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拯救论文_孙玉章,何彪,许运斌,丛彦龙,Karl-Klaus,Conzelmann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粒拯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粒,座子,基因组,狂犬病,遗传学,病菌,水稻。

质粒拯救论文文献综述

孙玉章,何彪,许运斌,丛彦龙,Karl-Klaus,Conzelmann[1](2015)在《狂犬病病毒单质粒拯救系统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建立一种针对狂犬病病毒SAD L16株单质粒拯救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pSAD-L16 N、P和L基因上游序列的不同,分别设计多对引物将EMCVIRES序列、PV IRES序列和TaV 2A序列分别克隆入pSAD-L16载体的相应位置中,构建成5个重组狂犬病病毒全长cDNA克隆。在无需辅助质粒的情况下直接转染BSR T7/5细胞拯救病毒,并对拯救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pSADNeNePeL和pSAD-NeNtPeL能够成功拯救出重组狂犬病病毒,获救病毒均高度致弱且增殖缓慢。获救的2株重组狂犬病病毒具有不同的遗传稳定性,表现出与野生型亲本毒株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首次建立起一种针对狂犬病病毒的单质粒拯救系统,为深入研究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分子致病机制以及狂犬病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技术平台。(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李晓辕,杨晓琳,彭丽萍[2](2011)在《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为流感病毒的不同亚型的拯救做铺垫。方法将H4和N6基因克隆到phw2008双向转录/表达载体上,与已经构建好的phw2008-PA、phw2008-PB2、phw2008-PB1、phw2008-NP、phw2008-NS、phw2008-M,组成8质粒拯救系统。结果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切割PGH-H4、PGH-N6,得到两条条带,大小分别为1 700 bp、1 500 bp。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酶切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8,电泳后得到1条为2 980 bp的条带。将酶切鉴定phw2008-H4、phw2008-N6,得到两条大小为2 800和1 800 bp的条带。结论本实验成功获取了目的基因片段H4及N6,并且成功的连接到双向表达载体上,与现有的其他6质粒构成了经典的拯救系统,为了以后病毒拯救创立了有利的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1年13期)

袁亮,李玉蓉,张希福,郭威,车亦舟[3](2009)在《热不对称PCR(TAIL-PCR)和Tn5转座子质粒拯救法快速分离水稻条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植物病原菌突变体库是进行新基因发掘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快速准确地鉴定Tn5的插入位点和相应的功能基因,研究采用热不对称PCR(TAIL-PCR)和Tn5转座子质粒拯救两种技术,鉴别了在筛选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icola)Tn5插入突变体库过程中获得的8个在水稻(Oryza sativa)上毒性减弱的突变体。结果显示,TAIL-PCR和Tn5质粒拯救结合使用,可有效地鉴别Tn5的插入位点和相应的功能基因。TAIL-PCR鉴别的5株突变体是Tn5分别插入在分泌系统结构蛋白F基因(gspF)、cAMP调控蛋白、膜镶嵌蛋白酶酶原、S-蛋硫氨酸脱羧酶亚基和gspJ基因上;Tn5质粒拯救法鉴别的3株突变体是Tn5分别插入在致病性蛋白、功能未知的保守蛋白和鞭毛特异性ATP合酶基因上。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8株突变体Tn5插入的基因与基因组测序的BLS256菌株中的对应基因同一性达100%。这表明,TAIL-PCR和Tn5质粒拯救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植物病原菌Tn5突变体库的鉴别和目标基因的分离。(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王玉飞,陈泽良,乔凤,杜昕颖,贾雷立[4](2008)在《质粒拯救法克隆细菌基因组大片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细菌基因组大片段尤其是基因簇的克隆与操作,是细菌基因功能分析的一个难点。基因组测序工作的不断完成和序列信息的大量积累,为细菌基因组DNA的操作提供了方便。本文报道了利用细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和质粒拯救法的原理建立的一种克隆细菌基因组大片段的方法。【方法】首先,根据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待克隆片段的一侧扩增一段DNA,并将其克隆到自杀载体上构建打靶质粒,然后,将打靶质粒整合到细菌的基因组中构建重组菌,提取重组菌的基因组DNA,酶切,自连,转化,将自杀质粒与待克隆的目的片段一起拯救出来。最后,根据需要将拯救的DNA片段亚克隆到新的载体中。【结果】我们利用该方法克隆了布鲁氏菌中长度为11kb的virB操纵子,并构建了互补质粒。将该质粒导入到virB的突变株中后使virB操纵子的转录活性得到了恢复,表明该策略切实可行。【结论】这种重组克隆策略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对细菌基因组大片段进行操作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张金谌,张学文,戴雄泽[5](2007)在《质粒拯救型T-DNA标签质粒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高效率地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旁邻序列。[方法]以pUC18及pWM101为出发质粒,通过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质粒pUC18,得到含大肠杆菌复制起点及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pUC18大片断,并将这段DNA整合到pWM101的T-DNA之中构建重组质粒。[结果]该质粒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植物后,可利用潮霉素筛选转化细胞,拯救质粒则可转化大肠杆菌后,以氨苄青霉素进行筛选。[结论]该研究为以后的用T-DNA标签研究植物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34期)

质粒拯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为流感病毒的不同亚型的拯救做铺垫。方法将H4和N6基因克隆到phw2008双向转录/表达载体上,与已经构建好的phw2008-PA、phw2008-PB2、phw2008-PB1、phw2008-NP、phw2008-NS、phw2008-M,组成8质粒拯救系统。结果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切割PGH-H4、PGH-N6,得到两条条带,大小分别为1 700 bp、1 500 bp。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酶切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8,电泳后得到1条为2 980 bp的条带。将酶切鉴定phw2008-H4、phw2008-N6,得到两条大小为2 800和1 800 bp的条带。结论本实验成功获取了目的基因片段H4及N6,并且成功的连接到双向表达载体上,与现有的其他6质粒构成了经典的拯救系统,为了以后病毒拯救创立了有利的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粒拯救论文参考文献

[1].孙玉章,何彪,许运斌,丛彦龙,Karl-Klaus,Conzelmann.狂犬病病毒单质粒拯救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2015

[2].李晓辕,杨晓琳,彭丽萍.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的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

[3].袁亮,李玉蓉,张希福,郭威,车亦舟.热不对称PCR(TAIL-PCR)和Tn5转座子质粒拯救法快速分离水稻条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

[4].王玉飞,陈泽良,乔凤,杜昕颖,贾雷立.质粒拯救法克隆细菌基因组大片段[J].微生物学报.2008

[5].张金谌,张学文,戴雄泽.质粒拯救型T-DNA标签质粒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

论文知识图

1 质粒拯救克隆的原理一20PMChFIX质粒拯救实验.Hind11...一5突变体52514质粒拯救鉴定电泳...一19PMChFIX质粒拯救实验.Sael+P...质粒拯救结果一的质粒拯救结果

标签:;  ;  ;  ;  ;  ;  ;  

质粒拯救论文_孙玉章,何彪,许运斌,丛彦龙,Karl-Klaus,Conzelman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