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血液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

全自动血液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

一、血液检测酶联免疫法全自动化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军,李新萍,顾伟[1](2021)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0月10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甲亢组,50例为甲减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均接受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甲亢组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高于酶联免疫法,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水平低于酶联免疫法,P<0.05;甲减组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高于酶联免疫法,促甲状腺素水平低于酶联免疫法,P<0.05;正常组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促甲状腺素、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高于酶联免疫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中的应用,均有着一定的价值,其中化学发光法的应用,具有更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可更好反映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病情,意义重大。

徐冰[2](2021)在《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作为丙型肝炎诊断的金标准,其中HCV核酸定性检测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献血员筛查,而HCV核酸定量检测可用于现症感染的确认、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2018年WHO在《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护理和治疗指南》中,将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同年,欧洲肝病协会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管理和治疗建议》中建议,将HCVRNA定量检测(检出限≤1000 IU/ml)用于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特殊人群的HCV诊断及管理,但此推荐作为中等质量的弱推荐。此外,将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形成检测策略,可以弥补单一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制定检测策略需要考虑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性能以及被测人群的感染率。因此,如果将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需考虑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的性能及待测人群的HCV感染率。此外,还需考虑HCV核酸定量检测中阈值应用问题。目的1.了解国内部分上市试剂的分析性能,提出适合于我国临床诊断丙肝的检测策略。2.探索出HCV核酸定量检测的诊断阈值,为我国《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我国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方法用4家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对构建的商业血清盘、实验室血清盘进行盲法检测,得出待评价试剂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析特异性、分析灵敏度、检出限、精密度、不同型别的检出率以及线性相关系数。将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出不同检测策略,利用2093份不同人群的样本对不同检测策略进行验证,计算不同检测策略的阳性检出率、阳性漏检率,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此外,根据HCV病毒载量分布,判断诊断阈值的应用。结果4种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为20/20,对临床常见干扰样本的分析特异性均为40/40,对HCV 1-6基因型具有检出能力。此外,它们具有相同的分析灵敏度,对商业阳转盘中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延长天数均分别为92.9%和15.5。商业线性盘和实验室线性盘检测结果显示,试剂A、B、C、D 的线性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998,0.9989;1.000,0.9403;0.996,0.991;0.996,0.9932(P均<0.01)。在不同浓度水平上4家试剂总CV%、批内CV%、批间CV%均≤5%,其中试剂A批内CV%最小。P1(105 IU/ml)、P2(104IU/ml)水平的总CV%及批间CV%最小的分别是试剂D(1.74%,1.78%)及试剂A(2.67%,2.22%)。试剂 A、B、C、D 检出限分别为 25 IU/ml、50 IU/ml、50 IU/ml、50 IU/ml。总人群抗-HCV 阳性率为17.73%,病毒载量主要分布于105 IU/ml-107 IU/ml(占48.09%)。当样本Ct值为38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应的病毒载量对数值为2.685 log10 IU/ml。两步法策略策略A共花费33299元,在总人群中的HCV阳性检出率为94.94%(225/237),漏检率为5.06%(12/237)。两步法策略B共花费147221元,在总人群的HC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但无法区分出既往感染者。三步法检测策略共花费43059元,能区分出137例HCV既往感染,在总人群中的HCV阳性检出率为94.09%(223/237),HCV阳性漏检率为5.91%(14/237)。结论4种HCVRNA定量检测试剂具有较好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析特异性、分析灵敏度、线性、精密度、检出限以及对HCV 1-6基因型的检出能力,均满足国家药监局对注册试剂的质量要求。其中,试剂A具有更好的线性、精密度以及更低的检出限。初步探索出HC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诊断阈值为2.685 log10 IU/ml,即当病毒载量值≥2.685 log10 IU/ml时,判为阳性,反之为阴性。使用两步法策略能缩短周转时间,其中两步法策略A检测成本适中,阳性检出率高。虽然,两步法策略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策略A,但检测成本高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三步法周转时间相对较长,存在一定漏检,但检测成本最低,能排除抗-HCV初筛假阳性,区分出既往感染者。

汤云瑜,黄冬梅,蔡友琼[3](2020)在《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麻痹性贝类毒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生物毒素之一,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监控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麻痹性贝类毒素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联免疫法等;简述了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快速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如免疫生物传感器、毛细管电泳免疫传感器和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等;梳理了麻痹性贝类毒素各类检测方法的特点,总结了其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并对未来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监管提供参考。

