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猪耳论文_黄少玲,李绵盛,梁华祖,李彩群,叶祥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蓝猪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粉管,附加物,雄蕊,卵细胞,生长,柱头,基质。

蓝猪耳论文文献综述

黄少玲,李绵盛,梁华祖,李彩群,叶祥森[1](2018)在《城市污泥用作蓝猪耳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现城市污泥的废物利用。[方法]研究城市污泥、菇渣、米糠和药渣的不同配比混合基质对蓝猪耳生长的影响,并比较蓝猪耳在不同的无土栽培基质和在常规栽培基质中生长指标的差异。[结果]在栽培过程中不施肥的条件下,无土栽培基质中蓝猪耳的各项生长指标均优于常规栽培基质。在营养阶段,基质3(城市污泥含量40%)和基质6(城市污泥含量70%)中蓝猪耳的生长状况较优;在开花期,处理组各项检测指标多数优于对照组,其中基质3和基质6蓝猪耳的花朵数较多。[结论]该研究为城市污泥的环保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33期)

陈素红,邹璞,廖景平[2](2018)在《蓝猪耳花粉管在雌蕊生长途径中钙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花粉管在雌蕊生长途径中钙的分布特征。蓝猪耳花粉从萌发至花粉管生长进入子房过程中,花粉管壁上的钙沉淀颗粒保持较多;管内的钙沉淀颗粒先增多后减少,花粉管进入子房时管内几乎没有钙沉淀颗粒;管外相邻花柱组织的钙沉淀颗粒先增多再减少又增多,直至花粉管进入子房时子房室内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蓝猪耳体内生长的花粉管钙也呈梯度分布,且随花粉管不断生长钙梯度分布更加明显。蓝猪耳的花柱未授粉时已出现明显的钙梯度分布特征,并且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到达的部位均有较为丰富的钙。以上结果显示:花粉萌发时,花粉中有足够的钙满足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过程中,钙不断从花柱组织细胞中内流进入花粉管,满足花粉管的生长;花粉管进入子房室,管内无需太多的钙,而管外高钙环境有助于花粉管进入珠孔;蓝猪耳花柱的钙梯度分布对其中生长的花粉管具有引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高龙[3](2018)在《蓝猪耳和拟南芥早期胚胎发生中线粒体DNA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线粒体DNA(mtDNA)是线粒体的遗传物质,与核基因共同调控线粒体的活动。在哺乳动物卵细胞发育过程中,mtDNA会发生超量复制而达到>10~5个拷贝。这些mtDNA在数量上约为普通体细胞的100倍,能够保证早期胚胎在没有mtDNA复制的情况下亦能正常发育至囊胚时期。然而,在被子植物中,卵细胞仅包含与体细胞相似的mtDNA含量,并没有像哺乳动物卵细胞那样含有大量的mtDNA。这些研究结果暗示:在被子植物早期胚胎发生过程中,mtDNA在数量上可能有异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mtDNA的变化规律。然而由于被子植物早期胚胎细胞分离较困难,其内的mtDNA在数量变化上的规律并未被研究过。利用蓝猪耳和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我们探索了它们早期胚胎发生过程中mtDNA数量的变化规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蓝猪耳晚期合子和成熟卵细胞分别包含154.2±36.9和78.0±22.7个线粒体DNA拷贝,表明在合子发育过程中mtDNA发生了数量加倍。我们也定量了早期基、顶细胞中的mtDNA数量(103.0±26.1和33.4±10.5),早期基、顶细胞是成熟合子的分裂产物,那么成熟合子包含136.4个mtDNA拷贝,进而再次揭示mtDNA在合子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数量加倍。为了提供mtDNA加倍的细胞学证据,我们构建了标记卵细胞及合子线粒体的蓝猪耳proDD45:Mt-GFP转基因植株,该转基因有利于我们用DAPI染色来区分线粒体拟核(mtDNA和蛋白的复合物)和质体拟核。荧光显微技术定量研究表明:在蓝猪耳合子发育过程中,线粒体数量、线粒体拟核数量、和线粒体拟核荧光都发生了加倍(线粒体数量从317.3±28.3增加到了584.3±26.5,线粒体拟核数量从220.0±29.2增加到了412.7±13.5,线粒体拟核荧光从3.2±0.5×10~4增加到了7.2±1.5×10~4),因而确认了mtDNA在合子发育过程中数量加倍的结论。利用荧光定量显微技术,我们也探索了拟南芥转基因系proDD45:Mt-GFP合子发育过程中的mtDNA数量变化。不同于蓝猪耳合子,拟南芥mtDNA的加倍并没有发生在合子发育过程中(拟南芥成熟合子和成熟卵细胞分别包含355.4±31.8和326.2±28.1个线粒体,253.8±20.0和254.0±33.8个线粒体拟核,3.1±0.3×10~4和3.7±0.5×10~4线粒体拟核荧光),其mtDNA的数量增多起始于两细胞胚的发育时期(拟南芥早期顶细胞和晚期顶细胞分别包含132.8±21.4和211.7±20.8个线粒体、99.3±18.6和183.3±11.5个线粒体拟核、1.4±0.2×10~4和2.6±0.2×10~4线粒体拟核荧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mtDNA在蓝猪耳和拟南芥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数量加倍,揭示mtDNA在被子植物及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生过程中存在不同的数量变化规律。我们还探索了蓝猪耳和拟南芥成熟合子中的mtDNA分布。利用假想的分裂板,我们将成熟合子于细胞核中央处分为基部和顶部,并统计了其内的线粒体拟核数量、及线粒体拟核荧光。蓝猪耳成熟合子基、顶部线粒体拟核比例是2.96:1、线粒体拟核荧光比例是3.00:1,拟南芥成熟合子基、顶部线粒体拟核、线粒体拟核荧光的比例分别是1.68:1、1.64:1,因此mtDNA在蓝猪耳和拟南芥合子中的分布是不同的。由于合子的基、顶部在合子分裂后分别形成基、顶细胞,这些研究结果也首次暗示合子中的mtDNA在蓝猪耳及拟南芥基、顶细胞中将分别按照3.00:1及1.64:1进行分配。有趣的是,这种mtDNA分布暗示蓝猪耳和拟南芥顶细胞将包含数量相似的mtDNA,而基细胞却包含数量明显不同的mtDNA。该现象背后的生物学意义目前并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综上所述,这些发现不仅首次揭示了被子植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mtDNA数量变化,还首次发现了不同物种的成熟合子有着不同的mtDNA分布,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被子植物早期胚胎发育。(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3-01)

