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胶合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竹胶合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一、竹胶合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段文杰[1](2021)在《预制模壳叠合柱及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预制模壳是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成的永久性模板,模壳内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叠合柱共同受力。使用预制模壳叠合柱不仅可以节约制模损耗的模板,减少支设模板的时间,而且预制模壳自重比全预制柱轻,更利于工程吊装使用。另外,预制模壳叠合柱的核心后浇区采用现浇的方式与其它构件连接成整体,可以改善预制装配式结构中存在的结构整体性不足的缺点。但预制模壳叠合柱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人们对它的力学性能认识不足,阻碍了产品的推广。本文根据预制模壳截面占柱截面的面积比例,将预制模壳分为低预制率模壳(面积比例33%以下)与高预制率模壳(面积比例33%~67%),并对不同预制率模壳叠合柱和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为研究不同预制率模壳叠合柱的轴压性能,进行了一个现浇柱ZY-1、一个低预制率模壳叠合柱ZY-2和一个高预制率模壳叠合柱ZY-3轴心受压加载试验。试验表明:a)低预制率模壳叠合柱破坏表现为预制模壳的角部劈裂,而高预制率模壳叠合柱的破坏表现为预制模壳与核心后浇区劈裂破坏。b)预制模壳叠合柱的极限承载力与现浇柱相近。低预制率模壳叠合柱与高预制率模壳叠合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分别比现浇柱低2.8%和6.8%。(2)为研究不同预制率模壳叠合柱的弯剪性能,进行了一个现浇柱KZ-1,一个低预制率模壳叠合柱KZ-2和一个高预制率模壳叠合柱KZ-3水平方向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三个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柱的弯曲破坏。b)三个试件的滞回曲线的“滞回环”都是较为饱满的“弓形”。c)预制模壳对叠合柱峰值荷载影响很小。三个试件峰值荷载之比为KZ-1:KZ-2:KZ-3=1:0.996:0.979。d)预制模壳对叠合柱延性系数的影响很小,三个试件的延性系数之比为KZ-1:KZ-2:KZ-3=1:1.047:1.044。e)预制模壳对叠合柱累积耗能能力影响不大。加载至86mm时,三个试件的累积耗能之比为KZ-1:KZ-2:KZ-3=1:0.972:0.922。f)高预制率模壳对叠合柱的初始刚度影响较大。加载至10mm时,三个试件刚度大小之比为KZ-1:KZ-2:KZ-3=1:0.946:0.862。试件屈服后,三者刚度基本相等。(3)为研究不同预制率预制模壳叠合柱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一个现浇节点LZ-1、一个低预制率模壳叠合柱节点LZ-2和一个高预制率模壳叠合柱节点LZ-3的梁端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三个试件都发生了梁端弯曲破坏,符合“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理念。b)现浇节点与低预制率模壳叠合柱梁柱节点的滞回曲线“滞回环”呈饱满的“弓形”。但是高预制率模壳叠合柱梁柱节点的“滞回环”呈捏缩的“S形”,说明其抗震性能较前两者差。c)三个试件的峰值荷载之比为LZ-1:LZ-2:LZ-3=1:1.019:0.961。d)高预制模壳对梁柱节点的初始刚度影响较大。加载至10mm时,三个试件的刚度之比为LZ-1:LZ-2:LZ-3=1:1.022:0.759。e)高预制率模壳对梁柱节点的累积耗能能力影响较大。加载至82mm时,三个试件的累积耗能之比为LZ-1:LZ-2:LZ-3=1:0.995:0.840。f)三个试件的延性系数之比为为LZ-1:LZ-2:LZ-3=1:1.13:0.98。(4)为进一步研究预制模壳叠合柱的力学性能,本文建立数值计算有限元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验证:a)本文选择使用等效摩擦力来模拟预制模壳与核心后浇区混凝土的切向作用,等效摩擦系数取0.4。采用“硬”接触定义两者之间的法向作用;b)建模时忽略灌浆套筒影响,将柱钢筋上下贯通;c)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试件在弯剪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与峰值荷载都和试验结果相符,证明本文采用的有限元建模方式能够反映预制模壳叠合柱在弯剪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利用前述的有限元模型对预制模壳与核心后浇区混凝土间粘结作用强弱、轴压比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预制模壳叠合柱弯剪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预制模壳与核心后浇区混凝土间粘结性能强弱对预制模壳叠合柱的峰值承载力影响较小,当把预制模壳与核心混凝土间的等效摩擦系数从0.2增加至0.8时,试件的弯剪承载力峰值仅相差5%;b)提高柱的轴压比能提高预制模壳叠合柱的弯剪承载力峰值,但是当轴压比过高时,对峰值荷载的提升幅度反而降低;c)增强预制模壳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增强核心后浇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对预制模壳叠合柱的弯剪承载力峰值的提升更大。(5)总结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给出预制模壳叠合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给出了低预制率模壳增加箍筋和增加高预制率模壳混凝土强度等工程应用建议。本文有图118幅,表28个,参考文献84篇。

席成辉[2](2021)在《基于BIM技术的斜拉桥施工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斜拉桥结构分析理论的成熟,工程师可以采用的设计方案也越来越广泛。如何选择斜拉桥最佳施工方案,实际施工过程会存在很多不必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带给工程师们无尽的苦恼。伴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打开了土木工程智能化的大门,工程师能够运用BIM技术制定斜拉桥的施工方案。此文章以后湖大桥为研究对象,利用了BIM/revit软件建立斜拉桥模型,结合了Midas、ABAQUS力学仿真软件,实现了预制和现浇这两种不同施工方式的数据对比,判定了预制梁施工方式更好。1、基于IFC标准,选择了合适的Revit模型建立窗口,分别建立了墩柱族、梁族、塔族、斜拉索族,按照实际结构设计图进行拼装,建立可视化信息模型。2、借助Revit软件的外部程序接口,使用Navisworks过滤模型提取所需组建信息,进行碰撞检验,根据空间关系,利用实际经验,检测合理碰撞,调整非合理碰撞,最终调整好需要的模型。3、利用Midas计算桥梁的轴力,弯矩,位移,以此来判断桥梁是否合理,同时利用ABAQUS对桥塔数值模拟,利用网格划分,得出受力状态下桥塔的受力图谱,为施工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马骁[3](2020)在《云南竹资源丰富地区乡村贫困群体的装配式竹住宅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人们道德意识的不断提高,设计的“伦理价值”已然成为继“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之后又一种重要的价值体系而被广泛认同。