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中学地理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王清[1]2011年在《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作为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在目前的新课改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实际,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实际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概况,探寻了目前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教学设计应该体现“生本取向”,继而论证了“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基础、分析了生本取向的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建构了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框架、提出了教学设计走向生本的主要策略,通过教学实验的形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介绍了“生本取向”的教学设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目前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学设计应体现“生本取向”。此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了总体概述。第二部分,生本取向的教学设计概述。该部分首先在界定教学、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改背景下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界定了生本取向的教学设计的概念。然后对生本取向的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进行了比较,并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比较,表明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由传统备课走向生本取向的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地理设计走向生本的重要意义。第叁部分,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原则。为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寻找理论支撑,分析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而为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实践提供指导,是本章的用意所在。本章首先了分析生本取向的教学设计的研究基础,为区别于一般教学设计的研究,重点探寻了凸显“以生为本”的有关理论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影响,然后对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剖析。第四部分,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地理教学设计是否能够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走向生本,关键在于实施策略是否科学、可行。因此,本章内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针对目前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教学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原则,提出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走向生本的主要策略。分别从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提出了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第五部分,实证分析。本部分研究结合本人教学工作实践,以前面论述的有关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中的《气压带和风带》进行了教学设计。然后从教学要素的规范性、指导思想的先进性等方面对该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针对该教学设计在课堂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第六部分,结语。该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思考。

胡波[2]2008年在《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具体说,就是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新课程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无论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体现于教学过程,要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是少有成效,一切教学的目标都会落空,课程改革的构想只能成为美丽的幻影。因此,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本文以地理新课程理论、地理教学论和现代学习理论等相关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对目前地理教学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地理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若干实施策略,并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分析。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新课程实施为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提供的条件;中学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有效教学实践。第一部分“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基础”对有效教学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而对地理有效教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新课程实施为中学地理有效教学提供的条件”,通过对传统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并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探讨了新课程实施为地理有效教学提供的课程环境。第叁部分“中学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探讨地理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归纳地理有效教学的标准从而总结出地理有效教学应该树立的课程观,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及反思叁大部块深入探讨了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策略。第四部分“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地理有效教学实践”在前述地理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典型的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分析,选择和设计有效教学策略,并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进行教学反思,对地理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运用。最后,本文根据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并指出了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赵金凤[3]2014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和课堂教学的向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同时,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又是课堂教学目标最后的终点和归宿,具有评价和反馈的作用。因此,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评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地理课堂和改进地理课堂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测评的研究现状的梳理,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情况,切实认识到了这个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所在。笔者试图从真实的地理课堂入手,了解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结合相关理论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测评方案,最终构建出操作性较强的评价体系,并把这个体系应用于地理课堂的实践中进行检验,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提出了研究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背景及现状并说明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创新点;第二部分,首先,对地理教学目标、目标达成度、测评进行了概念界定;其次,明确了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测评的功能,即:评价与反馈、激励与指引地理教学的功能;第叁部分,本章主要采用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教师和学生对当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测评情况进行现状的调查,具体涉及调查对象的确立,现状的调查和调查结果分析叁个方面的内容。第四部分,本章介绍了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测评的理论构建,一是教学目标达成度测评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地理新课程改革、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各理论指导下的评价观;二是阐述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测评的框架,包括目标达成度的测评依据、测评原则及其常见方法;叁是构建了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评标准。第五部分,选取高中地理必修一的一堂课的实录,探讨了对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度进行测评的准备工作,测评标准的使用说明及如何按照测评标准来实施测评这叁个方面的问题。第六部分是本论文的主要结论、问题和展望。本研究是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新的尝试,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测评,其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地理课堂的评价体系,对更新地理课堂评价观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我们更加真实地的认识高中地理课堂的现状及改进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海英[4]2004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课程评价既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而学生评价则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由于中学地理学科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所处的地位和该课程的实际特点,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就为地理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目标和准绳。 一.引言:论证了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方法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特征。 二.理论基础和基本类型: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地理课程发展为目标取向,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构建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平台。 叁.体系的构建:在全面反思传统的地理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所搭建的新的评价平台,以多元智力理论、教育理论和教育评价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智结构为依据,制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实践:以此为指导,研究并试验了档案袋法、行为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测验法等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法。 在实验中,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全面实施开放性学习评价体验,建立学习过程记录和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措施,清晰地描绘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发展曲线,并通过发展性评价报告,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成就、潜能和不足反馈给家长和学生,明确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五.结论:本文通过创建操作性较强的学生评价方法,力求将发展性学生评价理论融进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改革原有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证明,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学一线的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改革有所帮助,对其他学科教学评价亦有所启迪。

