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肝转移论文_陈福寿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肠癌肝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肠癌,栓塞,动脉,结肠癌,射频,微波,基因。

大肠癌肝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陈福寿[1](2019)在《探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干预手段作为论述中心,揭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用。方法录入我院收治且满足研究样本纳入标准的62例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样本主体,录入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1月,依托样本分析法将其分成AB2组,入组患者各为31例,分别施以保守治疗干预及手术干预,统计对比不同干预手段的临床效用。结果 B组患者在干预后1年、3年及5年取得的生存率明显更优异于A组,且其均量生存时间也明显优异于A组,数据差量显着(P<0.05)。结论与保守干预相比,手术治疗显然是临床干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更加理想的方式,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更理想,值得对其推广工作进行进一步剖析。(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1期)

许少华,周东,张辉,陈昭硕[2](2019)在《慢病毒介导的靶向SNCG敲除对人结肠癌SW1116裸鼠结肠癌肝转移实验模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γ突触核蛋白(SNCG)基因敲除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在裸鼠结肠癌肝转移实验模型中的影响。方法前期实验中,通过SNCG基因敲除并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的SNCG敲除实验组(RNAi组)、转染空质粒的空质粒对照组(NC组)。复苏基因敲除实验组(RNAi组)、空质粒对照组(NC组)及空白对照组(CON组)的野生型SW1116细胞,保脾法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SNCG基因的表达。结果 1)成功构建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2)与对照组比较,RNAi组裸鼠移植瘤生长缓慢,原位成瘤率及肝转移率均明显下降。3)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NAi组SNCG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 SNCG基因沉默后,裸鼠脾脏原位移植瘤及转移瘤的数量变少,体积变小。在体内,靶向SNCG敲除降低了原位移植瘤及肝脏转移瘤中SNCG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表明SNCG基因对结肠癌的增生、侵袭起积极推动作用。利用RNAi技术抑制SNCG基因的表达有望为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新手段。(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侯欣[3](2019)在《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7月—2018年9月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5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法,15 d后对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疗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4.00%(χ~2=6.396,P=0.02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腹泻、腹痛、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0、0.170、0.170、0.130,P=0.710、0.690、0.690、0.710)。结论将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应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当中,治疗效果好且不会更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28期)

张木根,刘旭超,连飞,黄清秀[4](2019)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且随着平均寿命的增长、生活习惯的改变,结肠癌发病率有增长趋势~([1-2])。对于早期结肠癌患者,可以给予手术切除辅助术后化疗。但是结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结肠癌较容易发生肝转移,其发生率可达35%~([3])。结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放化疗等限制癌细胞的扩散,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近年来快速(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谈丽萍[5](2019)在《微波消融术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区疼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运用微波消融术对患者肝区疼痛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例。实验组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对2组患者ALT、AST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术后肝区疼痛水平进行统计,随后运用SPSS 24.0软件对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0 d实验组患者的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肝区疼痛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运用微波消融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肝区疼痛状态,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9年09期)

