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钢筋论文_赵铁军,毕忠华,张鹏,王鹏刚,姜福香

导读:本文包含了梯形钢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梯形,钢筋,截面,刚度,钢筋混凝土,构件,挠度。

梯形钢筋论文文献综述

赵铁军,毕忠华,张鹏,王鹏刚,姜福香[1](2014)在《氯盐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梯形电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然电位法设计了梯形电极监测系统,然后通过钢筋锈蚀加速试验,对2种水灰比混凝土试件中沿保护层厚度方向梯形分布的各层光圆钢筋锈蚀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沿保护层厚度方向梯形分布的各层光圆钢筋依次发生锈蚀,各层光圆钢筋开始锈蚀时间间隔渐次增加;光圆钢筋开始锈蚀时间与保护层厚度之间关系可采用指数函数方程拟合,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2种水灰比混凝土中各层光圆钢筋开始锈蚀时的临界氯离子含量(质量分数)为0.3%~0.5%.梯形电极监测系统可有效追踪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行为,对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提供及时预警.(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陈保国,焦俊杰,宋丁豹[2](2013)在《钢筋混凝土箱涵竖向土压力理论研究——梯形沟谷设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形沟谷设涵在山区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目前规范中尚无梯形沟谷设涵的设计方法。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上埋式和沟埋式涵洞,对天然梯形沟谷埋设涵洞时的涵洞受力性状的研究甚少。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梯形沟谷设涵时,钢筋混凝土箱型涵洞顶部填土内的应力状态和土拱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推导涵洞土压力理论计算式,并验证理论方法的正确性。此外,对涵顶土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梯形沟谷设涵时涵洞的受力状态不同于上埋式和沟埋式两种情况。当涵顶填土高度到达临界高度时,填土中会形成上、下两层土拱。下层土拱效应使涵顶产生土压力集中,上层土拱效应会减小涵顶的土压力集中。涵顶土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涵顶的填土高度、沟谷坡角、沟谷宽度、涵洞的几何尺寸及填土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10期)

陈建荣[3](2006)在《斜交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口梯形板受力计算及配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斜交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口梯形现浇板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出不同的填土高度和斜交角度下洞口梯形现浇板的受力情况,并且给出了相应情况下的配筋。为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06年12期)

平大野,巨建民[4](2004)在《钢筋混凝土梯形板的一种修正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求解钢筋混凝土周边固支等腰梯形板内及板边最大弯矩的一种修正算法。目前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 ,计算钢筋混凝土周边固支等腰梯形板通常是用经验算法即是把钢筋混凝土等腰梯形板简化成当量矩形板进行计算。经分析表明 ,此经验算法相对误差较大 ,难以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通过钢筋混凝土周边固支等腰梯形板及其当量矩形板的当量关系 ,并利用周边固支矩形板的近似算法对等腰梯形板进行计算 ,且对相对误差进行修正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种修正算法具有精度高、实用性强、计算方便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4年06期)

倪国葳,苏幼坡,刘英利,张静[5](2004)在《梯形钢筋混凝土梁变形控制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发挥双钢筋的技术优势,拓宽双钢筋技术的使用范围,对采用直径为14mm的热轧带肋叁级钢筋焊制大直径双钢筋的构件作了分析研究。重点研究了大直径双钢筋受弯构件的刚度及变形计算,同时从粘结机理角度分析了双钢筋工作机理,对双钢筋构件的变形特征作了较完整的理论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大直径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建议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倪国葳[6](2003)在《梯形钢筋梁裂缝、变形控制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形钢筋是指双钢筋也称现代增强钢筋,系由两根纵向平行的纵筋与之垂直的短横筋按一定间距焊接(平焊或迭焊)组成梯格型骨架,采用双钢筋技术,可以改善钢筋混凝土的粘结作用,从而改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裂缝分布,减小裂缝宽度,使裂缝开展呈现细而密的特征。同时采用双钢筋技术可以节省钢材和混凝土。近年来,随着双钢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先后进行了各类双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实验研究,全国各地推广使用双钢筋技术的范围越来越广。双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优点已初步被认识,在住宅建筑中已广泛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然而,目前使用的双钢筋类型主要是由冷拔低碳钢丝或冷轧钢筋制成的双钢筋,这些双钢筋难以应用于一些较大配筋率的大型构件中,多用于小跨度的单向板、过梁、楼梯等构件中,而采用大直径热轧带肋叁级钢筋制成的双钢筋混凝土构件全国尚为空白,国外亦未有这方面的报道。为了充分发挥双钢筋的技术优势,拓宽双钢筋技术的使用范围,本文通过4根采用直径为14mm的热轧Ⅲ级钢筋焊制大直径梯形钢筋梁的试验和理论分析,对该类构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双钢筋就其特性而言,尚属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范围,其强度计算可按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而其刚度、裂缝的计算却有其自身特点,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大直径双钢筋受弯构件的刚度及裂缝计算,同时从粘结机理角度分析了双钢筋工作机理,对双钢筋构件的裂缝开展特征作了较完整的理论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大直径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和裂缝宽度建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北理工学院》期刊2003-01-20)

