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柱钢筋锚固新技术

植柱钢筋锚固新技术

一、柱植筋锚固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培江[1](2021)在《框架结构楼面增加超大荷载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既有建筑物使用功能发生改变,需要加固改造的工程越来越多,楼面增加超大荷载的工程时有出现,为了确保加固工程的安全可靠,对此类问题楼板加固方案的研究以及楼板加固后结构的静力特性和整体抗震性能的分析尤为重要。本文以兰州市某水育早教中心框架结构楼板板底新增型钢梁系加固工程为背景,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楼板加固前后加固层和整楼有限元模型,分别研究此种方法加固框架结构楼板后加固型钢体系和原框架结构在静力和动力作用下的协同工作性能,对比分析了楼板在加固前后对框架结构的静力特性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楼板与加固型钢完全共同作用下,加载至设计荷载12.5k N/m2时,采用本工程H型钢加固框架结构楼板后楼板屈服荷载相比加固前可以提高约55.26%,极限荷载可以提高约157.91%,考虑楼板和加固型钢相对滑移的情况下,楼板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相比加固前可以提高36.13%和126.25%,滑移效应使楼板承载力下降,加固前整个框架结构在超大楼面荷载作用下楼板钢筋最先达到其屈服强度,加固后楼板承载力显着提高,在超大楼面荷载作用下加固钢梁2A先于楼板钢筋屈服,表明加固型钢的参与工作大大减小了原楼板承受的荷载。(2)加载至设计荷载12.5k N/m2时,楼板与加固型钢的滑移效应对楼板挠度有影响,不考虑两者滑移时挠度为8.492mm,考虑两者滑移时挠度为10.71mm,但都小于规范限值15.7mm,楼板挠度随锚栓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锚栓间距小于50mm时可以认为两者已无相对滑移,可以完全共同工作。(3)楼板加固后框架结构线性静力分析结果表明,楼板加固后沿结构短跨方向上节点水平位移最大减少了18.38%,在长跨方向上最大减少了4.57%,表明整个框架结构在楼板加固后抗侧刚度有所增加,其中短跨方向上增加较大。(4)对比楼板加固前后框架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楼板加固后结构前三阶振型的周期分别减小了5.94%、1.20%、4.44%。楼板加固前一阶振型为沿结构短跨方向的平动,加固后结构一阶振型为沿长跨方向的平动。(5)楼板加固后整楼在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三条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在加固前后的顶层加速度、基底剪力都有增加,楼层位移明显减小,顶层加速度在楼板加固前后沿结构长、短跨方向最大分别增加了5.88%和8.01%,基底剪力沿长、短跨方向最大分别增加了19.12%和32.88%,楼层位移在楼板加固前后沿长、短跨方向上最大分别减小了6.56%和45.36%。楼板加固后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二层梁、板、柱损伤明显减小,一,三层损伤减小不明显。

张淼[2](2019)在《混凝土—石材粘结界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U448.22》文中提出石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早期最常用的一种桥梁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现役石拱桥存在着承载力偏低、结构老化等病害,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石拱桥的加固理论与方法,对于确保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广泛用于石拱桥的加固中,该方法可有效地增大主拱圈的受力截面,提高结构承载力,目前已有许多工程实例,但对新增混凝土与旧石拱圈形成的组合结构复杂的受力行为还缺少必要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本文针对混凝土-石材粘结界面的剪切性能开展理论与试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Z型和套箍型两种试件,开展了混凝土-石材粘结界面剪切性能力学试验。研究了两类试件混凝土和石材界面的受力过程、裂缝开展和破坏过程,发现了两种试件的抗剪强度的差异,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2)根据试验结果,结合混凝土和石材的微观结构特点,建立混凝土和石材“双界面三区-三层”粘结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粘结机理、抗剪机理和界面粘结滑移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种植筋试件发生混合破坏时混凝土-石材界面粘结滑移关系式的求解方法。(3)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选取带粘性行为的摩擦接触界面模型,建立试验试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模拟试验的加载方式和边界条件下,进行非线性分析,验证计算表明,用文中建模方法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二者差值在7%以内。进而通过有限元分析,深入了解了试件从加载到破坏试件各部位的全过程受力情况和界面荷载的传力机制。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套箍层厚度和试件尺寸对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4)基于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建立了混凝土-石材界面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提出了可考虑套箍效应增强作用的界面抗剪强度实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差值在10%以内,进而提出了工程中界面抗剪强度复核计算的方法。(5)结合一座石拱桥维修加固的工程实例,对混凝土-石材界面剪切性能理论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运用本文研究成果,对实际桥跨结构中混凝土-石材粘结界面的抗剪强度进行了复核计算,结果表明该桥混凝土-石材粘结界面结合良好,抗剪强度满足要求。最后,用平面桥梁专业程序对加固后全桥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表明采用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对该桥进行维修加固,加固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加固设计标准。

尚守平,黄新中,畅永康,杨甜[3](2019)在《基于角度和深度的无机植筋承载力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植筋工程中多为非水平面的植筋,而关于植筋锚固的试验研究多局限于水平面,其他角度(如90°,135°,180°)的植筋锚固性能尚未涉及。针对这一现状,通过混凝土框架不同角度基材面上的植筋拉拔试验,归纳出两种典型的破坏模式,分析了其植筋锚固的受力机理,并探究了锚固深度及植筋角度对植筋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无机胶具有良好的植筋锚固性能,水平面、垂直面、135°面及180°面的安全锚固深度分别为7d、10d、15d、20d;且植筋承载力随着锚固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植筋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基于试验数据,引入承载力影响系数对各试验条件下的无机植筋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线性拟合,得到了承载力影响系数与锚固深度和植筋角度的定量关系式,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况。通过算例验证发现其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值吻合较好,可将该计算式应用于植筋设计中。

