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磁细菌论文_杨孟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趋磁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小体,多样性,海山,腾冲,微生物,马里亚纳。

趋磁细菌论文文献综述

杨孟然[1](2019)在《五大连池叁个不同水体类型堰塞湖沉积物中趋磁细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是一类能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并在体内形成磁小体的细菌,它主要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海洋等生境中。MTB的形态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多样性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MT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湖泊及海洋中,对特殊环境中存在的MTB研究较少。本文以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五大连池不同水体类型的火山堰塞湖一池(开放型)、药泉湖(半封闭型)、月牙泡(封闭型)沉积物中的MTB为研究对象,对四季样品中的MTB多样性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湖泊的代谢途径中的功能进行研究。本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不同季节样品中MTB及磁小体的形态多样性及此磁小体排列方式进行分析。叁个不同水体四季湖泊沉积物样品中MTB形态多为椭球型和球形,其中在月牙泡夏季样品中出现梭形MTB,叁个湖泊的夏季与秋季样品中MTB数量明显增加,形态饱满。开放型水体样品中,MTB内的磁小体呈现分散排列的方式,半封闭型水体样品中,MTB内的磁小体呈现两端分布及单链排列的方式,封闭型水体样品中,MTB内的磁小体呈现分散排列和多链排列的方式。叁种水体的湖泊中,MTB内的磁小体均以游离的球形颗粒为主。本文将磁收集、磁纯化、提取DNA及纯化后的样品进行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后的数据进行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等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池沉积物中物种丰度大于1%的菌门在春季、夏季、冬季样品中有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两个,丰度大于1%的菌属是包括Acinetobacter,Comamonas。秋季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Methylophilus是优势菌属。其中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从春季到冬季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Bacteroidetes的物种丰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走势。药泉湖与月牙泡春季、夏季、冬季样品中物种丰度大于1%的菌门同样是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两个,这两个优势菌门物种丰度在春,夏,冬叁个季节中没有显着差异,随季节变化,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药泉湖秋季样品Bacteroidetes占据优势,Methylophilus成为优势的菌属,月牙泡秋季样品Proteobacteria占据优势,从春季到冬季,其物种丰度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到冬季菌门Proteobacteria物种丰度达到最高值,其在春季与夏季两个季节物种丰度差异不显着。Bacteroidetes菌门从春季到冬季其物种丰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秋季,其物种丰度最低,并且与春季,夏季,冬季样品中Bacteroidetes菌门物种丰度差异显着,Methylobacter成为优势的菌属。此外,本文对各季节湖泊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相应理化因子测定。叁个湖泊的pH值稳定在6.50左右,亚铁离子、可溶性总铁、硫化物及硫酸根离子等环境因子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但是春夏秋冬的季节交替,对于其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本文对四个季节不同水体类型的叁个湖泊中MTB样品进行KEGG功能预测分析,Amino acid metabolism,Carbohydrate metabolism,Global and overview maps是MTB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MTB在碳氮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叁种类型的火山堰塞湖沉积物中MTB的形态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多样性随着季节更替变化类似,水体类型对MTB多样性的变化影响较小,季节的变化对MTB多样性影响较大,叁个湖泊中,秋季是最适合MTB生长繁育的季节,磁小体合成量最高,物种多样性丰富,在已报导的MTB所属菌门菌属丰度较高。春季、夏季、冬季样品在MTB的系统发育多样性上相似性很高,优势菌门菌属相同。不同的物种随着春季到冬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或升高或降低的趋势。季节变换导致MTB对自身生长所需的环境因子需求量发生改变,间接影响了每个季节的环境因子含量,尤其是铁硫等元素。