俞铭华,宋学臣[7](2001)在《梯形分布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挠度计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梯形 (叁角形 )分布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连续梁的挠度计算公式 ,其原理基于阶梯形变刚度梁的初参数法。并与近似处理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了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01年06期)

翟爱良,郑晓燕[8](1998)在《钢筋混凝土梯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实用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钢筋砼梯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实用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周建春,寿楠椿,刘光栋[9](1995)在《钢筋混凝土梯形截面桁粱桥侧倾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李国豪教授的桁梁桥挠曲扭转理论,针对钢筋混凝土梯形截面桁梁桥的侧倾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基于结构体系的变分原理,本文导出了梯形截面桁梁桥侧倾失稳微分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通过采用伽辽金法得到了相应的侧倾失稳临界荷载q(cr),文末给出了一个实际工程算例。(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1995年03期)

戴旭谦[10](1994)在《矩形、梯形、T形和“扩展”T形钢筋砼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双筋梯形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的推导、分析入手,绘制出适用于矩形、梯形、T形和“扩展”T形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通用M~§关系曲线,供设计者使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1994年01期)

梯形钢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梯形沟谷设涵在山区公路和铁路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目前规范中尚无梯形沟谷设涵的设计方法。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上埋式和沟埋式涵洞,对天然梯形沟谷埋设涵洞时的涵洞受力性状的研究甚少。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梯形沟谷设涵时,钢筋混凝土箱型涵洞顶部填土内的应力状态和土拱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推导涵洞土压力理论计算式,并验证理论方法的正确性。此外,对涵顶土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梯形沟谷设涵时涵洞的受力状态不同于上埋式和沟埋式两种情况。当涵顶填土高度到达临界高度时,填土中会形成上、下两层土拱。下层土拱效应使涵顶产生土压力集中,上层土拱效应会减小涵顶的土压力集中。涵顶土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涵顶的填土高度、沟谷坡角、沟谷宽度、涵洞的几何尺寸及填土的性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梯形钢筋论文参考文献

[1].赵铁军,毕忠华,张鹏,王鹏刚,姜福香.氯盐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梯形电极监测[J].建筑材料学报.2014

[2].陈保国,焦俊杰,宋丁豹.钢筋混凝土箱涵竖向土压力理论研究——梯形沟谷设涵[J].岩土力学.2013

[3].陈建荣.斜交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口梯形板受力计算及配筋[J].铁道建筑.2006

[4].平大野,巨建民.钢筋混凝土梯形板的一种修正算法[J].工业建筑.2004

[5].倪国葳,苏幼坡,刘英利,张静.梯形钢筋混凝土梁变形控制的试验研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4

[6].倪国葳.梯形钢筋梁裂缝、变形控制与研究[D].河北理工学院.2003

[7].俞铭华,宋学臣.梯形分布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挠度计算公式[J].建筑科学.2001

[8].翟爱良,郑晓燕.钢筋混凝土梯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实用计算[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

[9].周建春,寿楠椿,刘光栋.钢筋混凝土梯形截面桁粱桥侧倾稳定性分析[J].工程力学.1995

[10].戴旭谦.矩形、梯形、T形和“扩展”T形钢筋砼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J].建筑结构.1994

论文知识图

形梁TL4裂缝观测图矩形梁JL2裂缝观测图拟动力系统加载及采集数据界面拟动力系统装置图飞拟动力系统装置图2.1各试件的破坏情...矩形梁的破坏图

标签:;  ;  ;  ;  ;  ;  ;  

梯形钢筋论文_赵铁军,毕忠华,张鹏,王鹏刚,姜福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