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论文_乔文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来,酸酐,聚乙烯,接枝,低密度,丁烯,聚乙烯醇。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乔文静[1](2019)在《紫外光辐照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及其光化学原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聚乙烯分子链使用马来酸酐分子接枝后,能够使聚乙烯分子表面的粘结性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由于聚乙烯分子链中引入的马来酸酐分子基团属于极性基团,可以提高聚乙烯分子同其他材料的亲和性。此外,经马来酸酐接枝后的聚乙烯极大地改善了纯聚乙烯的空间电荷抑制特性。而利用紫外光辐照的方法实现接枝反应可以有效避免聚乙烯分子交联,实现低凝胶接枝反应。本文分别以紫外光辐照时间、马来酸酐单体浓度、光引发剂二苯甲酮浓度为变量,设计叁组实验,进行接枝物的制备以及提纯。测定接枝物的接枝率以及凝胶含量,结果表明,其接枝率可以达到当前研究水平下的预期值,接枝后片材的凝胶含量非常低,接近于零凝胶。对未经紫外光辐照提纯后的材料二次压片后进行红外光谱的测量,红外光谱显示只有极少量马来酸酐残留,对经紫外光辐照接枝的片材提纯后进行红外光谱的测量,光谱显示吸收峰非常强烈,吸收峰的位置与酸酐分子的转动与振动峰一致,说明接枝成功。本文对接枝物进行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的测试,并与LDPE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枝物的介电常数增大,低频下接枝物的介电损耗比LDPE高,但当频率低于10~(-1)Hz时,接枝物介电损耗开始停止增长且减小,高频下接枝物的介电损耗增加较缓,且低于LDPE。而后测得室温下以及50℃下接枝物以及LDPE的电导电流特性曲线,结果显示,接枝物与LDPE的电导电流特性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但整体电导电流比LDPE要小。其次对接枝物进行直流击穿场强测试实验,并与LDPE进行对比。结果说明,接枝物的击穿场强与LDPE相比有明显的提高,马来酸酐分子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LDPE的击穿性能。最后测定接枝物的空间电荷分布情况,并与LDPE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接枝物的空间电荷峰值明显减小,其空间电荷分布有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娄金分,李杨,罗筑,禄秋艺,夏忠林[2](2019)在《环氧树脂与苯乙烯对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通过工艺优化制备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环氧(EP)、苯乙烯(St)制备的PE-g-MAH的熔融指数、接枝率和红外光谱性能。阐述了环氧、苯乙烯加入接枝体系的接枝机理。结果显示红外光谱显示加入环氧的接枝体系中马来酸酐(MAH)基团反应形成了酯,部分环氧接枝到了大分子链上。环氧树脂的加入大大增加了聚乙烯的交联,苯乙烯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体系后能得到很好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韩硕,王贤增,周洪福,胡倩,赵明明[3](2018)在《聚乳酸/马来酸酐接枝线形低密度聚乙烯合金的制备及其发泡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马来酸酐接枝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g-MAH)合金,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仪器研究了不同PE-LLD-g-MAH含量的PLA合金的结晶性能、流变性能、断面形貌及发泡性能等。结果表明,随着PE-LLD-g-MAH含量的增加,PLA/PE-LLD-g-MAH合金的冷结晶温度大幅提高和流变性能明显改善,样品断面出现了明显的"海-岛"结构,发泡样品的泡孔尺寸逐渐减小,泡孔密度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10期)

王桂珍,叶建学[4](2018)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粉末表面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固相接枝法以二甲苯为溶剂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粉末表面接枝了马来酸酐(MAH),研究了接枝过程中反应时间、BPO用量以及MAH用量对粉末接枝率以及交联度的影响。利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热重分析仪对接枝粉末的表面化学结构及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以及BPO用量的增加,PE-UHMW粉末的接枝率和交联度都呈增加的趋势,而PE-UHMW粉末的接枝率随MAH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交联度呈下降趋势,这证明MAH用量的增加对交联度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产物的接枝率和交联度最高可达1.62%和69%。(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8期)

马聪聪,宛延,陈子豪,陈姝颖,赵明明[5](2018)在《聚乳酸/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H)共混体系,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了HDPE-g-MAH含量对共混体系的热性能、结晶性能、相态结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DPE-g-MAH含量的增加,PLA/HDPE-g-MAH共混体系的熔融温度提高,冷结晶温度不断升高,结晶度有所下降,PLA球晶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共混后体系出现明显的"海-岛"结构,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得到改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提高,损耗因子降低。(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李文,张华华,闫瑞涛,周文娟,陈艳军[6](2016)在《热熔胶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马来酸酐熔融接枝聚乙烯,制备的聚乙烯热熔胶具有粘接性能强、价格低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钢塑复合管。本文根据近年来聚乙烯热熔胶的研究方向,综述了新型引发剂及引发方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种类聚乙烯接枝效果的差异;总结了改性单体对热熔胶性能的改善以及温度、挤出机螺杆结构和转速等工艺条件对聚乙烯热熔胶的影响。分别总结了化学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对接枝率的表征;简述了材料表面处理和涂胶工艺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分析了热熔胶剥离强度传统制样方法的不足,并总结了能得到稳定真实剥离强度的制样方案。展望了低马来酸酐含量、高粘接强度的绿色环保型聚乙烯热熔胶的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6年09期)

