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芽萌发论文_李祥,江云兵,李同建,文锋,方荷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腋芽萌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腋芽,石斛,苹果,诱导,叶腋,木通,组织。

腋芽萌发论文文献综述

李祥,江云兵,李同建,文锋,方荷芳[1](2019)在《木通愈伤诱导及腋芽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木通愈伤诱导及腋芽萌发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75%乙醇消毒1min,升汞灭菌10min,可得到无菌外植体,接种至MS+2,4-D 5.0mg/L+6-BA 0.1mg/L+活性炭0.1g/L+蔗糖30g/L+琼脂6.5g/L的培养基中进行避光培养,可得到愈伤并有效抑制褐化,腋芽萌发时可将无菌腋芽茎段接种至MS+IBA0.1mg/L+NAA 0,2mg/L+蔗糖30g/L+琼脂6.5g/L中进行诱导。(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8期)

明兴加,李博然,伍淳操[2](2018)在《3种石斛属植物假鳞茎高位腋芽的萌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析3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石斛属植物高位腋芽萌发情况,为石斛种苗营养繁殖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扁草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和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等3种石斛假鳞茎,观察高位腋芽萌发率和生长情况。结果:扁草石斛、铁皮石斛(本文来源于《重庆中草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国防[3](2018)在《苹果MAX2基因介导独脚金内酯信号调控腋芽萌发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分枝大苗繁育是世界苹果苗木发展的方向,但幼苗一般难形成一定数量的分枝。苹果腋芽的萌发特性对苗木分枝和株型有重要影响。苹果腋芽具有晚熟性,当年形成的腋芽一般不萌发。腋芽的萌发特性不仅取决于腋生分生组织的建成,同时依赖于其此后的活性和生长。腋芽的萌发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量研究发现,生长素(auxin)、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赤霉素和蔗糖等途径均能调控植物分枝,但这些调控途径在不同物种上的作用存在差异性,而且分子机理都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利用苹果属中一种山定子多分枝突变体(Malus baccata,MB)及其野生型(WT)为材料,嫁接至八楞海棠(Malus robusta),结合表型、生理生化参数、激素处理和转录组测序分析,鉴定了多分枝表型发生的生理基础和分子机制;利用MAX2基因的表达模式、基因和启动子序列克隆与鉴定、遗传转化拟南芥等研究了苹果MAX2基因调控腋芽萌发的功能,为苹果优质苗木繁育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系统获得了WT和MB嫁接苗表型差异的生理基础。WT和MB均可正常形成腋芽且无数量差异。萌芽初期表型相似,萌芽后约30天MB分枝数量显着增加可达到WT的3倍,其中包含二级分枝,而WT无二级分枝;MB还表现分枝角度小、节间短、矮化、茎粗、叶形改变等特征,影响了砧木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从MB嫁接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营养分配、激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分析,发现MB的生长活力和抗性均显着弱于WT。综上推测,MB的多分枝来源于腋芽的持续萌发,其变异原因属于腋芽萌发调控的关键途径。2、苹果腋芽的萌发与CTK、糖代谢、auxin极性运输和SL等相关。测定激素含量,发现MB腋芽中CTK成分ZR含量显着高于WT,而生长素含量低于WT,赤霉素(GA_(1+3)和GA_(4+7))含量无明显差异。MB芽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均显着高于WT。外施CTK可促使WT腋芽的萌发,但外施CTK后芽中蔗糖含量显着下降,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明显增加;外源蔗糖处理不能诱导WT和‘长富2号’腋芽萌发,因此认为,在苹果腋芽萌发中蔗糖是作为营养物质而非信号物质起作用。Auxin运输抑制剂NPA处理后WT和MB腋芽均不能萌发,说明苹果腋芽萌发依赖于腋芽的auxin极性运输。