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郊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郑州市郊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一、郑州市城郊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诗悦[1](2021)在《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文中认为今年我国已经全面脱贫,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发展观光农业的良好契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依托乡村特色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完善配套设施。竹沟镇作为首批特色小镇,具有红色文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农业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且主导产业发展活力强劲,具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链条,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景广阔。在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对确山县竹沟镇观光农业案例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对其地理位置及行政规划、自然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社会概况、农业基础概况、产业资源概况、旅游业发展现状做了全面调查,得出了竹沟镇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竹沟镇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优势、前景、挑战和对策。结合竹沟镇政府对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意见,设计形成了“一心三环七区”的空间布局。但是由于观光农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将当地红色资源和观光农业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没有互相带动作用;二是观光农业发展水平低,没有引入现代科技,智慧化水平低;三是仅依靠自然资源,受季节影响旅游淡季时间较长;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观光农业活动体验感下降等。进而提出深挖本地特色、借助网络优势加大宣传推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加大观光农业相关的资金投入、吸引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观光农业的特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申蕾[2](2020)在《中国都市农业简史》文中研究指明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好城市与农业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农业,在国外有着极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而我国都市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随着不断的发展,在北京、深圳和上海已经有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都市农业起步较晚,目前学术界大部分是从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问题探讨的角度去谈论都市农业,而仅有少部分是从农业史的角度出发谈论都市农业,研究传统时期的城市与农业关系的更是很少,没有形成从中国城市与农业的方向来谈论的一部体系。因此,本研究将从城市与农业的关系出发,探寻了先秦直至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先秦时期出现的畿服制指出了后世农业的专业化区域的雏形,西汉隋唐时期都市园圃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齐民要术》中的园圃业为我们展现了具体的发展情况,宋元时期“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更加繁荣,明清时期大量市镇的出现使城市与农业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探讨了我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制约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我国对三农问题始终十分重视,而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了乡村振兴,都市现代农业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典型“三农”事业形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在都市现代农业领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恰逢其时。德国的屠能圈理论为我国都市农业的梳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我们能够认为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是从负郭之田,到城郊农业再到都市农业一步步走过来的。研究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史能够对我国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城郊发展研究》明确提出了“城郊农业”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专业化使城郊形成了有特色的商品型农业,它依托城市,以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就近安排的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性农业。城郊农业是包含在都市农业范围之内的,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与农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依据。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并重点阐释现代都市农业研究的有关理论基础,为后文的研究作铺垫。第二章介绍先秦时期负郭田的发展;第三章介绍秦汉隋唐时期园圃业的兴盛,尤以《齐民要术》中园圃的发展为代表,同时叙述了汉唐时期为都城供应粮食的关中农业的发展情况,从水利、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等方面做了介绍;第四章介绍宋元时期城市与农业发展的情况,主要从城市、农村和《清明上河图》中看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第五章介绍明清时期城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最重要的农业的商品性生产;第六章介绍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情况。

吝成旺[3](2020)在《农业观光园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观光园是指以农业资源为依托,集农产品采摘、降温增湿、科技示范、文化普及、休闲娱乐及康养度假等多种生态与人文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农业观光园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也适应了游览者追求田园生活,渴望亲近自然的旅游市场发展。人作为农业观光园中的行为主体,如何根据农业观光园的环境特点,创造出可以满足空间使用者多种需求的人性化空间,是农业观光园科学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与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农业观光园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同时通过对农业观光园及人性化两方面相关概念的探讨,肯定了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应用到农业观光园景观空间营造中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其次,对河南省内的四处代表性农业观光园进行了实地调研,采用现场发放问卷与行为观察的方法,综合运用语义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IPA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所调研的农业观光园中的游览者对活动空间的满意度评价,得出总体满意度评价结果,并提出了满足空间使用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要求。