陈素红,邹璞,廖景平[4](2017)在《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蓝猪耳为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T-形和直线形四分体。T-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为蓼型发育形式;直线形四分体中珠孔端大孢子具功能,最终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胚囊发育异常偶有发生,但大部分胚囊都能发育成正常的7-细胞胚囊。[结论]蓝猪耳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异常并不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0期)

陈素红,邹璞,廖景平[5](2017)在《蓝猪耳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蓝猪耳花粉管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建立植物离体受精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蓝猪耳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体外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蓝猪耳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5.00%(V/V)蔗糖、0.01%(V/V)氯化钙、0.01%(V/V)硼酸和0.01%(V/V)磷酸二氢钾,其培养基的渗透压主要靠蔗糖调节。[结论]硼是蓝猪耳花粉萌发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钙对花粉管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并推测钙离子主要是通过电压依赖型钙通道进入花粉管内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8期)

罗斯斯,林丽虹,王瑛华,陈刚[6](2015)在《有机附加物对蓝猪耳试管开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蓝猪耳试管开花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蓝猪耳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处理进行开花诱导,探讨有机附加物对蓝猪耳试管开花的影响。[结果]水解酪蛋白(CH)和酵母浸出液(YE)对蓝猪耳试管苗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缩短了蓝猪耳试管成花时间,促进根生长。[结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为60 g/L和有机物为50 mg/L CH时,蓝猪耳试管开花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0期)

