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盆地论文_杨涛,曹涛涛,刘虎,马永东,张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武威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石炭系,石炭,地球化学,地层,石炭纪,气性。

武威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杨涛,曹涛涛,刘虎,马永东,张翔[1](2019)在《武威盆地上石炭统羊虎沟组页岩气成藏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威盆地上石炭统羊虎沟组是中小盆地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层系的典型代表,分析其页岩气成藏条件对揭示该区页岩气潜力和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对野外露头和钻井样品进行了采集,并分析了泥页岩的发育特征、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结果表明,羊虎沟组泥页岩单层厚度薄、累计厚度大、连续性差;有机质丰度高、热成熟度适中、类型以Ⅱ_1~Ⅱ_2型为主。Pr/nC_(17)和Ph/nC_(18)相关性揭示羊虎沟组泥页岩形成于还原性较强的沉积环境。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为主,质量分数为28.5%~73.4%,平均为53.07%,其次是石英和少量的菱铁矿。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和微裂缝,钻井样品的平均孔隙度为4.89%,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1×10~(-3)~0.1×10~(-3)μm~2,比表面积介于4.74~22.29 m~2/g。2个钻井样品的解析气含量分别为2.19 cm~3/g和2.39 cm~3/g,气体组成以CH_4为主;泥页岩甲烷等温吸附量为0.68~8.57 cm~3/g。TOC和R_o是武威地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物性和含气能力的主控因素,伊蒙混层含量的增加也可使泥页岩孔隙度和含气能力轻微增加。(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3期)

沈文超,邵龙义,鲁静[2](2018)在《武威盆地石炭——二迭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的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武威盆地石炭—二迭纪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叁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对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石炭—二迭纪含煤地层中识别出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滨浅海、碳酸盐台地、舄湖—潮坪、叁角洲和河口湾5种沉积类型。在石炭—二迭纪含煤岩系中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砂砾岩体底部冲刷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地层颜色突变面等类型的层序界面,将含煤岩系划分为8个叁级层序,分别对应前黑山组,臭牛沟组下段和上段,靖远组下段和上段,羊虎沟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迭统太原组。以叁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由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为舄湖—潮坪沉积体系,期次为叁角洲沉积体系,主要聚煤中心为盆地南部的营盘凹陷,其次为盆地北部的儿马湖凹陷。(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杜治利,陈夷,田亚,刘丽红,刘旭锋[3](2018)在《武威盆地北部坳陷致密气勘探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威盆地石炭-二迭系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环境相似,然而总体勘探程度很低,尤其是北部坳陷,仅开展少量电法和地震勘查,未开展钻探工作,烃源岩发育情况和含油气资源潜力不清。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武威盆地北部坳陷部署实施了武地1井,取全取准了石炭系的烃源岩和储层参数,并获得良好油气显示。本文通过充分利用武地1井等钻井资料结合武威盆地野外地质调查,以测试分析结果为基础,对北部坳陷的烃源岩、储层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致密气勘探潜力,这一认识为下一步北部坳陷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S1期)

陈夷,杜治利,杜小弟,白诗筠,田亚[4](2018)在《利用CEMP测线结合重磁震对武威盆地进行构造单元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东南部,盆地面积大,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盆地勘探、研究程度较低,目前仅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和少量的重磁电普查及二维地震工作,对盆地总体构造格架认识不清。本文利用CEMP测线结合重力、电磁、地震等资料,重新对武威盆地进行构造单元划分。CEMP测线数据资料采集使用V5-2000系列电法仪器,并经过资料预处理和测线剖面反演来进行处理解释。通过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剖面证实了中部坳陷的存在,结合武威盆地的断裂体系,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为一级构造单元有北部坳陷、哈拉敖包隆起、中部坳陷、翟家隆起、南部坳陷,二级构造单元有北部坳陷的儿马湖凹陷、头道湖凹陷和巴彦都冷西凸起等,南部坳陷的大靖凹陷、赵家井东凸起和中卫凹陷等,中部坳陷的陈家圈凹陷和冰草湖凹陷等。其中,冰草湖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为武威盆地油气进一步勘探有利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8年S1期)