最后,在总结了农业观光园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的设计原则与塑造手法后,将农业观光园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研究应用于设计实践,通过对项目地沁阳市王召乡的自然现状及社会人文特点分析,规划设计出桃厘天下农业观光园,并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应用其中,解决当前农业观光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性化理念重视不足的问题,分析了所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农业观光园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研究,补充和完善了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内容,不仅为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人员拓宽了设计思路,为农业观光园景观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托与案例参考,同时也为未来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王文奇[4](2020)在《广西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文中指出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和经营方式,有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精神风貌、文化氛围等作用。本文以广西163家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因素,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广西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的研究,认为:(1)休闲农业示范点的数量在2015-2018年不断增加且增速趋于稳定。整体来看,示范点呈聚集状态,但在各地市的分布状态差异较大。示范点分布较集中,集中分布在南宁市、玉林市、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和钦州市,但均匀度很低,空间分布较不均衡。示范点的核密度分布具有地区性差异,整体呈现出南宁市和玉林市双核心的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状态。(2)政府政策、社会经济、城市距离、旅游景区、交通区位、优势农产区和地形地貌均影响着广西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3)区内休闲农业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对客源地把握不充分;旅游景区和优势农产区对休闲农业的带动性有待加强;地区间合作交流较少等问题。最后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区域合作,合理规划休闲农业布局;重视农产品主产区的建设发展;加强旅游资源对休闲农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引力;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白茹宇[5](2019)在《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太原市天怡山观光农业园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分析太原地区五个观光农业园区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发现园区存在问题,但是周边风景及旅游资源丰富。在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以天怡山观光农业园为例,提出了改善当地观光农业园区的方法,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具体的规划中,避免现存的问题。通过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地对园区内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从基于四季有景,配置具有季相变化的植物与应时花卉搭配,基于地形地貌与原始建设进行项目整合,从优化道路交通,完善空间布局、依靠周边优势、加强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升级规划建议方案,为未来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园规划提供参考,推动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的升级再发展。

徐雪娇[6](2019)在《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越发旺盛,城郊乡村旅游也逐步发展兴起。并在旅游产业中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牟县在中原腹地河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其隶属于郑州市。交通发达,地域面积广阔,湿地、林地面积多,在城郊乡村旅游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但在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中牟县政府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对中牟县城郊乡村的发展认识不足,所以对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的探讨迫在眉睫,这对推动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共包括六部分,对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撰写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关于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国内外文献梳理,说明了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并从城郊乡村旅游的概念、类型和相关理论基础对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对影响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四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采集的大量数据分析了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和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效果进行了研究。针对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效果。本文分析了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开发力度较小、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低和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管理不到位四个方面问题。最后,本文从完善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加大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开发力度、提高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和加强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管理四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隋振峰[7](2019)在《枣庄市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适应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和形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更高层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途径,也能在二三产业的带动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进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理念,这也成为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方向。