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肥特性论文_曹昌林,张建华,白文斌,史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肥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禾本科,肥效,白头翁,氮肥,鸢尾,德国。

吸肥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曹昌林,张建华,白文斌,史丽娟[1](2019)在《旱作‘晋糯4号’高粱的需肥量及吸肥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为新品种‘晋糯4号’的大力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运用"311-A"二次回归最优设计法研究了旱作‘晋糯4号’的最大需肥量,运用室内测试植株养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晋糯4号’的吸肥特性。结果表明‘:晋糯4号’高粱最高产量的需肥量为纯N 174.99 kg/hm2,P2O596.43 kg/hm2,K2O 165.68 kg/hm2;其对氮、磷、钾素的吸收表现为:10片展开叶之前吸氮27.34 kg/hm2、吸磷1.8 kg/hm2、吸钾17.12 kg/hm2,11~20片展开叶时段吸氮191.0 kg/hm2、吸磷16.1 kg/hm2、吸钾185.6 kg/hm2,20片展开叶—成熟阶段吸氮36.08 kg/hm2、吸磷7.93 kg/hm2、吸钾14.55 kg/hm2。‘晋糯4号’高粱的最大需肥量为纯N 174.99 kg/hm2,P2O596.43 kg/hm2,K2O 165.68 kg/hm2;全生育期吸肥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3期)

杨静静,王秀峰,魏珉,杨凤娟,史庆华[2](2016)在《保水剂吸水、释水及吸肥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汉力淼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4种规格交联聚丙烯酰胺类保水剂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规格保水剂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吸水、释水及吸附大量元素的性能。结果表明:随溶液浓度增加,保水剂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及其反复吸水倍数均呈降低趋势;释水速率在前36 h,越来越大,48 h与60 h之间,越来越小;吸附N、P元素呈先上升后下降,K元素表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中小粒径保水剂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及其反复吸水倍数受溶液浓度影响较大;粒径越大,释水速率越大,吸附N、P和K元素均先增大后减小。供试保水剂材料中等粒径B规格保水剂在吸水、释水和吸附大量元素方面均显着优于其他规格保水剂。(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余志芳[3](2016)在《虎杖光合特性与吸肥规律对其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为多年生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由于其采收年限、加工方法、栽培环境、施肥情况等各地存在差异,导致其市场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虎杖生长发育、化学成分积累、光合特性及吸肥规律与施肥效应的研究为虎杖的采收加工及栽培措施选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通过对虎杖生长特性观察发现新芽在现蕾期时开始形成,并保持在地下,冬后出土;3月幼芽成苗,4月分枝,5月完成枝的分生;6月有花序形成(一年生常无花序)、花期7-9月,果熟周期短。虎杖芽、地上茎及侧枝数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大幅增加。不同生长发育期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量积累量不同,地上干物质积累主要在幼苗期至全分枝期:地下干物质量积累在整个生长期,但以全分枝期至现蕾期最快。不同年限植株各生长期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芪类与蒽醌类均以幼苗期高;不同生长年限的药材中芪类无明显差异,蒽醌类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含量有所增加,四年生药材的含量最高。因此,根据干物质量和成分积累规律。建议虎杖的采收年限宜选4年;采收季节以春季最佳、秋季次之。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光合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及各因子及分析净光合速率的关系发现不同生长年限虎杖在自然条件下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曲线,一年生植株光合速率最大值在12:00,其余各年限最大值在13:00,将虎杖光合生理生态因子与虎杖光合速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Pn=9.689+39.882Gs+0.005PAR-1.251 Tr-0.03Ci)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子对虎杖光合作用直接作用大小为:Gs>Tr>PAR>Ci,且Gs和PAR与Pn呈正相关。在该环境下,气孔导度和环境光合有效辐射越大越利于虎杖光合作用,间接通径系数显示Tr主要通过影响Gs而作用于Pn,胞间二氧化碳对虎杖光合作用影响较微弱。因此,在栽培中应选择向阳区域,通过增加PAR来促进虎杖的光合作用,促进虎杖的增产。通过对虎杖N、P、K的吸收分配规律和N、P、K肥效研究发现不同生长期各元素的吸收分配具有差异,地上部分叁种养分的吸收主要在幼苗期至全分枝期,其中磷、钾在果期出现了第二次吸收高峰;地下部分叁种元素的吸收主要在全分枝期后,其中氮素在果期至枯萎期增长幅度最大。叁种养分的积累与植物干物质量的关系,幼苗期至现蕾期地上部分干物质量较大,养分积累较多,生殖生长阶段以地下部分的积累为主。施肥处理后发现,其对株高和产量均有显着影响,其中株高与施氮量呈正相关。经二次回归模拟后,单因素分析发现在实验施氮量水平下,药材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在施用量低于26.667kg/667m2时,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产量减小;钾肥在施用量大于14.667kg/667 m2时,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药材产量大幅度增加。二因素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氮肥与磷肥对增加药材产量有协同作用,且以氮肥为主导因素:氮肥与钾肥的互作效应未表现出协同作用,在低钾水平时,以氮为主导;在高钾水平时以钾为主导,但虎杖产量增加不明显;磷与钾的协同作用表现为施钾量高时,且以钾为主导。神经网络分析结果发现虎杖产量对叁种肥料的敏感度为:K(0.45)>N(0.32)>P(0.23),表明在叁种肥料中钾肥的单位增加量使虎杖产量的增产最多。施肥使药材产量增加,使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叁种肥料对有效成分总含量的敏感度为:P(0.40)>K(0.34)>N(0.26),表明磷肥施用量的变化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最大。将产量和有效成分共同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权重系数:A=[0.3(产量),0.4(芪类成分含量),0.3(蒽醌类成分含量)],结果处理组5最优(N、P、K配比为15.566、44.000、13469kg/667m2),其施磷量较高。施肥效应说明植物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之间存在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为为科学种植提供了调控的空间。对5种干燥方法对虎杖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分析发现,冷冻干燥对药材中成分的保持最接近鲜品中含量,但在实际中不适合采用,高温杀青干燥中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含量也接近鲜品,50℃低温干燥、阴干、晒干分别使虎杖苷较鲜品降低了5.3%、11.2%、18.5%,相应的白藜芦醇增加了218.8%、238.4%、150.9%,可见晒干使芪类成分有所损失,因此,干燥方法不应选用晒干。高温杀青组中大黄苷与鲜品中接近,却使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降低了22.2%、58.3%,高温使部分蒽醌类损失。50℃低温干燥和阴干使蒽醌类总量增加。晒干对蒽醌类影响不大。从芪类和蒽醌类总量考虑,可选择低温干燥和阴干作为虎杖的干燥方法。综上,通过生长发育规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光合特性、需肥特性的研究,为虎杖的采收加工、栽培措施选择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虎杖的施肥技术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4-01)