外源SL可以直接抑制WT、T337、‘长富2号’、M26等腋芽的萌发,但不能抑制MB腋芽的萌发;而且,MB嫁接在正常砧木上维持多分枝特征,这说明MB的多分枝表型与SL信号途径极为相关。3、构建了WT和MB建成腋芽的RNA-seq文库,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388个基因上调表达,728个基因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显着富集到转录调控、信号转导、蛋白结合、ATP代谢和磷酸化途径。KEGG分析显着富集到RNA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其中与激素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力相关的基因约70%出现下调。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不同萌发阶段腋芽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示,腋芽萌发与auxin极性运输、CTK信号、糖代谢与运输活力等正相关;SL相关基因先上调后下降表达规律,可能与其自身途径存在的反馈调节机制有关。参考模式植物中SL相关的突变体的表型特征,认为MbMAX2基因与MB表型的产生可能密切相关。4、苹果MAX2基因具有介导SL信号抑制分枝的功能。基于转录组和分枝表型分析发现,苹果MAX2(MDP0000305017)和D14(MDP0000529739)的表达水平在腋芽萌发过程显着变化。苹果MAX2和D14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组织特异性,且在腋芽萌发过程中MAX2和D14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腋芽萌发状态无显着的相关性。外源SL(GR24)处理后,MbMAX2和MbD14基因表达会降低;MbMAX2和MbD14启动子活性分析也发现,GR24处理后GUS活性显着降低,说明SL会抑制MbMAX2和MbD14基因的表达。WT中的MbMAX2基因序列可以恢复max2至野生型拟南芥分枝水平,说明Mb MAX2基因与模式植物上的同源基因在调控腋芽萌发的功能上具有保守性。通过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发现,MB中MbMAX2~△基因发生非同义碱基变异,导致CHAD domain(信号转导相关)发生位置和大小的改变,该序列转化max2后不能显着改变分枝数量,这暗示着MB的多分枝变异原因有可能是CHAD domain位置和大小的改变。5、酵母双杂交试验发现苹果MAX2与3个同源的D14蛋白可能存在互作。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MAX2互作的蛋白,初步获得10个相关泛素化、糖代谢、激素信号转导和发育等候选蛋白,但克隆全长后酵母中验证无互作。综上所述,苹果MAX2基因具有介导SL信号抑制腋芽萌发的功能,但其上下游的调控机制还有待解析。(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小杰[4](2018)在《苹果全基因组PIN和SMXL成员鉴定、系统进化及在腋芽萌发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作为重要的经济果树,提高产量是关键目标。植物分枝是影响植物地上株型和产量的关键因素,多分枝的理想株型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模式植物水稻和拟南芥中PIN蛋白和SMXL蛋白对家族鉴定和表达分析以及功能已经取得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PIN和SMXL蛋白在参与调控植物分枝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MdPIN和MdSMXL调控苹果腋芽萌发的研究尚未报道。本研究以苹果全基因组为模板,鉴定苹果PIN和SMXL家族成员,分析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作用元件和同线性分析,明确苹果PIN和SMXL家族基因在不同基因型和不同组织的表达特性以及不同激素处理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初步探索苹果PIN和SMXL家族基因的结构特性和调控苹果腋芽萌发的机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PIN家族成员鉴定、进化及在腋芽萌发中的表达特性;(1)苹果PIN家族成员鉴定。从苹果金冠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8个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formed(PIN),根据它们所在染色体的位置顺序依次被命名。(2)苹果PIN家族成员结构及其进化特性。苹果PIN基因结构呈现多样性和PIN蛋白结构域高度保守。根据苹果PIN和拟南芥PIN蛋白的进化关系将其分为G1、G2和G3亚组,植物PIN蛋白的进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歧性。