尚守平,黄新中,杨甜[4](2019)在《快凝无机胶植筋锚固性能试验》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目前有机胶普遍存在的弹性模量低、易老化、耐热性能差等问题,研制出一种高强快凝的新型无机胶。对该无机胶在水平面及竖直面混凝土基材上的植筋进行了拉拔试验,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探究了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锚固深度以及植筋角度等因素对植筋锚固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现象归纳了几种典型的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数据绘制了2种典型破坏模式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植筋锚固的受力机理;从结构安全性和工程经济性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锚固深度的近似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植筋设计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试验,并将得出的试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均匀剪切模型,28d植筋试件的平均黏结强度可达19.65MPa,甚至更高,超过《混凝土结构化学植筋技术规程》中A级胶所要求的黏结强度(11MPa);所提出的植筋设计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工况,其锚固深度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可应用于今后的植筋设计中。

黄新中[5](2018)在《快凝无机植筋胶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加固改造措施显得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在加固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混凝土加固改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且加固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而植筋技术因其独特的工程优越性而备受关注。植筋技术中的粘结锚固材料一般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有机类植筋胶具有较大的工程局限性,例如凝结时间长、耐热性差、耐久性差及对环境产生污染等。近几年国内学者虽展开了无机类植筋胶的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水泥基类无机胶,此类无机胶耐久性和耐热性有所改善,但是收缩大且凝结时间较长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本文首先对植筋技术的粘结锚固机理作了理论上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试验研究结果,总结了植筋试件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和各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承载力,并分析了影响植筋锚固性能的主要因素和粘结滑移本构模型。接着基于目前植筋工程中越来越复杂的施工条件及对植筋粘结强度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工业废料硅酸盐类矿物和某种碱激发剂为原材料,经过配比探索试验,得到了一种新型的无机植筋胶凝材料。然后将该新型无机胶应用到后续进行的多次植筋试验中,并针对本无机植筋胶的特性,总结出一套适用性很强的植筋施工工艺。混凝土块材试验中,通过植筋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其在单调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与破坏机理,并探讨了钢筋直径、锚固深度及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该无机胶植筋锚固性能的定性影响;混凝土框架植筋拉拔试验中,首次将植筋角度作为影响因素考虑进去,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着重研究了锚固深度及植筋角度对植筋承载力的定量影响;无机植筋胶的耐久性试验中,通过与有机胶植筋试件的对比,分析了植筋试件的短期、长期锚固强度和刚度,验证了其良好的耐久性能。本文最后从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方面入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锚固深度的近似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锚固深度的简单而实用的植筋设计方法,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工况;然后根据框架植筋试验的统计数据,线性拟合了无机植筋的承载力计算式,同时提出了基于承载力的无机植筋的设计方法;接着通过算例对比了理论计算值和试验结果值,两者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植筋设计方法作为今后植筋设计参考的可行性。最后将该无机胶应用于实际加固工程中,现场植筋抽样检测结果均满足要求,进一步验证了其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宋昭[6](2017)在《植筋锚固新老混凝土粘结抗剪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对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及修复工程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趋势,而新老混凝土粘结质量关系着结构的加固修补效果,直接影响加固后结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随着植筋技术的发展,通过植筋锚固结合面来改善结合面粘结性能的方法开始进入研究者视野并逐步在工程上得到运用。我国在植筋加固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以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性总结为主。受试件形式及尺寸和试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植筋锚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粘结性能、剪力传递机制及破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众多研究中对结合面处理、植筋深度、植筋率及不同植筋排列方式等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此外,对植筋后结合面的抗剪强度计算往往是由试验数据拟合得出,差异性较大。对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量测结合面粗糙度的数字图像新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分析了结合面粗糙度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数字图像法提出了抗剪摩擦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8组改进后的Z形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分析了钢筋直径、植筋率和钢筋排列方式对植筋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试验数据对现有计算公式进行了验算。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大面积植筋新老混凝土路面板模型,模拟并分析了在车载作用下的路面板模型的受力性能及传力机制,研究了不同植筋率对大面积植筋新老混凝土路面板抗剪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和数据模拟结果,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植筋锚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施工设计方案。

