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特性论文_廖懂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涡轮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涡轮,特性,直喷,缩放,间隙,轴流,函数。

涡轮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廖懂华[1](2018)在《预压涡轮泵多级轴流式液力涡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补燃氢氧火箭发动机采用预压涡轮泵技术能有效提高推进剂泵的抗汽蚀性能,并大大减轻火箭贮箱的重量。氧预压泵一般通过轴流式液力涡轮驱动,而目前国内外关于此类涡轮的研究资料较少,对于其内部流场结构、流动损失机理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在参考AMDC损失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预压泵多级轴流式液力涡轮的一维设计方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基于Python编写了一套用于多级轴流式液力涡轮一维设计的程序,并研究了相关参数对设计结果的影响。(2)以SSME所采用的多级轴流式液力涡轮为原型,对无间隙和有间隙时的液力涡轮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获得了其内部详细流动结构,捕捉到了马蹄涡、通道涡、泄露涡等涡系结构,分析了叶栅通道中的涡系发展过程、熵增分布,发现其流动规律与小展弦比的气涡轮存在较大相似性。(3)数值研究了叶尖间隙对液力涡轮性能和流动结构的影响。叶尖间隙增加会导致涡轮性能显着下降,间隙比每增加1%,涡轮流量将平均增加0.95%,效率将平均下降2.1%。叶尖间隙增大会导致更多比例的流体通过叶尖间隙,并且通过静叶叶尖间隙的泄漏量要大于动叶叶尖间隙。叶尖间隙区存在沿压力面边缘分布的分离泡结构,间隙增大会使得分离泡扩大。端壁相对于叶片的运动,会增强端壁附近的通道涡和阻碍间隙泄漏流动,并可能在叶尖表面出现回流区。在动叶叶栅中,泄漏流流出间隙时会在吸力面附近形成泄漏涡,并与上下通道涡、主流相互掺混,形成较大损失。并且间隙越大,泄漏涡强度和尺度越大,由此带来的流动损失也越大。而在静叶叶栅中,则没有捕捉到明显的泄漏涡,主要原因是受到上游动叶出口流动的影响,静叶间隙泄漏流被上游流动卷吸。(4)进行了液力涡轮的变工况数值计算。级速比的变化直接使得叶栅进口来流攻角发生改变。攻角的变化会对叶尖间隙前半部分流动造成明显影响,后部间隙流主要受吸压力面压差力驱动而受攻角变化影响较小。最后比较了水和液氧分别作为工质时的区别,发现相同级速比下的两者效率值相差较小,水工质计算得到的效率值可以通过雷诺数修正来得到液氧工质条件下的效率值,并给出了修正公式。(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期刊2018-05-01)

李辉,李文,刘栋,张雪辉,朱阳历[2](2016)在《可调导叶对多级再热向心涡轮特性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FD方法对国内首台MW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试验台所采用的四级向心涡轮和换热器进行了整体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范围内:当导叶开度变化时,第一级和第四级的膨胀比变化最大;改变第一级进口总压运行方式和改变导叶开度运行方式相比,更容易保证系统的气动效率,但比功较小;导叶的总压损失主要发生在流通通道后20%的区域;当导叶开度减小时,通过间隙的泄漏流更容易与叶高中间部分的主流发生掺混导致二次流损失增加,叶根和叶顶两侧的出口气流角不均匀性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22期)

何杰,邹正平,姚李超[3](2016)在《基于体积力模型的1维涡轮特性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涡轮低维气动特性评估方法的预测精度对涡轮气动设计有重要意义。基于适用于轴流涡轮特性评估的1维体积力方法,分析和局部调整了Adam和Leonard的1维体积力模型中的叶片力源项和离心力源项,并在特性计算中引入涡轮损失模型。通过1个低压涡轮和1个含冷气高压涡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2个算例在涡轮设计工况点的流量效率预测偏差均在1%以内,且能够反映涡轮气动特性随膨胀比的变化趋势,具有良好的精度,可用于快速可靠地评估涡轮低维气动特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6年02期)

李欣,黄帅[4](2015)在《基于CFX的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特性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CFX软件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燃气涡轮进行特性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燃气涡轮性能平坦、工作范围宽,能满足某型发动机的设计指标。仿真计算结果可以为发动机的改进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5年01期)

韩文艳,许思传,邓潇,周岳康,张弘[5](2012)在《涡轮特性曲线优化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4种方法优化了某涡轮增压器特性曲线,并将计算结果与输入的测量点数据进行了对比,确定了适合优化所用涡轮流量-压比曲线的最佳方法。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某汽油机整机热力学仿真模型,并对该发动机全负荷工况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标定。将所得涡轮特性曲线用于该涡轮增压汽油机的排气歧管优化匹配研究中。结果表明,合理匹配排气歧管可以使该机中低速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分别实现5.2%和5%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徐静静,王会社,周杰,张磊,徐建中[6](2011)在《带有缩放型流道的无导叶对转涡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发展了一种以气动函数为基础计算无导叶对转涡轮特性的方法。在常规涡轮特性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1+1及1+1/2对转涡轮的特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对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通过理论与数值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编制的软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经过改进的涡轮特性计算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对转涡轮,且计算结果与商用软件数值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徐静静[7](2011)在《带有缩放型流道的无导叶对转涡轮特性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航空发动机技术迅猛发展,对转涡轮技术作为提高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及飞机性能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已针对对转涡轮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对转涡轮技术方面逐渐成熟并已应用于实际发动机中。国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末以来针对对转涡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对转涡轮尤其是无导叶对转涡轮特性预估方法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深入研究无导叶对转涡轮的特性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现有的涡轮特性计算方法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研和比较,在常规涡轮特性计算方面,一维涡轮特性预估方法具有比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以气动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无导叶对转涡轮特性的方法。首先,对常规涡轮的特性计算过程进行基本分析,针对单级、多级涡轮以及亚音速、超音速涡轮变工况计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所编制程序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在处理临界状态时,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进行计算;文中较全面地考虑了攻角、马赫数对损失的影响以及落后角随马赫数的变化。其次,在常规涡轮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对转涡轮的特性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有导叶以及无导叶对转涡轮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修改方案,推导出适用于带有缩放型流道的对转涡轮特性计算公式。为了拓宽合理的变工况范围,对落后角修正公式的改进进行了初步探索,使其能够进行对转涡轮的特性计算。最后,本文采用理论与叁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编制的软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经过改进的涡轮特性计算方法可以计算有导叶以及无导叶对转涡轮,且计算结果与商用软件数值验证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11-05-01)