冯小飞[4](2020)在《医疗机构丙型肝炎诊疗现况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简称“丙肝”)诊断和治疗的现况,分析有关影响因素,为评估丙肝防治策略措施的落实情况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疗机构丙肝相关诊断及治疗现况。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取部分省份的部分县区,以当地居民就诊较多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为调查对象。典型调查选取最近3年报告丙肝病例数及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列的某一县(区)内的所有公立医院为调查对象。定量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所调查医院的丙肝检测策略、丙肝抗体检测及核酸检测能力现况、近3年检测量以及丙肝治疗相关情况等,使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定性研究是对部分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丙肝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丙肝相关检测和治疗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采用主体框架分析法进行分析。定性研究是对定量研究内容的扩展和补充。结果:1.抽样调查本次共调查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县区的83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55家,三级医院28家。1.1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测现况83家医院全部开展HCV抗体检测项目。所有被调查的医院均要求手术前常规进行HCV抗体检测,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只有60家(占72.29%)医院进行丙肝抗体检测。83家医院三年间总的抗体检测比例为48.32%。二级医院抗体检测比例高于三级医院(卡方检验,P均<0.01),且二级、三级医院抗体检测比例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卡方趋势检验,P均<0.01)。东部地区丙肝抗体检测比例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卡方检验,P均<0.01),且东、西地区抗体检测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卡方趋势检验,P均<0.01)。1.2医疗机构丙肝核酸检测现况36家(占43.37%)医院开展HCV核酸检测项目,共覆盖31个县区(占所调查县区的50.82%)。二级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比例(40%)低于三级医院(50%)(χ2=13.92,P=0.001)。近3年36家开展HCV核酸检测的医院核酸检测比例为34.9%。二级医院核酸检测比例均低于三级医院(卡方检验,P均<0.01),且二级、三级医院HCV核酸检测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卡方趋势检验,P均<0.01)。西部地区核酸检测比例高于东、中部地区(卡方检验,P均<0.01)。1.3医疗机构丙肝治疗现况83家医院中,36家(占43.37%)报告可开展丙肝相关治疗服务。13家医院报告提供抗病毒治疗方案,23家医院仅采用保肝治疗方案。13家报告开展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医院3年间共治疗1308人,以这些治疗者均采用了抗病毒治疗方案来测算,占所调查83家医院同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次数的 12.45%(1308/10503)。仅9家医院(占10.84%)可满足丙肝规范诊疗的基本要求;该9家医院3年间治疗人数占所调查83家医院同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次数的12.45%(1308/10503),二级医院规范治疗的人数占比(13.38%)高于三级医院(11.91%)(χ2=4.90,P=0.03)。2.典型调查选择近3年丙肝病例报告数及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3位的某县(简称“A县”)开展调查。A县共有公立医疗机构21家,其中2家二级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2.1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测现况21家医院中,20家开展HCV抗体检测项目,10家医院开展手术且均要求术前常规进行HCV抗体检测,16家有住院部的医院均将HCV抗体作为住院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20家医院三年间总的抗体检测比例为68.57%。一级医院检测比例(85.33%)高于二级医院(65.79%)(卡方检验,P均<0.01);且一级医院抗体检测比例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二级医院抗体检测比例均呈逐年递减趋势(卡方趋势检验,P均<0.01)。2.2医疗机构丙肝核酸检测现况2家二级医院均具备丙肝核酸检测能力,核酸检测比例68.41%。2.3医疗机构丙肝治疗现况仅1家医院(占4.76%)满足丙肝规范诊疗的基本要求,该1家医院3年间共治疗1080人,仅占所调查2家医院同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次数的12.07%(1080/8942)。3.定性访谈本次研究共完成个人深入访谈59人,其中医务人员34人,丙肝患者25人。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主要对影响检测和治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1丙肝患者方面对丙肝相关知识的缺乏及其经济状况是影响患者进行丙肝抗体及核酸检测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经济状况、对治疗方法的认识、丙肝诊断治疗药物等知识缺乏是影响患者治疗的影响因素。3.2医疗机构方面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非专科医务人员对丙肝诊断标准理解错误,是影响患者接受丙肝核酸检测的影响因素;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疗相关专业的人才不足,各类设施、环节薄弱,以及医疗机构内部转诊机制不健全等,也是影响患者接受核酸检测的因素;部分医务人员不了解丙肝防治领域的最新进展,治疗观念落后,是影响丙肝患者接受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1.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具备丙肝抗体检测能力,疫情严重地区的一级医院也绝大多数具备丙肝抗体检测能力。2.丙肝抗体检测已普遍纳入医疗机构术前筛查项目;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测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少数医疗机构尚未将丙肝抗体纳入住院患者及肝功能异常者常规检测项目,建议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就诊者的丙肝抗体筛查范围和力度。3.医疗机构丙肝核酸检测能力尚存在不足,对筛查出的HCV抗体阳性者的核酸检测比例较低,特别是二级及以下医院。4.检测能力、医患双方的认识、院内外转诊机制是否健全是影响核酸检测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自身建设或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的方式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同时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患双方的核酸检测意识,通过建立院内外有效转诊机制提高核酸检测率。5.医疗机构提供丙肝规范抗病毒治疗不足,规范治疗比例低下。6.医务人员对丙肝规范治疗的认知、治疗药物的医保政策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尽快各地促进丙肝药物医保政策落地,加强专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生的培训,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加强公众对丙肝治疗的认识。