综上,夏季是研究MTB形态多样性最好的季节,秋季是研究MTB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最佳季节。本文考察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水体类型火山堰塞湖沉积物中MTB的多样性,揭示了五大连池中一池、药泉湖、月牙泡沉积物样品中MTB四个季节的形态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变化,明确了叁个湖泊沉积物中的MTB多样性在不同季节与环境因子(如STI、S等)之间的联系,掌握了MTB在湖泊中参与的主要代谢途径及预测其起到的功能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张薇薇,Donna,E.Goldhawk,李海龙[2](2019)在《趋磁细菌磁小体及其相关MRI报告基因分子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磁细菌受基因调控形成纳米Fe_3O_4颗粒——磁小体,自带天然脂性包膜,其独特结构与特性受到分子影像学研究的重视,特别是纯化磁小体在磁性粒子成像中的应用和磁小体相关调控基因在MRI报告基因的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但有关MRI报告基因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趋磁细菌磁小体及其相关基因在MRI报告基因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佳,张文斯,潘永信,林巍[3](2019)在《云南腾冲热泉极端环境中趋磁细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地磁场方向做定向运动的微生物的统称(潘永信,2004)。它们在细胞内通过生物矿化过程合成由膜包裹的铁磁性纳米颗粒——磁小体。磁小体的成分是Fe_3O_4或Fe_3S_4,其形态多样,尺寸通常为25~150nm,在细胞内通常以链状方式排列(Uebe and Schüler,2016)。磁小体链使趋磁细菌能够有效感应地磁场,结合趋氧和趋化运动,高效快速定位并运动到其最适的生存微环境。趋磁细菌在自然界湖泊和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其胞(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肖天,潘红苗,张文燕[4](2019)在《深海趋磁细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趋磁细菌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状况,综述了海洋趋磁细菌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了深海趋磁细菌的研究成果及现状,展望了深海大洋和海山生态环境中趋磁细菌的研究意义及前景,为海洋趋磁细菌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文燕,潘红苗,董逸,杜海舰,陈一然[5](2019)在《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荣成月湖潮间带趋磁细菌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荣成月湖是一个典型天然舄湖,潮间带沉积物中存在多种形态趋磁细菌。通过Roche454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沉积物样品(B_S)和磁收样品(B_M)进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认识荣成潮间带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并了解趋磁细菌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δ-变形菌纲,占总细菌数的26.4%,其次是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而磁收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和种类明显降低,以α-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相对比例达72.6%。在磁收样品和沉积物样品分别发现了1 612条和186条reads与趋磁细菌相关,分别占细菌总数的5.76%和0.85%,磁收样品中趋磁细菌数是沉积物样品的6.8倍。对两个样品中获得的趋磁细菌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些序列多数属于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以趋磁球菌占绝对优势,少数属于δ-变形菌纲,与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亲缘关系最近。海洋趋磁螺菌属仅在B_M样品中检出,趋磁弧菌属在B_M样品优势度高于B_S样品,而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和趋磁螺菌属在B_S样品中优势度更高。通过分析样品间的差异OTUs,认为荣成潮间带沉积物中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趋磁细菌新类群。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培养和开发趋磁细菌这一功能菌群,发现趋磁细菌新类群及趋磁细菌生态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文燕[6](2018)在《海山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海洋趋磁细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山(Seamount),又名海底山,是指高度突出于海底1000 m以上,但仍位于海平面以下的海底隆起,是海底普遍存在的地貌之一,在全球不同深度的海底均有分布。