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正丁酯论文_班智华,蔡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杨酸正丁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杨酸,丁酯,交联剂,固体,硫酸,强酸,正交。

水杨酸正丁酯论文文献综述

班智华,蔡敏[1](2019)在《二氧化硅负载硫酸钛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杨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二氧化硅负载硫酸钛作为催化剂,合成了水杨酸正丁酯。考察了硫酸钛的负载量、正丁醇与水杨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酯化收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硫酸钛的负载量为15%,正丁醇与水杨酸摩尔比为1.8∶1,反应时间为2 h,催化剂用量为0.8 g,水杨酸正丁酯酯化率可达75.2%。(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5期)

蒋卫华,崔爱军,杨广花,罗士平[2](2015)在《树脂D732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杨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树脂D732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了水杨酸正丁酯。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3h,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3,催化剂的质量占水杨酸质量的20%的较优条件下,酯化率高达93.2%。催化剂不经处理重复使用4次,酯化率都在83%以上,结果表明树脂D732负载磷钨酸的催化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吴春燕[3](2015)在《硫酸氢钠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杨酸和正丁醇为原料,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合成了水杨酸正丁酯。考察了正丁醇与水杨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酯化收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正丁醇与水杨酸摩尔比为1.6∶1,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用量的6%(质量分数),水杨酸正丁酯收率可达60.66%。(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5年01期)

赵卫星,姜红波[4](2013)在《对氨基苯磺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丁醇与水杨酸为原料,采用对氨基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水杨酸正丁酯。考察了酸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水杨酸正丁酯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流条件下,当水杨酸的加入量0.20 mol,正丁醇的加入量0.32 mol,即酸与醇物质的量比为1∶1.6,催化剂对氨基苯磺酸用量为0.70 g(相当于5%的酸),反应4.0 h时,水杨酸正丁酯收率可达到72.90%。(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3年08期)

赵仑,唐栋,刘建平[5](2006)在《磷钨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境友好试剂磷钨酸为催化剂对其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法得出了该反应的最优化条件,即醇酸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7%;反应时间为4h,酯产率可达80.5%。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对设备无腐蚀,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催化剂。(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王健锋,王正清[6](2005)在《硅钨杂多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硅钨杂多酸对水杨酸正丁酯合成的催化性能,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水杨酸):n(正丁醇)=1:2、正丁醇为带水剂,催化剂硅钨杂多酸1.5g,回流反应4h,收率可达94.6%,并证明了硅钨酸为该反应良好的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化学稳定性好,重复使用性能佳,无叁废排放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05年05期)

刘素萍,贾永富[7](2005)在《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下,采用微波常压法由水杨酸钠和溴代正丁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合成水杨酸正丁酯.结果表明:当n(水杨酸钠)∶n(溴代正丁烷)∶n(四丁基溴化铵) =1∶3∶0. 3时 ,采用 280W微波辐射 40min,水杨酸正丁酯的产率可达 96. 8%,反应速度远快于常规加热速度.(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秦国平,郭锡坤,谌宁[8](2004)在《硅锆双组份交联累托土固体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自制的SO2-4改性硅锆双组份交联累托土固体酸催化剂(SO2-4/SiZrR)用于水杨酸(C7H6O3)和正丁醇(C4H10O)的酯化反应,与传统酯化反应催化剂以及其他交联剂交联的累托土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相比,SO2-4/SiZrR催化剂有更好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诸因素,并对产物进行了折光率测试、红外光谱分析。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醇比n(C7H6O3)/n(C4H10O)=1/1 65、催化剂占酸投料质量的百分比为w(SO2-4/SiZrR)=6 5%、反应温度120~135℃、反应时间6h,水杨酸的转化率可达86 85%,产物中水杨酸正丁酯的质量分数w(C11H14O3)>99 9%。(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期刊2004年02期)

秦国平,郭锡坤,谌宁[9](2003)在《SO~(2-)_4 改性交联蒙脱土固体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SO2-4改性硅锆双组分交联蒙脱土固体酸催化剂(SO2-4/SiZrM),用于水杨酸(C7H6O3)和正丁醇(C4H10O)的酯化反应,与传统酯化反应催化剂浓硫酸、磷钨酸、硫酸铁铵以及其他单组分交联剂交联的蒙脱土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相比,SO2-4/SiZrM有更好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带水剂的选择、酸醇量比〔n(C7H6O3)∶n(C4H10O)〕、催化剂用量〔w(SO2-4/SiZrM)〕、反应时间(t)、反应温度(θ)对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C11H14O3)的影响,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折光率、红外光谱分析。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C4H10O为带水剂、n(C7H6O3)∶n(C4H10O)=1∶1 65、催化剂占酸投料质量的百分比为w(SO2-4/SiZrM)=6 5%、t=6h、θ=120~135℃,水杨酸的转化率可达88 22%,产物中w(C11H14O3)>99 9%。(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3年06期)

梁宇,郭俊胜[10](2003)在《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固体超强酸SO2 -4/Fe2 O3 -TiO2 为催化剂 ,实现了水杨酸和正丁醇反应合成水杨酸正丁酯。最佳合成条件为n(醇 )∶n(酸 ) =2 .0∶1,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 5 % ,反应时间为 4 .5h ,酯化率可达 96 %。催化剂具有容易回收并可循环使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03年04期)

水杨酸正丁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水杨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树脂D732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了水杨酸正丁酯。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3h,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3,催化剂的质量占水杨酸质量的20%的较优条件下,酯化率高达93.2%。催化剂不经处理重复使用4次,酯化率都在83%以上,结果表明树脂D732负载磷钨酸的催化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杨酸正丁酯论文参考文献

[1].班智华,蔡敏.二氧化硅负载硫酸钛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J].广东化工.2019

[2].蒋卫华,崔爱军,杨广花,罗士平.树脂D732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吴春燕.硫酸氢钠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5

[4].赵卫星,姜红波.对氨基苯磺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J].应用化工.2013

[5].赵仑,唐栋,刘建平.磷钨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6].王健锋,王正清.硅钨杂多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研究[J].广州化工.2005

[7].刘素萍,贾永富.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8].秦国平,郭锡坤,谌宁.硅锆双组份交联累托土固体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J].天然气化工.2004

[9].秦国平,郭锡坤,谌宁.SO~(2-)_4改性交联蒙脱土固体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J].精细化工.2003

[10].梁宇,郭俊胜.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水杨酸正丁酯[J].河南化工.2003

论文知识图

产物的红外光谱图醇酸摩尔比对酯化收率的影响酸醇量比对转化率的影响催化剂用量对酯化收率的影响产物的气相色谱图反应时间对酯化收率的影响

标签:;  ;  ;  ;  ;  ;  ;  

水杨酸正丁酯论文_班智华,蔡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