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例原发性肺癌骨转移SPECT与CT对照分析

332例原发性肺癌骨转移SPECT与CT对照分析

杨俊杨增旭施宏萍(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661000)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114-02

【摘要】目的评价SPECT全身骨显像、胸部CT扫描各单项和两者联合对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33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胸部CT扫描资料,比较单项及两项联合对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配对X2检验。结果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53例,胸部CT诊断骨转移39例。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者联合诊断57例,高于CT,SPECT任一种检查。联合诊断病灶共211处,CT扫描范围外病灶47处(47/211,22.27%),胸部CT扫描范围内病灶164处(164/211,77.73%),CT诊断139处(139/164,84.76%CT),SPECT确诊159处(159/164,96.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全身骨显像与胸部CT两者联合可减少不确定病例,提高肺癌骨转移诊断率。

【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骨骼放射性核素显像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MDP

肺癌骨转移占整个骨转移的1/3[1]。骨转移的诊断为临床肺癌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SPECT全身骨显像能较早反映骨盐代谢变化,在骨骼疾病诊断中有很高的灵敏性,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骨转移的首选方法,胸部CT扫描是肺癌患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本文对332例肺癌患者SPECT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对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0月—2012年4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者中具有完整胸部CT及SPECT全身骨显像资料最终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332例,其中男241例,女91例,年龄29—87岁,平均年龄(58±12.1)岁。两种检查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2周,247例先行SPECT显像。

1.2仪器与方法SPECT全身骨显像仪器为飞利浦BrightViewSPECT仪,显像剂为99mTc-MDP(亚甲二磷酸盐),放射化学纯度>95%,99mTc购自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MDP药盒购于北京师宏药物研究中心。静脉注射99mTc-MDP740MBp后饮水1000ml,3-4h后行前后位全身骨静态显像,能峰140keV,窗宽20%,扫描速度20cm/min距阵256×1024。

CT机型BrightSpeedElite/GE16,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00—400mA,距阵512×512扫描范围:肺尖至肺底。

1.3图像分析及诊断标准:分别由两位核医学医师和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判读,诊断结果:肿瘤骨转移;可疑骨转移;无骨转移。

SPECT诊断标准:(1)肿瘤骨转移:全身骨骼见多个非对称、无规律的放射性异常分布灶(3个或3个以上);长骨骨干放射性异常分布或累及毗邻关节,或孤立性病灶;脊柱放射性异常病灶位于椎体和椎弓根内;肋骨放射性异常病灶延肋骨走行诊断为肿瘤骨转移。(2)无骨转移:全身骨骼未见放射性异常分布或有放射性异常分布可明确诊断的外伤、骨折、退变、炎症等良性病变。(3)余者为可疑。

CT诊断标准:(1)肿瘤骨转移:病灶处表现为溶骨性或(和)成骨性改变伴和不伴有软组织肿块有骨破坏或斑片或结节状高密影。(2)无肿瘤骨转移:无异常者或非病理性骨折、关节脱位、骨囊肿、骨岛、骨敖、退行性改变等无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病变。(3)可疑:骨质密度或形态稍有改变不能确定性质者。

1.4统计学分析SPECT与CT诊断阳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以病例为计算单位332例首诊肺癌经病理或随访证实骨转移57例,联合诊断(SPECT+CT)57例。SPECT诊断骨转移53例,可疑骨转移27例(CT及随访证实4例为骨转移,6例外伤,5例骨折,11退变,1例多发骨髓瘤),252例无骨转移性。CT诊断骨转移39例,可疑骨转移21例(SPECT及随访证实8例为骨转移),CT诊断无骨转移272例,(10例SPECT及随访证实为骨转移,其中7例病灶在CT扫描范围之外)。在SPECT诊断为骨转移53例中有35例CT诊断为骨转移。以联合诊断为标准,SPECT与CT肺癌骨转移诊断率无统计学意义(X2=3.642,P>0.05)

SPECT、CT及联合诊断结果(例)

注:SPECT诊断的骨转移有7例在CT扫描范围外。

2.2以病灶为计数单位57例骨转移患者共发现转移病灶211处。在胸部CT扫描范围内病灶164处(164/211,77.73%),CT扫描外范围内病灶47处(47/211,22.28%)。在胸部CT扫描范围内,CT扫出阳性病灶139处(139/164,84.76%),SPECT扫出阳性病灶159处(159/164,96.95%),CT阳性SPECT阴性5处,SPECT阳性CT阴性25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3P<0.01)

患者:女,53岁,右肺低分化腺癌.SPECT显示:右髂骨、多个椎体、肋骨放射性浓聚。CT显示:右髂骨正常、胸12、腰3骨质破坏。

3讨论

本资料显示,按病灶数目计算,CT检出率低于全身骨甚至低于相同范围的SPECT显像。可能以部分病灶仅有代谢功能变化而无形态结构改变有关,反映出SPECT在骨疾病诊断中的高灵敏性;按病例计算,CT具有SPECT相似的检出率。可能以下列因素有关[2-3],CT扫描范围基本涵盖了肺癌骨转移最好发部位,即胸部及脊柱,多数患者先做全身骨显像再行CT扫描,客观上SPECT影像为CT提供了定位和重点观察区域,CT显示骨病变部位的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优于SPECT,如:塌陷、硬化、积气、边缘骨敖、骨质破坏吸收、异常软组织等征象,为转移性骨肿瘤鉴别提供了依据,减少不确定诊断;SPECT全身骨显像与胸部CT联合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率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一的诊断方法。

SPECT在骨骼系统疾病中表现出很高的灵敏性,对多数病灶能明确诊断,不能明确诊断者起到筛选、指示、初步定位作用,而且一次检查能得到全身骨骼信息。CT解剖结构定位为骨骼病灶性质的判断提供丰富的信息。SPECT全身骨显像与胸部CT联合可降低不确定病例,提高肺癌骨转移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李林法.现代骨转移瘤诊断学.科学出版社,2006:124.

[2]于树鹏.刘军,辛军等.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822-825.

[3]江勇,米岚,余大富等.SPECT/CT对脊柱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中华核医学:2011,31.

标签:;  ;  ;  

332例原发性肺癌骨转移SPECT与CT对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