屈彬[8](2011)在《涡轮特性计算与燃机总体性能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仿真方法研究燃气轮机是目前设计、论证、评估燃机的重要手段。涡轮是燃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变化对燃机总体性能有决定性影响。本论文为解决某型船用叁轴燃气轮机缺少完整的涡轮特性,无法进行燃机变工况总体性能仿真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于一种可靠的涡轮叶栅损失模型和已知几何参数的涡轮特性计算模型,采用C语言编制了叶栅损失计算程序以及涡轮特性计算程序。同时,采用MEX接口建立了动态链接库,从而可供MATLAB中的M和S函数对C语言程序进行调用。而且,还制作了涡轮特性计算界面。通过计算程序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涡轮通用特性。2)建立叁轴燃气轮机系统及各个部件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应用模块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了通用性的各部件仿真模块,进而建立该型燃气轮机系统的仿真模型。其中压气机特性采用BP神经网络拟合法进行处理,涡轮特性则采用已经编制好的C语言涡轮特性计算程序进行处理。3)根据已建立的仿真模型,对燃机系统进行了变工况稳态仿真计算,以及对燃机系统变工况进行动态仿真研究。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基于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燃气轮机机组变工况过程(加载、减载过程)的运行规律,分段线性供油对燃气轮机运行规律的影响,主要防止燃气初温超调或者降低超调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1-01-01)

施新,刘荣[9](2010)在《脉动调节式可变喷嘴涡轮特性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发动机排气脉冲波的能量,提出了一种新型脉动调节式可变喷嘴涡轮(VNT).以JK90S可变喷嘴涡轮为研究对象,利用叶轮机械CFD软件NUMECA,对常规VNT和脉动调节式VNT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VNT相比,脉动调节式VNT在脉冲波能量利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脉动调节式VNT的实际功率和膨胀比与常规VNT相比分别增加了36.8%和24.8%.(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惠宇,宋华芬[10](2008)在《可转导叶级对多级轴流涡轮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涡轮导叶可转给流量的调节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同时也改变了涡轮的特性。本文利用本研究所长期积累和实践验证可靠性较强的变几何涡轮特性计算程序,对某典型发动机的四级动力涡轮可转导叶转动不同角度后的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获得了不同导叶级转角对动力涡轮特性影响的关系曲线。其中也分析了导叶可转后引起的端部间隙所带来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可转导叶的间隙损失会受到叶型几何角变化的影响,在导叶关小时的间隙损失高于导叶开大时的间隙损失;另外由分析可知,对于需要在大范围工况条件下稳定工作的涡轮来说,可以考虑采用多级导叶可转的机构。(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涡轮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CFD方法对国内首台MW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试验台所采用的四级向心涡轮和换热器进行了整体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计算范围内:当导叶开度变化时,第一级和第四级的膨胀比变化最大;改变第一级进口总压运行方式和改变导叶开度运行方式相比,更容易保证系统的气动效率,但比功较小;导叶的总压损失主要发生在流通通道后20%的区域;当导叶开度减小时,通过间隙的泄漏流更容易与叶高中间部分的主流发生掺混导致二次流损失增加,叶根和叶顶两侧的出口气流角不均匀性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涡轮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廖懂华.预压涡轮泵多级轴流式液力涡轮特性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8

[2].李辉,李文,刘栋,张雪辉,朱阳历.可调导叶对多级再热向心涡轮特性影响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3].何杰,邹正平,姚李超.基于体积力模型的1维涡轮特性评估方法[J].航空发动机.2016

[4].李欣,黄帅.基于CFX的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特性计算[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5].韩文艳,许思传,邓潇,周岳康,张弘.涡轮特性曲线优化与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气歧管匹配研究[J].汽车技术.2012

[6].徐静静,王会社,周杰,张磊,徐建中.带有缩放型流道的无导叶对转涡轮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

[7].徐静静.带有缩放型流道的无导叶对转涡轮特性预估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

[8].屈彬.涡轮特性计算与燃机总体性能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9].施新,刘荣.脉动调节式可变喷嘴涡轮特性计算[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

[10].惠宇,宋华芬.可转导叶级对多级轴流涡轮特性的影响[J].燃气轮机技术.2008

论文知识图

射流混合器射流面内剪切速率分布涡轮桨搅拌槽流场湍流特性改性机定子附近的湍动能耗散率分布涡轮泵转子系统结构示意图某型机涡轮特性试验原理涡轮特性图

标签:;  ;  ;  ;  ;  ;  ;  

涡轮特性论文_廖懂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