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预脱硫论文_印传磊,田春阳,杨丽梅,郑力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水预脱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铁水,菱镁矿,钢种,模型,炉渣,黏度,颗粒。

铁水预脱硫论文文献综述

印传磊,田春阳,杨丽梅,郑力宁[1](2019)在《KR法铁水预脱硫工艺优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KR脱硫操作和工艺参数的试验,分析研究了KR铁水预脱硫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脱硫前铁水包中的高炉渣量、搅拌桨插入深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搅拌桨质量对铁水脱硫率影响明显。制定了脱硫前扒渣和控制搅拌桨插入深度1.0 m左右、搅拌时间10~14 min、搅拌速度80 r/min等改进措施,取得了提高脱硫率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炼钢》期刊2019年04期)

杨必文,宋波,郭凯,陈亮[2](2019)在《炉渣对含钒钛铁水/半钢预脱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攀西地区铁水/半钢预脱硫效果差异的问题,理论分析了脱硫前后炉渣成分以及物相对脱硫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脱硫后渣中硫含量为高炉渣/提钒渣的4~5倍,脱硫渣中硫以CaS的形式存在,未发现MgS;半钢脱硫渣平均CaO含量较铁水脱硫渣少15%,FeO含量多9%;铁水预脱硫后渣中低熔点物相含量较少,主要是mCaO·nAl_2O_3(<1 400℃),半钢脱硫渣中低熔点物相含量较多,主要是FeO(1 369℃)。增加脱硫剂喷入量,可以提高脱硫渣的固硫能力,减少回硫的发生。高炉渣和提钒渣作为顶渣进入预脱硫工序的渣量(以100 t铁水计)均在1~2 t。(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3期)

史少华[3](2016)在《机械搅拌法和喷吹法铁水预脱硫工艺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搅拌法和喷吹法是铁水预脱硫的两种常见方法,介绍了其发展历史及工艺特点,并对两种工艺的一次性投资、脱硫效果、运行成本、温降、铁损、回硫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机械搅拌法在运行成本、深脱硫效果、回硫对后序流程影响方面的优势突出,大中型钢铁企业宜选择机械搅拌法铁水脱硫工艺。(本文来源于《山东冶金》期刊2016年02期)

潘邦全,俞金庆,邢献平,张赛[4](2016)在《KR法铁水预脱硫搅拌设备安装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省2014年省级工法编号:AHGF101-14)1前言目前大多数钢厂在铁水预处理技术改造时,采用KR法铁水预处理工艺,且一般在现有炼钢工业厂房内进行。然而,在KR法铁水预脱硫生产工艺中,其核心设备—搅拌设备受现有厂房高度条件的约束而存在设备安装的技术难题。本工法是针对搅拌设备安装时的吊装高度受现有厂房高(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6年04期)

郭凯,宋波,杨必文[5](2015)在《提钒铁水预脱硫渣扒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钒铁水预脱硫渣为高炉铁水经过提钒后预脱硫处理产生的炉渣。通过对提钒铁水预脱硫渣进行渣性分析发现,提钒铁水预脱硫渣在扒渣温度1330~1340℃时为非均匀性渣,渣中存在固相质点。利用Fact Sage热力学软件Equilib和Viscosity模块并结合Einstein-Roscoe公式对提钒铁水预脱硫渣CaO-SiO_2-MgO-Al_2O_3-FeO在1300~1460℃进行黏度计算,确定渣中各组元对炉渣黏度影响。通过提钒铁水预脱硫渣和铁水预脱硫渣黏度分析并结合现场生产实践,确定铁水预处理合理扒渣黏度为2.0~3.0 Pa·s。根据提钒铁水预脱硫渣在1330~1340℃扒渣时黏度低、铁损大现象,结合炉渣黏度计算结果,采取提高炉渣中CaO含量的措施升高炉渣黏度,最终确定提钒铁水预脱硫渣合理成分范围是:R=2.7~2.8、MgO=12%~13%、Al_2O_3=7%~8%、FeO=12%~13%。(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期刊2015-10-21)

