓扑
        3.2.2 磁设计
第四章 内部电路设计与仿真
    4.1 基准电路
        4.1.1 带隙基准的原理
        4.1.2 电路设计
        4.1.3 仿真结果分析
    4.2 内部过压欠压设计
        4.2.1 过压欠压电路设计
        4.2.2 误差放大器的设计
    4.3 振荡器(OSC)的设计
        4.3.1 电路设计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频率抖动和跳周期控制电路设计
        4.4.1 频率抖动电路设计
        4.4.2 跳周期控制电路
        4.4.3 仿真结果分析
    4.5 占空比调节电路设计
        4.5.1 电路设计
        4.5.2 仿真结果分析
    4.6 总体电路仿真
        4.6.1 总仿参数设计
        4.6.2 总体仿真结果分析
第五章 版图设计与实现
    5.1 版图设计与验证
        5.1.1 版图的设计原则
    5.2 电路版图设计
        5.2.1 基准电路版图
        5.2.2 内部UV/OV电路版图
        5.2.3 振荡器的版图
        5.2.4 频率抖动电路版图
        5.2.5 占空比调节电路版图
    5.3 总体版图的布局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数字开关电源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电源发展前景
    1.2 模拟开关电源的优势与不足
    1.3 数字开关电源的优势与不足
    1.4 数字开关电源实现方案与发展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桥式转换器拓扑与设计
    2.1 半桥变换器拓扑
        2.1.1 最大导通时间、绕组匝数、电感电容的选择
        2.1.2 半桥变换器实际输出功率限制
    2.2 全桥变换器拓扑
    2.3 半桥拓扑驱动电路设计要求
第三章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3.1 常规PID控制
        3.1.1 PID运算原理
        3.1.2 PID算法的离散化
        3.1.3 PID系数的整定
    3.2 模糊逻辑在PID控制中的应用
        3.2.1 模糊逻辑介绍
        3.2.2 隶属函数及确定方法
        3.2.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第四章 系统建模与分析
    4.1 基于Simulink的系统建模
        4.1.1 外围拓扑模型
        4.1.2 PID控制模型
        4.1.3 PWM波产生模型
    4.2 模型仿真与分析
第五章 基于FPGA的硬件实现
    5.1 AD转换电路
        5.1.1 AD转换芯片选择
        5.1.2 AD转换时序设计
        5.1.3 AD采样控制模块
    5.2 模糊PID算法的FPGA实现
        5.2.1 模糊逻辑转换为查找表
        5.2.2 使用BROM配置查找表
        5.2.3 基于树型结构乘法器的PID控制模块设计
    5.3 DPWM产生模块设计
        5.3.1 DPWM分辨率要求
        5.3.2 几种DPWM实现方式
        5.3.3 DPWM模块设计
    5.4 实验平台搭建与测试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高效可单组调光DC12V30W大功率LED阵列驱动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LED 的发展史
        1.1.2 LED 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1.1.3 LED 的优点
    1.2 LED 光源的特点
        1.2.1 LED 的发光原理
        1.2.2 LED 的特性
    1.3 LED 驱动器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1.3.1 LED 驱动方式
        1.3.2 LED 驱动电路结构
        1.3.3 DC/DC 转换器
        1.3.4 LED 对驱动电源的要求
        1.3.5 LED 驱动电源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基于MAX668 的Boost 升压电路的设计
    2.1 Boost 转换器的基本电路拓扑
        2.1.1 电感电流连续时Boost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关系
        2.1.2 电感电流断续时Boost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关系
    2.2 控制器MAX668
    2.3 基于MAX668 的DC/DC 转换器的外围参数设计
    2.4 Boost 转换器的电路损耗估算
    2.5 试验结果和分析
第3章 基于MAX668 的反激式转换器的设计
    3.1 反激式转换器的基本电路拓扑
        3.1.1 电流连续时反激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关系
        3.1.2 电流断续时反激转换器的基本关系
    3.2 基于MAX668 的反激式转换器的电路的设计
        3.2.1 RCD 箝位电路的设计
        3.2.2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
        3.2.3 主要器件的选择
    3.3 反激式转换器的电路损耗估算
    3.4 试验结果分析
第4章 基于UCC2897A 的有源箝位正激式转换器的设计
    4.1 有源箝位正激式转换器稳态工作原理
    4.2 控制器UCC2897A
        4.2.1 UCC2897A 的引脚功能
        4.2.2 UCC2897A 的详细功能
    4.3 UCC2897A 工作参数设定
    4.4 功率级设计
        4.4.1 输出电感
        4.4.2 输出电容
        4.4.3 有源箝位电路
        4.4.4 初级MOSFET QMAIN 的ZVS 条件考虑
        4.4.5 输入电容
        4.4.6 电流检测
    4.5 正激变压器
    4.6 试验结果分析
第5章 调光电路的设计
    5.1 LED 的调光
        5.1.1 PWM 调光的原理
        5.1.2 PWM 调光的主要参数
        5.1.3 PWM 调光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5.2 基于NE555 的自激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
    5.3 基于MAX16803 的调光电路
        5.3.1 MAX16803 芯片简介
        5.3.2 实际应用电路图
    5.4 基于SN3350 的调光电路
        5.4.1 SN3350 芯片简介
        5.4.2 实际应用电路图
        5.4.3 应用经验
    5.5 试验结果分析
        5.5.1 PWM 产生电路的测试
        5.5.2 恒流源的测试
        5.5.3 恒流源调光的测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详细摘要