王文强,董然[4](2013)在《2种德国鸢尾的干物质积累及吸肥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种德国鸢尾血石、白与黄为对象,对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鸢尾植株干物质积累均呈S形曲线,总积累量:白与黄>血石,这与2个品种的株型特点一致;白与黄和血石的干物质积累的旺盛期均在营养生长期,分别占生育期总干物质积累的52.38%和52.52%;2个品种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积累差别比较大,但在同一品种中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表现为钾>氮>磷;2品种对氮磷钾的积累利用情况差异明显,血石养分积累与利用主要在花期和营养生长期,白与黄养分积累与利用则主要在春花期与秋花期,因此建议2种鸢尾采用合理的氮磷钾施肥时间:血石应在现蕾期之前与花期之后,白与黄应在2个现蕾期之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杨晓云,陈良[5](2011)在《叶片吸肥特性及叶面肥施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叶面施肥也叫根外追肥,是在农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与根部吸肥相比较,叶片吸肥具有养分吸收速度快见效快、肥料利用率高、用量少等优点。在作物出现某些缺素症状、或土壤环境不良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在作物的需养关键时期及遭受自然灾害等情况时需立即补充养分时,可采取叶面施肥技术,及时补充作物养分,恢复或促进作物生长。(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1年08期)

张祥,马爱丽,房静,栾娜,陈源[6](2010)在《氮肥运筹对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吸肥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苏杂3号为供试品种,设计3个水平的氮肥运筹方式,探讨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吸肥特性。结果表明,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在每公顷施纯氮300kg、移栽肥10%、花铃肥65%、桃肥25%的运筹下成铃最多(34.5个.株-1),铃重、子棉产量最高,分别达5.36g、4642.5kg·hm-2。此氮肥运筹下植株体内N、P、K吸收较多,成熟时N、P、K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5.9kg、3.65kg和18.22kg。在优质铃形成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每公顷12.8kg、1.93kg和13.97kg,分别占全生育期的76.7%、52.7%和76.7%。试验还表明,产量高的处理,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盛铃期至盛絮期均保持较高的磷、钾吸收比例,盛铃期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24∶1.12。(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0年10期)

