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潘燕丽[1]2003年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审视外语教学,把最新的心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的实践中。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讨论了学习观念,包括学习者的观念和教师的观念;第二章分析了焦虑的辨别、成因以及由它引起的后果;第叁章谈论学习动机;第四章介绍语言能力;最后一章讨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每一章都是在心理语言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外语教学和语言习得的本质,思考学习者个人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启迪,寻求外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并对今后的中学英语教学研究提出新的思考,以期进一步提高教授和学习外语的水平。

李东, 刘晓东[2]2008年在《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社会心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社会心理进行了分析,指出7种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和功能法、功能—交际法,都程度不同地无视或轻视了外语教学的社会心理方面,同时,探讨影响语言学习社会化的若干因素,并预测未来社会心理语言学对应用语言学尤其是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将带来的新思考。第二语言教学如何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变项从事有效的教学,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

吴勇毅[3]2007年在《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大样本、小样本和个案的研究,对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四项定量和/或定性的分析,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这些发现为改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今天——世界上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汉语热”的形势下。文章还从理论上阐释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的区别,突破了对外汉语界长期以来对这两者不加区分的认识观念。作者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路子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均有所不同。第一章引论:我们真的以学生为中心了吗?本章从问题出发,探讨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汉语教学。作者从叁个方向上综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现状和成果,指出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新兴的研究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第二章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章介绍了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针对目前汉语学习策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本文主要进行的四项研究,即(1)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趋势研究。(2)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3)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4)善听者与不善听者的听力学习策略对比分析。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另外,从理论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的异同也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叁章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趋势研究本章是一个535人的大样本研究。目的是探索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特点和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留学生在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最常用的策略是补偿策略,其次是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再次是情感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策略使用与许多因素相关,其中有些是新的发现。第四章成功的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分析本章以参加第二届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和决赛的部分选手为样本,用“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SILL),对“成功的汉语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研究,并与“一般的汉语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成功的汉语学习者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补偿策略、社交策略,其次是元认知策略,最不常用的是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这与“一般的汉语学习者”不尽相同。性别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关。文章还讨论了学习时间与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等问题。第五章环境因素对汉语学习与教学的影响本章讨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TCFL)的区别以及学习环境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并且指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不同于汉语作为二语的教学规律,汉语作为外语学习也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面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大业,面对世界规模的方兴未艾的汉语教学,我们应该开始重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研究。第六章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上)第六章和第七章是一个探索性的定性的个案研究,采用的是类似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访谈(录音、转写),学生的自陈,结合观察、问卷调查、测试等其他手段,深入了解并探索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使用的原因,以期寻求他们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过程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轨迹。在原始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试图发现、归纳并概括出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规律与特点,尽管这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通过实录性很强的描写与分析,这项个案研究能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方案,着重分析了意大利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以及他们的口语和听力练习策略,考察了他们在学习和交际中的语言思维方式。作者还发现,在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下,学生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学习策略,有些是很有“特色”的。第七章意大利学生汉语学习策略使用的个案分析(下)本章继续分析意大利学生使用的汉语学习策略,着重讨论了阅读练习策略、写的练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得到不少新的有趣的发现。作者发现,在汉语作为外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环境下学生的阅读练习策略有许多差异,尤其是在二语的环境下学生有很多“伴随性阅读”活动。学生运用了许多练习写和记忆汉字的策略,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还能够实时监控自己的言语行为,发现错误并且纠正错误。第八章听力理解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习得本章从认知的角度讨论了听力理解过程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有关问题,涉及到被动与主动、还原与重组、“底朝上”与“顶向下”以及认知图式等问题。作者还对传统的听力训练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应提倡学生采用“顶向下”的听力理解策略,听力教学应建立一个新的“底朝上”与“顶向下”相结合的训练模式。第九章善听者与不善听者听力学习策略对比研究本章对善听者与不善听者所使用的听力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善听者和不善听者在听力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善听者在听力过程中,在关注意义的基础上还非常注意语言的形式,他们运用各种听力策略,主动参与听力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不是被动接收,在策略运用上比较灵活和多变,这使得他们在听力中遇到的困难有所减弱。第十章结语:汉语“学习策略”的描述性研究与介入性研究本章阐述了汉语学习策略描述性研究与介入性研究的性质和各自的任务,对目前描述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讨论了“策略培训”的作用以及方式和途径。作者还首次提出了汉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步骤,论述了研究汉语学习特殊策略的重要意义。最后,作者指出,学习策略的研究将最终为寻求和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有效的汉语学习策略将为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插上奋飞的双翅。附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学习策略研究现状与述评本文附录介绍与评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汉语学习策略及其相关研究的全部成果(1998-2006)。