方敏,徐福泉,王文涛,刘鹏飞,魏元[6](2015)在《低硫钢种铁水预脱硫过程稳定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低硫钢种铁水预处理高、喷溅严重、扒损严重等问题,采取了喷枪定位、优化扒渣方法以及应用工业盐等措施,喷溅比例和扒损分别降低了68%和51%,同时还解决了高钒钛铁水扒渣困难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期刊2015-10-21)

李立峰[7](2014)在《玉钢一炼钢厂铁水预脱硫工艺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优化玉钢铁水脱硫工艺为立题依据,研究喷吹颗粒镁脱硫工艺达到最佳脱硫效果的条件,实现各喷吹工艺参数达到最佳匹配,进而减轻高炉、转炉冶炼负担,优化整个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以适应现代工业技术对钢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实际生产,研究了不同预脱硫工艺参数:铁水温度、初始硫含量、喷吹量、喷吹速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结合玉钢实际情况、分析了工艺优化与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的关系。生产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着铁水初始硫含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加,但增加的趋势不是太大;脱硫剂用量的增加,脱硫效率必然升高,实际生产表明随着脱硫剂用量的增加,脱硫反应加快,但镁用量达到一定值时,其脱硫反应加快的趋势趋于平缓;在一定条件下脱硫率随着喷吹速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喷吹速度过高,反而会降低镁的利用率;铁水温度的提高,加快了镁与硫在铁水中的扩散和传质,扩散传质系数增加,加速了脱硫反应的进行,但铁水温度的提高,镁的气化加强,气泡在铁水中停留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脱硫反应的进行。通过对单吹颗粒镁铁水脱硫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使单吹颗粒镁铁水脱硫满足了生产需求,同时充分发挥铁水预处理的作用,为一炼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4-05-01)

郝赳赳,鲍磊[8](2013)在《管线钢用铁水预脱硫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对管线钢用铁水预脱硫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回硫是转炉冶炼管线钢中硫的重要影响因素;铁水包中出铁前加入固硫剂,喷吹镁颗粒完后加入聚渣剂,使得预处理后的顶渣渣系具备了固硫吸硫条件,并且扒渣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防止回硫。(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3年05期)

刘坤,高鑫,邢飞,景成岩,李晋[9](2013)在《菱镁矿基脱硫剂铁水预脱硫过程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力学计算和分析表明,常压下碳还原MgO的反应温度(7)为1854℃,难以实现菱镁矿基在铁水预处理条件下生成镁原位脱硫。当碳热还原反应在1250~1300℃发生时,镁蒸气的压强需小于0.994 kPa;在1350~1400℃时,镁蒸气压需小于1.004 kPa。铝粉和Fe_2O_3可作为发热剂加入,在热力学上有利于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达到加速镁蒸气的生成(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3年04期)