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也出台农村危房扶贫改造政策,希望解决贫困群体的住房需求问题。云南乡村地区存在大量贫困群体,然而目前现有的扶贫安居房给予的住宿条件有限,不能完全解决贫困群体的住宿需求。贫困群体的住房应首先考虑生存伦理,在降低造价的基础上强调结构的安全性并满足群体的空间需求。乡村贫困群体的民宅需要进行针对人群特征的人性化设计。该类型民宅设计需要做到既能节省成本,又能为贫困群体提供有良好建筑品质。云南地区竹资源丰富,竹材是本土材料,有着易获取、价格低的优势。装配式建筑思路可促进竹材和其他材料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生产,加快施工速度,及时解决贫困群体的住房问题。本文以云南省贫困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云南省丰富的竹资源,以人性化设计为核心,以装配式设计思路进行云南省竹资源丰富地区扶贫安居房的方案设计、结构选型、构造设计并简化工序,以加快施工速度并降低造价,在方案中体现设计关怀,为解决贫困群体住房需求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蒋越[4](2020)在《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支架支撑体系已是桥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阶段我国支架支撑体系存在理论不足、设计缺陷、计算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支架支撑体系失稳倒塌等事故。为保证支架支撑体系的稳定,本文从理论到施工技术对钢管-贝雷梁支撑体系的稳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如何在施工中控制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的稳定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依托重庆中央公园南侧道路桥梁的主跨现浇钢-混凝土梁的支架支撑体系为工程背景,主要研究分析了以下问题:(1)通过稳定性的相关理论,从理论上对支架支撑体系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工程详细的阐述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施工中关键技术和施工要点。(2)根据实际工程中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中的受压杆件类型,分析了两种等截面压杆的稳定性情况,沿杆轴线线性变化的等截面压杆在两种不同支承情况下(两端铰接,两端铰接且杆件中间有一弹性支承)的失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数值求解。(3)工程中两端铰接中间支承压杆的失稳问题的求解比较复杂,本文运用静力平衡法和能量法对两端铰接中间支承压杆的失稳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能量法的精度较高。(4)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单根钢管柱模型和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模型,讨论失稳构件的屈曲变形模态和影响稳定承载力的因素。并将所得结果与理论分析值进行比较,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5)通过改变有限元模型的单元属性及结构尺寸等,探讨横向风荷载、步距、立杆间距、节点刚度、初始缺陷等对支架体系抗侧刚度和稳定承载力的影响。(6)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共同分析可得,对于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中较长的压杆可在杆件的中间设立弹性支承以增大杆件的临界承载力。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中步距、立杆间距、节点刚度对稳定承载力影响较大,合理取值有助于提高其稳定承载力。

王睿[5](2019)在《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竹材是天然的速生材料,在我国资源丰富且工业化基础较好。现代工程竹结构以工程竹基板材作为原材料,以对环境负荷相对较小的工业化方式生产、制造和装配,其可以满足相应的安全、经济、舒适的建筑结构性能要求。因此本文对轻型胶合竹结构的组胚材料、结构构件和整体性能、BIM平台及工程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参照ASTM及ISO木材清样小试件的试验规范,并结合胶合竹板中竹篾的分布方向,对不同标准厚度的工业化胶合竹组胚板材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工程竹材的改良材性试验方法。包括了抗拉性能、抗压性能、抗弯性能、抗剪性能及弹性模量。胶合竹材在紧固件作用下的销槽承压强度是计算连接承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胶合竹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基本设计变量,因此依据相关规范对胶合竹材在不同紧固件作用以及不同加载方向下的销槽承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通过最大似然法得到销槽承压强度的计算公式。基于获得的不同数量的材性性能试验信息,根据概率方法估算出胶合竹材基本材料强度的特征值及设计值,并与按照中国规范估算的性能标准值进行了对比。根据欧盟规范Eurocode 0附录D中的方法通过得到的销槽承压强度计算公式估算出胶合竹板在不同加载方向及不同紧固件作用下的销槽承压强度的特征值和设计值。轻型框架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水平楼盖、剪力墙及屋盖通常都是由骨架结构和覆面板通过连接件组成,主要结构构件之间也是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因此连接是影响整体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连接的理论计算模型与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试验规范,对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主要抗侧向力构件——轻型框架剪力墙的连接系统,包括:面板-骨架连接、骨架-骨架连接和hold-down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相应的性能参数,并与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1-2层且竖向荷载作用影响有限的轻型框架结构的设计流程,并结合各国设计规范总结了轻型框架结构主要结构构件剪力墙、楼盖及屋盖的计算分析方法。对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主要抗侧向力构件——轻型框架剪力墙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胶合竹板在轻型框架剪力墙中的使用可以提高墙体承载力,但变形性能有所降低。基于获得的墙体连接系统的试验信息,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 2000建立了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连接件、布钉间距、骨架材料等对墙体抗侧向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该模型可以作为轻型框架墙体性能估算和设计的有效工具。最后,基于墙体模拟结果通过Open Sees程序软件进一步建立了简化三维模型模拟整体结构的性能。同时,此种墙体还可以作为结构-装饰一体化构件,在各种结构中创新运用。最后,本文还就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的轻型胶合竹结构工程案例与结构构件创新运用进行了简介,以工程实践说明该结构的合理性及发展潜力。并依据北京紫竹院轻型胶合竹结构项目原始图纸信息,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模软件Autodesk Revit以及木结构设计插件AGACAD建立了相应的胶合竹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就在基于现代互联网络的建筑信息学模型平台上整合工程信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且对基于互联网建筑信息学模型平台系统发展和管理现代轻型胶合竹结构提出了建议。

