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城市化论文_张艳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郊区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郊区,北爱尔兰,大不列颠,城乡,联合王国,朝阳区,社会。

郊区城市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国[1](2018)在《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郊区城市化与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研究》序》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郊区看城市,实现郊区城市化,以郊区为示范,促进农村实现城市化是研究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可行视角。从这个视角出发,可以设计出郊区社区分化—郊区社区冲突—郊区社区整合的研究思路,对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形态进行划分并构建起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具体路径。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城乡生产要素配置制度一体化,促进郊区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实现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的一体化,促进郊区农民与外来人口市民化;实现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机制体制,促进多元治理主体的有序参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一体化,使郊区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8年03期)

任吉东[2](2017)在《近代郊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管窥——以天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郊区城市化的路径有多种方式,考察近代天津郊区的城市化之路可以看出市政规划、工业建设、地产投资及都市农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郊区城市化进程,使得郊区村落市区化、内部结构非农化、土地利用住宅化和农业种植商品化,从而也加快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周逸凡[3](2015)在《上海郊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经济增长常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结构的调整变化,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伴随着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提升而产生、发展并加速。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指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线。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对叁次产业有着一定的优化、提升、带动作用;而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及有序演进有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时期,也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速城市化进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城市现代化是我们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郊区城市化的现状,本文通过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各种推动力的分析,从郊区人口城市化、郊区工业城市化和郊区配套设施城市化叁个角度对上海郊区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进行分析。从郊区人口城市化研究中,上海10年间郊区人口快速增长,而市区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部分区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在人口分布上呈现市区和郊区趋于平衡的态势;郊区经济城市化体现在工业化的合理发展,工业产业布局的主要特点为工业生产主体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生产主体向郊区工业园区集中;随着郊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郊区生活的配套设施也随着提升。但是上海郊区城市化现在具备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比于近郊区,远郊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也是今后城市化整体发展的重点区域。目前上海已呈现后工业化时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战略性转变,并呈现出特有的方向与重点。同时,产业对外转移已成为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其趋势体现于规模扩张型、功能整合型和战略扩张型产业转移。上海的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迅速成长推进服务经济快速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转换、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形成中的产业分工整合的特征。而随着上海产业的规模扩张和对外转移,上海郊区产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郊区产值在全市整体产值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具备了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鉴于对于上海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和郊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本文以闵行区为例,选取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两者的数量关系。闵行区的城市化水平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水平的发展相对平稳,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水平较高,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水平保持在良性协调。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证明闵行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存在一般的正相关性,但相关性属于一般相关,说明闵行区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的滞后相关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李春山[4](2014)在《郊区城市化带来的人居环境的变迁——芙蓉南区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郊区城市化就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近年来,各大城市郊区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大片农村景观迅速演变为城市景观。而将进城的农民集中到一个个的"社区"以解决快速城市化区域的农民问题,对这样一个特殊的住区进行景观设计,将使农民生活环境有了本质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居民的不习惯和不理解也会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在设计时考虑的不仅小区景观,更多的是要注重居民原先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文章就结合芙蓉社区景观设计对目前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农村回迁安置社区景观设计中的一些原则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粗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4年28期)

孟祥林[5](2014)在《郊区城市化: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论中国的发展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郊区城市化就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在越过了聚集发展阶段后,出现的分散发展状态,在这一阶段大城市开始对更广大的腹地产生辐射作用,郊区和更广泛的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化阶段。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城市集中发展阶段后都经历过郊区城市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郊区化模式表明,交通条件、工业化进程、郊区的基础设施以及规划政策等是城市化进程后期阶段郊区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国郊区化的驱动因素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郊区城市化阶段,自此郊区小城镇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在郊区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协调好各种因素发挥聚合整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期刊2014年02期)

祁玉芳[6](2013)在《比较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这两个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区分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弄混,从而影响学生对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问题的判断。为了区分这两个概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学习(下)》期刊2013年05期)

谢振忠,张子荣[7](2013)在《郊区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管理的探索——对北京市朝阳区近郊地区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城市化是"需求波及"的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同时具有后发优势和劣势。郊区城市化中的社会管理是急剧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治理行动,担负同时解决城乡"双二元结构"的任务,面临社会管理观念、模式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城市的审慎移植。北京市朝阳区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流动人口管理、新型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探索意义积极,但存在缩减型流动人口管控、公共服务有失均衡、社会管理模式移植适用等问题。提出社会管理要回应"波及的"和"内生的"两种社会需求,要避免形成"双二元结构"的新固化,还要把乡村自治传统和现代城市基层社会自治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孟祥林[8](2012)在《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英美澳日的郊区城市化模式及比较(一)英美澳日的城市化模式1.英国的郊区新城模式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特点主要表现在叁方面:(1)中小城市和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总体上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二战以后十多万人以下的中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有的小城镇只有几千人,但这些小城镇在政府的规划下得到了有序发展。城市发展中讲求单个小城镇的发展与城镇体系的综合功能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出面的城市规划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本文来源于《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期刊2012-11-01)

夏延芳,李学林[9](2012)在《中国郊区城市化研究述评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了中国郊区城市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郊区及郊区城市化的定义、郊区城市化的特征、郊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测量、郊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的互动关系、郊区城市化的模式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指出了研究的局限和后续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朱涟[10](2012)在《南京郊区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表现为城市群综合能力的竞争。中国城镇化规模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非常快,城镇化无疑是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但若城镇化发展速度超过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就会出现就业不足、贫困人口增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从而将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都会带来严重影响。中国城镇化过程也是郊区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的过程。研究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郊区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中国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第一部分介绍本篇文章研究的背景、意义,采用的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基本概念的界定,同时对国内外郊区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己有研究理论综述,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叁部分介绍中国郊区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现状、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介绍南京市郊区城市化历史演变与发展阶段,阐述在城市化和市民化过程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描述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历程中的成功经验,国外优秀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南京郊区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启示;第六部分提出完善郊区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的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郊区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郊区城市化的路径有多种方式,考察近代天津郊区的城市化之路可以看出市政规划、工业建设、地产投资及都市农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郊区城市化进程,使得郊区村落市区化、内部结构非农化、土地利用住宅化和农业种植商品化,从而也加快了城市近代化的步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郊区城市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国.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郊区城市化与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研究》序[J].社会科学动态.2018

[2].任吉东.近代郊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管窥——以天津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周逸凡.上海郊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李春山.郊区城市化带来的人居环境的变迁——芙蓉南区景观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5].孟祥林.郊区城市化: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论中国的发展选择[J].中国发展.2014

[6].祁玉芳.比较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J].新课程学习(下).2013

[7].谢振忠,张子荣.郊区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管理的探索——对北京市朝阳区近郊地区的考察[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

[8].孟祥林.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C].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2012

[9].夏延芳,李学林.中国郊区城市化研究述评及展望[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朱涟.南京郊区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集中性城市化、扩散性城市化与城市区...七、专文上海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七、专文上海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七、专文上海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一3各郊区城市化率(%)一13:2005年上海郊区城市化水平分...

标签:;  ;  ;  ;  ;  ;  ;  

郊区城市化论文_张艳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