(3)苹果PIN家族成员表达特性。PIN家族基因在不同基因型苹果以及不同苹果组织中呈现出多样性的时空表达特性。MdPIN15基因在梢尖部位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腋芽,在花芽中表达量最低。MdPIN基因富含多种激素和环境相关响应元件来应答各种反应,外源GR24和Lovastatin(LVS)处理降低MdPIN15的表达,抑制腋芽的萌发,而6-BA和去茎尖处理提高了MdPIN15的表达,促进腋芽的萌发。2.苹果SMXL家族成员鉴定、进化及在腋芽萌发中的表达特性;(1)SMXL家族基因的鉴定。从苹果金冠基因组中鉴定得到23个SMXL家族基因成员,根据它们所在染色体的位置顺序依次命名。(2)苹果SMXL家族成员结构及其进化特性。苹果SMXL基因结构呈现多样性和SMXL蛋白结构域高度保守。根据苹果、拟南芥和水稻的SMXL蛋白的进化关系将其分为G1、G2和G3亚组,植物SMXL蛋白的进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歧性。(3)苹果SMXL家族成员表达特性。SMXL家族基因在不同基因型苹果以及不同苹果组织中呈现出多样性的时空表达特性。大多数MdSMXL基因在花和果实中的表达量高于种子和幼苗。MdSMXL基因富含多种激素和环境相关响应元件来应答各种反应,外源6-BA处理后,促进腋芽的萌发,上调MdSMXL1、MdSMXL3、MdSXL4和MdSXL11,而GR24处理后,抑制腋芽的萌发,下调这些基因的表达。3.本研究通过对PIN和SMXL两个家族进行初步鉴定和表达分析,表明在腋芽萌发过程中,随着腋芽萌动和生长,MdPIN15、MdSMXL1、MdSMXL3、MdSMXL4和MdSMXL11的表达呈增加的趋势,说明这些候选基因正调控腋芽的萌发。外施细胞分裂素促进腋芽的萌发,且诱导上述核心基因表达增加,表明细胞分裂素促进腋芽的萌发可能是通过上调这些核心基因来起作用。而外施GR24抑制腋芽的萌发,抑制核心基因的表达,表明独脚金内酯通过抑制这些核心基因的表达来进一步抑制了腋芽的萌发。MdPIN15、MdSMXL1、MdSMXL3、MdSMXL4和MdSMXL11核心基因位于细胞分裂素(CK)、生长素(IAA)和独脚金内脂(SL)等激素的下游共同参与调控苹果腋芽的萌发。(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小杰,樊胜,李国防,檀鸣,默宁[5](2017)在《苹果全基因组PIN成员鉴定及MdPIN15的克隆和在腋芽萌发中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苹果金冠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8个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formed(PIN),对其进行理化特性、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和启动子元件分析。结果表明,MdPIN基因家族中,含有1~14个外显子,0~13个内含子;MdPIN蛋白的保守基序数量在3~10。苹果PIN和拟南芥PIN等蛋白高度同源,且根据其进化树分为G1、G2和G3亚组;18个MdPIN在不同基因型苹果的不同器官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以‘长富2号’为材料,从其腋芽中克隆得到一个候选基因MdPIN15,其开放阅读框为1869 bp,编码622个氨基酸。实时定量PCR表明,MdPIN15在梢尖部位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腋芽,在花芽中表达量最低;,外源GR24和Lovastatin(LVS)处理降低MdPIN15的表达量;6-BA和去茎尖处理提高了MdPIN15的表达量。MdPIN15在介导细胞分裂素(CK)、生长素(IAA)和独脚金内酯(SL)等激素调控腋芽萌发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明兴加,李博然,伍淳操[6](2017)在《3种石斛属植物假鳞茎高位腋芽的萌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析3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石斛属植物高位腋芽萌发情况,为石斛种苗营养繁殖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扁草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和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等3种石斛假鳞茎,观察高位腋芽萌发率和生长情况。结果:扁草石斛、铁皮石斛和齿瓣石斛的茎条高芽萌发率分别为93.7%、74.2%、83.3%;茎节萌发率分别为26.4%、15.8%、16.1%;高芽生长情况齿瓣石斛>扁草石斛>铁皮石斛。结论:3种石斛均具有典型高位腋芽萌发特性,随着当前市场石斛假鳞茎成本降低,利用其高位腋芽繁育种苗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7年05期)