万钰[6](2019)在《新型模架体系在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便出行,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我国的道路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高架桥作为城市的标志性道路,发展迅猛。如何减少对现有交通的影响,又快又好的建设高架桥这一跨线桥梁,成为人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模架工程作为建筑业提升作业效率、减少施工成本的重要方法,愈发受到重视与关注。因此,本文依托长沙市黄花机场大道工程实际项目,对新型模架体系在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模架工程应用及研究现状,在明确新型模架体系为“木塑模板-承插型键槽式钢管支架”模架体系(以下简称“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的基础上,对该模架体系及其稳定性分析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发现“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具有轻便易装、绿色环保、安全高效、性价比高等优点,键槽式支架属于有侧移半刚性连接钢框架,为后文背景工程模架体系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背景工程——长沙市黄花国际机场大道工程的施工重难点,结合“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特点,对机场大道工程临时支撑体系进行设计,开展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临时支撑体系设计主要包括“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布置、早拆快拆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布置以及模架体系的快速预压。再次,在键槽式支架设计布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支架的稳定性研究。通过稳定性检算、整架试验与有限元模拟,测得键槽式支架的极限承载力与节点转动刚度。进而分析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与支架整体的稳定性,论证新型模架体系的应用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助力快速施工。最后,对“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的经济适用性进行分析。根据平均折旧法与实例分析法,对各类模架基本性能与经济适用性进行分类比较,侧面验证新型模架体系的优良性能,从经济效益方面进一步论证应用新型模架体系实现城市高架桥的快速施工的可行性。

袁媛[7](2019)在《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及其楼面构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昆明理工大学绿色乡土建筑研究所在2016年开始进行装配式竹建筑的研究,并且已经作出在装配式竹建筑中的竖向结构——竹木预制竹墙板,本论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此装配式竹建筑中的水平结构——楼面体系进行研究。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搁栅技术有:金属搁栅、圆木搁栅和工程木搁栅,金属搁栅耗费钢材较大;圆木搁栅需要整根木材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耗费木材较大;工程木搁栅需要深度加工才能完成,不利于就地取材。我国的竹资源相对丰富,并且竹材是多年生植物,长成速度快、一年多伐,竹材作为可再生资源应当被充分利用起来。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即:竹木预制搁栅。论文对此楼面搁栅进行了受力分析、材料特性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的概念,并制作了具体的构造设计及实际模型,并且将此实作出的楼面搁栅模型进行了位移——挠度试验,并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了给出实用的挠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刚度折减系数的理念。通过观察试验现象以及对增加刚度折减系数后的计算结果的分析,确定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可投入使用。针对此楼面搁栅所形成的楼板承重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构造设计,包括:楼板层构造、防水构造、防火构造及隔音构造等。并且将此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投入到足尺寸模型中使用,在经过足尺寸模型的振动台试验之后,更加确定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安全性。

车宝[8](2019)在《基于裂缝控制的框架箱涵施工措施及温度场与应力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铁路与公路的兴建,纵横交错交通网络的完善导致新建线路通常需下穿既有铁路,框架箱涵预制施工后顶进就位的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在框架箱涵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结构特点极易出现裂缝,对框架箱涵防水性、整体性及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框架箱涵在浇筑施工时就已经出现裂缝,且裂缝成因复杂,目前对框架箱涵裂缝产生的机理以及裂缝控制措施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充分,以往都根据类似工程经验进行裂缝控制,且效果不一,因此,针对框架箱涵研究其裂缝控制措施及箱涵浇筑早期温度场与应力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依托宁波下穿铁路框架箱涵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对框架箱涵裂缝控制措施开展实际工程对比试验,分析其裂缝控制措施改进前后温度场及应力场变化规律,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针对框架箱涵分析采用钢模板浇筑、设置降温水管,预应力筋及养护控制措施对框架箱涵温度与应力应变的影响,对比分析其裂缝控制效果,结论如下:(1)框架箱涵混凝土在浇筑后温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与水化热放热趋势基本一致,采取结合钢模板、降温水管、养护环境等方面的裂缝综合控制措施后,框架箱涵混凝土最高温度明显降低,混凝土浇筑后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延长,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已经较高,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延长有利于裂缝的控制,在箱涵箱涵拐角中心处温度最高,箱涵内侧温度比外侧温度稍高,顶板上表面由于不存在模板,温度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箱涵侧墙外表面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箱涵板中间基本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模板的存在及养护环境对箱涵表面混凝土温度稳定作用显着。