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热力学论文_袁佳伟,蓝碧兰,李蜜,张浩强,陈雅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附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动力学,页岩,氧化亚铜,等温线,立方体,羧酸。

吸附热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袁佳伟,蓝碧兰,李蜜,张浩强,陈雅茹[1](2019)在《多组分生物油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HSC Chemistry软件进行多组分生物油重整制氢(包括普通重整和吸附强化重整)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研究反应温度、S/C和Ca/C对氢气浓度和氢气产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重整制氢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均随着S/C的增大而增大,但在S/C>3后增幅不再明显;当S/C=3时,普通重整制氢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均仅为70%左右,最佳重整反应温度高达830℃;加入吸附剂CaO后,吸附强化重整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较普通重整制氢过程有大幅提升,且最佳重整反应温度显着下降,当S/C=3时,最佳重整反应温度为480℃,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分别为97.2%和99.7%。(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12期)

薛培,张丽霞,梁全胜,孙细宁,赵谦平[2](2019)在《陆相页岩吸附CH_4的热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叁迭统延长组页岩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完善等量吸附热的计算方法、明确陆相页岩吸附CH_4的热力学特征、揭示其吸附机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叁迭统延长组长7段页岩岩样,开展了页岩吸附CH_4的等温吸附实验并获得了过剩吸附量曲线,通过对比分析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之间的差异,阐明了基于不同类型吸附量的页岩等量吸附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绝对吸附量大于过剩吸附量,绝对吸附量与过剩吸附量的差值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较高,该差值与平衡压力符合指数函数变化关系,若采用过剩吸附量评价页岩储层的吸附性能,会造成评价结果偏低;②延长组页岩吸附CH_4的绝对等量吸附热、过剩等量吸附热分别与绝对吸附量、过剩吸附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等量吸附热的影响占主导;③绝对等量吸附热小于过剩等量吸附热,相对误差介于18.18%~49.79%,并且在低吸附量阶段相对误差较大,如果采用过剩吸附量作为基础数据计算初始等量吸附热,计算结果会偏高,从而造成对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评价结果偏高。(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乔洪涛,郑庆荣,于雄胜,白佳妮[3](2019)在《粉煤灰吸附处理Cd~(2+)废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吸附剂材料,利用硝酸镉试剂模拟含Cd~(2+)废水,重点探讨了粉煤灰对Cd~(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粉煤灰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一自发进行的熵增吸热过程。(本文来源于《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魏佳,颜鲁春,王晓兵,杨文强[4](2019)在《TiO_2/壳聚糖水凝胶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纳米二氧化钛超声分散在水中,加入到聚乙烯醇和壳聚糖交联制得的水凝胶薄膜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壳聚糖水凝胶薄膜。该水凝胶薄膜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对亚甲基蓝染料具有一定的吸附性。通过研究吸附热力学可以得到,ΔG <0,ΔH <0,|ΔH|=138.925 72kJ/mol,即吸附为自发放热过程,且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主要是化学吸附。(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薛培,祁攀文,杨添麒,孙德瑞,张丽霞[5](2019)在《基于绝对吸附量的页岩吸附CH_4和CO_2的热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热力学角度揭示陆相页岩对CH_4和CO_2的吸附机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进行不同温度下的CH_4和CO_2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的差异,进而利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研究了基于不同类型吸附量的吸附热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绝对吸附量大于过剩吸附量,二者差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力升高而增大,且吸附气为CO_2时,二者差值较CH_4大;采用过剩吸附量获得的等量吸附热明显偏高,并存在低吸附量阶段的负值现象,应当采用绝对吸附量计算等量吸附热;等量吸附热与吸附量间满足线性正相关,且吸附CH_4的等量吸附热大于CO_2,吸附CH_4和CO_2的绝对初始等量吸附热分别为52.04和27.71 kJ/mol,说明延长组页岩对CH_4的吸附作用力较强。(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潘永飞,汪营磊,刘卫孝,赵宝东,陈斌[6](2019)在《活性炭吸附ADN过程的动力学与热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温度下的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吸附ADN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对3种活性炭(AC、BC、CC)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考察了ADN的吸附动力学,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描述吸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活性炭AC是分离ADN的理想吸附剂,3种活性炭吸附ADN的动力学曲线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Freundlich模型描述活性炭AC对ADN的吸附规律更为合适,该吸附△G<0,△S>0,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不同吸附量下的△H>0,吸附为吸热过程。(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易彩霞,王帅,吉凡,李翠兰,张晋京[7](2019)在《黑钙土胡敏素结构特征及对Cu~(2+)吸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腐殖物质在金属离子的累积、迁移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土壤胡敏酸(HA)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多,而胡敏素(HU)的报道则很少。以黑钙土为供试土壤,在对HU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应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两者对Cu~(2+)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并与H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HA相比,HU的腐殖化程度、脂族化程度和疏水化程度较高而氧化程度较低; HU和HA对Cu~(2+)的吸附量随Cu~(2+)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HU对Cu~(2+)的吸附量低于HA;吸附等温数据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而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程度更好,HU和HA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在250. 0~285. 7 mg/g和212. 8~238. 1 mg/g; Cu~(2+)在HU和HA表面上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和无序度增加的过程;对于Cu~(2+)而言,HA和HU均具有能量不均一的吸附表面,同时HU的表面能量不均一性程度高于HA。(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崇辉,何廷树,李慧,卜显忠[8](2019)在《紫外光谱法研究黄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紫外吸收光谱范围内对黄药溶液进行扫描,发现在波长226.5和300 nm处有两个明显吸收峰,且300 nm处的吸收峰强于226.5 nm处的。采用标准曲线法对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浓度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在波长226.5和300 nm处的线性相关性均较好,但在波长300 nm处的相关性更佳,在226.5 nm处进行高浓度黄药溶液测量,可在300 nm处进行低浓度黄药溶液测量。在300 nm下对不同浓度黄药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吸光度为1.672,最小吸光度为0.032时,黄药溶液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仍很好,吸光度继续增大时,相关系数降低,在进行定量分析时,黄药浓度最好不要超过20 mg·L~(-1)。在不同pH条件下,在300 nm处对黄药溶液进行浓度测量,发现pH为3时,吸光度下降,黄药开始分解,当溶液pH为2时,所测吸光度为0,黄药已完全分解, pH值在5~10范围内,黄铜矿对黄药吸附较好,溶液最佳吸附pH值为9。在300 nm处测量黄药在黄铜矿表面吸附量,分别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方程、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其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在288~303 K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吸附量多少影响不大,黄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黄铜矿对黄药的实际平衡吸附量Q_e均小于或接近理论单层饱和吸附量,Q_m值均与实验值极为接近,说明黄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加,说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进行,黄铜矿对黄药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但吸附量增加幅度很小,说明黄药在黄铜矿表面吸附受温度影响较小。该吸附过程是一个熵增、吸热、自发进行的过程,热力学参数可通过范特霍夫方程计算得到,吸附焓变ΔH为48.703 41 kJ·mol~(-1),熵变ΔS为219.403 88 J·(mol·K)~(-1),吸附自由能变ΔG为-16.054 93 kJ·mol~(-1),推测该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黄铜矿对黄药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Q_t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幅度很小,表明黄药在黄铜矿表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但受温度变化较小,这与热力学分析的结论一致,对方程拟合所得Q_e值均与实验值极为接近。(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王楚乔,郝璟珂,宋远明[9](2019)在《固硫灰对减水剂的吸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心法对含减水剂的纯水泥胶凝系统、水泥-固硫灰胶凝系统进行分离,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固硫灰对聚羧酸系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和脂肪族减水剂的吸附热力学规律。结果显示,相比萘系减水剂和脂肪族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在两种系统中的吸附量最小;固硫灰的掺入会增加系统对减水剂的吸附量。研究表明,为了减少吸附作用带来的负面效应,尽量选择未燃尽碳含量较低的固硫灰作为掺合料。(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9年10期)

