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换债券市场论文-张松

可转换债券市场论文-张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转换债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二级市场,债务融资

可转换债券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张松[1](2018)在《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其股价在二级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一般事件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论证了英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其股价在二级市场的影响和冲击,分析和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平均异常收益(AAR)、累计平均异常收益(CAAR)和累积异常收益(CAR)。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实验,均得到了在统计性上显着的负效应。另外,通过考虑一系列与发行公司和可转换债发行相关的变量,并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还成功得出了累计异常收益(CAR)在英国市场主要与发行公司市值和发行规模相关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河北金融》期刊2018年05期)

万雅琴[2](2018)在《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环境和融资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可转债这种创新性的融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具有债权性和股权性的双重特点。在我国,可转换债券已经发展了大概20年。我国政府于1996年开始寻找可转换债券的试点,主要着眼于有条件的那些公司。随后,在1997年,颁布了用于管理可转换债券的暂行办法。国家颁布的这些规范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条款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到现在为止,可转债市场已经有了比较显着的进步,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债券市场中流通的可转换债券规模太小,我国市场上对挂牌公司的信息披露还缺乏完整性,我国的市场结构还不是特别完整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关于可转换债券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术界专业人士的注意。本文在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我们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有效性。首先,简要介绍现有的国内外各优秀学者对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情况,对市场有效性理论体系进行一个基本的介绍,强调本文所研究的市场有效性都是指市场信息的有效性,简单说明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形成和现状,同时针对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概述,分别介绍有效市场的几种主要形式,并对其常用的检验方法进行概述;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一定的选择和处理,运用多种计量模型,例如使用单根检验检验、相关序列和游程检验和方差比检验等方法对样本进行检验,对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来进行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最后,发现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势有效,需要针对我国可转债市场有效性表现提出相关的政策监管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黄冰华,冯芸[3](2017)在《可转换债券套利策略研究:中国市场的例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可转换债券套利策略的核心思想是买入可转换债券(可转债)并同时卖出相应份额的标的正股,旨在挖掘可转债市场被低估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本文利用改进的Tsiveriotis和Fernandes~([1])可转债理论定价模型,发现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可转债在发行日存在显着的低估现象,平均定价误差率约为-6.09%。随后,再利用2010年至2014年期间在沪深市场可交易的共41支可转债和标的正股等日度历史数据,构造了两类可转债套利策略,此两类套利策略分别获得了0.299%和0.263%月度平均收益率。最后,本文还发现可转债套利策略与沪深300股票指数、可转债公募基金和可转债指数的收益率均无显着的相关性,说明可转债套利策略是一种很好的另类投资策略。(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7年11期)

陈晓虹,朱永行[4](2017)在《发展可转换债券市场正当其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转换债券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种融资工具,具有股债双重属性和独特的优势。可转换债券的发展与壮大,对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产品体系,改善直接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丰富金融市场投资产品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金融市场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袁恺薇[5](2017)在《中国市场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中国市场,股市低迷,股票价格走势难以预测,给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增加了风险。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既可以在股价上涨时转换为股票,又能够在股价下跌时继续作为债券持有的特殊交易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共分为六章,主要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法探讨可转换债券,并运用相关模型,将可转换债券估值日与到期日之间的时间进行离散化,探讨每个离散节点的权利执行情况。最后以当前我国市场的个体为例,探讨其价值的大小。第一章,先简单叙述国内外可转换债券诞生及进一步完善的历程,其次叙说了当前我国这一产品的情况。接下来,分别列举这一产品在国内和国外研究的现状。最后,给出了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简单的介绍可转换债券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其自身的优点,提出定价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第叁章,分别介绍了 Monte Carlo模拟法、叁叉树模型和债权分离法叁种数值方法,并分别应用这叁种方法估计我国市场可转换债券的价值。第四章,列举了会对这一产品的价值带来变动的因素,并分析了影响程度和方向。第五章,运用编程软件以及Excel进行简单数据处理,应用第叁章介绍的几种方法,分别对选取的样本债券进行实证检验,求出理论上的价值,并横向对比这几种定价方法,与当前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误差率。第六章,对整个定价作出了结论陈述,并提出了之后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4-20)

王禹辰[6](2017)在《基于VaR的可转换债券市场风险的度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兼具债性和股性,其价值由期权价值和债券价值两部分构成,短期内可转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期权价值的波动。本文选取1000个交易日的工行股票价格,采用Monte Carlo模拟法,运用在险价值法度量可转债的市场风险,对可转债的市场风险进行了数值化。(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7年03期)