(2)框架箱涵混凝土表面在拆模后主应力主要变现为主拉应力,各个方向应力变化趋势一致,环境温度变化对箱涵表面混凝土应力变化影响较大。从箱涵中部至洞口,应变变化逐渐增大,这是由于越靠近洞口,结构的约束作用越不明显,应变变化较大,在中部截面位置,周围混凝土结构的约束作用更明显,应变变化较小。在同一个截面,上部应变较大,越靠近底板,应变变化越小,这是由于底板浇筑时间较早,底板对上部混凝土约束作用明显,加上自重作用所导致。(3)框架箱涵侧墙内侧应变普遍大于外侧应变,在混凝土浇筑后24h-48h期间应变增长较快,其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拉应力,而在此阶段同样也是水化热放热较多,混凝土内部温度增长变化最大的时期,混凝土内部温度在此期间达到最高温度,内外温差最大,因此,对裂缝的控制主要需集中在此时间段,通过采用钢模板、设置降温水管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并将混凝土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对外侧进行保温措施,防止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裂缝,由于侧墙内外环境温度不同,导致水化热所产生的最高温度点向内侧偏移,引起侧墙内外侧温度变形差异,产生了温差-弯曲裂缝效应,为箱涵内外侧同等条件养护措施提供了依据。(4)结合有限元方法对裂缝控制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对钢模板与木模板的影响进行对比,钢模板对混凝土热量的散失具有促进作用,而木模板对混凝土具有一定保温作用,对混凝土水化热所产生的热量散失不利,能较长时间保持混凝土较高温度。在设置降温水管后,明显改善了结构内部温度,并降低了内外温差,对结构中主拉应力的减小效果明显,在水管位置的周围,主应力以主压应力为主,在结构表面层的主拉应力也明显降低,绝大位置均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允许的应力以下,其效果明显。施加预应力钢筋可以有效的降低箱涵表面主拉应力的最大值。通过混凝土的损伤模型对裂缝的模拟分析,结果与现场观测的裂缝一致。(5)箱涵出现裂缝的宽度均小于0.5mm,裂缝整体来看走向规则,数目确定,但在细微处出现错节,间距较小,裂缝只有在两头宽度较小,中间宽度稍宽。在采取钢模板浇筑、设置降温水管、入模温度控制、浇筑后利用彩条布包裹保温、严格控制养护温度及湿度、控制拆模时间等一系列裂缝控制措施后效果明显,箱涵内外未发现一条裂缝。(6)对混凝土浇筑模板的影响进行了水分迁移模型分析,在考虑模板吸水及养生效应的混凝土表面边界条件下对水分迁移理论模型进行了有限差分数值求解,对比分析了不同模板浇筑的理论解,在考虑混凝土-模板共同作用下得出不同模板浇筑对裂缝控制的影响,采用钢模板可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扩展。

田旭光[9](2019)在《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经济与房地产业的迅猛增长,建筑高度不断延伸,一座座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愈加广泛。钢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工艺复杂,往往核心筒结构先进行施工,外框钢结构后续穿插施工。传统施工工艺会导致核心筒水平结构滞后竖向结构施工,无法形成有效的水平防护体系。后续施工影响整体工期,安全防护投入大,结构楼梯通道严重滞后,无法保证消防疏散要求,如何实现水平结构与竖向结构同步施工是超高层结构施工的重点、难点。超高层建筑往往存在较多非标层,若采用集成化模板体系,非标层模板体系利用率低等问题,材料浪费较为严重。目前全国范围内铝模板支撑体系最大支撑高度仅为3.1米,当水平构件采用铝模板支撑体系时,如何实现5.4米层高铝模板支设是模板体系设计的重点、难点。本文针对超高层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进行分析。并做全周期施工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出经济效益及施工难度最易的施工组合形式。爬摸体系采用钢模板(随爬摸体系自爬升)+铝模板(非爬升施工的竖向结构以及水平结构)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了全部采用钢模板施工模板重量大、难施工、占用大量塔吊吊次的难题。保证了水平结构跟层施工,楼梯与竖向结构施工同步,一旦发生火情,现场有可靠的疏散和救援通道。非标准层位置的非标准构件采用散拼木模板与铝模板、钢模板结合施工,避免了钢铝模板非标准构件的增加带来的材料浪费。通过合理的模板选择,保证了核心筒水平结构与竖向结构同步施工,避免了水平钢筋预留预埋,减少了水平结构后施工的人工、费用投入,并保证了施工质量、整体工期。通过深化设计,利用接高板方式,有效解决了非标层层高变化频繁等问题。针对5.4米层高,通过加大立杆直径、壁厚达到减少水平杆至一道,实现独立支撑体系。通过销钉、销片、方钢预埋、架体倾斜爬升、阳角加固位置采用变截面补偿模板等方式有效解决了节点加固、墙体收缩变截面等难题。综上可知,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有效解决了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今后类似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意义。

刘文斌[10](2018)在《混凝土工程中模板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总结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模板类型,并对各类型模板的特点、适用性进行了分析阐述。论文可供模板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参考,从而实现安全、高效、规范的模板工程施工。

二、竹胶合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竹胶合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预制模壳叠合柱及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预制模壳叠合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件设计与试件制作
    2.2 材料力学性能测定
    2.3 试验加载与量测
    2.4 试验现象
    2.5 试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预制模壳叠合柱弯剪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件设计与试件制作
    3.2 材料力学性能测定
    3.3 试验加载与量测
    3.4 试验现象
    3.5 试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预制模壳叠合柱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件设计与试件制作
    4.2 材料力学性能测定
    4.3 试验加载与测量
    4.4 试验现象
