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论文_程旺,杨屹,尹波,杨鸣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等离子体,孔径,多孔,接枝,丙烯酰胺,吸水率,低温。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程旺,杨屹,尹波,杨鸣波[1](2019)在《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及其在柔性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的方式在高浓度下得到高产率的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并将PANI纳米纤维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制备了柔性应变传感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电化学性能测试手段等表征了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结构、组成以及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聚苯胺纳米纤维的长径比会逐渐减小,聚苯胺的氧化程度和结晶度会逐渐提高,而产率则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聚苯胺纳米纤维浓度越高,传感器灵敏度越低,稳定性越好。(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苏彤,张小庆,杨永忠,曹国林,白斌[2](2019)在《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磁性荧光微球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介绍了磁性微球、荧光微球以及磁性-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简要介绍了传统聚合反应、等离子体聚合反应、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的机理和分类。概述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磁性荧光微球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刘瑾,孙宾宾[3](2016)在《高吸水树脂的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制备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的特点;综述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在制备高吸水树脂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等离子体引发乙烯基系列单体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等离子体引发乙烯基系列单体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树脂、等离子体引发制备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树脂等;最后指出了等离子体引发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需要加强的几个方向:即加强对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反应机理的研究;加强天然产物接枝系列、有机-无机复合系列高吸水树脂以及多功能高吸水树脂的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研究等。(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6年10期)

施赛杰,周月,鲁潇,黄健,王晓琳[4](2014)在《溶剂对等离子体引发的衰减链转移接枝聚合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衰减链转移(DT)接枝聚合法,以丙烯酸(AA)为单体,碘仿为链转移剂,对聚丙烯(PP)薄膜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及等离子体引发DT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方法可以实现DT可控-活性聚合,DMF介质中的可控性优于水介质,等离子体引发DT聚合的溶剂效应明显减弱,接枝量与转化率成正比关系并与FT-IR、接触角的表征结果相符。(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万顺强[5](2013)在《等离子体引发雾聚合制备功能化表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材料因具有力学性能好、化学稳定、绝缘绝热性好等优良的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是高分子材料表面极性低,导致大多数高分子材料表面存在难粘接、难染色等问题,并限制了高分子材料更为广泛的应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是研究开发高分子材料新性能的重要途径,可拓宽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传统的表面改性方法(如表面涂覆、表面氧化、高能射线处理、表面接枝改性等)存在如表面结构破坏,形态和厚度无法控制,材料表面原性能消失,后处理繁杂等缺陷,而气相自由基聚合法进行表面改性可规避这些不足,但也有单体浓度稀薄,需要真空条件,聚合时间过长等缺点。作为气相聚合的改良方法,本文首次提出了雾聚合的概念,即将单体溶于有机溶剂后,雾化该单体溶液,形成雾状单体液滴凝结于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发生接枝聚合反应,实现对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本文主要研究通过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引发雾聚合,制备具有特殊形态表面的高分子材料。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片为基质,使用等离子体处理后,引发雾化单体在基质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本文详细研究了雾状单体浓度、基质与雾状液滴的接触时间、溶剂的种类以及单体种类等因素对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表征改性前后PMMA片的表面形貌、表面凸起颗粒的粒径及其分布和水接触角的变化等对改性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MMA的雾聚合反应,可在基质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纳米凸起,且随着基质与雾状液滴的接触时间的增加,这些凸起颗粒尺寸变大,亲水性增强,即可以通过延长基质与雾状液滴接触的时间,调节表面凸起物的尺寸,并改善表面亲水性;同时也发现雾聚合后表面形貌受单体溶液浓度影响很大,随着浓度增加,基质表面的水接触角增加,极性较大的溶剂可导致水接触角减少,反之则增加;当使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BMA)作为单体时,基质表面形貌与MMA作为单体时有较大差异,但同样受单体浓度、基质与雾状单体接触时间、溶剂种类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3-12-20)

李贵合,石艳,付志峰,曹鼎[6](2013)在《低温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在PET纳米纤维膜上的接枝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AA)表面接枝聚合对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纤维薄膜的改性研究。实验探索了放电时间和放电功率对薄膜润湿性的影响,在真空度60 Pa、AA气体流量3 L/min条件下,放电功率75~150 W范围内,放电时间60 s和放电功率150 W、放电时间30~60 s范围内,处理后薄膜的水接触角均为0°,结果说明了此改性PET纳米纤维膜具有超亲水性。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和力学性能等测试讨论了接枝处理前后薄膜的形态及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气相低温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后,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强度有一定的增强。低温等离子体引发AA表面接枝PET纳米纤维薄膜的方法有望成为电纺PET纤维膜表面改性的有效手段,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3年09期)