枣庄市市中区作为枣庄市委、市政府原驻地,也是枣庄中心城区的东部核心区、全市商业中心区、城市转型示范区,二三产业优势突出,对农业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中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市中区立足城郊型农业发展特点定位,城镇化优势明显,具备发展壮大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良好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市中区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片和示范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在推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和培育农村新动能、新业态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2017年开始实施整县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市中区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以国内农村产业融合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实践经验和市中区的区域实际情况,以解决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融合度不高、新型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培育力度、带动能力不强、土地技术等要素渗透力不强等为问题导向,探讨带有地方特色的实用可操作的农村产业融合路径模式,以便为其他相似地区提供借鉴。本文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针对枣庄市市中区城郊型实际的区位、产业情况,采用了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具有可借鉴性。本文在系统研究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结合当前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及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农业综合服务、脱贫攻坚等相结合的新方案,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张孟梦[8](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有力抓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具有重大的意义。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耦合形式强有力地推动着乡村地区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国内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结合具体情形研究的更少。当前,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农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升级,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现实下,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是产业融合要突出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衡量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方法,就成为产业融合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在探索农业与旅游业互动机制、耦合主体、耦合模式、耦合瓶颈的基础上,从产业投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大层面评价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从需求水平、供给水平、消费水平三大层面评价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对全省农业与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指数整体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河南省整体农旅耦合的发展情况,并从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对省内18个地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推进河南省农旅耦合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产业融合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Arc GIS空间分析法、熵值法等作为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分析方法,定量探讨农旅产业耦合现象,构建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发展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在综合评价值方面,河南省农业综合发展指数由2008年0.0232上升为2017年的0.1952,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旅游业综合发展指数有2008年的0.0031上升为2017年的0.2014,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十年间,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整体均处于稳步发展状态,且呈现上升趋势。各地市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相对不高,区域差异较大。2017年,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均高于0.19的地区有洛阳、平顶山、信阳、三门峡4个地市。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之间相差较大的区域为郑州、鹤壁、驻马店、济源4个地市,农业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性明显。(2)河南省农旅耦合协调度由0.0921上升到0.4453,经历了由失调向协调演变的历程。全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由磨合阶段向高水平耦合演化,耦合协调度从严重失调发展到勉强协调。河南省农业综合评价值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均处于不断攀升的胶着状态,2008-2017十年间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度较为稳定,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十年间,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虽然较低,但缓慢增长,从严重失调到勉强协调,是两大产业不断磨合而实现的结果。(3)河南省各地市农旅耦合的过程中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2008-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耦合度基本都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并且增速较快,耦合协调度也由失调向协调发展演进,整体从2008年磨合阶段发展到2017年高水平耦合状态;空间层面上,河南省各地市处于不同耦合协调发展等级的地区数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总体趋势上是向着良好的态势发展。2008年河南省各地市均处于严重失调,2017年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濮阳、漯河、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发展为勉强协调,地区之间耦合差异明显但在逐渐缩小,农旅耦合发展已形成集聚效应。最后,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河南省农旅耦合发展阶段,本文提出推进农旅耦合协调的发展策略:(1)优化结构,推动农业内部耦合;(2)提档升级,实现乡村旅游新发展;(3)三力合一,深化农旅耦合程度;(4)功能拓展,助力农旅协调。

孙倩[9](2019)在《忻府区城郊农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而发展城郊农业不仅可以丰富市民餐桌,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经济功能,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外向功能和生态功能[2],其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郊农业的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实现专业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确保农民实现持续增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忻州市最具特色发展的潜力区,忻府区农业立地条件最优,生态环境良好,农业发展最具优势。