陈尔凡,史宇琦,马驰,吴波,裴群[7](2016)在《熔融法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叁元乙丙橡胶及其氯化聚乙烯共混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叁元乙丙橡胶(EPDM)(EPDM-g-MAH),并与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共混,考察了EPDM-g-MAH接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了EPDM-g-MAH及其共混物的性能、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当MAH、过氧化苯甲酰的最佳用量分别为8.0、0.6份时,最大接枝率约为2.5%;相比未接枝的EPDM,EPDM-g-MAH的正硫化时间稍长,并具有较长的硫化平坦期,拉伸性能得到改善;随着CM用量的增加,EPDM-g-MAH/CM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略有降低,但高于EPDM/CM共混物,扯断伸长率变化不大,邵尔A硬度先升高后降低;EPDM-g-MAH/CM(质量比80/20)共混物中两相界面模糊,表明EPDM-g-MAH与CM相容性变好。(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6年03期)

郑峰,苏佳祥,宋剑斌,陈黄华,杨文斌[8](2015)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发光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电子万能试验机、摆锤冲击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复合材料的发射光谱、力学性能和红外光谱,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含量增加,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PE-g-MAH的含量为6%时,复合材料的相对发光强度比未添加PE-g-MAH的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提高43.02%,弯曲强度提高42.91%,弯曲模量提高37.97%,冲击强度提高119.44%,拉伸强度提高25.35%;场发射扫描电镜显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含量增加,铝酸锶荧光粉在基体中分散更加均匀、团聚减少、界面结合改善;红外光谱(FTIR)分析显示,PE-g-MAH与竹粉、铝酸锶荧光粉的表面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并形成氢键连接。(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20期)

范天锋,黄培林,王德海[9](2015)在《聚乙烯醇接枝马来酸酐/硅酸钠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来酸酐(MAH)对聚乙烯醇(PVA)接枝,然后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与硅酸钠反应,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利用FTIR、DSC、TGA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MAH接枝PVA(PVA-MAH)的接枝率、硅酸钠含量以及成型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VA与Si O2之间能够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结构,当PVA-MAH接枝率和硅酸钠含量适当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及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涂料》期刊2015年07期)

陈尔凡,李中浩,马驰,吴波,裴群[10](2015)在《马来酸酐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研究了引发剂及马来酸酐用量对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的接枝率、硫化工艺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接枝结构及机理。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乙烯共混物,通过共混物的性能考察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的自黏性,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扫描电镜对共混物进行了热行为和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的效果较好,组分最优配伍时(过氧化二苯甲酰1.6份,马来酸酐8份)接枝物的硫化工艺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明显改善,硫化出现了典型的平坦区,拉伸强度达到16.7 MP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均有所提高,接枝后氯化聚乙烯的自黏性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5年04期)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通过工艺优化制备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环氧(EP)、苯乙烯(St)制备的PE-g-MAH的熔融指数、接枝率和红外光谱性能。阐述了环氧、苯乙烯加入接枝体系的接枝机理。结果显示红外光谱显示加入环氧的接枝体系中马来酸酐(MAH)基团反应形成了酯,部分环氧接枝到了大分子链上。环氧树脂的加入大大增加了聚乙烯的交联,苯乙烯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体系后能得到很好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乔文静.紫外光辐照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及其光化学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娄金分,李杨,罗筑,禄秋艺,夏忠林.环氧树脂与苯乙烯对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性能的影响[J].广州化工.2019

[3].韩硕,王贤增,周洪福,胡倩,赵明明.聚乳酸/马来酸酐接枝线形低密度聚乙烯合金的制备及其发泡行为研究[J].中国塑料.2018

[4].王桂珍,叶建学.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粉末表面接枝马来酸酐的制备研究[J].中国塑料.2018

[5].马聪聪,宛延,陈子豪,陈姝颖,赵明明.聚乳酸/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8

[6].李文,张华华,闫瑞涛,周文娟,陈艳军.热熔胶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6

[7].陈尔凡,史宇琦,马驰,吴波,裴群.熔融法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叁元乙丙橡胶及其氯化聚乙烯共混物[J].合成橡胶工业.2016

[8].郑峰,苏佳祥,宋剑斌,陈黄华,杨文斌.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5

[9].范天锋,黄培林,王德海.聚乙烯醇接枝马来酸酐/硅酸钠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涂料.2015

[10].陈尔凡,李中浩,马驰,吴波,裴群.马来酸酐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J].合成橡胶工业.2015

论文知识图

添加2%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复合...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对40目枫木...-3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用量对复合...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用量对复合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处理氢氧化...(30/100)复合材料的SEM照片

标签:;  ;  ;  ;  ;  ;  ;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论文_乔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