史培,郝明德,何晓雁,蔡志风,陈旭[7](2010)在《旱地不同降水年型小麦施肥的产量效应及吸肥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降水、施肥与旱地小麦产量和吸肥特性的关系,为不同降水年型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武134"为供试材料,通过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干旱年、常态年、丰水年)下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氮磷有机肥配施(NPM)、氮磷肥配施(NP)、单施有机肥(M)、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对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降水年型下,NPM处理的增产效果显着,增产幅度为258.9%~300.0%;M处理在干旱年、常态年、丰水年分别增产172.4%,211.1%和262.2%;NPM处理氮、磷、钾的平均吸收量最高,在丰水年M处理小麦籽粒吸氮量、吸磷量、吸钾量分别较NP处理提高了85.0%,84.8%,40.6%。【结论】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合理施肥均能使小麦产量大幅度增加;有机肥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方面作用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7期)

孙大雁,包振顺,陈英杰[8](2008)在《蔬菜吸肥特性及施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不仅在数量上,而且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不少菜区施肥和养分管理不够科学,大量偏施化肥,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蔬菜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蔬菜不同程度受到(本文来源于《吉林蔬菜》期刊2008年05期)

林国林,陶士博,金兰淑,周崇峻[9](2008)在《不同施肥条件对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吸肥特性及根重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目前对于肥料用量及配比研究较为实用可靠的"3414"实验方法,在棕壤大田进行白头翁栽培试验,力求找到适合于白头翁生长所需要的合理肥料用量及配比。结果表明,每棵苗(8kg土)施氮(N)17.94g;施磷(P2O5)12g;施钾(K2O)11.9g处理的每棵根系平均产量最高达到8.791g株-1。(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08年04期)

吉荣龙,崔必波,黄志勇,费月跃,顾克余[10](2007)在《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39高产生育特征及其吸肥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抗虫棉生育特征和抗虫性的表达,国内外学者已有较多的研究[1~6],但有关中棉所39这一杂交种则未见报道。中棉所39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最新培育的抗虫棉杂交种,2000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7],1999~2003年江苏盐城地区进行(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吸肥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北京汉力淼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4种规格交联聚丙烯酰胺类保水剂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规格保水剂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吸水、释水及吸附大量元素的性能。结果表明:随溶液浓度增加,保水剂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及其反复吸水倍数均呈降低趋势;释水速率在前36 h,越来越大,48 h与60 h之间,越来越小;吸附N、P元素呈先上升后下降,K元素表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中小粒径保水剂的吸水倍数、吸水速率及其反复吸水倍数受溶液浓度影响较大;粒径越大,释水速率越大,吸附N、P和K元素均先增大后减小。供试保水剂材料中等粒径B规格保水剂在吸水、释水和吸附大量元素方面均显着优于其他规格保水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肥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曹昌林,张建华,白文斌,史丽娟.旱作‘晋糯4号’高粱的需肥量及吸肥特性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杨静静,王秀峰,魏珉,杨凤娟,史庆华.保水剂吸水、释水及吸肥特性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余志芳.虎杖光合特性与吸肥规律对其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4].王文强,董然.2种德国鸢尾的干物质积累及吸肥特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

[5].杨晓云,陈良.叶片吸肥特性及叶面肥施用技术[J].吉林农业.2011

[6].张祥,马爱丽,房静,栾娜,陈源.氮肥运筹对穴盘育苗移栽棉花吸肥特性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0

[7].史培,郝明德,何晓雁,蔡志风,陈旭.旱地不同降水年型小麦施肥的产量效应及吸肥特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孙大雁,包振顺,陈英杰.蔬菜吸肥特性及施肥技术[J].吉林蔬菜.2008

[9].林国林,陶士博,金兰淑,周崇峻.不同施肥条件对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吸肥特性及根重变化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

[10].吉荣龙,崔必波,黄志勇,费月跃,顾克余.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39高产生育特征及其吸肥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各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连作障碍原因分析不同处理幼铃中IAA含量不同处理幼铃内源GA3含量不同处理各主要时期茎叶中氮的含量Fi...各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在籽粒和秸秆之间...

标签:;  ;  ;  ;  ;  ;  ;  

吸肥特性论文_曹昌林,张建华,白文斌,史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