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统计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共分五个部分对忻府区城郊农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对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城郊农业等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上,从忻府区的区域概况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归纳总结出其目前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通过整合忻府区资源条件建设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为目的,以城市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物质装备和农业科技为支撑,集生产、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郊农业体系,最后提出促进城郊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雅茹[10](2019)在《荥阳市丁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文中提出目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居民休闲意识的转变以及在现代农业逐渐发展成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旅游和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态农业观光园随之应运而生,不仅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还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对生态、养生、健康无污染的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生态农业观光园顺应时代号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总之,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相关园区在规划设计上都存在着缺乏主题特色,定位不明确,园区功能单一,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在做规划设计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通过研究生态农业观光园,采用文献研究、实地勘察、对比论证、归纳总结、案例实证的方法,从宏观上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和特征。微观上进行概念界定,结合运用生态旅游学、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从构成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要素:自然环境、生产景观、人工景观和文化要素这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指出我国现阶段规划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对生态农业观光园进行一个全面初步的了解。再通过分析总结和借鉴相关的优秀案例,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荥阳市丁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准备了充足的理论分析基础。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荥阳市丁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为实例,通过前期调研包括场地自然环境条件、文化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对客源以及当地相关园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运用SWOT分析,从而明确该园区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定位。在生态资源环境不被破环、保留农村地域文化景观、确保科学规划指导的前提条件下,突出生态农业观光园绿色环保的主要特色以及农村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对场地的深入调研分析再结合前期的理论分析基础,确定该园区以农林牧渔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发展动力,发展成为集生态农业、养生林业、休闲渔业为一体的大型园区,注重打造园区的观光体验功能。本次的规划主题:借依山傍水优势、创生态农业旅游,发展集体验、生态、科技、游览、娱乐和教育等功能相结合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设置综合服务区、农业生产示范区、农耕文化体验区、花海观赏区、拓展训练基地、农业观光采摘区、湿地生态涵养区、生态森林氧吧区这八个功能分区,形成“一环两带、八区多点”的整体布局。通过对总体布局、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等方面作具体的设计说明,最终形成一套较完整地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对园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生态农业观光园不仅能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调整,提高农林牧渔产业的附加价值。通过对荥阳市丁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促进其周边的旅游业发展,提升荥阳市的整体形象,同时为相似园区的规划设计做参考,为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郑州市城郊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郑州市城郊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实际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满足城镇居民的观光旅游需求
        1.3.2 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
        1.3.3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综合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观光农业研究综述
        2.1.1 观光农业的概念
        2.1.2 观光农业发展阶段
        2.1.3 观光农业的类型
        2.1.4 观光农业的特征
        2.1.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的驱动力
    2.2 国外观光农业研究综述
        2.2.1 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内容及特色
        2.2.2 国外观光农业的经验
第三章 确山县竹沟镇观光农业发展调查
    3.1 调查方法及内容
    3.2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3.2.1 地理位置及交通优势
        3.2.2 行政区划
    3.3 自然资源
        3.3.1 气候条件
        3.3.2 地形地貌
        3.3.3 水资源
        3.3.4 土地资源
    3.4 红色文化资源
    3.5 社会发展
        3.5.1 全镇建设情况及经济状况
        3.5.2 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
    3.6 农业基础概况
        3.6.1 农业概况及资源优势
        3.6.2 农业生产现状
    3.7 特色产业及发展现状
        3.7.1 特色产业
        3.7.2 产业发展现状
    3.8 观光农业现状
第四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4.1 SWOT分析
        4.1.1 优势(Strengths)
        4.1.2 劣势(Weaknesses)
        4.1.3 机遇(Opportunities)
        4.1.4 威胁(Threats)
    4.2 问卷设计
        4.2.1 游客基本情况
        4.2.2 观光农业行为信息
        4.2.3 观光农业与农村发展关联点
    4.3 调查过程
    4.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4.1 游客基本情况分析
        4.4.2 观光农业行为信息分析
        4.4.3 观光农业与农村发展关联点分析
        4.4.4 调查结论
第五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总体规划
    5.1 建设目标及规划原则
        5.1.1 建设目标
        5.1.2 规划原则
    5.2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5.2.1 一心
        5.2.2 三环
        5.2.3 七区
第六章 竹沟镇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6.1 发展具有竹沟特色的观光农业
        6.1.1 结合红色旅游,使观光农业提质增效
        6.1.2 科学合理分区,实现功能效益最大化
        6.1.3 借助特色小镇优势,丰富观光农业产品结构
    6.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6.2.1 加强全镇基础设施建设
        6.2.2 加强景区服务设施建设
    6.3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6.4 多产业融合发展
    6.5 借助网络资源,加强宣传推广