梁琛[7](2017)在《循环荷载下混凝土植筋梁的受力性能研究与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植筋技术是一项既简捷又有效的连接锚固技术。现阶段工程中,承受循环荷载作用的桥梁、吊车梁等结构采用植筋技术用于改扩建、加固等案例越来越多,但对其受力性能的研究尚不深入。目前对于植筋技术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植筋的拉拔机理方面,而对于植筋系统整体的受力机理的研究偏少。在实际工程中,受弯钢筋混凝土构件所植钢筋不再是单向的受力状态,而是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下。现阶段,植筋技术在工程上已被广泛应用,并且实际试验的局限性对混凝土植筋梁的性能分析有所影响,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有限元分析使研究更加完善。为研究循环荷载下混凝土植筋梁的各方面受力性能,制作3根植筋植入深度为20d、25d、30d(d为植筋直径)的植筋端头未加箍筋约束的植筋梁,对其静载破坏。制作4根植筋植入深度为20d、25d、30d的未加箍筋约束的植筋梁和3根植筋植入深度为20d、25d、30d的加箍筋约束的植筋梁,对其循环荷载破坏试验。并运用ANSYS软件模拟三种植筋深度的试验梁,进行静力受弯力学性能的模拟分析,绘制跨中荷载—挠度曲线、植筋随荷载的应力变化曲线,进而研究有无箍筋约束对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并模拟循环荷载试验增加静载数据采集节点验证试验,增加加载频率参数,研究频率对试验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循环荷载的植筋梁试验及ANSYS模拟表明:在植筋端头加箍筋约束可以缓解植筋端头应力集中现象并提高植筋梁的延性、开裂荷载、极限荷载,降低了植筋应变、残余变形;低频降低了试验梁的各方面受力性能。

郭俊深[8](2016)在《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满足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建筑结构灾后修复加固等要求,建筑结构加固横空出世,并在建筑行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给建筑行业带入到新的局面。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式有:粘贴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等,这些加固方法都存在一定不足和适用范围,随着新型复合砂浆材料的开发,诞生了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HPF)加固法。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法是在原结构构件表面绑扎钢筋网,以植筋锚固或者弯折锚固的方式锚固钢筋网,最后在钢筋网上抹一层高性能复合砂浆,从而达到加固效果。当今全球各国对结构抗震性能尤为重视,而前人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中缺乏对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为探究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法在地震作用中的工作性能,本文对聚合物砂浆钢筋网加固梁进行了拟静力试验,考察聚合物砂浆钢筋网加固梁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耗能等抗震性能指标以及两种钢筋网锚固方式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异同。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设计3个梁柱节点组合体试件,其中包括1个非加固试件,2个聚合物砂浆钢筋网加固试件,2个聚合物钢筋网加固试件分别采用植筋锚固方式和弯折锚固方式对钢筋网进行锚固,在梁端施加反对称低周往复加载进行拟静力试验;(2)对上述3个试件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经过对试验所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下列结论:1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技术能有效提高原结构的延性、刚度和滞回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2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弯折锚固方式的结构抗震性能比采用植筋锚固方式结构的强;3试验结果显示,经聚合物砂浆钢筋网加固后,试件出现节点破坏。

张城赫[9](2015)在《不同加载频率下植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对3根植筋混凝土梁进行试验研究并进行数值模拟,植筋混凝土梁植筋深度均为20d=500mm,试验材料均相同。首先对一根植筋梁进行静力试验,得出试验梁跨中段在同时承受弯矩和剪力情况下的极限承载力,然后根据静载试验的极限承载力对两根同样的植筋梁进行疲劳试验,分析不同阶段时材料的性能变化规律,对比经过不同频率的疲劳循环荷载后的极限承载力、挠度和刚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建立与试验相对应的植筋混凝土梁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得到的结果和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除试验之外的其他两种频率下的植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研究,分析得到了四种频率下的植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变化规律。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将静载试验得到的植筋梁的极限承载力和整浇梁的设计值对比,并将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植筋梁极限承载力与试验得到的数据对比,植筋深度为20d,植筋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率为2.13%。2、选择合理的混凝土以及钢筋和植筋胶本构关系、材料属性,设置合理参数,建立合理模型,能够对试验进行较为准确的有限元模拟。3、随着疲劳次数的增加,荷载—挠度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小,梁的跨中挠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减小的趋势逐渐趋缓。4、累积挠度与累积残余挠度均在前10万次增长迅速,残余挠度的增长是造成累积挠度增长的主要原因。5、前50万次疲劳加载是植筋混凝土梁累积疲劳损伤主要阶段,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低频加载对植筋梁造成的疲劳损伤要大于频率稍高时疲劳加载对梁造成的累积损伤。