    4.5 试验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预制模壳叠合柱的有限元分析
    5.1 建模方法
    5.2 材料本构模型
    5.3 试验模型建立及模型验证
    5.4 不同影响因素对预制模壳叠合柱弯剪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预制模壳叠合柱的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建议
    6.1 预制模壳叠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6.2 预制模壳叠合柱抗弯承载力计算
    6.3 工程应用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BIM技术的斜拉桥施工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BIM技术土木工程的发展
        1.3.2 国内BIM技术土木工程的发展
        1.3.3 斜拉桥的施工发展
    1.4 研究内容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二章 BIM建立斜拉桥模型
    2.1 BIM软件和工程概况
        2.1.1 BIM软件介绍
        2.1.2 Navisworks介绍
        2.1.3 工程概况
    2.2 创建主梁
    2.3 创建索塔
    2.4 创建桩基、承台、墩身
    2.5 创建斜拉索族
    2.6 局部处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碰撞检测结果
    3.1 检测概要
    3.2 检测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构计算
    4.1 后湖大桥施工方式
        4.1.1 主塔施工
        4.1.2 主梁施工
        4.1.2.1 现浇施工工艺
        4.1.2.2 预制梁施工工艺
        4.1.3 墩柱施工
    4.2 Midas计算
        4.2.1 Midas软件介绍
        4.2.2 结构分析
        4.2.3 结构静力计算
        4.2.4 Midas计算分析
    4.3 ABAQUS局部分析
        4.3.1 ABAQUS软件介绍
        4.3.2 ABAQUS计算模型建立
        4.3.3 ABAQUS计算分析
        4.3.4 确定施工方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云南竹资源丰富地区乡村贫困群体的装配式竹住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对象和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问题和方法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1.4.1 贫困群体住宅设计研究综述
        1.4.2 乡村装配式住宅建筑研究综述
        1.4.3 竹建筑研究综述
    1.5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 云南乡村贫困人口住宅建设现状
    2.1 乡村贫困群体的界定
        2.1.1 建档立卡贫困户
        2.1.2 低保户
        2.1.3 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2.1.4 贫困残疾人
    2.2 国家相关政策及技术导则
        2.2.1 目标任务
        2.2.2 农村危房认定等级
        2.2.3 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方式
        2.2.4 资金筹措及补助标准
        2.2.5 严格控制建房面积
        2.2.6 保障安全和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要求
    2.3 云南省乡村扶贫安居房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1 昆明市晋宁区鲁黑村扶贫安居房建设现状
        2.3.2 普洱市倚象镇扶贫安居房建设现状
        2.3.3 云南省政府主导乡村贫困型住宅建设的问题及对应策略
    2.4 竹资源丰富地区建造乡村竹住宅优势
        2.4.1 竹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4.2 竹材具有特殊的受力性质
        2.4.3 竹材成本低廉
        2.4.4 竹住宅融合自然
第三章 竹建筑技术的乡村适应性研究
    3.1 竹建筑技术概述
        3.1.1 传统竹建筑技术概述
        3.1.2 现代竹建筑技术概述
    3.2 竹建筑技术在贫困农村的适应性
        3.2.1 传统竹建筑技术在贫困农村的适应性
        3.2.2 现代竹建筑技术在贫困农村的适应性
    3.3 装配式竹建筑在乡村地区的适应性
        3.3.1 装配式竹建筑特征
        3.3.2 装配式竹建筑在贫困农村的可取性
        3.3.3 装配式竹建筑的地域适应性
第四章 乡村贫困群体的竹住宅设计研究
    4.1 乡村竹住宅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和设计原则
        4.1.1 人性化理念
        4.1.2 设计原则
    4.2 乡村竹住宅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4.2.1 人性关怀设计
        4.2.2 模块化设计
        4.2.3 高效空间
        4.2.4 灵活空间
        4.2.5 可替换构件
    4.3 针对乡村贫困群体竹住宅的低成本建造建议
        4.3.1 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4.3.2 分期建设
        4.3.3 培养住户投资意识
    4.4 乡村贫困群体竹住宅的美学策略
        4.4.1 乡土美学
        4.4.2 建构美学
    4.5 云南省竹资源丰富地区乡村民居形式及探索
        4.5.1 竹资源丰富地区传统民居形式
        4.5.2 竹资源区扶贫安居房形式探索
第五章 装配式竹住宅结构研究与构造设计研究
    5.1 结构研究
        5.1.1 框剪结构
        5.1.2 框剪结构对竹资源区扶贫安居房的适应性
    5.2 材料分类
        5.2.1 结构材料
        5.2.2 功能性材料
    5.3 构造做法及结构方案估算
        5.3.1 墙体
        5.3.2 楼板
        5.3.3 屋顶
        5.3.4 结构方案估算
    5.4 施工步骤
    5.5 造价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1.1 方案设计研究小结
        6.1.2 结构与构造设计研究小结
        6.1.3 造价研究小结
    6.2 反思与回顾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29.7m~2装配式竹住宅重量表
附录 D:29.7m~2装配式竹住宅造价表

(4)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支架支撑体系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模板支架工程事故现状
        1.2.2 支架事故原因分析
    1.3 支架支撑体系形式
        1.3.1 脚手架技术起源
        1.3.2 支架支撑体系常见种类
    1.4 国内外支撑体系研究现状
        1.4.1 国外支撑体系研究