张铁牛[5]2005年在《基于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最显着的标志是各科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以代替原有的教学大纲。新课标与原大纲相比较,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一全新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对叁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2、从理论上探索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基础,“过程与方法”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关系,剖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地位、重要性。 3、比较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我国不同时期地理课程标准(大纲)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渗透。 4、如何在地理课程实施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的重点在于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对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不足并重新拟订了其内容;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就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了措施。 通过研究,本文获得了如下结论: 1、在理念上,地理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会方法”;课程评价应由重“结果”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 2、在叁维目标关系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前提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策略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心理动力)。“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所有目标的“桥梁”。 3、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中,理念应先行,没有正确理念指导,再好的目标也只能停留在纸上。中学地理教学应重视:学生参与过程、地理知识的原创过程、地理知识的应用过程、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实施应全

周兆朋[6]2007年在《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思想为依据,提出了关于《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中地理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课题。围绕地理课程目标、地理课程内容和地理课程理念的角度展开,用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阐述,分析了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的一些基本理论,探讨了地理方法和地理过程教学的基本视角,力图将地理科学方法和地理过程教学所涵盖的基本视角融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性较强的、涵盖地理方法、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指南。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法、理论分析法、实践研究、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比较、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案例应用。第一部分“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生活教育、养成教育和道德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原理和教育技术理论,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地理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论,地理科学论上剖析了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比较”,在前述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我国不同时期地理课程标准(大纲)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渗透;在叁维目标关系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前提),“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升华)。“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所有目标的“桥梁”。第叁部分“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施”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地理传统教学与现行地理教学设计展开比较,提出了地理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会方法”;课程评价应由重“结果”转变为“过程与结果”并重。在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落实中,重视学生参与过程、地理知识的应用过程、地理事物的发现过程,通过合作教学(民主分班、师生备课、集体讨论等)优化地理教学过程,落实地理教学目标。在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评价中提出要以多把尺子来衡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实现人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地理‘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案例应用”从案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结果、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地理教学案例的适用性具体化。

易春[7]2007年在《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开展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是当前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文以地理新课程理论、地理教学论和现代学习理论等相关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对目前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同时探索了不同地理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最佳有效结合,并行了实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地理有效教学概述;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现状的透视研究;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实做研究。第一部分“地理有效教学概述”对地理有效教学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理有效教学的特征,并主要从教学内容、方法制定和评价叁个方面对地理有效教学操作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现状的透视研究”通过地理新课程与传统地理课程的比较,对地理新课程内容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指出目前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凸现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第叁部分“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策略”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有效教学理论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对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目标设计和策略设计的研究,提出了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环境和学生状况设计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资源的开发思路。第四部分“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实做研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分析,选择和设计了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验的结果比较分析,进行了教学反思,对有效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具体运用。最后,本文根据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验总结,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并指出了研究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陈施然[8]2016年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参与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分析》文中指出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利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设灵活、开放的地理课堂氛围,提倡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以及探究性。参与式教学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以此来适应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具备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参与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以此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因而,该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参与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分析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参与式教学的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合作学习等理论一脉相承,对该选题的研究和成果的运用,不仅可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推动地理新课改的进行,还能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开展参与式教学情况和学生参与地理课堂的意识与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出存在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并结合典型课堂案例提出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途径。本文一共包含6章内容:第1章,引言。论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的依据、必要性,以及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意义。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地理教学内容、新教材的编写等都为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该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促进并深化教学改革,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第2章,参与式教学研究综述,具体包括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参与式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基础。在众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将参与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发现国内目前对参与式教学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应在增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融合。此外,对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学科针对性不强,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第3章,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参与意识与能力的现状调查。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南宁市高中的地理教师与学生,调查范围涉及示范性高中以及普通高中共6所。教师方面,主要从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与看法、组织和运用以及教师在推行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阻力叁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学生方面,主要从学生在地理课堂当中的参与意识、参与现状、对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评价以及对教师的建议四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第4章,总结参与式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根据问卷以及走访调查结果,总结出目前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看法差异性显着、教师整体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度不高、教师忽略学生学习差异性、教学能力有待加强以及大环境下的评价方式没有改变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加大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认识度、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改革评价方式的优化措施。第5章,典型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选取两节亲身实践课例,列举典型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创设法的具体运用途径,并说明参与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实施效果。第6章,总结。参与式教学能否顺利开展,除了教师这一关键因素之外,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叁方面的积极配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参与式教学定会在多种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在促进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最大价值。