周仲民,刘峭梅,王荔[5](2020)在《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组合检测献血者HIV感染标志物的筛查阳性率、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阳性率,探讨血液HI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模式,为血液检测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中心2018年9月—2019年3月采集的标本,按2遍ELISA+1遍NAT的检测模式进行HIV筛查。将筛查阳性的血浆标本,送本地CDC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证;同时留取核酸检测标本,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进行复检。以CDC HIV抗体确证结果和临床检中心HIV RNA定量检测结果作为确证判定结果。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组合,将HIV检测模式分为:A组(ELISA双试剂+NAT)、B组(ELISA单试剂(3代)+NAT)、C组(ELISA单试剂(4代)+NAT),分析比较各组间筛查阳性率、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证阳性率结果的差异,探讨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的组合模式。结果筛查51 283人份献血者血液标本,HIV筛查阳性标本57人份,确证阳性标本19人份。3种检测模式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11%、0.05%和0.09%,B组的筛查阳性率(0.05%)与A组(0.11%)和C组(0.09%)相比有差异(P<0.05);但检测灵敏度(即抗体的确证阳性率、HIV RNA确证阳性率)均为0.033%和0.037%,无差异。结论目前的血液检测策略中增加了NAT,可以将ELISA检测漏检早期感染的窗口期标本有效检出,对于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有很重要意义。血清学检测中应用ELISA HIV第4代试剂可缩短HIV感染窗口期。

唐洪浩[6](2020)在《联合CRP与SAA的血细胞分析仪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感染性疾病在临床是常见疾病。感染经常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升高,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浓度升高。目前白细胞检测,CRP检测项目和SAA检测项目一般是由不同的仪器分开检测,因此将这三个检测项目联合到一起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方便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为此本论文完成了将三者的功能结合到同一台仪器上的硬件系统研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结合血液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及测量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气路、液路、机械结构等,设计了一个以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芯片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芯片为控制核心的硬件系统。同时针对血液样品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及测量方法,将硬件系统按功能进行模块化规划,完成硬件系统的顶层设计。2.在本论文中,设计了一块控制主板负责协调其他电路板及模块,是硬件系统的核心和顶层。控制主板对上负责执行上位机软件系统下发的指令及测量结果上传等,对下控制硬件系统中的其他模块有序运行。同时利用控制主板的FPGA芯片内部丰富的门逻辑单元、内嵌RAM(随机动态存取内存)、时钟资源等,用并行的方式来处理多个测量模块产生的数字信号。FPGA芯片对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和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进行数据采集、缓存、传输。另外根据对白细胞分类使用的激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检测法,设计了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该检测模块对白细胞二个角度的散射光进行采集,之后白细胞分类算法将根据这二个角度的散射光强度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同时根据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库尔特检测原理设计了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用于血细胞计数。另外根据蛋白测量的免疫散射比浊法设计了蛋白测量模块,用于CRP蛋白和SAA蛋白浓度检测。3.使用验证数据测试高速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传输性能。验证数据由高速数据采集端口传输到MCU芯片端内存中,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5MB/S,数据传输准确。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其杂散光最大值不超过19,波动范围小,其CV值不超过0.6%。用7μm计数微球对激光散射信号模块进行测试,高低角度散射信号峰值的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6.82%和8.30%。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噪音最大值不超过10,均值较低,不超过5。用7μm计数微球对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进行测试,库尔特信号峰值的平均值为183,CV值为10.23%。蛋白测量模块杂散光占试剂检测时的AD值比例最大值约为1.58%。该模块使用3mg/L、10mg/L、100mg/L三个浓度的校准品10次测试结果的CV<10%。该结果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的行业标准要求的CV不大于10%重复性要求。在3~156mg/L的浓度范围内,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其线性相关系数|r|=0.99243。该结果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的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的行业标准要求的常规C反应蛋白线性区间相关系数不小于0.990的要求。