赖芳名,姬生国[7](2015)在《蓝猪耳的显微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蓝猪耳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粉末制片对蓝猪耳的茎、叶横切面组织显微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四方形,四棱处向外凸起呈叁角形,皮层内侧为一层扁平排列紧密的细胞,韧皮部较窄,外侧有纤维散在,断续排列成行,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导管多径向排列,髓部宽广;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栅栏组织1列,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蓝猪耳显微鉴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蔡丹,孙姝兰[8](2014)在《植物生长物质对蓝猪耳二长雄蕊运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猪耳在雄蕊授粉过程中二长雄蕊存在翻转运动的现象.为了探讨蓝猪耳二长雄蕊运动的生理机制,研究外施植物生长物质及其相关抑制剂对翻转运动的作用.结果表明:GA3和NAA缩短开花后二长雄蕊至翻转结束时间分别为对照的49.1%和53.6%,GA合成抑制剂PAC和生长素运输抑制剂TIBA分别使该过程延长165.3%和59.6%.表明植物激素GA和生长素参与对蓝猪耳二长雄蕊的翻转运动的调控.(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于金金,成诚,王雅英,张亚楠,田惠桥[9](2012)在《蓝猪耳离体受精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体内-体外方法分离了蓝猪耳精细胞。用酶解和解剖方法分离了其成熟卵细胞。分离的精、卵细胞用电融合介导尝试了体外诱导融合。在合适的渗透压(6%甘露醇)和合适的氯化钙(0.04%CaCl2·2H2O)溶液中,用交流电场为30~35V,10~25s使精、卵细胞排队;用直流电场400~600V,45~50μs的脉冲穿孔条件可诱导30%的精、卵细胞融合和70%以上的卵细胞之间的融合。尝试了人工合子的单细胞培养但未获成功。诱导蓝猪耳精、卵细胞融合的条件与玉米和水稻不同。(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吴娟子[10](2011)在《蓝猪耳花粉管细胞壁超微结构的FESEM和AFM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蓝猪耳花粉管表面形貌和细胞壁中纤维素微纤丝排列的效果。[方法]蓝猪耳花粉离体培养2 h后,利用FESEM和AFM原位观察无损的花粉管表面形貌和细胞壁的精细结构。[结果]FESEM可见花粉管表面粗糙的网状结构;AFM可获得花粉管的叁维立体图像,并可见花粉管细胞壁物质的精细结构和纤维素微纤丝的排列情况。[结论]AFM是一种观察花粉管表面结构和细胞壁中纤维素微纤丝排向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35期)

蓝猪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花粉管在雌蕊生长途径中钙的分布特征。蓝猪耳花粉从萌发至花粉管生长进入子房过程中,花粉管壁上的钙沉淀颗粒保持较多;管内的钙沉淀颗粒先增多后减少,花粉管进入子房时管内几乎没有钙沉淀颗粒;管外相邻花柱组织的钙沉淀颗粒先增多再减少又增多,直至花粉管进入子房时子房室内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蓝猪耳体内生长的花粉管钙也呈梯度分布,且随花粉管不断生长钙梯度分布更加明显。蓝猪耳的花柱未授粉时已出现明显的钙梯度分布特征,并且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到达的部位均有较为丰富的钙。以上结果显示:花粉萌发时,花粉中有足够的钙满足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过程中,钙不断从花柱组织细胞中内流进入花粉管,满足花粉管的生长;花粉管进入子房室,管内无需太多的钙,而管外高钙环境有助于花粉管进入珠孔;蓝猪耳花柱的钙梯度分布对其中生长的花粉管具有引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猪耳论文参考文献

[1].黄少玲,李绵盛,梁华祖,李彩群,叶祥森.城市污泥用作蓝猪耳无土栽培基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

[2].陈素红,邹璞,廖景平.蓝猪耳花粉管在雌蕊生长途径中钙的分布特征[J].生物学杂志.2018

[3].高龙.蓝猪耳和拟南芥早期胚胎发生中线粒体DNA水平的变化[D].西北大学.2018

[4].陈素红,邹璞,廖景平.蓝猪耳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7

[5].陈素红,邹璞,廖景平.蓝猪耳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7

[6].罗斯斯,林丽虹,王瑛华,陈刚.有机附加物对蓝猪耳试管开花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

[7].赖芳名,姬生国.蓝猪耳的显微鉴定[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蔡丹,孙姝兰.植物生长物质对蓝猪耳二长雄蕊运动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于金金,成诚,王雅英,张亚楠,田惠桥.蓝猪耳离体受精初试[J].植物生理学报.2012

[10].吴娟子.蓝猪耳花粉管细胞壁超微结构的FESEM和AFM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论文知识图

因感染大肠杆菌而死亡的仔猪胃Fig.5-...畜产品价格指狮蓝猪耳离体受精初试Fig.1Theprim...蓝猪耳卵细胞EC2和EC2’的DAP...蓝猪耳毛状根诱导形成芽一D农杆菌介导的YC2.1的蓝猪耳

标签:;  ;  ;  ;  ;  ;  ;  

蓝猪耳论文_黄少玲,李绵盛,梁华祖,李彩群,叶祥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