肖碧源,邱江源,覃方红,万婷,徐亚群[10](2019)在《立方体纳米Cu_2O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粒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粒径的单一(100)晶面的立方体纳米Cu_2O作为模型材料,研究了粒径和温度对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基于已建立的纳米材料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推导出了单一(100)晶面立方体纳米Cu_2O材料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性质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式.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随着纳米Cu_2O粒径的减小,吸附速率常数增大而吸附活化能和吸附指前因子减小;标准摩尔吸附Gibbs自由能■减小而标准吸附平衡常数■、标准摩尔吸附焓■和标准摩尔吸附熵■均增大,且以上参数均与粒度的倒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吸附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完善等量吸附热的计算方法、明确陆相页岩吸附CH_4的热力学特征、揭示其吸附机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叁迭统延长组长7段页岩岩样,开展了页岩吸附CH_4的等温吸附实验并获得了过剩吸附量曲线,通过对比分析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之间的差异,阐明了基于不同类型吸附量的页岩等量吸附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绝对吸附量大于过剩吸附量,绝对吸附量与过剩吸附量的差值在低温高压条件下较高,该差值与平衡压力符合指数函数变化关系,若采用过剩吸附量评价页岩储层的吸附性能,会造成评价结果偏低;②延长组页岩吸附CH_4的绝对等量吸附热、过剩等量吸附热分别与绝对吸附量、过剩吸附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等量吸附热的影响占主导;③绝对等量吸附热小于过剩等量吸附热,相对误差介于18.18%~49.79%,并且在低吸附量阶段相对误差较大,如果采用过剩吸附量作为基础数据计算初始等量吸附热,计算结果会偏高,从而造成对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评价结果偏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附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袁佳伟,蓝碧兰,李蜜,张浩强,陈雅茹.多组分生物油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的热力学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9

[2].薛培,张丽霞,梁全胜,孙细宁,赵谦平.陆相页岩吸附CH_4的热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叁迭统延长组页岩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9

[3].乔洪涛,郑庆荣,于雄胜,白佳妮.粉煤灰吸附处理Cd~(2+)废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4].魏佳,颜鲁春,王晓兵,杨文强.TiO_2/壳聚糖水凝胶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

[5].薛培,祁攀文,杨添麒,孙德瑞,张丽霞.基于绝对吸附量的页岩吸附CH_4和CO_2的热力学特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潘永飞,汪营磊,刘卫孝,赵宝东,陈斌.活性炭吸附ADN过程的动力学与热力学[J].火炸药学报.2019

[7].易彩霞,王帅,吉凡,李翠兰,张晋京.黑钙土胡敏素结构特征及对Cu~(2+)吸附热力学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8].张崇辉,何廷树,李慧,卜显忠.紫外光谱法研究黄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9].王楚乔,郝璟珂,宋远明.固硫灰对减水剂的吸附热力学研究[J].广东建材.2019

[10].肖碧源,邱江源,覃方红,万婷,徐亚群.立方体纳米Cu_2O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的粒度效应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硅胶吸附等容线乳液的稳定机理示意图,a()...根据IAST理论预测的吸附选择性而线性...活性红RR24Dubinin-Radushkevich吸附...对TCS的吸附容量随接触时间...吸附热力学模型

标签:;  ;  ;  ;  ;  ;  ;  

吸附热力学论文_袁佳伟,蓝碧兰,李蜜,张浩强,陈雅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