周从宇[7](2020)在《六安市2016-2018年疑似HIV感染病例的确诊及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收集六安市2016-2018年疑似HIV感染病例的HIV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报告单,分析阳性标本的来源、初筛和确证实验的阳性符合率、阳性/不确定标本确证条带特点及对应基因分布,初步了解近三年六安市HIV感染情况和各初筛实验室检测能力。并选取本市应用最广的两种HIV初筛试剂进行质量评估,验证其临床价值,探讨试剂选用的策略,为提高HIV初筛检查结果的质量与可靠性奠定实验依据。(2)调查六安市2016-2018年HIV确诊感染病例的网报资料,结合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系统分析六安市艾滋病疫情近三年在不同人群中的流行因素,确定重点干预人群,寻找切实有效的防治模式,为制定科学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六安市2016-2018年经过HIV初筛实验得到的疑似HIV感染病例血清标本,逐一进行确证实验。挑选出由70份HIV-Ab阳性标本和122份HIV-Ab阴性标本组成的血清盘,以HIV确证实验结果作为判断真阳性和真阴性的金标准,使用本市应用最广的两种HIV初筛试剂对血清盘进行平行测定,对比分析两种试剂的敏感度、特异度、功效率、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2)调查六安市2016-2018年确诊HIV感染病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网报的报告卡、附卡、个案随访表,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病例报告时间、报告地区、病例户籍、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等资料进行双录入,使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六安市2016-2018年报告HIV感染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感染途径特点分别进行描述。结果(1)六安市2016-2018年确证实验室累计检测疑似HIV感染病例血样739份,结果为HIV-1型阳性的总共477份,不确定结果97份,阴性结果165份;HIV-2型全部阴性。确证阳性标本按送检机构分主要是医疗机构(303份)和疾控机构(153份),按检测类别分主要是住院检测(214份)和自愿咨询检测(VCT)(110份)。三年筛查实验与确证实验阳性总符合率为64.55%(477/739),每年分别为63.37%、66.29%、63.97%。阳性符合率按标本送检机构分最高为疾控机构(89.47%),按标本检测类别分最高为自愿咨询检测(92.44%)。阳性条带结果共有33种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gp160gp120gp41p66p51p31p24p17(44.44%)、gp160gp120gp41p66p51p55p31p24p17(16.14%)、gp160gp120gp41p31p24p17(9.64%);出现全条带和次全带(≥6条带)共计397份(83.23%);其中p24出现频率最高(99.37%),p55出现频率最低(16.35%)。97份不确定结果的带型中p24出现概率最高(43.30%),其次是p17(35.05%)。六安市应用最广的两种HIV初筛试剂检测原理分别是第三代和第四代HIV ELISA法,第三代试剂敏感度、特异度、功效率、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9.18%、99.48%、97.66%、98.59%、100.00%,第四代则分别100.00%、98.36%、98.96%、96.32%、97.22%、100.00%。(2)六安市2016-2018年每年、各县区均有HIV确诊感染病例报告,累计477例。2016年为128例,2017年为175例,2018年为174例。报告居前三位的县区为:金安区(212例)、裕安区(106例)、霍邱县(55例),病例的外地户籍比例(59.54%)高于本地户籍(40.46%)。男性病例(376例)多于女性(101例),男女性别比3.72:1。病例年龄最小为8岁,最大91岁,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61.64%),其次是50岁以上年龄段(35.01%)。450个是汉族(94.34%)。婚姻状况以在婚者居多,占53.25%。文化程度以初中(24.32%)和小学(15.51%)为主。职业分布主要是农民(31.66%),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12.55%)和工人(9.8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85.95%)。结论(1)2016-2018年六安市医疗和疾控机构是HIV抗体初筛检测的主要部门。三年确证阳性符合率稳定在60%70%之间,提示基层初筛实验室存在技术误差,检测能力有待提高。HIV感染病例的确证带型有33种,p24、gp160和gp41检出率(均>90%)高,p55检出率低(<20%),说明抗env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抗体是确诊HIV感染的必要条件。不确定结果占比13.13%,对该类样本24周后需进行随访复查。六安市两种应用最广的HIV初筛试剂评估均比较理想,效果无明显差异,满足抗体筛查要求,其中第四代试剂窗口期短,更值得临床推广。(2)2016-2018年六安市HIV确诊感染病例已波及全市所有县区,重点关注男性、青壮年、已婚、低学历、农民工、流动人群。今后艾滋病防控宣传应提高针对性,加强性安全教育和推广使用安全套迫在眉睫。