海山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海山沉积物和附近水体也可能孕育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但相对于海山大型生物种群的研究,海山微生物研究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目前为止,仅有少数文献报道了海山区域的微生物多样性,涉及海山仅有几十座,且多数集中在海山的热液系统。与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相比,关于海山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信息极为有限。本论文对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的M2海山,采用ROV进行沉积物采集,提取DNA后,分别利用细菌和古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的扩增和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在M2海山,细菌在海山山顶及附近多样性较高,而在东南陡坡处和水深较深的站位多样性较低;海山细菌群落多以变形菌门为主,东南陡坡处厚壁菌门占优势,东南陡坡处的站位具有独特的细菌群落结构;海山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为3个主要的聚类,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可能是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与水深基本无关。M2海山古菌的多样性分布与细菌基本一致,在海山山顶及附近多样性较高,而在东南陡坡处和水深较深的站位多样性最低;古菌群落以奇古菌门的亚硝化侏儒菌目为绝对优势,尤其在东南陡坡处亚硝化侏儒菌属优势度较高,同时存在新的Marine Group I古菌类群;海山各站位古菌群落结构的差异与水深显着相关,按照水深基本分为3个聚类。与细菌类似,位于东南陡坡处的站位古菌群落结构与其他站位明显不同,东南陡坡面向马里亚纳海沟,独特的地理位置可能造成这种特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该站位具有特殊的元素分布,极有可能也是海山特殊地形和地理位置决定的。综上,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了海山特殊生态系统中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海山特殊地形、地理位置和水深是海山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海山的地理特征对塑造独特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组成至关重要,对海山微生物的研究为揭示其功能和生态作用奠定了基础。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是一类能够沿着地球磁力线做定向运动的特殊微生物。趋磁-趋氧运动(Magneto-aerotaxis)和磁小体(Magnetosome)合成是趋磁细菌两个最重要的特征。磁小体是趋磁细菌体内生物控制成矿合成的由生物膜包裹的单磁畴晶体,主要成分是四氧化叁铁或四硫化叁铁,趋磁细菌通过链状有序排列磁小体的导向作用,感受外界磁场,借助鞭毛进行趋磁-趋氧运动,使其更有效地找到最适生存环境,即有氧-无氧过渡区。趋磁细菌广泛分布于淡水湖泊、海洋潮间带、舄湖、盐湖等环境,参与铁、氮、硫、碳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趋磁细菌在形态、生理代谢以及系统发育等方面具有多样性。常见形态有球形、杆状、弧形、螺旋形及多细胞聚集体(即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等;生理代谢类型包括化能自养、化能异养等营养型及专性微好氧、专性或者兼性厌氧等;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已知的趋磁细菌多数隶属于α-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硝化螺菌门和暂定分类单元Omnitrophica。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高通量测序方法在趋磁细菌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本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海洋生境趋磁细菌生物地理分布研究中。在近海陆架区、两极地区、冲绳海槽、东太平洋等海域,以及热液和海山等特殊的海洋生境中,均发现了趋磁细菌存在,最高相对丰度可达3.5%。在这些不同的海洋生境中,不仅发现了常见的海洋趋磁螺菌属、趋磁球菌属和趋磁弧菌属,还发现了大量仅在淡水环境中存在的硝化螺菌门趋磁细菌,同时在大洋和热液环境中发现了仅在潮间带、舄湖等近岸环境中存在的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对特殊的硝化螺菌门趋磁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海洋硝化螺菌门趋磁细菌与多数淡水湖泊环境的分支明显,说明海洋与淡水两种生境间的硝化螺菌门趋磁细菌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热液环境中的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与近海的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具有不同的起源,其分支位于进化树的根部,可能是不同于近海(潮间带或舄湖环境中)已知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的古老的种类。通过生物信息学(16S rRNA基因扩增子的高通量测序)的研究分析,在多个海洋环境中发现了趋磁细菌,获得海洋趋磁细菌生物地理分布特征,为海洋趋磁细菌应用和资源开发打下理论基础。首次在热液沉积物环境中发现了硝化螺菌门趋磁细菌和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为充分认识这两类特殊趋磁细菌的特征及进化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12-01)