黄莉敏[9]2007年在《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新课改几年来,中学一线教师在由传统教案走向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下理念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上,永未与改革同步。一方面是未将地理新课程理念很好领悟,把握住地理新课程下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而在教学设计上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另一方面对现代教育教学设计的先进理论也未能运用于教学设计实践。二者致使课堂无效设计较多,严重滞后了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地理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应用研究,以期能为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早日实现课改目标:第一部分“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对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涵义进行了界定,陈述了地理新课程核心理念与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认为地理教学设计应以系统理论、学习理论、地理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模式”。针对中学地理教师对教学设计原则的认识模糊问题,作者确立了新课程下地理教学设计应遵循六大原则:即系统性原则、体现学生主体原则、构建开放性教学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原则、呈现交往互动性原则、体现地理学特性原则。同时参照国内外教学设计模式,结合地理学科特色,构建了地理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模式。第叁部分“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该部分为本文的重点,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基于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地理新课程理念的探讨与设计。认为教学目标设计应进行设计前的分析,陈述要灵活,“宜简则简,该繁则繁”;在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应考虑地理知识分类,对地理陈述性知识采用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复述策略等,对地理程序性知识教学采用变式练习、例——规法、规——例法及概念教学法;教学媒体设计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容、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既防媒体固化又讳媒体堆砌;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难点,特别是以课时为单元的及时的形成性评价是落实评价理念的着眼点,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完成,对新课程下地理教师的评价应从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质量两个层面进行,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上设计策略作者都结合中学课堂进行了案例示范与分析。第四部分“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实践研究”。将前面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分析。最后,对本论题的研究观点作出了概括,对未及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前瞻。

叶圆圆[10]2014年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差异性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设计备受关注。新课改强调地理教学中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把适合学生差异性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学习需要分析、地理学习内容分析、地理教学方法设计、地理教学媒体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等部分组成,其中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多元智能、学生差异性、教育学理论基础上,查阅相关硕博论文和专业领域杂志资料。分析目前高中基于学生差异性教学设计的现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施策略,并提出部分实施案例来验证差异性教学设计的意义。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介绍了“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差异性,,.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差异性教学设计的研究概况,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特色。第二部分,基于学生差异性的理论探索。该部分首先在相关概念的界定教学、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学生差异性分析、分层教学。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基于学生差异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概念。然后对差异性教学设计和分层教学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差异性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新课程理论、差异性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叁部分,内容与方法解读。就教学设计的内容各个部分基于学生差异性进行解读。即差异性设计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作业、反馈评价等。通过理论和实践上解读教学设计的内容,从而为差异性教学设计奠定基础。第四部分,差异性地理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同第叁部分是本文写作的核心,是在第叁部分内容和功能解读的基础上得出差异性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中的案例,在实施中检验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分别从差异性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基本内容来分析。重点是内容通过课题来分析,在第叁部分教学设计的功能解读的基础上,把理论运用实践中去,在教学中融入差异性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效率。第五部分,结语。得出了本文差异性教学设计的研究总结,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不足和解决措施,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生本取向的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 王清.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 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 胡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测评研究与实践[D]. 赵金凤.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 中学地理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研究与实践[D]. 张海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5]. 基于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 张铁牛. 华中师范大学. 2005

[6]. 地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 周兆朋.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7]. 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 易春.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参与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分析[D]. 陈施然.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9]. 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 黄莉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差异性研究与实践[D]. 叶圆圆.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中学地理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