张北华,潘伟光[8](2020)在《不同免疫检测法在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中的价值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不同免疫检测法在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中的价值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就诊于肝病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共500例,清晨空腹采集门诊患者静脉血10mL分离血清均分为三份,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免疫胶体金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比较三种不同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免疫胶体金法(P<0.05)。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高于酶联免疫法(χ2=21.626,P=0.000),酶联免疫法高于免疫胶体金法(χ2=4.849,P=0.028);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高于酶联免疫法(χ2=2.438,P=0.118),酶联免疫法高于免疫胶体金法(χ2=2.957,P=0.086)。结论三种方法中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效果最佳,价值高。但在临床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三种方法的优势进行检测。

袁志凤[9](2019)在《日照市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肝感染状况的统计分析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筛查日照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计算隐匿性乙肝(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的阳性率,初步分析OBI在日照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流行状况。探讨OBI可能的发生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OBI感染发生中的作用,评估输血传播OBI的残余风险,为更好的制定政策,改进血液筛查策略,为临床提供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提供思路。方法(1)血液常规检测:收集我站2014年至2018年的无偿献血者样本117395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 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HIV Ag/Ab)、梅毒螺旋体抗体(TP)含量,统计血清中HBsAg、HCV Ab、HIV Ag/Ab、TP的阳性率,分析本地区献血人群中经输血传播病毒的流行状况。(2)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NAT)对血液样本中HBV DNA、HCV RNA、HIV RNA检测:本实验室应用上海浩源和广州中山达安两个厂家的核酸检测系统,对常规筛查合格的92110例样本进行NAT8人份混检,统计HBV DNA、HCV RNA、HIV RNA阳性率,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中OBI的阳性率。探讨OBI在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流行状况。(3)对HBsAg合格HBV DNA不合格的样本进行“两对半”检测:核酸检测工作开展以来本实验室共检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的样本31例,对这部分样本进行检测乙肝“两对半”,统计分析样本中核心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核心抗体与OBI的相关性。(4)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定量检测:HBV DNA阳性的样本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病毒载量水平。(5)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30例、HBV组30例、OBI组30例样本的血清中TGF-β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OBI的相关性。结果(1)117395例样本中,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样本共2183例,总不合格率为1.86%,各年份之间的不合格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709.00,P<0.05)。其中HBsAg不合格样本249例,不合格率为0.21%,各年份之间的不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2=61.95,P<0.05)。(2)对性别、年龄以及各地区之间做了统计分析,其中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BsAg不合格率在各个年龄段之间的比例分别为:40.2%、23.3%、24.9%、11.6%,其中18-25岁之间的不合格率最高为40.2%;各区县之间比较结果分别为:38.2%、14.5%、26.1%、21.3%,以莒县地区不合格率最高为38.2%。(3)92110例样本中检出HBV DNA有反应性样本31例,阳性率为0.034%;HCV RNA未检出有反应性样本;检出HIV RNA有反应性样本1例,阳性率为0.001%。(4)HBV DNA样本病毒载量很低,结果<20IU/ml的样本占70%以上。