王博[5](2017)在《武威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部,是祁连—阿拉善地区石炭系发育和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石炭系为一套海陆过渡相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层,石炭系地层发育完整,从下至上依次为前黑山组、臭牛沟组、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烃源岩主要为灰黑色泥、页岩和灰岩。本文通过对武威盆地野外露头剖面和探井剖面系统采样,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建立野外露头综合地球化学剖面,对武威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基础探讨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生源及其沉积环境。武威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分布于-20.1‰--26.5‰之间,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干酪根,少数为Ⅱ2型干酪根。不同层段烃源岩样品的最高热解峰温Tmax普遍超过了435℃,成熟度较高,处于高成熟热演化阶段。石炭系烃源岩正构烷烃以前高后低的双峰型为主,正构烷烃∑nC21-/∑nC22+主要分布在0.8-2.0之间,以饱和烃轻质组分为主,从下石炭统—上石炭统烃源岩生源从低等水生生物向陆相高等植物生源过渡。武威盆地烃源岩Pr/Ph值主要分布在0.5左右,Pr/nC17值主要分布0.53–1.0之间,Ph/nC18值主要分布范围为1.0–1.6之间,表明以植烷占优势的弱还原—还原环境为主。下石炭统的源岩以ααα20RC27甾烷占绝对优势特征,呈现正“L”型,孕甾烷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至上石炭统呈现“V”型,孕甾烷类化合物含量有所下降;C19—C23叁环萜烷基本呈上升-下降-再上升趋势,Ts含量较Tm的相对含量接近,伽玛蜡烷含量较高;石炭系烃源岩菲、芘、屈类化合物含量高,而萘、蒽、惹烯、苝等多环芳香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低;芴系列化合物整体处于过渡环境,盆地石炭系沉积由还原环境向弱氧化环境过渡,生物源构成由低等水生生物向陆源高等植物过渡。(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7-06-19)

彭媛媛,康志宏,李伟奇,韩慧宇,谭龙[6](2017)在《武威盆地石炭系泥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武威盆地及其周缘区石炭系的臭牛沟组和羊虎沟组沉积泥页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综合分析,并讨论其结果对物源、风化剥蚀程度及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武威盆地石炭系泥页岩元素特征如下:(1)主量元素中富含SiO_2、Al_2O_3,亏损MgO、Fe_2O_3;(2)微量元素上地壳标准化曲线呈规律性的变化,U、Th、Cr等元素富集,Ba、Nb、Zr等亏损;(3)稀土元素(REE)分布模式与上地壳基本一致,整体表现为右倾型,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均一稳定,Eu负异常;上述特征均反映了源岩主要来自上地壳。风化指数(CIA)值为68.81~90.17,平均值为83.9,反映了研究区遭受了中等的风化作用;臭牛沟剖面CIA平均值为84.81,红水堡剖面CIA平均值为83.51,表明研究区西部较东部所遭受的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主量元素比值、微量及稀土元素图解等分析反映了研究区源岩为长英质岩石,以中酸性花岗岩、碱性玄武岩为主。根据SiO_2-K_2O/Na_2O、La-Th-Sc和Th-Co-Zr/10判别图解以及Ce异常值分析,认为石炭系源区的构造背景倾向于被动大陆边缘。通过研究区东西对比分析,发现盆地西部臭牛沟剖面石炭系为陇西古陆与阿拉善古陆混合物源,而东部红水堡剖面物源仅来源于陇西古陆。(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7年03期)

艾晟,张波,樊春,王洋[7](2017)在《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地表形迹与活动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威盆地南缘断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祁连山北缘逆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观测和14C年代学数据等方法对武威盆地南缘断裂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调查和运动学定量。依据平面上几何展布的不连续性和走向的变化,该断裂可以分为5段:康宁桥段(F_1)、南营河段(F_2)、上古城村—张流沟段(F_3)、他家庄段(F_4)和严家庄段(F_5)。该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地表活动形迹长约60km,以逆冲为主,局部兼具左旋走滑分量,沿断层走向断错地貌发育。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0.44±0.08)mm/a,南营河段(F_2)晚更新世以来左旋走滑速率(1.43±0.08)mm/a。(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7年02期)