    6.6 培养乡土人才,做强观光农业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2)中国都市农业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都市农业研究目的、意义和依据
    1.2 都市农业概述
        1.2.1 都市农业概念的提出
        1.2.2 都市农业的特点
        1.2.3 都市农业的功能
        1.2.4 都市农业的产业体系
        1.2.5 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先秦时期基于自然禀赋的负郭田
    2.1 原始时期的农业
    2.2 夏商时期的农业
    2.3 国野之田
    2.4 畿服之别与负郭田
        2.4.1 畿服的划分
        2.4.2 负郭田的出现
第三章 秦汉隋唐的都市园圃业以及基于京畿供应的关中农业
    3.1 秦汉时期园圃业的发展概况
    3.2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圃业的发展状况
        3.2.1 产生的背景
        3.2.2 《齐民要术》中的园圃业
    3.3 隋唐时期园圃业的发展状况
        3.3.1 隋唐园艺业发展的特点
        3.3.2 茶叶在江南地区的发展
    3.4 园圃业产生的影响
    3.5 基于京畿供应的关中农业之水利工程
        3.5.1 汉代关中繁密的水利网的形成
        3.5.2 隋唐关中进一步发展的水利工程
    3.6 基于京畿供应的关中农业之耕作技术
    3.7 基于京畿供应的关中农业之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8 都城的粮食供应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城市与农业
    4.1 宋元时期城市中的农业
    4.2 宋元时期园艺业的发展状况
    4.3 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的表现
        4.3.1 城市经济
        4.3.2 农村集市
        4.3.3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
    4.4 宋元时期城市农业产生的原因
    4.5 宋元时期城市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城郊农业
    5.1 发展概况
    5.2 明清苏杭地区的农业向市镇的转变
    5.3 清代广州城郊农业的发展
        5.3.1 花卉和果业的兴旺
        5.3.2 城郊蔬菜范围不断扩展
        5.3.3 经济作物的发展
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
    6.1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兴起
    6.2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时代划分
    6.3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功能
        6.3.1 生产功能
        6.3.2 生态功能
        6.3.3 生活功能
        6.3.4 文化功能
    6.4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类型
    6.5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主要形式
        6.5.1 休闲观光模式
        6.5.2 科普教育模式
        6.5.3 家庭农业模式
        6.5.4 订单农业模式
        6.5.5 绿色农业模式
    6.6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实践
        6.6.1 北京的圈层发展模式
        6.6.2 .深圳的园区型发展模式
        6.6.3 上海的网络式发展模式
    6.7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
        6.7.1 农产品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6.7.2 优质生产要素不断汇聚
        6.7.3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6.7.4 体制不断创新
        6.7.5 理论探索不断深化
    6.8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6.8.1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6.8.2 中国近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6.9 都市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农业观光园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农业观光概述
    2.2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2.2.1 国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水平
        2.2.2 国内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水平
    2.3 农业观光的相关理论研究
        2.3.1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2.3.2 环境生态学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4 区域经济学理论
    2.4 人性化相关理论研究
        2.4.1 认知地图理论
        2.4.2 生态知觉理论
        2.4.3 个人空间理论
        2.4.4 社会互动理论
        2.4.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农业观光园人性化景观的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
    3.1 调研地的选取
        3.1.1 郑州丰乐农庄
        3.1.2 郑州绿源山水生态农业观光园
        3.1.3 洛阳会盟银滩农业观光园
        3.1.4 焦作孟州丰润园生态农业观光园
    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研究方法
    3.3 SD法评价与分析
    3.4 因子分析
        3.4.1 信度与效度分析
        3.4.2 主成分分析
        3.4.3 各层次指标权重的确定
    3.5 人性化水平满意度综合评价
        3.5.1 评价对象集与评语集的确定
        3.5.2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3.5.3 人性化满意度评价结果分析
    3.6 评价因子IPA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农业观光园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的基本原则和塑造手法
    4.1 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的基本原则
        4.1.1 生理需求原则
        4.1.2 安全性原则
        4.1.3 社会健康性原则
        4.1.4 心理健康性原则
        4.1.5 关怀性原则
    4.2 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的塑造手法
        4.2.1 体验性空间的人性化塑造手法
        4.2.2 观赏性空间的人性化塑造手法
        4.2.3 娱乐性空间的人性化塑造手法
        4.2.4 品尝性空间的人性化塑造手法
        4.2.5 其他空间的人性化塑造手法
    4.3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以沁阳市桃厘天下农业观光园为例
    5.1 区位特点与现状分析
        5.1.1 项目区位分析
        5.1.2 自然条件分析
        5.1.3 人文条件分析
        5.1.4 基地现状分析
    5.2 规划依据及构建目标
        5.2.1 规划依据
        5.2.2 规划目标
    5.3 建设定位
        5.3.1 发展定位
        5.3.2 功能定位
        5.3.3 市场定位
    5.4 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
        5.4.1 总体规划
        5.4.2 空间分析
        5.4.3 功能分区
        5.4.4 游览路线规划
        5.4.5 植物景观规划
        5.4.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5.4.7 照明规划
    5.5 基于人性化理论的沁阳市桃厘天下农业观光园规划策略
        5.5.1 多部门合作,提升民众参与水平
        5.5.2 关注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
        5.5.3 满足自我实现与社会交往的需求
    5.6 基于人性化理论的沁阳市桃厘天下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议