(5)OBI组血清TGF-β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I组血清TGF-β1水平与HBV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OBI的检出率为0.034%。(2)核酸检测应用于血液筛查能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特别对于OBI的检出有重要意义,能降低输血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互为补充不能替代。(3)新的血液筛查模式电化学发光法加核酸检测应用于血液筛查具有可行性。(4)血清中免疫因子TGF-β1在OBI的持续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涵[10](2019)在《基于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色法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尤其是水体污染备受关注。在海水等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海洋毒素等,尽管含量较低,但已经给水生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较大危害。因此,发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来检测水体中的污染物、海洋毒素等就尤为重要。比色法(Colorimetry),通过读取颜色的吸光度值即可推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从而进行定量,具有简便、快速、低成本等优点,广泛用于检测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标记物为酶的免疫分析技术,兼具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特点,大部分通过比色法来定量抗原或抗体,常用于海洋毒素、肿瘤标志物等物质的检测。本文在经典比色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构建了新型比色分析平台,无需复杂的实验步骤,通过循环扩增显着提高了比色法及ELISA的灵敏度,以达到海水等水体中对氨基苯酚(4-Aminophenol,4-AP)、海洋毒素、5-硝基-8-羟基喹啉(5-Nitro-8-Hydroxyquinoline,5-NQ)快速、简便、高灵敏、稳定、低成本检测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经典的铁-邻菲啰啉显色反应的基础上,引入“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构建了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检测水样中4-AP的比色方法。4-AP将无色的三价铁-邻菲啰啉络合物(Fe(Phen)33+)还原至红色的二价铁-邻菲啰啉络合物(Fe(Phen)32+),而其本身被氧化为对氨基苯醌,它随后被还原剂三(2-羧乙基)膦(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TCEP)还原为4-AP,后者再次还原三价铁络合物,形成氧化还原循环,从而显着提高了传统比色法的灵敏度。在最优条件下,4-AP在0.1–1.2μM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检出限为0.03μM,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的浓度低至0.1μM。该方法在海水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8.0–101.0%,在湖水、河水、井水和桶装水等淡水水样中的回收率在84.0–101.0%之间,几乎不受实际水体中盐度、阴离子、溶解氧、浮游生物、重金属等因素的影响,实现了海水水样和淡水水样中4-AP的快速、简便、高灵敏、低成本检测。2.在经典铁-红菲啰啉络合物显色反应的基础上,利用酶促产物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以放大吸光度的信号,并应用于传统的夹心ELISA,构建了高灵敏比色ELISA分析平台。当“三明治”型夹心免疫反应结束后,微孔板上捕获的碱性磷酸酶促使底物L-抗坏血酸-2-磷酸水解产生AA,后者还原无色的三价铁-红菲啰啉络合物(Fe(BPT)33+)至粉红色的二价铁-红菲啰啉络合物(Fe(BPT)32+),包裹在曲拉通-100形成的胶束中,AA本身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TCEP的存在使脱氢抗坏血酸迅速转化为AA,后者多次还原Fe(BPT)33+,从而产生大量的Fe(BPT)32+,可以通过酶标仪或肉眼方便地读出。因为TCEP尺寸较大且带负电,难以通过胶束,所以它对Fe(BPT)33+的直接还原可忽略不计。用于测定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模型抗原)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氧化还原循环使检出限显着降低至5 pg/mL,比常规ELISA低2个数量级。此外,这种ELISA平台除了具有简单、易操作和重现性好等优点,还具有通用性,可望用于蛋白质、肽类结构的海葵毒素、芋螺毒素等海洋毒素的检测;也可以将贝类毒素、河豚毒素等小分子毒素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对动物免疫产生克隆抗体之后,再采用本文构建的ELISA平台进行检测。3.将“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于模拟酶催化,检测水样中的5-NQ。其中,5-NQ既是被检测的目标物,又是催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与过氧化氢进行显色反应的模拟酶。该比色法对5-NQ的检测范围是0.01–1μM,检出限为0.005μM,可通过肉眼观察到的浓度低至0.05μM。其在海水、湖水等水样中的检测结果和回收率令人满意。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为海洋毒素的ELISA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