(8)48V/25A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电源系统的介绍
        1.1.1 通信设备对通信电源的要求
        1.2.2 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
    1.2 通信直流开关电源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1.2.1 开关电源体积和重量小,实现高功率密度
        1.2.2 提高电源输入侧的功率因数
        1.2.3 软开关技术的发展
        1.2.4 电源的模块化和均流技术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2章 高频开关电源主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2.1 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要求
        2.1.1 高频开关电源的基本功能
        2.1.2 高频开关电源的技术指标
    2.2 高频开关电源主电路的硬件设计
        2.2.1 输入整流电路的设计
        2.2.2 直流变换器的设计
        2.2.3 输出整流电路的设计
    2.3 移相全桥谐振软开关电路
        2.3.1 移相全桥零电压PWM软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
        2.3.2 移相零电压软开关电路存在问题的解决
        2.3.3 滞后桥臂实现ZVS的改进电路
    2.4 主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
        2.4.1 输入滤波电容
        2.4.2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2.4.3 输出滤波电感的设计
        2.4.4 输出滤波电容的选择
        2.4.5 功率器件的选择
    2.5 主电路的仿真以及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频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移相控制芯片UC3875的概述
        3.1.1 UC3875的特性
        3.1.2 UC3875外围电路的设计
        3.1.3 UC3875输出波形的分析
    3.2 驱动电路的设计
        3.2.1 对驱动电路的要求
        3.2.2 本电源的驱动电路
    3.3 闭环控制电路的设计
        3.3.1 开关电源的闭环控制系统
        3.3.2 调节器的设计
        3.3.3 调控单元硬件电路的设计
    3.4 保护电路的设计
        3.4.1 电压与电流的保护
        3.4.2 过热保护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频开关电源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实现
    4.1 监控单元的总体结构
    4.2 监控单元的软件设计
        4.2.1 监控单元的流程图
        4.2.2 给定值突变时对算法的修正
    4.3 A/D与D/A技术
        4.3.1 A/D转换技术
        4.3.2 D/A转换技术
    4.4 显示电路的设计
        4.4.1 图形点阵型液晶显示模块MTG-12232的概述
        4.4.2 汉字的显示
    4.5 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预调级
    5.1 功率因数校正的概要
        5.1.1 功率因数的定义及低功率因数产生的原因
        5.1.2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分类
        5.1.3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比较和发展
    5.2 两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和电路拓扑
        5.2.1 Boost电路的模型和传递函数
        5.2.2 平均电流型Boost电路PFC原理
        5.2.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拓扑
    5.3 本论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关键参数的设计
        5.3.1 电路分析
        5.3.2 电路参数的选择
    5.4 Boost电路的仿真模型及结果分析
        5.4.1 产生PWM波形的Matlab仿真模型
        5.4.2 Boost闭环控制电路的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源模块并联工作时的均流
    6.1 并联均流的介绍
        6.1.1 并联电路的基本要求
        6.1.2 均流的基本原理
    6.2 对几种常用均流方法的讨论和电路分析
        6.2.1 阻抗调整法
        6.2.2 主模块控制法
        6.2.3 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
        6.2.4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6.2.5 热应力均流法
        6.2.6 数字均流法