颜胜蓝[10](2015)在《砌体的化学植筋后锚固受拉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由于建筑工程中日益增多的建筑翻新、建筑改扩建以及大量新建工程施工的需要,后锚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后锚固连接是设备安装、结构改造和加固中较常用的连接方式,它通过锚栓或植筋使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有效连接,并传递荷载。在我国,虽然后锚固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其应用范围较广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后锚固技术。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针对的基材为混凝土,而现在广泛使用的砌体结构的后锚固技术并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设计理论。应《砌体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编撰的需要,为在砌体基材上的后锚固技术提供指导,本文通过在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烧结普通砖砌体上的后锚固化学植筋在静力作用下的拉拔试验研究,分析了砌体上后锚固的破坏模式和影响拉拔承载力的因素,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植筋拉拔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以蒸压粉煤灰砖和蒸压灰砂砖砌体为基材的植筋试件,研究钢筋外形、钢筋直径、基材种类对拉拔承载力的影响,测量钢筋应变、植筋试件加载端的滑移量,绘制荷载-滑移曲线,分析植筋的滑移特点。2.对以烧结普通砖砌体为基材的植筋试件,研究植入位置、钢筋外形、钢筋直径、锚固深度对拉拔承载力的影响,测量植筋试件加载端的滑移量,绘制荷载-滑移曲线,分析植筋的滑移特点。3.根据砖砌体、钢筋和锚固胶的特点及其粘结滑移关系,运用ABAQ 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植筋拉拔试验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行性。本文在对化学植筋后锚固技术性能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对植筋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和滑移性能做了初步剖析。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在砖砌体上锚固深度为10d14d的化学植筋后锚固具有一定承载力,增大钢筋直径、锚固深度或基材强度可以提高植筋极限拉拔承载力,其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不适用于重要承重构件,但可用于一般的附属构件(如挂件等)。

二、柱植筋锚固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柱植筋锚固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框架结构楼面增加超大荷载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加固改造发展综述
    1.3 常见的楼板加固方法
        1.3.1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1.3.2 粘钢加固楼板
        1.3.3 楼板增加厚度加固法
        1.3.4 新增钢梁系加固法
        1.3.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1.4 型钢混凝土梁板组合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型钢混凝土梁板组合结构国内研究现状
        1.4.2 型钢混凝土梁板组合结构国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楼面增加超大荷载加固方法
    2.1 工程概况
    2.2 楼板加固方法选择
    2.3 板底新增钢梁系加固框架结构楼板型钢布置方案研究
        2.3.1 加固钢梁纵向布置(方案一)
        2.3.2 加固钢梁横向布置(方案二)
        2.3.3 加固钢梁纵横向布置(方案三)
    2.4 H型钢加固楼板设计(方案三)
        2.4.1 H型钢加固楼板具体措施
        2.4.2 加固型钢截面特性
        2.4.3 实际加固情况
    2.5 本章小结
3 加固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
    3.1 加固工程受力特点
    3.2 有限元方法及软件ABAQUS简介
    3.3 材料本构及单元类型选择
        3.3.1 混凝土本构关系
        3.3.2 钢筋及加固型钢本构关系
    3.4 有限元模型建立
        3.4.1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3.4.2 模型相互作用及边界条件设置
        3.4.3 加载方式
        3.4.4 各构件ABAQUS有限元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加固型钢对框架结构的静力影响研究
    4.1 加固层应力,变形分析(不考虑滑移影响)
        4.1.1 加固层楼板承载力分析
        4.1.2 加固层构件应力分析
        4.1.3 加固层构件变形分析
    4.2 考虑楼板与加固型钢相对滑移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4.2.1 组合楼板的三种连接方式
        4.2.2 楼板与加固型钢相对滑移有限元模型建立
        4.2.3 考虑滑移效应情况下楼板与钢梁承载力及变形分析
        4.2.4 考虑滑移效应情况下楼板与加固型钢应力分析
    4.3 局部加固对整楼静力抗侧刚度的影响分析
        4.3.1 引言
        4.3.2 线性静力分析基本理论
        4.3.3 框架结构静力分析过程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5.楼板加固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5.1 板底型钢梁系加固楼板后整体框架动力特性
        5.1.1 整楼框架结构模型信息
        5.1.2 楼板加固前后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5.1.3 加固前后整楼框架模态对比分析
    5.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理论与方法
        5.2.1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原理
        5.2.2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
    5.3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
        5.3.1 顶层加速度时程分析
        5.3.2 楼层位移时程分析
        5.3.3 基底剪力时程分析
        5.3.4 罕遇地震下损伤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混凝土—石材粘结界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U448.2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石拱桥的发展
        1.1.2 石拱桥加固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相关试验研究概况
        1.2.2 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1.2.3 粘结机理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混凝土-石材Z型试件界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验目的及要求