二、血液检测酶联免疫法全自动化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检测酶联免疫法全自动化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甲亢组检测结果分析
    2.2 甲减组检测结果分析
    2.3 正常组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2)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HCV核酸定量检测方法学评价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2.1 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选择
        2.2 HCV核酸定量检测
        2.3 HCV核酸商业血清盘的构建
        2.4 HCV核酸实验室血清盘的构建
        2.5 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方法学评价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检测试剂盒的性能参数
        3.2 不同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
        3.3 检测人员能力验证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HCV核酸定量检测策略研究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2.1 抗-HCV检测
        2.2 HCV RNA定量检测
        2.3 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及评价指标
        2.4 检测策略验证及成本效益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现场样本背景信息
        3.2 HCV感染情况
        3.3 不同检测策略验证结果
        3.4 不同检测策略成本效益分析
        3.5 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
        3.5.1 丙型肝炎病毒载量分布
        3.5.2 ROC曲线判断诊断阈值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附录2: 已发文章
致谢

(3)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鼠生物检测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四、酶联免疫法
五、生物传感器技术
    (一)免疫生物传感器
    (二)毛细管电泳免疫传感器
    (三)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六、总结与展望

(4)医疗机构丙型肝炎诊疗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
        1.1 定量研究
        1.2 定性研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定量研究
        2.2 定性研究
    3 现场实施
        3.1 预调查
        3.2 调查员的培训
        3.3 正式调查
    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4.1 定量研究
        4.2 定性研究
    5 质量控制
        5.1 设计阶段
        5.2 实施阶段
        5.3 资料处理与分析
    6 偏倚及控制
        6.1 信息偏倚
        6.2 选择偏倚
    7 伦理学审核
    8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抽样调查结果
        1.1 调查现场的丙肝疫情状况
        1.2 所调查医院基本情况
        1.3 丙肝抗体检测现况
        1.4 丙肝核酸检测现况
        1.5 丙肝治疗现况
        1.6 规范诊断治疗现况
    2 典型调查结果
        2.1 调查地区丙肝疫情及基本情况
        2.2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2.3 丙肝抗体检测现况
        2.4 丙肝核酸检测现况
        2.5 丙肝治疗现况
        2.6 规范诊断治疗现况
    3 定性访谈结果
        3.1 丙肝抗体检测策略
        3.2 丙肝核酸检测情况
        3.3 丙肝治疗情况
        3.4 影响丙肝诊断、治疗的因素
讨论
    1 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测情况
    2 医疗机构丙肝筛查策略及影响因素
    3 医疗机构丙肝核酸检测现况及影响因素
    4 医疗机构丙肝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
    5 丙肝诊断治疗中机构间合作情况
    6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丙型肝炎诊断治疗方法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1.3 献血者 HIV筛查与复检
        1.3.1 ELISA筛查
        1.3.2 NAT筛查
        1.3.3 抗-HIV确证
        1.3.4 HIV复检
        1.3.5 检测模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遍ELISA+1遍NAT”的检测结果
    2.2 3种检测组合模式的检测结果
    2.3 4种血清学检测试剂的确证结果
3 讨论

(6)联合CRP与SAA的血细胞分析仪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血细胞分析仪现状
    1.3 CRP与 SAA蛋白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第2章 检测原理
    2.1 血细胞计数检测原理
    2.2 白细胞分类检测原理
    2.3 CRP和 SAA蛋白检测原理
第3章 血细胞分析仪系统方案设计
    3.1 血液分析仪整体结构
    3.2 血液预处理模块
    3.3 硬件系统整体设计
第4章 血细胞分析仪硬件电路设计
    4.1 控制主板设计
        4.1.1 控制主板主控芯片
        4.1.2 控制主板FPGA芯片
        4.1.3 控制主板外设电路设计
        4.1.4 控制主板软件
    4.2 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设计
    4.3 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设计
    4.4 蛋白测量模块设计
第5章 实验与数据分析
    5.1 数据高速采集功能模块传输性能验证及分析
    5.2 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性能验证及分析
        5.2.1 白细胞鞘流实验
        5.2.2 激光稳定性实验
        5.2.3 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杂散光实验
        5.2.4 激光散射信号检测模块标准粒子样本实验
    5.3 库尔特计数信号检测模块性能验证及分析
        5.3.1 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噪声实验
        5.3.2 库尔特信号检测模块标准粒子样本实验
    5.4 蛋白测量模块性能验证及分析
        5.4.1 蛋白测量模块的噪音实验分析
        5.4.2 蛋白测量模块的性能评估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六安市2016-2018年疑似HIV感染病例的确诊及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HIV 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不同免疫检测法在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中的价值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2.2 三种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
3 讨论