刘佳,张文燕,潘永信,肖天,潘红苗[7](2018)在《马里亚纳海山(Mariana M2)沉积物中趋磁细菌多样性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山是从海底隆起但仍未突出海面的山峰,海山生态系统具有与深海环境相似的物理环境,包括黑暗、寒冷、高压以及玄武岩底质,特殊的海山环流和垂直海流使海山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组成。对生存在这种极端环境中的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五)——专题72:地球生物学、专题73:燕山运动与陆地生物演化、专题74:超大陆演化及其生物环境效应》期刊2018-10-21)

林巍,潘永信[8](2018)在《趋磁细菌的起源与早期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趋磁细菌是能够进行感磁运动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它们在细胞内合成纳米级且呈链状排列的铁磁性颗粒——磁小体(Fe3O4或Fe3S4)。趋磁细菌是生物感磁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对这类微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感磁的起源和演化。尽管趋磁细菌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关于趋磁细菌的起源和演化一直存在争论,环境趋磁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基因组序列的获得是制约这方面研(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五)——专题72:地球生物学、专题73:燕山运动与陆地生物演化、专题74:超大陆演化及其生物环境效应》期刊2018-10-21)

王方旭,陈玉玲,耿读艳,陈传芳[9](2018)在《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趋磁细菌及其生物自身合成的磁小体由于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被用于生物工程和医学应用研究。与人工化学合成磁性纳米颗粒相比,从趋磁细菌中提取的磁小体具有生物膜包被、生物相容性高、粒径均一及磁性高等优势。趋磁细菌因磁小体在其胞内呈链状排列,具有沿磁场方向泳动的能力,也被应用于各种应用研究。因此,综述了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特性,并就最近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趋磁细菌和磁小体在生物工程及医学应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刘佳[10](2018)在《海洋不同生境中趋磁细菌的分布特点及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由于能在体内合成膜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磁小体(Magnetosome)以及能够沿磁感线排列和运动,因此,在生物矿化、古地磁学、遗传进化以及微生物生理代谢、生态效应等多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对趋磁细菌的研究多集中于各种趋磁细菌的形态学特征、系统分类、培养菌株的生理代谢、磁小体合成的调控和应用以及古地磁等领域,对环境趋磁细菌的长期生态调查研究很少,这影响了我们对未培养趋磁细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目前研究的趋磁细菌多来自淡水陆域环境和潮间带等近岸海域,对深海大洋中趋磁细菌的认知不足。本文对近岸潮间带舄湖沉积物中的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Multicellular magnetotactic prokaryotes,MMPs),进行了周年垂直分布变化的研究,获得其垂直分布特点和长期变化规律,从而认识其生物学机制。还对深海海山生境中趋磁细菌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与趋磁细菌分布相关的各种物理化学因素,从而认识深海趋磁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增加了我们对海洋趋磁细菌的新认知。MMPs是一类具有趋磁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胞聚集体,是典型的多细胞原核生物,有特殊的整体二分裂繁殖方式以及协调复杂运动的能力,有别于单细胞趋磁细菌。月湖(一个典型的北温带舄湖)潮间带同时存在两种MMPs:球型MMPs(spherical MMPs,sMMPs)和椭球形MMPs(ellipsoidal MMPs,eMMPs)。此前的报道研究了它们的形态、运动和周年分布等特征。本研究针对这两种MMPs在潮间带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及季节性垂直迁移进行周年调查研究。调查发现eMMPs和sMMPs分布于表层至34 cm深的沉积物中。在34 cm深处两种MMPs的丰度分别达到18.7 ind/cm~3和7.6 ind/cm~3。eMMPs和sMMPs的垂直分布具有季节性变化。eMMPs夏季分布在表层(1-11 cm),冬季分布最深(9-32 cm),春秋季分布在广阔的中层沉积物中(春季2-34 cm,秋季2-21 cm)。sMMPs夏季垂直分布在表层沉积物中(1-18 cm),冬季分布在深层(10-30 cm),春秋季节分布在广阔的中层沉积物中(春季3-27 cm,秋季1-21 cm)。在四个季节全部深度的沉积物中,Candidatus Magnetananas rongchenensis是eMMPs的唯一优势种,说明Cand.M.rongchenensis能够在季节间进行垂直迁移。sMMPs的同一个优势种随季节的变化出现在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种群组成在四个季节变化多样,sMMPs的种群有优势种替代现象,并且可能具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的特点。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的垂直分布也具有季节性变化,与MMPs的垂直分布变化一致,说明MMPs的季节性垂直迁移与环境氧化还原电位密切相关。eMMPs和sMMPs都适宜浓度较低的营养盐环境,而高浓度的铵盐和硅酸盐影响MMPs向深层迁移。因此,MMPs季节性垂直分布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体现了MMPs不同于其他趋磁细菌的环境适应特点。我们首次发现了趋磁细菌广泛存在于深海海山生境的沉积物中,并且系统地调查了Mariana M2海山全部14个站位中的趋磁细菌分布特征及规律。设计了分布于Mariana M2海山四个坡面上14个站位(水深238-2,023 m),发现直径约2.3μm的趋磁球菌在各个站位占绝对优势,另有趋磁杆菌、趋磁螺菌等多种形态的趋磁细菌存在。各个站位趋磁细菌的丰度在7-226 ind/dm~3之间,趋磁细菌的高丰度出现在上覆水溶氧较低的站位(2-3 mg/L)。海山生境中的趋磁细菌具有种类多样性丰富、种属特异性高的特点。这些趋磁细菌属于14个新属,16个新种,和3个已知种属。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发现趋磁球菌的磁小体形态为立方八面体型或棱柱型,呈单链排列或不连续的多链分割排列,趋磁杆菌的磁小体为子弹头型,趋磁弧菌的磁小体为不规则型,磁小体成分均为Fe_3O_4。海山趋磁细菌不仅具有种属特异性,也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在海山趋磁球菌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由19根鞭毛丝组成的鞭毛簇。按照3:4:5:4:3的矩阵排列在细胞膜上的鞭毛基座中,是一种独特的鞭毛系统。这是目前报道过的最复杂的细菌鞭毛系统。这种独特的运动装置,可能与适应海山的特殊海流环境有关。这项研究将已知的磁性细菌生境扩展到海山生态系统。综上所述,我们对近岸潮间带和深海海山,两种不同的海洋生境中趋磁细菌的分布特点和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了MMPs在潮间带沉积物中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并且首次系统的调查了海山趋磁细菌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这些工作一方面为认识MMPs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也为认知海山生境趋磁细菌的生物学新特性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8-06-01)