        1.4.2 国内支撑体系研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支架支撑体系稳定性理论
    2.1 引言
    2.2 稳定问题概述
        2.2.1 压杆稳定的概念
        2.2.2 失稳基本类型
        2.2.3 稳定问题的分析方法
        2.2.4 整体稳定承载力
    2.3 两端铰接中间弹性支承压杆的稳定计算
    2.4 有限单元法在钢管柱-贝雷梁支架支撑体系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浇连续箱梁模板支架体系设计
    3.1 工程概况
        3.1.1 桥梁结构概述
        3.1.2 桥位工程地质情况
        3.1.3 施工支架形式
    3.2 施工方法
        3.2.1 施工总体部署
        3.2.2 钢管-贝雷梁柱式支架法现浇箱梁施工
        3.2.3 调节满堂式碗扣式支架施工
        3.2.4 模板制作与安装
        3.2.5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3.3 支架预压
        3.3.1 预压目的
        3.3.2 加载
        3.3.3 测点布置
        3.3.4 检测方法
        3.3.5 卸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板支架体系计算及力学性能分析
    4.1 工程属性
    4.2 支架结构形式
    4.3 模板支架体系设计
        4.3.1 荷载计算
        4.3.2 模板计算
        4.3.3 贝雷梁顶面横向分配梁
        4.3.4 碗扣支架
        4.3.5 钢管柱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板支架体系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ANSYS软件的应用
    5.3 非线性屈曲
        5.3.1 屈曲分析的概念
        5.3.2 屈曲分析流程
        5.3.3 非线性分析原理
    5.4 支架支撑体系有限元模型
        5.4.1 材料单元类型
        5.4.2 本构关系
    5.5 有限元模拟值与计算值对比分析
        5.5.1 单根钢管柱
        5.5.2 碗扣支架失稳特性
        5.5.3 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稳定性分析
    6.1 引言
    6.2 风荷载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6.3 节点刚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6.3.1 半钢性连接数值模型
        6.3.2 扣件连接处节点性能有限元分析
    6.4 初始缺陷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6.4.1 初始缺陷的概念和分类
        6.4.2 考虑初始缺陷的计算方法
        6.4.3 随机缺陷法对初始缺陷分析
        6.4.4 一致缺陷模态法对初始缺陷分析
    6.5 贝雷梁稳定性因素分析
        6.5.1 贝雷梁的横向连接间距对稳定性的影响
        6.5.2 贝雷梁的跨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建筑工业化与轻型结构
    1.2 轻型木结构与钢结构
        1.2.1 轻型木结构
        1.2.2 轻型钢结构
    1.3 竹结构的发展
        1.3.1 原竹结构
        1.3.2 含竹复合结构
        1.3.3 冷压胶合竹结构(Glubam)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组织结构
第2章 胶合竹板材的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2.1 胶合竹板材的基本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2.1.1 胶合竹板材基本材性试验方法
        2.1.2 胶合竹板材基本材性试验结果
        2.1.3 胶合竹板材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2.2 胶合竹板材的销槽承压强度
        2.2.1 胶合竹板材销槽承压强度试验方法
        2.2.2 胶合竹板材销槽承压强度试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胶合竹板材强度指标的特征值与设计值估算
    3.1 特征值与设计值估算方法
        3.1.1 M-李简易估算方法
        3.1.2 欧盟规范估算法
        3.1.3 ISO标准法
        3.1.4 澳洲/新西兰规范简易估算法
        3.1.5 中国规范确定方法
    3.2 工程胶合竹材强度与销槽承压强度的特征值和设计值
        3.2.1 强度指标的概率性质
        3.2.2 基于M-李方法估算的强度指标的特征值与设计值
        3.2.3 基于欧盟规范方法估算的销槽承压强度特征值与设计值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连接件系统的研究
    4.1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连接系统
        4.1.1 连接件规格
        4.1.2 覆面板-骨架连接(Sheathing-to-framing connection)
        4.1.3 骨架之间连接
        4.1.4 墙角锚固(Hold-down)连接
    4.2 连接的计算模型与承载力计算方法
        4.2.1 理论计算模型
        4.2.2 有限元计算模型
    4.3 胶合竹轻型框架剪力墙金属连接系统的试验研究
        4.3.1 钉连接件的弯曲强度试验
        4.3.2 覆面板-骨架连接试验
        4.3.3 骨架-骨架钉连接试验
        4.3.4 墙角锚固构件(Hold-down)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5.1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
    5.2 胶合竹轻型框架剪力墙
        5.2.1 剪力墙的理论分析模型与实用计算方法
        5.2.2 胶合竹轻型框架剪力墙抗侧向力的试验研究
        5.2.3 基于连接试验信息的轻型框架剪力墙的性能模拟及参数分析
    5.3 楼盖
    5.4 屋盖
    5.5 胶合竹轻型框架房屋的整体性能模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工程实例及其在BIM平台上设计、建造与运营的研究和展望
    6.1 概述
    6.2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工程实例
        6.2.1 湖南大学竹结构示范建筑及其性能分析
        6.2.2 北京紫竹院公园竹结构茶楼
        6.2.3 其它案例与功能性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构件的创新运用
    6.3 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在BIM平台上设计、建造及运营的研究及展望
        6.3.1 BIM的发展历史回顾及其运用
        6.3.2 基于AutodeskRevit软件的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房屋BIM建模及其进阶开发