        2.2.2 试件设计
    2.3 试件的制作
        2.3.1 石材的制作及表面处理
        2.3.2 石材界面植筋
        2.3.3 试件的成型和养护
        2.3.4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2.4 加载程序及量测方案
        2.4.1 应变片布置及粘贴
        2.4.2 试验装置与仪器布置图
        2.4.3 试验加载程序与数据采集
    2.5 试验结果及分析
        2.5.1 试验结果
        2.5.2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2.5.3 荷载-应变曲线
        2.5.4 荷载-位移曲线
        2.5.5 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及其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石材套箍型试件界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目的及要求
        3.2.2 试件设计
    3.3 试件的制作
        3.3.1 石材的制作及表面处理
        3.3.2 石材界面植筋
        3.3.3 试件的成型和养护
        3.3.4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3.4 加载程序及量测方案
        3.4.1 应变片布置及粘贴
        3.4.2 试验装置与仪器布置图
        3.4.3 试验加载程序与数据采集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试验结果
        3.5.2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3.5.3 荷载-应变曲线
        3.5.4 荷载-位移曲线
        3.5.5 开裂荷载、破坏荷载及其关系
    3.6 混凝土-石材粘结界面抗剪性能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3.6.1 混凝土强度对抗剪性能的影响
        3.6.2 界面植筋对抗剪性能的影响
        3.6.3 套箍作用对抗剪性能的影响
        3.6.4 界面粗糙度的对抗剪性能影响
        3.6.5 界面剂的对抗剪性能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凝土-石材界面粘结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混凝土和石材的粘结机理
        4.2.1 混凝土和石材的微观结构
        4.2.2 混凝土与石材的粘结模型
        4.2.3 混凝土-石材界面粘结机理
    4.3 混凝土-石材界面抗剪机理
        4.3.1 基本假设
        4.3.2 未植筋试件抗剪机理
        4.3.3 植筋试件抗剪机理
        4.3.4 植筋系统的破坏机理
    4.4 混凝土-石材界面粘结滑移性能分析
        4.4.1 未植筋试件界面粘结-滑移关系
        4.4.2 植筋试件界面粘结-滑移关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凝土-石材界面抗剪强度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模型
        5.2.1 单元的选取
        5.2.2 材料的本构关系
        5.2.3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5.3 混凝土-石材试件有限元计算结果
        5.3.1 极限承载力分析及验证
        5.3.2 试件整体应力分布
        5.3.3 界面荷载的传递
        5.3.4 植筋受力分析
        5.3.5 荷载-位移曲线
    5.4 有限元扩大参数分析
        5.4.1 套箍层厚度对抗剪强度影响分析
        5.4.2 试件尺寸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混凝土-石材界面抗剪强度计算分析
    6.1 引言
    6.2 界面抗剪强度的计算模式
        6.2.1 石材和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力
        6.2.2 石材和混凝土界面的摩擦力
        6.2.3 植入钢筋的销栓力
    6.3 抗剪强度计算公式的参数确定
        6.3.1 无套箍作用界面未植筋混凝土-石材界面抗剪强度
        6.3.2 套箍型试件未植筋情况混凝土-石材界面抗剪强度
        6.3.3 植筋情况混凝土-石材结合面抗剪强度
        6.3.4 混凝土-石材界面抗剪强度通用计算公式
    6.4 混凝土加固石拱桥工程中界面抗剪强度的复核计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混凝土-石材粘结理论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7.1 引言
    7.2 工程概况
    7.3 加固设计
        7.3.1 维修加固设计标准
        7.3.2 加固改造方案
    7.4 加固中混凝土-石材界面的粘结计算
    7.5 加固效果评价
    7.6 主拱圈加固施工工艺
        7.6.1 植筋的施工
        7.6.2 混凝土的施工
        7.6.3 界面处理施工
    7.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3)基于角度和深度的无机植筋承载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概况
    1.1 试验设计
    1.2 植筋
        1.2.1 无机胶的配置
        1.2.2 施工工艺
        1.2.3 养护
2 拉拔试验
    2.1 加载与数据采集
    2.2 试验现象与破坏机理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锚固深度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2.3.2 植筋角度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3 无机植筋承载力设计方法
    3.1 植筋承载力通用表达式
    3.2 锚固深度影响系数λ1的确定
    3.3 植筋角度影响系数λ2的确定
    3.4 承载力影响系数λ的确定
4 算例
5 结论

(4)快凝无机胶植筋锚固性能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无机胶凝材料配比试验
    1.1 原材料及制备原理
    1.2 凝结时间与抗压试验
    1.3 配比试验结果分析
2 拉拔试验
    2.1 试验设计
    2.2 植筋
    2.3 加载与数据采集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2 荷载-位移曲线
    3.3 拉拔试验数据统计
    3.4 无机胶植筋锚固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混凝土强度
        3.4.2 钢筋直径
        3.4.3 锚固深度
        3.4.4 植筋方向
4 植筋设计方法
5 结语

(5)快凝无机植筋胶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植筋技术简介
    1.3 植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植筋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植筋技术研究现状
    1.4 无机胶凝材料简介
        1.4.1 无机胶凝材料的研究必要性
        1.4.2 无机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植筋技术的理论分析