徐海峰,李海燕[7](2017)在《不同光质对五彩椒腋芽萌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观赏辣椒F1代五彩椒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光质对五彩椒腋芽萌发的影响研究。分别以蓝光、红光、蓝/红混合光(1:1)和白光等4种光质诱导腋芽萌发,蓝光处理下苗高、茎粗、腋芽数和诱导率的平均值均最大,且都显着高于其对照处理(P<0.05),蓝光更有利于茎段腋芽的诱导,而红光则不利于腋芽的诱导。同时,红蓝混光对五彩椒外植体的腋芽诱导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诱导效果要弱于蓝光。因此,篮光最适合五彩椒茎段腋芽的诱导,既能较好的腋芽诱导,又能保持较好的外植体生长状态。(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7年13期)

康立茹,石岭,张启莉,田荣伟,张东辉[8](2014)在《沙芥茎尖培养及腋芽萌发和增殖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芥无菌实生茎尖为外植体,探索了光照强度对茎尖培养的影响,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6-BA与I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沙芥幼苗短缩茎腋芽诱导和腋芽增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消毒方法对田间沙芥萌动腋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光照强度为3 600lx;最佳诱导腋芽萌发并进行伸长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BA 5.0mg/L,IBA0.5~1.0mg/L,腋芽诱导率达93.3%~96.7%,平均诱导芽数为4.2~4.3;最适宜腋芽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为6-BA 5.0mg/L+IBA 1.0mg/L,丛生芽诱导率达93.1%,增殖系数达3.44;田间的萌动腋芽经70%酒精浸泡3~5s与0.1%升汞震荡10~12min,二者交叉消毒效果最理想,污染率为10%,成活率达到85%,褐化率只有20%,但外植体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增殖率极低,不适宜进行增殖培养。(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4年19期)

黄昌艳,卜朝阳,卢家仕,何荆洲,闫海霞[9](2013)在《单瓣茉莉腋芽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品种单瓣茉莉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灭菌处理、取材季节及6-BA浓度对腋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的灭菌处理为外植体用0.1%升汞(加吐温-80)处理16 min,污染率为16%;不同时期取材的外植体灭菌试验中,初夏季节取材效果最好;诱导腋芽萌发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2 mg/L,外植体萌发率最高为63%。(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9期)

刘喜星,顾玉红,李保国,齐国辉,郭素萍[10](2012)在《‘绿岭’核桃种胚无叶腋芽萌发快繁途径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早实薄皮核桃‘绿岭’成熟种胚诱导出的无叶腋芽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初步研究了‘绿岭’核桃种胚无叶腋芽快繁体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种胚萌发诱导培养基为MS+IBA 1.0mg/L+6-BA 1.0mg/L+蔗糖30g/L+琼脂6g/L;种胚无叶腋芽伸长培养基为MS+6-BA 2.0mg/L+IAA 1.0mg/L+GA31.5mg/L+蔗糖30g/L+琼脂6g/L。生根采用两步生根法:离叶柄基部2 mm切的茎段先在DKW+IBA 8.0mg/L+蔗糖30g/L+琼脂6.0g/L暗培养20d,然后转入DKW+蔗糖30g/L+琼脂6g/L培养基中进行光照培养,生根率为50%。诱导生根的组培苗移栽到大田后成活率为33.3%。(本文来源于《林业实用技术》期刊2012年11期)

腋芽萌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比分析3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石斛属植物高位腋芽萌发情况,为石斛种苗营养繁殖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扁草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和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等3种石斛假鳞茎,观察高位腋芽萌发率和生长情况。结果:扁草石斛、铁皮石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腋芽萌发论文参考文献

[1].李祥,江云兵,李同建,文锋,方荷芳.木通愈伤诱导及腋芽萌发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2].明兴加,李博然,伍淳操.3种石斛属植物假鳞茎高位腋芽的萌发初探[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8

[3].李国防.苹果MAX2基因介导独脚金内酯信号调控腋芽萌发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刘小杰.苹果全基因组PIN和SMXL成员鉴定、系统进化及在腋芽萌发中的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5].刘小杰,樊胜,李国防,檀鸣,默宁.苹果全基因组PIN成员鉴定及MdPIN15的克隆和在腋芽萌发中的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7

[6].明兴加,李博然,伍淳操.3种石斛属植物假鳞茎高位腋芽的萌发初探[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7

[7].徐海峰,李海燕.不同光质对五彩椒腋芽萌发的影响研究[J].农技服务.2017

[8].康立茹,石岭,张启莉,田荣伟,张东辉.沙芥茎尖培养及腋芽萌发和增殖的影响因素[J].北方园艺.2014

[9].黄昌艳,卜朝阳,卢家仕,何荆洲,闫海霞.单瓣茉莉腋芽萌发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

[10].刘喜星,顾玉红,李保国,齐国辉,郭素萍.‘绿岭’核桃种胚无叶腋芽萌发快繁途径的初步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

论文知识图

茎段腋芽萌发情况金雀花组培苗a.2.0mg·L-16-BA下茎段~...茎段腋芽萌发的二次枝和枣吊一...一1月季微繁体系的建立Fig3一1Mie比P伪...黑节铁皮石斛带芽茎段腋芽的萌发(MS+...初代腋芽萌发

标签:;  ;  ;  ;  ;  ;  ;  

腋芽萌发论文_李祥,江云兵,李同建,文锋,方荷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