    6.3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的分析
        6.3.1 负载均衡器UC3907的概述
        6.3.2 均流系统的启动
        6.3.3 最大电流法的稳定性分析
    6.4 本电源采用的均流技术
        6.4.1 本电源的均流方法
        6.4.2 对常用的平均电流自动均流法的改进
        6.4.3 均流试验结果
        6.4.4 试验总结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9)APF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的发展状况
        1.1.1 PFC技术的发展
        1.1.2 提高功率因数的几种方法
    1.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1.2.1 升压式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Boost PFC)
        1.2.2 Boost PFC电路的分类
        1.2.3 Boost PFC电路的优缺点
第二章 Boost PFC电路的工作原理
    2.1 功率因数
        2.1.1 功率因数的定义
        2.1.2 AC-DC电路输入功率因数与谐波的关系
    2.2 Boost变换器
        2.2.1 普通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2.2.2 Boost升压变换器
        2.2.2.1 Boost变换器的组成
        2.2.2.2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3 Boost APFC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 Boost APFC的控制方法及16888PFC的工作原理
    3.1 Boost APFC的控制方法
        3.1.1 电流峰值控制法
        3.1.2 电流滞环控制法
        3.1.3 平均电流控制法
        3.1.4 APFC系统设计上的难点及注意的问题
    3.2 TDA16888PFC电路简介
    3.3 TDA16888 APFC系统工作原理
        3.3.1 主回路工作原理
        3.3.2 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3.3 辅助供电电源
第四章 APFC系统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4.1 电感器的确定
        4.1.1 磁芯的选择
        4.1.2 电感器的确定
        4.1.2.1 电感量的确定
        4.1.2.2 导线的确定
    4.2 功率级器件的选择
        4.2.1 功率二极管D_5的选择
        4.2.2 功率开关管Q_1的选择
        4.2.3 母线电容C_3的选择
        4.2.4 输入主电路滤波器
    4.3 控制电路的设计与选择
        4.3.1 振荡频率的确定
        4.3.2 峰值电流抑制
        4.3.3 反馈回路的设计
第五章 APFC系统的噪声及抑制
    5.1 噪声的产生
    5.2 噪声的抑制
第六章 APFC系统调试及结论
    6.1 APFC系统调试
    6.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电路元器件表

四、PRIMARY SIDE DETECTION AND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IN FLYBACK CONVERTER(论文参考文献)

  • [1]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研制[D]. 张恒坤. 安徽理工大学, 2016(08)
  • [2]一款基于PSR离线式恒压输出AC-DC芯片XD1601的设计[D]. 李柱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3]双反激管并网微逆变器设计[D]. 李伟凯. 华东交通大学, 2015(11)
  • [4]一款正弦反激式白光LED驱动芯片设计[D]. 黄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5]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高效率AC/DC开关电源芯片设计[D]. 唐明发.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6]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数字开关电源研究与设计[D]. 兰彤.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7]高效可单组调光DC12V30W大功率LED阵列驱动器设计[D]. 刘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09)
  • [8]48V/25A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与开发[D]. 张敏娟. 河海大学, 2005(02)
  • [9]APF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谢铂云. 西北工业大学, 2002(01)

标签:;  ;  ;  ;  ;  

反激式转换器中的初级侧检测和峰值电流模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