戴云珠,张远萍,彭川,李斌奎,元云飞[6](2019)在《肝切除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微波消融对肠癌肝转移瘤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独采用肝切除术与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瘤的疗效,评价术中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在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4月至2018年9月行单独采用肝切除术或肝切除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微波消融的大肠癌肝转移瘤病例,共587例,单独采用肝切除术组(Hepatectomy,简称HT) 493例,肝切除联合术中消融组(Hepatectomy+Microwave Ablation,简称HT+MWA) 94例。以6个参数(性别、年龄、肝转移瘤的数目、肝转移瘤的位置等)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法(比例2:1),平衡两组基线数据,比较这两种治疗策略的短期及长期疗效。结果共38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纳入统计,HT组有335例,HT+MWA组48例。进行倾向评分匹配,筛选出HT组65例,HT+MWA组36例。倾向评分匹配前,HT+MWA组主要表征为肿瘤负担更大,包括双叶转移、肿瘤数目超过3个、行术前化疗等(P值均<0.001)。倾向评分匹配前、后,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无显着性差异。匹配前,HT+MWA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34.96±2.77月及肿瘤复发生存期(Tumor Recurrence Survival,TRS)为30,93±2.53月,HT组OS为97.17±4.95月,TRS为69.36±4.06月(P值均<0.001)。HT+MWA组1、3、5年生存率为0.911、0.517、0;HT组1、3、5年生存率为0.956、0.790、0.604。匹配后,HT+MWA组OS为36.30±2.99月及TRS为32.25±2.85月,HT组OS为76.19±11.18月,TRS为61.01±7.68月(P=0.013及0.001)。HT+MWA组1、3、5年生存率为0.908、0.522、0;HT组1、3、5年生存率为0.901、0.726、0.526。结论术中超声引导微波消融联合肝切除术并不能为大肠癌肝转移瘤治疗提供更好的长期预后。肝转移瘤的位置和预计残余肝容积是决定联合采用术中超声引导微波消融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白珊珊,车颖,杨方,杜琳瑶,王丽娜[7](2019)在《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共22例(27个病灶,直径≤5cm),分为消融组和手术组。其中消融组患者10例(12个病灶),于超声介入中心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手术组患者12例(15个病灶),于肝胆外科行肝癌切除术。男女比例为17:10,平均年龄为58.23岁。两组患者分别由同一术者进行射频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按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给予化疗。通过术后的影像学定期检查(超声造影、增强MRI或增强CT)、肝功能检验及随诊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生存率、术后肝功能变化、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5~52个月,消融组和手术组各出现1例患者复发,消融组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95.1%、83.6%、80.7%和76.3%,手术组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95.6%、85.5%、81.3%和75.1%。两组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及7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手术组升高程度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平均住院时间5.1天,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18.2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例(10.0%),为穿刺时肝被膜下出血,消融后退出射频针时,予以沿针道烧灼止血;手术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1例(8.3%),为膈下积液,经穿刺置管引流后治愈;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肯定、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可考虑作为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张蕾,乔大伟,毛海燕,李玉芳,董小耘[8](2019)在《淫羊藿苷抑制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CT26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瘤生长的抑制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Ica高、中、低剂量组和希罗达组,每组7只,ig给药,3周后比较小鼠体重、肝重、瘤重及肺和腹膜转移情况。HE染色法分析Ica处理后各组转移瘤组织中的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53、Bax、Bcl-2的表达。结果 Ica能够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瘤鼠的肿瘤生长;HE染色结果显示Ica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Ica作用后的转移瘤组织中p53和Bax蛋白上调,Bcl-2蛋白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Ica可显着抑制小鼠CT26细胞结肠癌肝转移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和Bax蛋白,下调Bcl-2蛋白有关。(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8期)

凌智君[9](2019)在《雷替曲塞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大肠癌肝转移的近中期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大肠癌肝转移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晚期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雷替曲塞治疗,给予观察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评估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水平及疗效。随访2 a,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 a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8.39%,高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下降50%以上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大肠癌肝转移,可降低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孙志德,程利民[10](2019)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5年间收治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随访1年、3年间患者的生存率,并且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20例结肠癌肝转移中,行单纯原发灶肿瘤切除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为47.87%、11.70%,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均切除的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38%、46.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CEA、肝转移灶切除、介入治疗、全身化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结论: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而言,应尽快的采取手术根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后续可采取介入治疗、全身化疗等方法来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大肠癌肝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γ突触核蛋白(SNCG)基因敲除对人结肠癌SW1116细胞在裸鼠结肠癌肝转移实验模型中的影响。方法前期实验中,通过SNCG基因敲除并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表达的SNCG敲除实验组(RNAi组)、转染空质粒的空质粒对照组(NC组)。复苏基因敲除实验组(RNAi组)、空质粒对照组(NC组)及空白对照组(CON组)的野生型SW1116细胞,保脾法建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SNCG基因的表达。结果 1)成功构建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2)与对照组比较,RNAi组裸鼠移植瘤生长缓慢,原位成瘤率及肝转移率均明显下降。3)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NAi组SNCG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 SNCG基因沉默后,裸鼠脾脏原位移植瘤及转移瘤的数量变少,体积变小。在体内,靶向SNCG敲除降低了原位移植瘤及肝脏转移瘤中SNCG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表明SNCG基因对结肠癌的增生、侵袭起积极推动作用。利用RNAi技术抑制SNCG基因的表达有望为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新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肠癌肝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陈福寿.探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许少华,周东,张辉,陈昭硕.慢病毒介导的靶向SNCG敲除对人结肠癌SW1116裸鼠结肠癌肝转移实验模型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9

[3].侯欣.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9

[4].张木根,刘旭超,连飞,黄清秀.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

[5].谈丽萍.微波消融术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区疼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

[6].戴云珠,张远萍,彭川,李斌奎,元云飞.肝切除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微波消融对肠癌肝转移瘤的临床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7].白珊珊,车颖,杨方,杜琳瑶,王丽娜.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对比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8].张蕾,乔大伟,毛海燕,李玉芳,董小耘.淫羊藿苷抑制小鼠结肠癌肝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9].凌智君.雷替曲塞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大肠癌肝转移的近中期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

[10].孙志德,程利民.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一7大肠癌肝转移组织OPN免疫组化一12但其配对大肠癌肝转移组织中...一大肠癌肝转移组织中OPNRNA~RNA...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大肠癌肝转移在体内促进大肠癌肝转移一5大肠癌组织OPN免疫组化

标签:;  ;  ;  ;  ;  ;  ;  

大肠癌肝转移论文_陈福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