        6.3.3 基于BIM平台的轻型结构发展预测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新型模架体系在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模板及支架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高架桥快速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新型模架体系应用于高架桥快速施工技术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
        2.1.1 木塑模板体系
        2.1.2 键槽式支架
    2.2 键槽式支架理论分析
        2.2.1 钢框架稳定分析
        2.2.2 半刚性节点理论
        2.2.3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稳定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的设计研究
    3.1 背景工程
        3.1.1 工程概况
        3.1.2 工程实施难点
    3.2 基于新型模架体系的高架桥快速施工方案
        3.2.1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设计
        3.2.2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布置
    3.3 早拆快拆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3.3.1 早拆模板支架体系
        3.3.2 早拆快拆支架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3.4 新型模架体系的快速预压
        3.4.1 快速预压方案设计
        3.4.2 监测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模架体系的稳定性分析研究
    4.1 键槽式支架体系理论分析与检算
        4.1.1 键槽式钢管支架立杆承载力
        4.1.2 支架立杆稳定性验算
    4.2 键槽式支架试验研究
        4.2.1 整架试验
        4.2.2 节点刚度试验
    4.3 键槽式支架有限元分析
        4.3.1 构建有限元模型
        4.3.2 特征值屈曲分析
        4.3.3 二阶效应屈曲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模架体系经济实用性研究
    5.1 “木塑模板-键槽式支架”体系基本性能分析
        5.1.1 经济效果表示方法
        5.1.2 各类建筑模板基本性能分析
        5.1.3 常用模架体系基本性能分析
    5.2 智能化模架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5.2.1 木塑模板的经济性分析
        5.2.2 键槽式支架的经济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7)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及其楼面构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建造活动
        1.1.2 云南的震害
        1.1.3 竹资源分布
        1.1.4 民居不使用竹材的原因
    1.2 竹建筑技术动态
        1.2.1 圆竹建筑
        1.2.2 圆竹钢构建筑
        1.2.3 胶合竹材建筑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竹浅加工技术装配式竹建筑的技术现状
    2.1 研究现状
        2.1.1 竹材的处理
        2.1.2 预制竹墙板
    2.2 低层装配式建筑楼面体系分析
        2.2.1 轻型木结构楼面体系
        2.2.2 冷弯薄壁轻钢楼面体系
    2.3 小结
第三章 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构造设计及制作
    3.1 技术思路由来
        3.1.1 楼面预制搁栅的受力特点
        3.1.2 结构可变性
        3.1.3 材料特性
        3.1.4 楼面搁栅设计构思
        3.1.5 密排竹条的提出
    3.2 材料规格的确定
        3.2.1 木骨架
        3.2.2 竹片
        3.2.3 连接构件
    3.3 楼面搁栅加工制作
        3.3.1 木骨架加工制作
        3.3.2 竹片的加工和制作
        3.3.3 竹片倾角的确定
        3.3.4 竹片与木骨架连接
    3.4 小结
第四章 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荷载——挠度试验研究
    4.1 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荷载——挠度性能试验研究
        4.1.1 加载装置及仪器布置
        4.1.2 试验过程描述
        4.1.3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4.1.4 整体变形曲线
        4.1.5 试验结论
    4.2 理论计算
        4.2.1 刚度计算
        4.2.2 挠度计算
    4.3 结果比对及刚度折减系数的提出
        4.3.1 结果对比
        4.3.2 刚度折减系数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承重的楼面构造研究与设计
    5.1 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搁置方法
        5.1.1 失稳控制构件
        5.1.2 竖向连接构件
    5.2 布置原则及特例结构问题处理
        5.2.1 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布置原则
        5.2.2 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截面高度控制
        5.2.3 特例结构问题处理
    5.3 楼板层构造研究
        5.3.1 面层构造
        5.3.2 楼面板层缝隙遮盖措施
        5.3.3 防火构造
        5.3.4 防水构造
        5.3.5 隔音构造
    5.4 木骨架竹条敷面墙板足尺寸模型——振动台试验
        5.4.1 足尺寸模型骨架施工图
        5.4.2 基本构件加工
        5.4.3 模型装配
        5.4.4 振动台试验描述
        5.4.5 分析和总结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阻燃竹材检验报告
附录 B: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C:攻读硕士期间发表专利目录
附录 D:图片索引

(8)基于裂缝控制的框架箱涵施工措施及温度场与应力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工程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
        1.3.3 本文主要创新点
2 框架箱涵混凝土裂缝分类及施工期间裂缝主要成因
    2.1 现浇框架混凝土箱涵裂缝分类
        2.1.1 按结构受力分类
        2.1.2 按裂缝出现时间及深度分类
        2.1.3 按裂缝处理方法分类
    2.2 施工期间裂缝主要成因
        2.2.1 温度
        2.2.2 湿度
    2.3 预制框架箱涵可能产生裂缝的位置