杜治利,田亚,陈夷[8](2017)在《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Objective)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段,是以石炭系为目的层的重要盆地。露头资料揭示石炭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然而盆地覆盖区尤其是北部坳陷烃源岩分布不清,油气资源前景不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烃源岩情况和油气资源前景。经过对武威盆地北部坳陷石油地质条件论证,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北部坳陷优选儿马湖凹陷部署了武地1井。该凹陷面积大,属(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7年01期)

沈文超,鲁静,邵龙义[9](2016)在《武威盆地石炭—二迭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的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武威盆地石炭—二迭纪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叁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对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石炭—二迭纪含煤地层中识别出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滨浅海、碳酸盐台地、舄湖—潮坪、叁角洲和河口湾5种沉积类型。在石炭—二迭纪含煤岩系中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砂砾岩体底部冲刷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地层颜色突变面等类型的层序界面,将含煤岩系划分为8个叁级层序,分别对应前黑山组,臭牛沟组下段和上段,靖远组下段和上段,羊虎沟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迭统太原组。以叁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由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为舄湖—潮坪沉积体系,期次为叁角洲沉积体系,主要聚煤中心为盆地南部的营盘凹陷,其次为盆地北部的儿马湖凹陷。(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9-23)

单文军,段晓青,任福建,张伟华,岳伟民[10](2016)在《甘肃武威盆地页岩气“武页1井”成膜低固相冲洗液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武页1井"是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实施的一口页岩气基础地质条件调查井,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页岩层段的分布。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页岩、碳质板岩、灰岩。浅层倾角大、胶结性差、破碎、井壁强度低。现场采用成膜低固相冲洗液体系,解决了地层破碎、坍塌掉块和水敏性钻探施工难题,体系具有护壁性、抑制性和胶结性。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施工。(本文来源于《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期刊2016年07期)

武威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的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武威盆地石炭—二迭纪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叁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对沉积演化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岩相特征及岩相组合类型,在区内石炭—二迭纪含煤地层中识别出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两大沉积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滨浅海、碳酸盐台地、舄湖—潮坪、叁角洲和河口湾5种沉积类型。在石炭—二迭纪含煤岩系中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砂砾岩体底部冲刷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地层颜色突变面等类型的层序界面,将含煤岩系划分为8个叁级层序,分别对应前黑山组,臭牛沟组下段和上段,靖远组下段和上段,羊虎沟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迭统太原组。以叁级层序为古地理作图单元,恢复了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由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的成煤环境为舄湖—潮坪沉积体系,期次为叁角洲沉积体系,主要聚煤中心为盆地南部的营盘凹陷,其次为盆地北部的儿马湖凹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武威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杨涛,曹涛涛,刘虎,马永东,张翔.武威盆地上石炭统羊虎沟组页岩气成藏条件[J].地质科技情报.2019

[2].沈文超,邵龙义,鲁静.武威盆地石炭——二迭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杜治利,陈夷,田亚,刘丽红,刘旭锋.武威盆地北部坳陷致密气勘探前景[J].中国矿业.2018

[4].陈夷,杜治利,杜小弟,白诗筠,田亚.利用CEMP测线结合重磁震对武威盆地进行构造单元划分[J].中国矿业.2018

[5].王博.武威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

[6].彭媛媛,康志宏,李伟奇,韩慧宇,谭龙.武威盆地石炭系泥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现代地质.2017

[7].艾晟,张波,樊春,王洋.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地表形迹与活动速率[J].地震地质.2017

[8].杜治利,田亚,陈夷.甘肃武威盆地儿马湖凹陷探获油气[J].中国地质.2017

[9].沈文超,鲁静,邵龙义.武威盆地石炭—二迭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C].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10].单文军,段晓青,任福建,张伟华,岳伟民.甘肃武威盆地页岩气“武页1井”成膜低固相冲洗液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6

论文知识图

武威盆地石炭系露头分布及其与...武威盆地河流与构造地貌图武威盆地石炭系厚度预测石羊河流域水系及武威盆地位置武威盆地石炭系岩性特征武威盆地区域位置

标签:;  ;  ;  ;  ;  ;  ;  

武威盆地论文_杨涛,曹涛涛,刘虎,马永东,张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