        5.6.1 提供防卫空间,减少消极空间
        5.6.2 营造适宜的气味、声音、光照等物理环境
        5.6.3 提高设施使用上的便利性
        5.6.4 满足游客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农业观光园区空间使用满意度与人性化程度评价表
ABSTRACT

(4)广西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休闲农业的研究进展
        1.2.2 国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农业区位论
        1.4.2 环城游憩带理论
        1.4.3 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理论
        1.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3 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区位
    3.2 自然条件
    3.3 社会经济概况
    3.4 人文概况
4 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1 空间数量分布
    4.2 空间分布类型
    4.3 空间分布集中程度
    4.4 空间分布均衡程度
        4.4.1 基尼系数
        4.4.2 不平衡指数
    4.5 空间分布密度
5 广西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5.1 政策因素
    5.2 社会经济因素
    5.3 城市距离
    5.4 景区数量
    5.5 交通区位
    5.6 优势农业产区
    5.7 地形地貌
    5.8 其他因素
6 广西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6.1 存在问题
        6.1.1 休闲农业空间分布不均衡
        6.1.2 对客源地把握不充分
        6.1.3 旅游景区和优势农产区对休闲农业的带动性有待加强
        6.1.4 地区间合作交流较少
    6.2 可持续发展对策
        6.2.1 加强区域合作,合理规划休闲农业布局
        6.2.2 重视农产品主产区的建设发展
        6.2.3 加强旅游资源对休闲农业的带动作用
        6.2.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引力
        6.2.5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7 结论、创新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太原市天怡山观光农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城郊观光农业园相关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城郊观光农业园特征
    2.3 城郊观光农业园规划
        2.3.1 城郊观光农业园规划基本要素
        2.3.2 休闲农业经济
        2.3.3 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3 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园现况分析
    3.1 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园发展背景
    3.2 太原市典型城郊观光农业园案例分析
        3.2.1 尖草坪区骏业生态观光农业园
        3.2.2 杏花岭区采薇庄园
        3.2.3 尖草坪区宇文山庄
        3.2.4 小店区华辰农耕园
        3.2.5 清徐县葡峰山庄
    3.3 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园可借鉴优势
    3.4 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园存在的问题
4 太原市天怡山观光农业园规划实践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区位分析
        4.1.2 项目基本概况
        4.1.3 周边旅游资源
        4.1.4 客源分析
        4.1.5 项目资源的优劣势分析
    4.2 项目规划策略
        4.2.1 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
        4.2.2 规划指导思想
        4.2.3 规划原则
    4.3 项目总体规划研究
        4.3.1 总体布局
        4.3.2 功能分区
        4.3.3 空间布局
        4.3.4 道路交通规划
        4.3.5 园区种植分布
        4.3.6 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4.4 项目局部规划研究
        4.4.1 农业种植区
        4.4.2 文化展示区
        4.4.3 畜牧养殖区
        4.4.4 田园体验区
        4.4.5 民宿体验区
        4.4.6 综合服务区
    4.5 项目总结
    4.6 对策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6)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郊乡村旅游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城郊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
        一、城郊乡村旅游的概念
        二、城郊乡村旅游的类型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 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机制
        一、市场需求要素
        二、级差地租与旅游成本要素
        三、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要素
        四、城郊旅游项目吸引力逐渐增强
第三章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现状
    第一节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资源现状
        一、地理区位条件
        二、交通条件
        三、自然资源条件
        四、经济实力条件
        五、文化条件
    第二节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二、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产品现状
        三、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四、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管理现状
第四章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效果评价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城郊乡村旅游效果评价的因子分析
        一、数据整理
        二、因子分析条件与提取
        三、因子得分及比较
    第三节 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效果评价
第五章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
        一、产品的主要形式单一
        二、产品类型缺乏创意
    第二节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开发力度较小
        一、城郊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不到位
        二、城郊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开发不够
    第三节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低
        一、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较低
        二、旅游服务培训体系不健全
    第四节 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管理不到位
        一、政府关于乡村旅游管理欠缺
        二、旅游部门自身管理明显不足
第六章 促进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产品
        一、丰富景区旅游产品,提高游客参与度
        二、挖掘特色资源优势,提高旅游产品竞争
    第二节 加大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开发力度
        一、加强城郊乡村休闲旅游开发
        二、深度开发城郊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第三节 提高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旅游服务培训体系