    2.1 植筋的粘结锚固机理与粘结滑移特性分析
        2.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粘结锚固机理
        2.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粘结滑移特性
        2.1.3 植筋系统的粘结锚固机理
        2.1.4 植筋系统的粘结滑移特性
    2.2 植筋系统受拉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
        2.2.1 植筋系统受拉破坏模式
        2.2.2 植筋系统极限承载力
    2.3 植筋锚固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快凝无机植筋胶的制备
    3.1 试验原材料
        3.1.1 矿渣粉
        3.1.2 粉煤灰
        3.1.3 水玻璃
        3.1.4 氢氧化钠
    3.2 配合比探索试验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机胶植筋的静力拉拔试验
    4.1 试验目的
    4.2 植筋施工工艺
    4.3 加载与数据采集
    4.4 无机植筋的探索性试验
        4.4.1 试验概况
        4.4.2 试验现象与破坏模式
        4.4.3 荷载-位移曲线
        4.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混凝土块材上的无机植筋试验
        4.5.1 试验概况
        4.5.2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4.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6 混凝土框架上的无机植筋试验
        4.6.1 试验概况
        4.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7 无机植筋与有机植筋的耐久性对比试验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机植筋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5.1 无机植筋的锚固深度设计方法
    5.2 无机植筋的承载力设计方法
        5.2.1 植筋承载力通用表达式
        5.2.2 锚固深度影响系数1l 的确定
        5.2.3 植筋角度影响系数2l 确定
        5.2.4 承载力影响系数 l 的确定
        5.2.5 算例
    5.3 滨河路雨污井加固工程
        5.3.1 工程概况
        5.3.2 加固方案
        5.3.3 现场抽样检测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6)植筋锚固新老混凝土粘结抗剪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影响因素
        1.2.2 新老混凝土粘结机理
        1.2.3 植筋新老混凝土剪切性能研究
        1.2.4 新老混凝土粘结有限元研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数字图像法的界面粗糙度研究
    2.1 引言
    2.2 数字图像法的测量方法及原理
        2.2.1 基本原理
        2.2.2 纹理构造深度计算
    2.3 试验及结果分析
        2.3.1 试件制作
        2.3.2 不同方法的试验数据采集
        2.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粗糙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2.4.1 灌砂法粗糙度的影响
        2.4.2 粗糙度系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筋新老混凝土剪切试验
    3.1 新老混凝土剪切试验概况
        3.1.1 试件设计
        3.1.2 试件材料
        3.1.3 试件制作及界面处理
        3.1.4 加载方案及数据采集
    3.2 试件破坏形式及分析
        3.2.1 整浇试件
        3.2.2 无筋粘结试件
        3.2.3 三角形植筋试件
        3.2.4 方形植筋试件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试验结果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4 植筋新老混凝土抗剪强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筋路面板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4.1 模型设计
        4.1.1 单元选择
        4.1.2 参数设计
        4.1.3 施加荷载及求解
    4.2 路面板有限元模拟结果
        4.2.1 整浇路面板有限元模拟
        4.2.2 新老混凝土无粘结路面板有限元模拟
        4.2.3 新老混凝土粘结路面板有限元模拟
    4.3 不同路面板模型内力分析
        4.3.1 粘结面位移分析
        4.3.2 粘结面应力分析
        4.3.3 钢筋有效影响区
    4.4 水泥混凝土路面修补设计及施工要点
        4.4.1 修补设计
        4.4.2 施工要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循环荷载下混凝土植筋梁的受力性能研究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钢筋混凝土植筋加固技术
    1.3 国内外关于植筋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4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循环荷载下混凝土植筋梁性能研究
    2.1 试验概况
        2.1.1 试验方法
        2.1.2 试验梁的设计
        2.1.3 试验梁的制作
    2.2 试验方案设计
        2.2.1 观测内容
        2.2.2 加载方案
        2.2.3 试验数据采集方案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验梁的试验过程分析
        2.3.2 循环荷载裂缝发展特征
        2.3.3 不同植筋深度下植筋梁对比分析
        2.3.4 不同加载频率下植筋梁对比分析
        2.3.5 加箍筋约束与否的植筋梁对比分析
        2.3.6 循环荷载下试验梁综合分析
    2.4 试验研究的局限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植筋梁有限元模型
    3.1 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
        3.1.1 结构的非线性问题
        3.1.2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3.2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概述
        3.2.1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
        3.2.2 混凝土本构关系与破坏准则
        3.2.3 钢筋的本构关系
        3.2.4 材料单元类型
        3.2.5 求解参数与收敛控制
    3.3 混凝土植筋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基本假定
        3.3.2 本构关系的选取
        3.3.3 混凝土植筋梁有限元模型
