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效应论文_田正,李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债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债,效应,财政政策,经济,经济增长,免税品,模型。

国债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田正,李鑫[1](2015)在《日本国债效应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国的国债规模,受到其国民经济规模的限制,如果不受限制地发行国债必然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在泡沫经济崩溃前后,日本的国债发行表现出了不同的经济效果。运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实证发现,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日本国债发行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国债发行不再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且国债负担率过高是导致日本财政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日本国债发行经济效果的变化过程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国债负担率应维持在50%以下,应合理的控制国债发行规模,避免国债发行规模过快增长,从而影响到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王宠[2](2011)在《中国国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债的功能已经由原有的弥补财政赤字发展为现在的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国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软着陆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遇到重大阻碍,投资和消费不足,通货紧缩现象明显。为此,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了以扩大国债发行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和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要工具的稳健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经过多年的政策实施,根据经济形势财政政策不断地变化,由积极到稳健再到积极,在这十几年的调控周期里,国债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等对经济运行有重要作用的因素,来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说国债对我国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带动经济增长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研究我国国债的经济效应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对国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国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1-05-01)

东东[3](2007)在《特别国债效应将持续发酵 市场利率料逐步上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别国债发行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仍在持续,市场现券继续下跌,虽然目前利率上行的幅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后续影响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市场趋弱时,往往一级市场的发行利率会带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所以在新的长期债券还没有发行完成的情况下,很难讲长债的利率重心会落在什么(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07-09-13)

李中义[4](2006)在《经济增长中的国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我国国债实践的演进过程及其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入手,选择“经济增长中的国债效应研究”作为论文题目,旨在深入分析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关系,为中国国债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国债的经验性研究发现,国债是伴随经济增长的一种客观现象。国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债对资本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储蓄和投资的影响上。在财政范畴内,国债对税收的平滑作用保证储蓄的稳定增长,而国债资金为政府投资筹集资金来源,则直接扩大投资的供给;在金融范畴内,’国债市场是“剩余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渠道。分析国债与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关系,应该围绕着国债与影响总需求因素的关系展开。国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通过消费、储蓄、投资和利率等途径实现的。理论分析表明国债对经济增长和稳定均有影响,实证分析也表明我国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国债的适度规模问题,因为适度的国债规模是确保国债积极效应的前提。最后提出今后我国国债政策取向的选择问题,再次体现了本文写作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04-01)

钟禾[5](2006)在《国债效应面面观》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以来,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启动了国债项目建设。从这一年开始,我市精心选择并成功申报了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一大批国债项目。迄今为止,已累计争取项目300个,总投资61(本文来源于《黄山日报》期刊2006-01-20)

李社宁[6](2004)在《国债效应及其对积极财政政策走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债并不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但由于政府的其他债务和隐形债务快速增加,加之国债使用效率和使用方向缺乏可持续性,相应的财政风险将会迅速增加,因此,应从扩大国债发行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适时地向以减税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转型。但为防止经济过热,更加紧缩的货币政策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本文来源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刘涓,司增绰[7](2004)在《国债效应理论与我国国债效果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国债对总需求影响的理论综述(一)国债的财政效应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通过税收或政府支出的变化,即通过商品和劳务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国债的这种效应称为财政效应。本文分析国债的财政效应就是要分析国债的流量效应,从短期的角度分析政府支出对总需求的(本文来源于《经济论坛》期刊2004年07期)

张雷,钱雷霆,王贻志[8](2004)在《中国国债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一个以国债为冲击的小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并运用1978~2001年的历史数据,得出国债对经济总量的弹性和乘数效应。进一步分析并得出结论: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是中短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重要方面。但要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率,应适当利用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缓解国债压力,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本文来源于《兰州商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张支南,梅德平[9](2004)在《国债效应偏差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增发国债,但是并没有启动民间投资和刺激消费。之所以出现这种效应偏差,笔者认为是国债投资成本高、效率低、边际收益小,居民支出预期增加,民间投资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宏观税负过快增长,利率传导机制受阻等。其对策是:加强国债的市场化取向,启动民间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调节部门内收入分配结构;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本文来源于《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张雷,钱雷霆,王贻志[10](2003)在《中国国债效应的计量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一个以国债为冲击的小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并运用 1978年至 2 0 0 1年的历史数据 ,得出国债对经济总量的弹性和乘数 ,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得出结论 :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仍是中短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重要方面 ;要提高公共投资的效率 ,适当利用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缓解国债压力 ,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03年05期)

国债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债的功能已经由原有的弥补财政赤字发展为现在的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国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软着陆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遇到重大阻碍,投资和消费不足,通货紧缩现象明显。为此,从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了以扩大国债发行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和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要工具的稳健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经过多年的政策实施,根据经济形势财政政策不断地变化,由积极到稳健再到积极,在这十几年的调控周期里,国债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等对经济运行有重要作用的因素,来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说国债对我国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带动经济增长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研究我国国债的经济效应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对国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国债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债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田正,李鑫.日本国债效应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5

[2].王宠.中国国债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

[3].东东.特别国债效应将持续发酵市场利率料逐步上行[N].上海证券报.2007

[4].李中义.经济增长中的国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6

[5].钟禾.国债效应面面观[N].黄山日报.2006

[6].李社宁.国债效应及其对积极财政政策走向的影响[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

[7].刘涓,司增绰.国债效应理论与我国国债效果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4

[8].张雷,钱雷霆,王贻志.中国国债效应的实证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

[9].张支南,梅德平.国债效应偏差的原因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10].张雷,钱雷霆,王贻志.中国国债效应的计量模型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国债发行对居民消费弹性净效应国债规模与物价指数的变动表明,国债规模与物价指数变动趋势基本...—3IS和LM曲线的移动资料来源:郭红玉,...国债收益率累积脉冲响应函数图一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标签:;  ;  ;  ;  ;  ;  ;  

国债效应论文_田正,李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