趋磁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趋磁细菌受基因调控形成纳米Fe_3O_4颗粒——磁小体,自带天然脂性包膜,其独特结构与特性受到分子影像学研究的重视,特别是纯化磁小体在磁性粒子成像中的应用和磁小体相关调控基因在MRI报告基因的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但有关MRI报告基因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趋磁细菌磁小体及其相关基因在MRI报告基因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趋磁细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杨孟然.五大连池叁个不同水体类型堰塞湖沉积物中趋磁细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2].张薇薇,Donna,E.Goldhawk,李海龙.趋磁细菌磁小体及其相关MRI报告基因分子影像学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3].刘佳,张文斯,潘永信,林巍.云南腾冲热泉极端环境中趋磁细菌的初步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肖天,潘红苗,张文燕.深海趋磁细菌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19

[5].张文燕,潘红苗,董逸,杜海舰,陈一然.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荣成月湖潮间带趋磁细菌多样性[J].海洋科学.2019

[6].张文燕.海山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海洋趋磁细菌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

[7].刘佳,张文燕,潘永信,肖天,潘红苗.马里亚纳海山(MarianaM2)沉积物中趋磁细菌多样性特点[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五)——专题72:地球生物学、专题73:燕山运动与陆地生物演化、专题74:超大陆演化及其生物环境效应.2018

[8].林巍,潘永信.趋磁细菌的起源与早期演化[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五)——专题72:地球生物学、专题73:燕山运动与陆地生物演化、专题74:超大陆演化及其生物环境效应.2018

[9].王方旭,陈玉玲,耿读艳,陈传芳.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的生物医学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

[10].刘佳.海洋不同生境中趋磁细菌的分布特点及生物学特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的趋磁细菌中的磁铁矿晶体...趋磁细菌合成磁小体的机制模型趋磁细菌全球分布图东海陆架区沉积物趋磁细菌系统...荣成月湖潮间带沉积物中的趋磁细菌吸附时间对趋磁细菌吸附Zn2+的影...

标签:;  ;  ;  ;  ;  ;  ;  

趋磁细菌论文_杨孟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