胡鹏,王渊[7](2016)在《可转换债券市场的风险度量——基于GARCH模型的VaR方差—协方差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转换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风险状况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了基于GARCH模型的VaR方差—协方差模型分析了可转换债券市场的风险状况,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相对较大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期刊2016年33期)

孙晓晓[8](2015)在《可转换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基于ARCH族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RCH族模型对具有时变波动性、厚尾性和波动聚集性的时间序列有很好的拟合效果。本文对上证可转债指数收益率运用ARCH族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ECM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证可转债指数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但是存在高阶ARCH效应;TARCH模型证明了利好利空信息对收益率的影响是非对称但不具有杠杆效应的;股票市场与可转债市场之间存在着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两个市场的收益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马瑛琪,周远翔,张晶[9](2014)在《基于多元GARCH模型的可转换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混合型的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并且其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又是互相影响的,它们的共同发展对金融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可转债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上证指数(000001)与上证转债指数(000139),运用BEKK形式的多元GARCH模型来实证研究可转债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关系及其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这两个市场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顾水华[10](2014)在《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受股市、债市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最大的特点是同时具有股票和债券的属性。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美国等金融发达的市场已相当成熟,并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转换债券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相当迅速,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市场上投资者对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可转换债券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特点是规模小、产品少、机制不完善,投资者对该产品的认识不充分。本文根据可转换债券本身的特点及其价值构成,以其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作为出发点,从市场层面进行切入,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国内可转换债券市场受股市和债市的影响,并比较股市和整体债市对其影响的程度,从而对可转换债券的双重属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从长期的角度来研究股市和债市对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影响,以指数价格来代表相关市场的整体情况,采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检验分析方法,对本文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之后,本文根据股票市场的牛市、熊市和低位运行叁种市场状态,将样本区间细分为叁个子样本区间,然后采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分别在叁个子样本区间内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对可转换债券市场有很强的同向变动的影响,而债券市场对其几乎没有影响;2、当股票市场处于牛市阶段时,股票市场对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影响达到最强,两个市场同向变化,而债券市场对其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当股票市场处于熊市阶段时,股票市场对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影响仍然很强,而且影响是同向的,债券市场对其的影响非常微弱;4、当股票市场处于低位运行阶段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时对可转换债券市场有影响,而且都是同向影响,但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债券市场。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政策建议和市场投资策略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3-28)

可转换债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环境和融资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可转债这种创新性的融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具有债权性和股权性的双重特点。在我国,可转换债券已经发展了大概20年。我国政府于1996年开始寻找可转换债券的试点,主要着眼于有条件的那些公司。随后,在1997年,颁布了用于管理可转换债券的暂行办法。国家颁布的这些规范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条款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到现在为止,可转债市场已经有了比较显着的进步,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债券市场中流通的可转换债券规模太小,我国市场上对挂牌公司的信息披露还缺乏完整性,我国的市场结构还不是特别完整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关于可转换债券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术界专业人士的注意。本文在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我们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有效性。首先,简要介绍现有的国内外各优秀学者对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情况,对市场有效性理论体系进行一个基本的介绍,强调本文所研究的市场有效性都是指市场信息的有效性,简单说明了有效市场理论的形成和现状,同时针对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概述,分别介绍有效市场的几种主要形式,并对其常用的检验方法进行概述;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一定的选择和处理,运用多种计量模型,例如使用单根检验检验、相关序列和游程检验和方差比检验等方法对样本进行检验,对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来进行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最后,发现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势有效,需要针对我国可转债市场有效性表现提出相关的政策监管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转换债券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松.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其股价在二级市场的冲击和影响[J].河北金融.2018

[2].万雅琴.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黄冰华,冯芸.可转换债券套利策略研究:中国市场的例子[J].管理评论.2017

[4].陈晓虹,朱永行.发展可转换债券市场正当其时[J].金融市场研究.2017

[5].袁恺薇.中国市场可转换债券的定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7

[6].王禹辰.基于VaR的可转换债券市场风险的度量[J].时代金融.2017

[7].胡鹏,王渊.可转换债券市场的风险度量——基于GARCH模型的VaR方差—协方差模型分析[J].全国商情.2016

[8].孙晓晓.可转换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基于ARCH族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5

[9].马瑛琪,周远翔,张晶.基于多元GARCH模型的可转换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关系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

[10].顾水华.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受股市、债市影响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

标签:;  ;  ;  ;  

可转换债券市场论文-张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