    3.4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4.1 混凝土植筋梁的承载力比较
        3.4.2 跨中荷载—挠度曲线比较
        3.4.3 植筋应力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箍筋约束和频率对混凝土植筋梁影响研究
    4.1 加箍筋约束对混凝土植筋梁的影响研究
        4.1.1 试验植筋梁与模拟植筋梁的设计
        4.1.2 植筋端头加箍筋约束对混凝土植筋梁的力学性能分析
    4.2 混凝土植筋梁循环荷载模拟分析
        4.2.1 植筋钢筋混凝土梁模型
        4.2.2 混凝土植筋梁的破坏特征分析
        4.2.3 混凝土植筋梁的承载力分析
        4.2.4 混凝土的应变分析
        4.2.5 循环荷载次数—残余挠度曲线分析
        4.2.6 循环荷载次数-钢筋应变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1.2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
    1.3 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HPF)加固技术
        1.3.1 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HPF)加固技术的优点
        1.3.2 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HPF)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某项目的HPF加固设计
    2.1 加固梁正截面理论分析
        2.1.1 平截面假定
        2.1.2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2.1.3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2.1.4 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2.2 加固梁的屈服承载力计算
        2.2.1 初始弯矩作用下的钢筋网底部纵筋滞后应变计算
        2.2.2 加固梁屈服弯矩计算
    2.3 加固工程背景模拟
        2.3.1 加固工程概况
        2.3.2 HPF加固梁设计
        2.3.3 加固后节点承载力验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植筋锚固加固梁的抗震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
        3.1.1 试验目的
        3.1.2 原结构试件设计
        3.1.3 试件加固设计
        3.1.4 钢筋网植筋锚固
        3.1.5 用剪切销钉增强加固界面
        3.1.6 试验加载装置
    3.2 试件制作
        3.2.1 原构件制作
        3.2.2 原构件养护
        3.2.3 原结构表面处理
        3.2.4 加固试件钢筋网锚固处理
        3.2.5 绑扎钢筋网
        3.2.6 植入界面抗剪销钉
        3.2.7 涂刷界面胶粘剂
        3.2.8 批聚合物复合砂浆
        3.2.9 聚合物复合砂浆养护
    3.3 材性试验
        3.3.1 钢筋抗拉试验
        3.3.2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3.3.3 聚合物复合砂浆抗压试验
        3.3.4 聚合物复合砂浆抗拉试验
        3.3.5 粘结面抗剪试验
    3.4 试验加载制度确定
        3.4.1 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
        3.4.2 加载制度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对比试件试验现象描述
        3.5.2 植筋锚固试件试验现象描述
        3.5.3 试件破坏模式
        3.5.4 滞回曲线
        3.5.5 原始数据修正
        3.5.6 滞回曲线分析
    3.6 试验骨架曲线
        3.6.1 制作骨架曲线
        3.6.2 骨架曲线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弯折锚固加固梁的抗震性能研究
    4.1 试验方案
        4.1.1 试验目的
        4.1.2 原结构试件设计
        4.1.3 试件加固设计
        4.1.4 钢筋网弯折锚固
        4.1.5 用剪切销钉增强加固界面
        4.1.6 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荷载
        4.1.7 加载制度
        4.1.8 试验加载装置
    4.2 试件制作
        4.2.1 原构件制作
        4.2.2 原构件养护
        4.2.3 原结构表面处理
        4.2.4 加固试件钢筋网锚固处理
        4.2.5 绑扎钢筋网
        4.2.6 植入界面抗剪销钉
        4.2.7 涂刷界面胶粘剂
        4.2.8 批聚合物复合砂浆
        4.2.9 聚合物复合砂浆养护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对比试件试验现象描述
        4.3.2 弯折锚固试件试验现象描述
        4.3.3 试件破坏模式
        4.3.4 滞回曲线
        4.3.5 原始数据修正
        4.3.6 滞回曲线分析
    4.4 试验骨架曲线
        4.4.1 制作骨架曲线
        4.4.2 骨架曲线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两种锚固方式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5.1 特征值对比分析
    5.2 滞回耗能曲线
        5.2.1 制作滞回耗能曲线
        5.2.2 滞回耗能分析
    5.3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变化
        5.3.1 制作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变化曲线
        5.3.2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变化曲线分析
    5.4 试件梁刚度变化
        5.4.1 制作刚度变化曲线
        5.4.2 刚度变化曲线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不同加载频率下植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植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植筋混凝土梁验概况和结果分析
    2.1 试验构件的设计和制作
        2.1.1 试验构件的设计
        2.1.2 试验构件的制作
    2.2 静载试验方案设计
        2.2.1 加载方案和制度
        2.2.2 观测方案
        2.2.3 量测方案
        2.2.4 破坏标志
        2.2.5 静载试验构件安装
        2.2.6 静载试验内容与目的
    2.3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2.3.1 极限承载力分析
        2.3.2 梁底混凝土受拉—荷载应变分析
        2.3.3 钢筋应变分析
        2.3.4 挠度分析
        2.3.5 裂缝发展分析
    2.4 疲劳试验方案设计
        2.4.1 疲劳荷载大小的确定
        2.4.2 疲劳加载频率的确定
        2.4.3 疲劳的加载基数
        2.4.4 疲劳的加载制度
        2.4.5 疲劳破坏的标志