    第四节 加强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管理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城郊乡村旅游管理
        二、旅游部门应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7)枣庄市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农村产业融合研究动态
        1.2.2 国内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本文的创新点
        1.6.2 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融合
        2.1.2 农村产业融合
    2.2 相关理论
        2.2.1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2.2.2 产业融合理论分析
3 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分析
    3.1 市中区基本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情况
        3.1.2 资源禀赋情况
        3.1.3 产业发展情况
    3.2 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
        3.2.1 借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化
        3.2.2 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手段,提高农民组织化合作化
        3.2.3 以引进工商资本为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工业化
        3.2.4 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引领,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3.3 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主要发展类型及案例分析
        3.3.1 典型案例分析
        3.3.2 警示案例分析
        3.3.3 几点启示
    3.4 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效
        3.4.1 通过二三产业带动,促进了农民增收
        3.4.2 探索了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了脱贫攻坚
        3.4.3 培育了农村主导产业,带动了集体增收
        3.4.4 促进了农社融合,带动了乡村振兴
4 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
    4.1 有利条件
        4.1.1 二三产业发达,带动能力强
        4.1.2 农业农村基础条件较好
        4.1.3 人口、技术和资本等要素集聚优势明显
        4.1.4 地方政府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定位明确
    4.2 不利因素
        4.2.1 农业农村经济规模小、资源禀赋差
        4.2.2 土地流转成本高,制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2.3 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
        4.2.4 利益联结及良性互动机制不完善
        4.2.5 区位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4.2.6 日益严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限制压力增大
5 促进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立足城郊型农业特点,完善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5.2 发挥城郊型要素优势,探索多元化产业融合方式
    5.3 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培育和引导各类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参与产业融合
    5.4 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添新动能
    5.5 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8)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技术路线图
    五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点
    六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乡村振兴相关研究
        (二)农旅融合相关研究
        (三)耦合协调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一)农业
        (二)旅游业
        (三)耦合协调
    二 相关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系统理论
        (三)产业融合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机制
    一 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机制
        (一)农业对旅游业的作用机制
        (二)旅游业对农业的作用机制
    二 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主体
    三 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模式
    四 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瓶颈
第四章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一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确定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构建农业与旅游业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二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及耦合度划分
        (一)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划分
第五章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研究对象概况
        (二)河南省农业概况
        (三)河南省旅游业概况
    二 河南省及各地市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计算
        (一)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
        (二)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值
    三 河南省及各地市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态势分析
        (一)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性及耦合协调性结果分析
        (二)河南省各地市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第六章 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路径
    一 优化结构,推动农业内部耦合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 提档升级,实现乡村旅游新发展
        (一)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生态宜居
        (二)注重乡村特色,塑造文明乡风
        (三)新技术渗透,推进智慧发展
        (四)制定建设标准,形成规模经济
    三 三力合一,深化农旅耦合程度
        (一)强化政府引导,促进农旅融合
        (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农旅耦合
        (三)重视人才培养,共推农旅耦合
    四 功能拓展,助力农旅协调
        (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二)多业态复合,协同联动
        (三)文化融合,深度协作
第七章 结语
    一 主要结论
    二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忻府区城郊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
        1.6.1 城郊农业
        1.6.2 都市农业
2 忻府区城郊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分析
    2.1 基础支撑条件分析
        2.1.1 区划概况分析
        2.1.2 区位交通分析
        2.1.3 自然地理分析