        2.3.1 侧板与底板顶板交接处裂缝
        2.3.2 侧墙竖向裂缝
        2.3.3 特殊部位的裂缝
    2.4 小结
3 框架箱涵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措施现场对比试验
    3.1 试验方案
        3.1.1 现场箱涵施工对比试验方案
        3.1.2 温度及应变测点的选取与布置
    3.2 试验箱涵裂缝控制措施
        3.2.1 采用钢模板浇筑
        3.2.2 入模温度
        3.2.3 养护环境
        3.2.4 设置降温水管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温度随时间变化结果分析
        3.3.2 应力结果分析
        3.3.3 温度与应变规律分析
    3.4 小结
4 箱涵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措施数值模拟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框架箱涵有限元模型
        4.1.2 混凝土浇筑与水化热模拟
        4.1.3 混凝土弹性模量及抗拉强度
    4.2 钢模板、木模板模拟分析
    4.3 设置降温水管后效果分析
        4.3.1 降温水管对温度场影响分析
        4.3.2 降温水管对应力影响分析
    4.4 加预应力筋效果分析
        4.4.1 等效荷载的计算
        4.4.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5 考虑实际气温变化的温度场模拟结果
    4.6 箱涵侧墙裂缝扩展模拟分析
    4.7 小结
5 箱涵施工期间裂缝控制效果分析
    5.1 箱涵出现裂缝情况
    5.2 箱涵裂缝宽度检测结果
    5.3 水分迁移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模板体系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难点和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的优势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工程概况和模板体系布置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2.1 总体概况
        2.2.2 墙体厚度变化
    2.3 本工程施工的特点、难点及创新
    2.4 爬模装置配置情况
        2.4.1 架体布置
        2.4.2 标准架体的构成
    2.5 模板配置情况
        2.5.1 钢模板配置
        2.5.2 铝模板配置
    2.6 本章小结
3 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施工工艺
    3.1 引言
    3.2 爬模装置系统
        3.2.1 爬模系统介绍
        3.2.2 层高分布
        3.2.3 液压体系原理分析
    3.3 液压爬模施工工艺分析
        3.3.1 墙体厚度变化分析
        3.3.2 墙体收坡架体爬升流程
        3.3.3 架体侧面模板施工方法
        3.3.4 分片爬升时临边防护
    3.4 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组合施工工艺分析
        3.4.1 液压爬模安装
        3.4.2 内平台拼装
        3.4.3 铝模板安装
        3.4.4 钢铝模板结合安装
        3.4.5 非标层模板结合工艺分析
        3.4.6 特殊节点工艺分析
    3.5 爬模流程分析
        3.5.1 爬模流程
        3.5.2 爬模装置安装质量验收
        3.5.3 爬模装置拆除
    3.6 本章小结
4 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模板受力分析
    4.1 引言
    4.2 外爬内支体系爬模架体荷载计算
        4.2.1 风荷载计算
        4.2.2 荷载工况及效应组合
        4.2.3 外爬内支体系模板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
        4.2.4 外爬内支体系导轨计算
        4.2.5 受力螺栓计算
        4.2.6 承重插销计算
        4.2.7 锚固力计算
    4.3 外爬内支体系铝合金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
        4.3.1 外爬内支体系铝合金模板体系简介
        4.3.2 荷载及变形值的规定
        4.3.3 外爬内支体系铝合金模板计算
        4.3.4 工具式钢管立柱支撑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混凝土工程中模板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模板类型
    1.1 胶合模板
        1.1.1 木胶合板模板
        1.1.2 竹胶合模板
        1.1.3 钢框胶合模板
    1.2 钢模板
        1.2.1 组合钢模板
        1.2.2 大钢模板
    1.3 塑料模板
    1.4 滑动模板
2 常见施工模板的适用性分析和评价
    2.1 胶合模板
        2.1.1 木质胶合模板
        2.1.2 竹胶合模板
        2.1.3 钢框胶合模板
    2.2 钢模板
        2.2.1 组合钢模板
        2.2.2 大钢模板
    2.3 塑料模板
    2.4 滑动模板
3 结语

四、竹胶合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制模壳叠合柱及梁柱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 段文杰.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基于BIM技术的斜拉桥施工方案研究[D]. 席成辉.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3]云南竹资源丰富地区乡村贫困群体的装配式竹住宅研究[D]. 马骁.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钢管柱-贝雷梁支撑体系稳定承载力研究[D]. 蒋越.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1)
  • [5]胶合竹轻型框架结构的研究[D]. 王睿. 湖南大学, 2019
  • [6]新型模架体系在城市高架桥快速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 万钰. 湖南大学, 2019(07)
  • [7]木骨架双向正交竹条敷面预制搁栅及其楼面构造研究[D]. 袁媛.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1)
  • [8]基于裂缝控制的框架箱涵施工措施及温度场与应力场研究[D]. 车宝.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9]外爬内支综合模板体系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 田旭光.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10]混凝土工程中模板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J]. 刘文斌. 施工技术, 2018(S4)

标签:;  ;  ;  ;  ;  

竹胶合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