(9)日照市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肝感染状况的统计分析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样本采集与处理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采集与处理
    2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 主要试剂
        3.2 主要仪器
    4 常规血液筛查模式
        4.1 血清中HBsAg ELISA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4.2 血清中Anti-HCV ELISA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4.3 血清中HIV-1-Ag/Ab ELISA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4.4 血清中TP抗体ELISA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4.5 ELISA血液筛查全自动化流程的建立
        4.6 血清中ALT检测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5 NAT技术对血液中HBV DNA、HCV RNA、HIV RNA进行筛查
        5.1 实验原理
        5.2 实验方法及步骤
        5.3 质量控制
    6 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
        6.1 实验原理
        6.2 实验方法及步骤
    7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
        7.1 实验原理
        7.2 实验方法及步骤
    8 血清中TGF-β1 定量ELISA检测
        8.1 实验原理
        8.2 实验方法及步骤
    9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常规血液筛查结果统计分析
        1.1 血清中HBsAg、抗-HCV、HIV-1-Ag/Ab、TP、ALT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1.2 HBsAg阳性样本的统计分析
    2 NAT检测技术对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2.1 核酸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阳性率统计分析
        2.2 两个厂家核酸检测系统比较分析
    3 PCR定量检测HBV DNA以及血清学检测“两对半”结果分析
    4 血清中TGF-β1 定量ELISA检测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10)基于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色法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与检测技术
    1.2 海洋毒素与检测技术
    1.3 比色分析法
    1.4 免疫分析法
        1.4.1 放射免疫分析法
        1.4.2 荧光免疫分析法
        1.4.3 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法
        1.4.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1.4.5 其它几种免疫分析法
    1.5 提高酶联免疫法灵敏度的途径
        1.5.1 降低非特异性吸附,固定载体和固定方法的创新
        1.5.2 标记方法的创新,标记物数量的增加
        1.5.3 分析方法和模式的创新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2章 基于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对氨基苯酚比色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选择合适的还原剂
        2.2.4 其它实验条件的优化
        2.2.5 对氨基苯酚的检测
        2.2.6 选择性实验
        2.2.7 实际样品中对氨基苯酚(加标)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色法的检测原理
        2.3.2 还原剂的选择
        2.3.3 其它实验条件的优化
        2.3.3.1 邻菲啰啉浓度的选择
        2.3.3.2 Fe~(3+)浓度的优化
        2.3.3.3 TCEP浓度的优化
        2.3.3.4 时间的优化
        2.3.4 对氨基苯酚的检测
        2.3.5 选择性测试
        2.3.6 实际样品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酶促产物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高灵敏比色酶联免疫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选择合适的还原剂
        3.2.4 选择合适的络合剂
        3.2.5 其它实验条件的优化
        3.2.6 TX-100的作用探究
        3.2.7 AA的检测
        3.2.8 ALP的检测
        3.2.9 用于AFP检测的夹心酶联免疫法
        3.2.10 非特异性吸附的探究
        3.2.11 特异性探究
        3.2.12 重现性测试
        3.2.13 人血清样品中AFP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酶促产物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色ELISA原理
        3.3.2 还原剂的选择
        3.3.3 络合剂的选择
        3.3.4 其它实验条件的优化
        3.3.4.1 pH的选择
        3.3.4.2 Fe~(3+)的浓度
        3.3.4.3 BPT的浓度
        3.3.4.4 TCEP的浓度
        3.3.4.5 TX-100的浓度
        3.3.4.6 反应时间
        3.3.4.7 反应温度
        3.3.4.8 酶催化过程中底物浓度的选择
        3.3.4.9 酶催化过程中底物催化时间的选择
        3.3.5 TX-100在实验中对AA和TCEP的作用探究
        3.3.6 AA的检测
        3.3.7 ALP的检测
        3.3.8 AFP的检测
        3.3.9 重现性
        3.3.10 非特异性吸附
        3.3.11 特异性
        3.3.12 人血清中AFP的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模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5-硝基-8-羟基喹啉比色检测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选择合适的缓冲液
        4.2.4 其它实验条件的优化
        4.2.5 5-硝基-8-羟基喹啉的检测
        4.2.6 选择性试验
        4.2.7 实际样品中5-硝基-8-羟基喹啉(加标)的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5-硝基-8-羟基喹啉催化原理
        4.3.2 缓冲液的选择
        4.3.3 其它实验条件的优化
        4.3.3.1 pH的选择
        4.3.3.2 H_2O_2浓度的选择
        4.3.3.3 TMB浓度的选择
        4.3.3.4 温度的选择
        4.3.3.5 反应时间的选择
        4.3.4 5-硝基-8-羟基喹啉的检测
        4.3.5 选择性测试
        4.3.6 实际样品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血液检测酶联免疫法全自动化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 李玉军,李新萍,顾伟. 心理月刊, 2021(14)
  • [2]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D]. 徐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3]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J]. 汤云瑜,黄冬梅,蔡友琼.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06)
  • [4]医疗机构丙型肝炎诊疗现况研究[D]. 冯小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5]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模式的探讨[J]. 周仲民,刘峭梅,王荔. 中国输血杂志, 2020(06)
  • [6]联合CRP与SAA的血细胞分析仪硬件设计与实现[D]. 唐洪浩. 深圳大学, 2020(10)
  • [7]六安市2016-2018年疑似HIV感染病例的确诊及流行特征分析[D]. 周从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不同免疫检测法在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中的价值对比[J]. 张北华,潘伟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10)
  • [9]日照市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肝感染状况的统计分析及研究[D]. 袁志凤. 青岛大学, 2019(03)
  • [10]基于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色法的构建与应用[D]. 王涵.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9(09)

标签:;  ;  ;  ;  ;  

全自动血液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