栗圣凯[10](2013)在《攀钢铁水预脱硫预报模型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多数钢种,硫是一种有害元素,容易造成“热脆”,从而影响钢材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现在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钢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降低铁水中硫含量,生产更优质的钢材,成为目前冶炼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攀钢铁水预脱硫过程中,脱硫剂用量及喷吹参数等主要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控制操作,生产效率低,且不利于控制终点硫含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脱硫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操作员通常会采用多加脱硫剂的方式以保证脱硫效果,这样造成了脱硫剂耗量的增加,大大增加了成本,降低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出于操作者水平的差异,不同操作员对当时生产过程的判断各有差异,也会对脱硫效率造成一定的偏差,难以保证脱硫操作的稳定性,严重时会造成脱硫结果不达标。本文通过建立铁水预脱硫预报模型准确预报脱硫过程需要的关键参数,以达到稳定脱硫过程的目的,为攀钢自动脱硫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攀钢提钒炼钢厂铁水预脱硫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攀钢铁水预脱硫过程工艺特点,采用改进BP算法,应用Visual C++高级编程语言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铁水预脱硫预报模型,包括脱硫剂用量预报模型和喷吹参数计算模型。考虑到攀钢所使用脱硫剂及脱硫工艺不稳定,可能会在将来某一时间发生变化,这对模型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工艺条件突变之后的模型精度,建立了反馈补偿模型和在线学习训练模型作为脱硫剂用量预报模型的补充。反馈补偿模型在工艺条件突变初期启动用来修正脱硫剂预报用量,当工艺条件突变之后累积够一定量的生产数据,则采用在线学习训练模型重新训练模型网络参数,以确保模型的预报精度。本文所建立的脱硫剂用量预报模型中输入参数为:铁水重量、脱前硫含量、目标硫含量,神经网络结构为3*8*1。为了减少脱硫剂用量,提高模型预报精度,分别采用两种方式对模型进行了改进:①结合攀钢现场实际生产情况,采用经验模型的形式在模型预报脱硫剂用量基础上进行修正。此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快速实现。②将铁水硅含量作为神经网络结构输入层的一个节点纳入模型之中,并根据测试结果对模型的网络结构和网络参数做对应的优化,改进之后的脱硫预报模型神经网络结构为4*9*1。改进模型经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当铁水Si含量高于0.2%时,使用模型的目标硫命中率为98.8%,镁复合脱硫剂单耗降低了0.4kg/t铁水。2011年11月和2012年10月在攀钢脱硫生产现场进行了铁水预脱硫预报模型的在线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铁水预脱硫预报模型后,目标硫命中率达到了98%,基本能够满足现场生产对终点硫含量的控制要求;与攀钢原有脱硫剂操作规程相比,镁复合和复合脱硫单耗分别下降了0.7kg/t和1kg/t铁水。这不仅为攀钢实现自动化脱硫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降低了脱硫成本,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3-05-01)

铁水预脱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攀西地区铁水/半钢预脱硫效果差异的问题,理论分析了脱硫前后炉渣成分以及物相对脱硫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脱硫后渣中硫含量为高炉渣/提钒渣的4~5倍,脱硫渣中硫以CaS的形式存在,未发现MgS;半钢脱硫渣平均CaO含量较铁水脱硫渣少15%,FeO含量多9%;铁水预脱硫后渣中低熔点物相含量较少,主要是mCaO·nAl_2O_3(<1 400℃),半钢脱硫渣中低熔点物相含量较多,主要是FeO(1 369℃)。增加脱硫剂喷入量,可以提高脱硫渣的固硫能力,减少回硫的发生。高炉渣和提钒渣作为顶渣进入预脱硫工序的渣量(以100 t铁水计)均在1~2 t。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水预脱硫论文参考文献

[1].印传磊,田春阳,杨丽梅,郑力宁.KR法铁水预脱硫工艺优化试验研究[J].炼钢.2019

[2].杨必文,宋波,郭凯,陈亮.炉渣对含钒钛铁水/半钢预脱硫的影响[J].钢铁钒钛.2019

[3].史少华.机械搅拌法和喷吹法铁水预脱硫工艺对比分析[J].山东冶金.2016

[4].潘邦全,俞金庆,邢献平,张赛.KR法铁水预脱硫搅拌设备安装工法[J].安装.2016

[5].郭凯,宋波,杨必文.提钒铁水预脱硫渣扒渣性能研究[C].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2015

[6].方敏,徐福泉,王文涛,刘鹏飞,魏元.低硫钢种铁水预脱硫过程稳定控制研究[C].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2015

[7].李立峰.玉钢一炼钢厂铁水预脱硫工艺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4

[8].郝赳赳,鲍磊.管线钢用铁水预脱硫效果研究[J].山西冶金.2013

[9].刘坤,高鑫,邢飞,景成岩,李晋.菱镁矿基脱硫剂铁水预脱硫过程的热力学分析[J].特殊钢.2013

[10].栗圣凯.攀钢铁水预脱硫预报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铁水预脱硫控翻系狡图铁水预脱硫-图3 机械搅拌法脱硫装置...铁水预脱硫-图4 PDS法装置1—集尘装...钢中硫含量分布情况1 横向冲击韧性与硫含量的关系 (20机械搅拌法脱硫流程图

标签:;  ;  ;  ;  ;  ;  ;  

铁水预脱硫论文_印传磊,田春阳,杨丽梅,郑力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