苏德[4]2005年在《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文中认为内蒙古地区实行的“蒙—汉—外”双语教学,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特殊类型,同时也是内蒙古地区民族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既是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当前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又是制约内蒙古民族教育质量的瓶颈。它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影响着蒙古族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强盛。民族语文和汉语、外语教学有机结合,构成了内蒙古民族教育的最鲜明的特色。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语文的基础上,学好汉语和一门外国语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甚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蒙汉双语教育是我国整个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省份,其蒙古族教育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蒙—汉—外”双语教育步入了正确而迅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篇博士论文中,笔者试图以民族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重点抓住影响内蒙古地区“蒙—汉—外”双语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综合分析、专题研究和实验探索,研究发展内蒙古地区“蒙—汉—外”双语教学的不同类型和模式问题,形成多方案的发展“蒙—汉—外”双语教学的科学思路和因地制宜地发展“蒙—汉—外”双语教学的决策理论,力图为内蒙古地区“蒙—汉—外”双语教学发展制定科学而有效的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咨询服务。 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中笔者首先说明了选题的缘起及基本构想,分析了蒙古族双语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状况,同时也概括介绍了有关民族双语教育的一些其他相关研究资料,并阐明了本研究的基本方法,充分说明了它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第一章相关概念的阐释及其理论基础。文章首先对研究所涉及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如文化与文化变迁的概念、民族教育的概念,特别是对“双语”、“双语教育”、“蒙汉双语教学”等基本概念做了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构建全文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中探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蒙古族文化变迁。其中,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历史背景,文章详细论述了蒙古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变迁的全过程,并以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为线索,穿起整个蒙古族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叁章蒙古族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文章以教育史的视角出发,简要回顾了蒙古族教育,特别是内蒙古地区“满蒙”及“蒙汉”双语教学从古代至近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内蒙古地区双语教学发展的历史沿革,深入分析了新世纪内蒙古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中对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本章首先阐述了实施“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调查的目的、对象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和蒙语、蒙汉双语和蒙汉外叁语的态度以及对(英、日)外语的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实施蒙、汉、外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调查的内容,并进行了全面的数据分析;另外还采用主客位研究的方法分别探讨了民族教育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不同观点。 第五章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实验研究。本章首先阐述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可行性实验研究的现实背景,然后通过具体统计分析内蒙古科左后旗甘旗卡一中和内蒙古师大附中的“蒙一汉一英”双语教学改革的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实验假设、实验对象和实验结果,提出蒙古族中小学“蒙一汉一英”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结论及启示,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实施“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改革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六章进行了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不同模式的理论分析。该部分在前面现状调查分析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影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以及对蒙古族教育历史上的双语教育模式的演变过程、我国现阶段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模式的论述,提出并论证蒙古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的不同类型及其理论。 第七章探讨了影响内蒙古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因素与条件分析。本章通过地理和经济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对双语教学的影响的阐述,分析论证了影响内蒙古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因素与条件。 第八章主要阐述了内蒙古地区“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的前景与策略研究。本章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双语教学发展基本趋势的概括,剖析了对实施“蒙一汉-外”双语教学的不同观点,论述了蒙古族中小学实施“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蒙古族中小学实施“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的的启示及发展对策。关键词多维视野双语教学“蒙一汉一外”双语教学蒙古族中小学

李世业[5]2004年在《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叁语教学中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英语成为新经济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就业、谋生和发展的重要语言工具。随着我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交流发展,语言先行。国家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在民族地区加强外语教学,把英语课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为由国家政府明文规定的少数民族母语、汉语、英语构成的叁语教育制。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来说,汉语和外语学习都是母语外的第二语言学习,二者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要科学地进行叁语教学,必须认真地进行创新性的探索。 延边朝鲜族教育在全国少数民族教育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建立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的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曾经是我国双语教育模范自治州。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延边朝鲜族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延边朝鲜旅中小学叁语教学起步早,发展快。如何使叁语教学很好地促进延边朝鲜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目前延边教育工作者和语言工作者正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试从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叁语教学的现况出发,分析目前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叁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以创新意识深化叁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了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叁语教学的形成与发展。第叁部分阐述并分析了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叁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叁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的新理念,加强叁语师资培养,以创新意识深化改革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叁语教学的思路。最后总结该论文写作情况,得出结论。