        2.4.6 观测方案
        2.4.7 量测方案
        2.4.8 疲劳构件的安装
        2.4.9 疲劳试验内容与目的
    2.5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2.5.1 极限承载力分析
        2.5.2 跨中混凝土正应变分析
        2.5.3 钢筋应变分析
        2.5.4 疲劳挠度分析
        2.5.5 疲劳刚度分析
        2.5.6 裂缝发展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建模分析
    3.1 材料模型
        3.1.1 混凝土材料模型
        3.1.2 钢筋材料模型
        3.1.3 粘结剂材料性质
    3.2 单元类型
        3.2.1 混凝土单元
        3.2.2 钢筋单元
        3.2.3 粘结滑移单元
        3.2.4 刚性垫块单元
    3.3 求解设置和收敛条件
        3.3.1 网格密度
        3.3.2 单元形状
        3.3.3 收敛准则
        3.3.4 荷载步和子步
        3.3.5 在支座和集中力处设置刚性垫块
        3.3.6 混凝土压碎设置
        3.3.7 其它选项
    3.4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荷载施加
    3.5 静载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3.5.1 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3.5.2 跨中梁底混凝土受拉荷载—应变对比分析
        3.5.3 跨中混凝土正截面应变对比分析
        3.5.4 钢筋应变对比分析
        3.5.5 荷载—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3.6 疲劳模拟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
        3.6.1 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3.6.2 混凝土应变对比分析
        3.6.3 钢筋应变对比分析
        3.6.4 疲劳挠度对比分析
        3.6.5 疲劳刚度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频率下植筋梁疲劳性能有限元分析
    4.1 材料疲劳本构关系
        4.1.1 混凝土疲劳本构关系
        4.1.2 钢筋疲劳本构关系
    4.2 材料疲劳破坏准则
        4.2.1 混凝土的疲劳破坏准则
        4.2.2 钢筋的疲劳破坏准则
    4.3 极限承载力分析
    4.4 钢筋应变分析
    4.5 疲劳挠度分析
    4.6 疲劳刚度分析
    4.7 疲劳刚度降低机理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砌体的化学植筋后锚固受拉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背景
    1.2 化学植筋后锚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植筋在匀质基材中受拉破坏研究概述
        1.3.1 概述
        1.3.2 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植筋在非烧结砖砌体中的静力抗拉试验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设计
        2.2.1 锚固胶的选择
        2.2.2 砌体基材
        2.2.3 锚固试件
        2.2.4 试验所用材料的材性
    2.3 试件制作及安装
        2.3.1 应变片制作
        2.3.2 植筋
    2.4 试验过程及结果
        2.4.1 试验过程
        2.4.2 植筋拉拔试验结果
        2.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植筋在烧结普通砖砌体中的静力抗拉试验
    3.1 试验目的
    3.2 试件设计
        3.2.1 锚固胶的选择
        3.2.2 砌体基材
        3.2.3 锚固试件
        3.2.4 试验所用材料的材性
    3.3 试件制作及安装
    3.4 试验过程及结果
        3.4.1 试验过程
        3.4.2 植筋拉拔试验结果
        3.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BAQUS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单元选取及材料本构属性
        4.2.1 塑性准则
        4.2.2 材料本构属性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加载方式及边界条件
        4.3.2 网格划分
        4.3.3 参数设置
    4.4 有限元结果分析
        4.4.1 基材为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分析结果
        4.4.2 基材为蒸压灰砂砖砌体的分析结果
        4.4.3 基材为烧结普通砖砌体的分析结果
    4.5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及误差分析
        4.5.1 基材为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对比分析
        4.5.2 基材为蒸压灰砂砖砌体的对比分析
        4.5.3 基材为烧结普通砖砌体的对比分析
        4.5.4 误差原因分析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柱植筋锚固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框架结构楼面增加超大荷载加固技术研究[D]. 王培江.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混凝土—石材粘结界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U448.22[D]. 张淼.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3]基于角度和深度的无机植筋承载力试验研究[J]. 尚守平,黄新中,畅永康,杨甜. 工业建筑, 2019(02)
  • [4]快凝无机胶植筋锚固性能试验[J]. 尚守平,黄新中,杨甜.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1)
  • [5]快凝无机植筋胶的试验研究[D]. 黄新中. 湖南大学, 2018(01)
  • [6]植筋锚固新老混凝土粘结抗剪性能研究[D]. 宋昭.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7]循环荷载下混凝土植筋梁的受力性能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 梁琛.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8]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 郭俊深. 广州大学, 2016(03)
  • [9]不同加载频率下植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D]. 张城赫.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4)
  • [10]砌体的化学植筋后锚固受拉试验研究[D]. 颜胜蓝. 湖南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植柱钢筋锚固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