黄杰,汪思孝,黄健,王晓琳[7](2013)在《等离子体引发HEMA的RAFT接枝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离子体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接枝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单体,对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作了亲水改性。研究了接枝聚合动力学,并以FT-IR、SEM、压汞、水通量等方法研究了改性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速率显着低于普通等离子体引发的接枝聚合速率。表面接枝率随着接枝聚合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长趋势,同时改性膜的孔径和水通量随之减小。(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闫达[8](2012)在《低温等离子体在聚合物表面改性和引发聚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等离子体作为高效、环保的现代物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聚合物的表面改性、引发接枝和引发聚合等领域,凭借其反应快速,对基体物理性能无伤害和特殊的反应动力学等优点,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本文首先在真空条件下采用N_2+H_2,Ar+O_2,NH_3+O_2等离子体对聚己内酯(PCL)电纺膜进行亲水性改性,以研究亲水性对基体的细胞相容性及形态的影响;通过添加羟基磷灰石纤维(HA)或添加剂等方法制备了较高力学性能的电纺膜。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表面改性并引发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和直流常压等离子体对PCL电纺膜进行改性。最后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在常压条件下引发了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共聚物结构和溶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真空等离子体对PCL电纺膜的表面改性研究表明,叁种等离子体在材料表面均引入了含氧或(和)含氮极性基团,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材料表面亲水性逐渐提高,并以此得到不同亲水性的电纺膜。在细胞活性研究中发现,等离子体种类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不显着,而亲水性对细胞活性影响显着,尤其在培养初期。制备了二维取向的薄膜,并发现纤维取向能够引导细胞的形态。HA纤维的加入对PCL纤维力学性能没有提升,而表面活性剂的添加能够提高电纺膜的最大拉伸强度达3倍以上,原因是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导致PCL基体在拉伸过程中的结晶度和分子链段的取向度提高。添加浓度较高的表面活性剂后,由于纤维表面电荷密度的提高,导致电纺膜分层的出现。同时发现,随着接收距离的延长,纤维结晶度逐渐提高,最初阶段是影响纤维结晶度和分子取向的关键时期。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PTFE样品后,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同时引入了含氧极性基团。在有引发剂的存在下,等离子体改性后的PTFE表面能够引发GMA在其表面接枝并形成有取向性的条纹。热处理后条纹解取向,表明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拉伸导致是导致条纹取向的主要原因。采用直流常压等离子体对PCL电纺膜进行表面改性,改性效果并不明显,火焰温度较高。常压条件下利用DBD放电引发聚合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证明共聚物的分子链化学结构以交替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无规结构。使用丙酮作为溶剂时,随着后聚合时间的延长,产率和分子量逐渐上升,而使用二甲苯做溶剂时,后聚合时间对产率和分子量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06-01)

周月,汪思孝,黄健,王晓琳[9](2012)在《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对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二硫代苯甲酸-2-腈基异丙酯(CPDB)为RAFT链转移剂并以丙烯酸(AA)为单体,在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进行了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改性。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具有RAFT聚合动力学特征,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引发RAFT自由基聚合。以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汞、水通量等方法,研究了改性多孔膜的表面化学与形态结构及孔结构特征。改性多孔膜表面的接枝率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呈线性增长,表面亲水性得到显着改善,同时膜孔径及水通量随接枝聚合时间的提高持续减小。其趋势符合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机制,实现了多孔膜膜孔径控制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余冬冬[10](2011)在《常压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吸水性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通常可以采用水溶液聚合、微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反相悬浮聚合等方法来制备。但这些方法在制备聚合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及其它辅助剂,聚合产物含有杂质,纯度不高,且后处理难度大;同时聚合反应中有机溶剂的使用,易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传统方法在制备丙烯酰胺聚合物过程中的缺陷,本课题提出了常压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这一新型的聚合方法。即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处理丙烯酰胺单体,并以活化的丙烯酰胺单体引发聚合制备出丙烯酰胺高吸水性聚合物及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吸水性共聚物。研究了放电时间、放电功率、聚合温度、单体质量分数、单体配比、pH值、后聚合时间等对聚合产物转化率、分子量及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放电时间为90s、放电功率为50W、聚合温度为30℃、单体质量分数为30%、后聚合时间为3d的聚合条件下,聚丙烯酰胺的转化率为70%、分子量为6.2×10~6g/mol、吸水率达到340g/g;在放电时间为90s、放电功率为50W、聚合温度为30℃、单体质量分数为30%、单体配比为1:1、聚合溶液pH值为9、后聚合时间为3d的聚合条件下,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的转化率为62%、分子量为5×10~6g/mol、吸水率可以达到560g/g。该方法以等离子体为引发能源,无需外加引发剂,产品纯净,无污染;同时采用常压等离子体,无需复杂真空系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常压等离子体引发聚合通常被认为是自由基反应历程,但在其聚合过程中伴随着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生成、对单体较高的选择性、很强的溶剂效应等自由基机理所无法解释的现象。为了分析这一独特的聚合机理,本课题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丙烯酰胺单体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在结构基团上的变化,同时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了活化后的丙烯酰胺在微观结构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酰胺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单体分子中的C=C会发生断裂,产生活性自由基;同时分子中的NH_2上转移一个H质子到CH_2基团上,形成*NH自由基。正是由于这些活性自由基的存在,聚合反应中的链引发、链增长等基元反应才能进行下去。(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1-06-01)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别介绍了磁性微球、荧光微球以及磁性-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简要介绍了传统聚合反应、等离子体聚合反应、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的机理和分类。概述了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磁性荧光微球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程旺,杨屹,尹波,杨鸣波.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及其在柔性传感器方面的应用[J].塑料工业.2019

[2].苏彤,张小庆,杨永忠,曹国林,白斌.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制备磁性荧光微球及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9

[3].刘瑾,孙宾宾.高吸水树脂的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反应制备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6

[4].施赛杰,周月,鲁潇,黄健,王晓琳.溶剂对等离子体引发的衰减链转移接枝聚合动力学的影响[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4

[5].万顺强.等离子体引发雾聚合制备功能化表面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

[6].李贵合,石艳,付志峰,曹鼎.低温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酸在PET纳米纤维膜上的接枝聚合[J].化工进展.2013

[7].黄杰,汪思孝,黄健,王晓琳.等离子体引发HEMA的RAFT接枝聚合改性聚丙烯多孔膜[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3

[8].闫达.低温等离子体在聚合物表面改性和引发聚合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2

[9].周月,汪思孝,黄健,王晓琳.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对聚丙烯多孔膜的表面改性[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10].余冬冬.常压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过程示意图已有的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装置幽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的...接触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引发聚合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引发聚合...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引发聚合...

标签:;  ;  ;  ;  ;  ;  ;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论文_程旺,杨屹,尹波,杨鸣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