何济生, 傅众[6]1997年在《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导致了一系列外语学习模式的产生.这些理论模式是对语言学习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从而为建立外语教学理论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和框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外语学习模式是外语教学理论的基础和必要的前提条件.目前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理论模式有近10种之多.加德纳在他的“社会心理学和第二外国语学习”一书中就介绍了九种,比如克拉申的“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卡罗尔的“有意识的强化模式”(The Concious Reinforcement Model)、赫里奥特

李进喜[7]2001年在《外语教学应重视学习者差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就学习者差异的内容、研究的必要性及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述与思考。认为外语教学与学习应重视学习者差异的研究

付娜[8]2009年在《教师信息反馈对不同认知风格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认知方式是用来描写个人观察、感知、组织、分析、回忆其经验或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珠方式。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witkni发现并提出的场独立/场依赖性的认知方式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已经成为我国语言学界研究的新的热点问题。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技术性教育,有着实用性强的特点,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听力是我国高职英语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同时又是大学毕业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所需信息的主要手段。教师信息反馈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信息反馈,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充分利用好此手段,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教师信息反馈、高职学生的场独立性/场依赖性与英语听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并且用实证数据证明了叁种假设:1、不同认知风格学生对不同信息存在认知偏好,因此不同认知风格的高职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的反应会出现差异;2、有或没有教师信息反馈,积极或批评性的教师信息反馈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听力策略的使用和对听力的信心,因此不同的教师信息反馈对高职学生听力的影响有差异;3、不同的教师信息反馈和不同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同时对高职学生听力可能出现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本文得出结论:1、与无教师信息反馈和积极性教师信息反馈相比,批评性的教师信息反馈更有助于场独立认知风格的高职生的英语听力成绩提高。而无教师信息反馈和积极性教师信息反馈分别对场独立认知风格的高职生的英语听力成绩的作用不显着。2、与无教师信息反馈和批评性教师信息反馈相比,积极性的教师信息反馈更有助于场依存认知风格的高职生的英语听力成绩提高;批评性教师信息反馈对场依存认知风格的高职生的英语听力成绩提高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次于积极性教师反馈的作用;而长期的无教师信息反馈使场依存认知风格的高职生的英语听力成绩有所下降。最后,本文提出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师信息反馈:1、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反馈信息2、教师需了解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师信息反馈3、及时、多向、多次的反馈4.教师信息反馈不是简单的纠错.5.教师的信息反馈必须明确清晰

王晓娜[9]2009年在《从心理语言学视角看外语口语教学》文中研究指明口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言语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学习外语又缺乏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这些往往导致"哑巴外语"现象的普遍存在。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注意学习者个体差异,正确对待言语错误,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乐秀梅[10]2011年在《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备受关注。自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2003)以来,任务型教学的普及更为迫切。该标准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且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写入教学建议。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之下,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优化中学外语阅读课堂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特别对于笔者所在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实验方法,结合实验过程中的问卷调查数据,学生访谈记录,研究者的教学反思后记以及各项检测结果的数据对比等,分析了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具体实施情况,重点是对于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任务型教学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果。2.任务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信心。3.任务型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4.任务型教学对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有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是可行,有效,值得推广的。衷心希望以上研究能为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更科学有效地发展提供一点帮助,使之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 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D]. 潘燕丽.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社会心理分析[J]. 李东, 刘晓东.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 吴勇毅.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 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 苏德.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5]. 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叁语教学中若干问题研究[D]. 李世业. 延边大学. 2004

[6]. 中国学生外语学习模式的探讨[J]. 何济生, 傅众. 泰安师专学报. 1997

[7]. 外语教学应重视学习者差异的研究[J]. 李进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8]. 教师信息反馈对不同认知风格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D]. 付娜. 江西师范大学. 2009

[9]. 从心理语言学视角看外语口语教学[J]. 王晓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0].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乐秀梅.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