        2.1.4 资源条件分析
    2.2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实条件分析
        2.2.1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
        2.2.2 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2.2.3 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2.2.4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3 忻府区城郊农业发展优势和限制因素
    3.1 发展优势
        3.1.1 区位交通优势
        3.1.2 消费需求优势
        3.1.3 城市化带动优势
        3.1.4 产业链融合优势
        3.1.5 政策环境优势
    3.2 限制因素
        3.2.1 快速的城市化与农村发展滞后的不平衡
        3.2.2 农业的发展与新消费需求的不对接
        3.2.3 农业现代化与分散的经营主体不适应
        3.2.4 农民观念的落后与市场发展的不对称
        3.2.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建设要求不匹配
4 忻府区城郊农业发展路径
    4.1 打造忻府城郊农业发展体系
        4.1.1 建立休闲观光农业区
        4.1.2 建立高档功能农业生产基地
        4.1.3 以现代科技助推农业发展
        4.1.4 以品牌农业创新农业经营
        4.1.5 构建产业链打造加工业产业集群
    4.2 打造忻府城郊绿色生态环境
        4.2.1 打造青山绿水
        4.2.2 打造生态城乡
        4.2.3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3 促进忻府城郊农业与文化资源融合
        4.3.1 保护和开发优秀历史文化
        4.3.2 打造和提升乡村文化生态
        4.3.3 发展城乡文化事业
    4.4 构建忻府城郊农业旅游圈经济带
        4.4.1 构建城郊农业休闲旅游圈层
        4.4.2 打造休闲旅游线路
    4.5 完善城郊农旅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载体
        4.5.1 完善基础设施
        4.5.2 完善旅游垃圾处理
        4.5.3 建设农旅新型载体
5.对策建议
    5.1 改变传统观念,提升发展理念
    5.2 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
    5.3 创新投入机制,打通资本投资渠道
    5.4 校地联合,培育技术支撑体系
    5.5 整合涉农资金提高使用效率
    5.6 开拓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10)荥阳市丁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1.2 城市化问题的日益严重
        1.1.3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1.1.4 城市居民休闲意识和观念的转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之处
2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态农业
        2.1.2 农业观光
        2.1.3 农业产业园
        2.1.4 田园综合体
        2.1.5 生态农庄
        2.1.6 生态农业观光园
    2.2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及特征
        2.2.1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2.2.2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征
    2.3 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2.3.1 自然环境
        2.3.2 生产景观
        2.3.3 人工景观
        2.3.4 文化要素
    2.4 相关理论研究
        2.4.1 景观生态学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3 农业生态学
        2.4.4 生态旅游学
        2.4.5 园林艺术基本理论
    2.5 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5.1 缺乏主题特色,定位不明确
        2.5.2 盲目跟风,破坏原有生态环境
        2.5.3 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低
        2.5.4 资源利用不合理
3 案例分析
    3.1 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分析
        3.1.3 总结及借鉴
    3.2 台湾休闲渔场——千户传奇生态农场
        3.2.1 项目概况
        3.2.2 项目分析
        3.2.3 总结及借鉴
    3.3 日本小岩井农场
        3.3.1 项目概况
        3.3.2 项目分析
        3.3.3 总结及借鉴
4 荥阳市丁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区位分析
        4.1.2 自然条件
        4.1.3 现状分析
        4.1.4 资源分析
        4.1.5 客源分析
        4.1.6 当地相关项目分析
        4.1.7 SWOT分析
    4.2 规划总则
        4.2.1 规划依据
        4.2.2 规划原则
        4.2.3 规划定位
        4.2.4 规划理念
        4.2.5 规划目标
    4.3 总体布局
        4.3.1 空间结构
        4.3.2 功能分区
        4.3.3 交通组织
    4.4 分区规划
        4.4.1 综合服务区
        4.4.2 农业生产示范区
        4.4.3 花海观赏区
        4.4.4 农耕文化体验区
        4.4.5 农业观光采摘区
        4.4.6 拓展训练基地
        4.4.7 湿地生态涵养区
        4.4.8 生态森林氧吧区
    4.5 专项规划
        4.5.1 竖向设计
        4.5.2 道路铺装设计
        4.5.3 照明设计
        4.5.4 种植设计
        4.5.5 小品及构筑物设计
        4.5.6 基础服务设施
    4.6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4.6.1 进一步发挥原有资源优势
        4.6.2 合理安排功能分析与结构
        4.6.3 注重生态观光农业的开发差异性
        4.6.4 加强体验性项目的开发
        4.6.5 大力开发农业纪念品
    4.7 效益分析
        4.7.1 生态效益
        4.7.2 经济效益
        4.7.3 社会效益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四、郑州市城郊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观光农业特色发展的研究 ——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D]. 张诗悦.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2]中国都市农业简史[D]. 申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3]农业观光园人性化景观空间营造研究[D]. 吝成旺.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4]广西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D]. 王文奇. 广西大学, 2020(07)
  • [5]太原市城郊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 ——以太原市天怡山观光农业园为例[D]. 白茹宇.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6]中牟县城郊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 徐雪娇. 河南科技大学, 2019(06)
  • [7]枣庄市市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隋振峰.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8]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 张孟梦. 河南大学, 2019(01)
  • [9]忻府区城郊农业发展研究[D]. 孙倩.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10]荥阳市丁店村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D]. 张雅茹.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郑州市郊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