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相图法论文_韩慧艳,李向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相图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图,折迭,荧光,盐酸,蛋白质,溶菌酶,胃蛋白酶。

荧光相图法论文文献综述

韩慧艳,李向荣[1](2013)在《荧光相图法研究木瓜蛋白酶的去折迭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相图法分别对尿素和盐酸胍诱导的木瓜蛋白酶的去折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当尿素浓度为0~8.0 mol·L-1时,尿素诱导胃蛋白酶的变性过程都符合"二态模型";而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当盐酸胍浓度为0~6.0 mol·L-1时,该蛋白的变性过程均符合"叁态模型"。(本文来源于《现代企业教育》期刊2013年18期)

李向荣,晁淑军[2](2010)在《荧光相图法研究溶菌酶在盐酸胍溶液中的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相图法分析盐酸胍诱导溶菌酶变性的荧光数据,建立溶菌酶在盐酸胍溶液中失活的变性模型。结果表明,盐酸胍浓度从0.5mol/L变化至3.0mol/L时,溶菌酶从天然态转变为部分折迭中间态,盐酸胍浓度从3.0mol/L变化至6.0mol/L时,溶菌酶从中间态转变为去折迭态。说明盐酸胍诱导溶菌酶变性的过程符合典型的"叁态模型"。(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22期)

张潭,边六交,王世祥,郑晓晖[3](2010)在《荧光相图法研究变性蛋白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复性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了变性体系无还原剂和有还原剂存在时,变性蛋白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复性过程。[方法]利用荧光相图法。[结果]当变性体系中无还原剂存在时,变性蛋白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复性过程均符合"四态模型";而当变性体系中有还原剂存在时,变性蛋白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复性过程均符合"二态模型"。当变性体系中无还原剂存在时,蛋白溶菌酶的复性过程较复杂;比较变性和复性过程推测,非还原脲和盐酸胍诱导的蛋白溶菌酶变性及复性过程并不是2个完全可逆的过程,而还原脲和盐酸胍诱导的蛋白溶菌酶变性及复性过程有可能是可逆的。[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合成杀菌谱广、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的溶菌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9期)

刘莉,董发昕,胥耀平,边六交[4](2007)在《用荧光相图法研究胃蛋白酶的去折迭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折迭机理的研究是基因重组蛋白质高效生产的前提条件,对于工业化生产重组蛋白以及治疗与蛋白集聚密切相关的疾病都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一个统一的蛋白质折迭机理,用荧光相图法分别对脲和盐酸胍诱导的胃蛋白酶的去折迭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当脲浓度为0~8.0 mol/L时,脲诱导胃蛋白酶的变性过程都符合"二态模型";而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当盐酸胍浓度为0~6.0 mol/L时,该蛋白的变性过程均符合"叁态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11期)

师江波,边六交,董发昕[5](2007)在《荧光相图法研究猪胰腺α-淀粉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去折迭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相图法分别研究了脲和盐酸胍诱导的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迭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脲作为变性剂时,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迭过程均只出现一个部分折迭中间体,符合“叁态模型”;当盐酸胍作为变性剂时,若变性体系中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迭过程符合“叁态模型”,而若变性体系中不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迭过程会出现两个部分折迭中间态,此过程符合“四态模型”。(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7年05期)

傅容湛,董发昕,边六交[6](2006)在《荧光相图法研究脲诱导牛血清白蛋白的去折迭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相图法研究了脲诱导的牛血清白蛋白的去折迭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变性体系中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时,牛血清白蛋白在脲溶液中直接从天然态转变为去折迭态,没有中间态存在,此时该蛋白的去折迭过程符合典型的“二态模型”;当变性体系中无还原剂存在时,脲浓度从0 mol/L变化至0.7 mol/L时,牛血清白蛋白从天然态转变为部分折迭中间态,当脲浓度从0.7 mol/L变化至8.0 mol/L时,牛血清白蛋白从中间态转变为完全去折迭态,此时该蛋白的变性过程符合“叁态模型”。(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杨芳,梁毅,杨芳(小)[7](2003)在《脲和盐酸胍诱导溶菌酶去折迭的荧光相图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相图法分别研究了脲和盐酸胍诱导卵清溶菌酶去折迭的过程 .当变性体系中无还原剂 2 巯基乙醇存在、脲浓度从 0变化至 4 0mol/L(或盐酸胍浓度从 0变化至 3 0mol/L)时 ,溶菌酶从天然态转变为部分折迭中间态 ,当脲浓度从 4 0mol/L变化至 8 0mol/L(或盐酸胍浓度从 3 0mol/L变化至 6 0mol/L)时 ,溶菌酶从中间态转变为去折迭态 ,此时该蛋白的变性过程符合“叁态模型” .而当变性体系中有该还原剂存在时 ,溶菌酶则由天然态直接转变为去折迭态 ,此时脲诱导该蛋白去折迭的过程符合典型的“二态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荧光相图法可以检测蛋白质去折迭的中间态(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荧光相图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荧光相图法分析盐酸胍诱导溶菌酶变性的荧光数据,建立溶菌酶在盐酸胍溶液中失活的变性模型。结果表明,盐酸胍浓度从0.5mol/L变化至3.0mol/L时,溶菌酶从天然态转变为部分折迭中间态,盐酸胍浓度从3.0mol/L变化至6.0mol/L时,溶菌酶从中间态转变为去折迭态。说明盐酸胍诱导溶菌酶变性的过程符合典型的"叁态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相图法论文参考文献

[1].韩慧艳,李向荣.荧光相图法研究木瓜蛋白酶的去折迭过程[J].现代企业教育.2013

[2].李向荣,晁淑军.荧光相图法研究溶菌酶在盐酸胍溶液中的变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张潭,边六交,王世祥,郑晓晖.荧光相图法研究变性蛋白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复性过程[J].安徽农业科学.2010

[4].刘莉,董发昕,胥耀平,边六交.用荧光相图法研究胃蛋白酶的去折迭过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师江波,边六交,董发昕.荧光相图法研究猪胰腺α-淀粉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去折迭过程[J].分析化学.2007

[6].傅容湛,董发昕,边六交.荧光相图法研究脲诱导牛血清白蛋白的去折迭过程[J].分析测试学报.2006

[7].杨芳,梁毅,杨芳(小).脲和盐酸胍诱导溶菌酶去折迭的荧光相图法研究[J].化学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2-巯基乙醇存在时胃蛋白酶在脲溶液中...荧光时间分辨过程的极坐标相图空间Figu...极坐标相空间上真伪钞的概率密度分布图非还原盐酸胍诱导的蛋白溶菌酶复性过...非还原脲诱导的蛋白溶菌酶复性过程的...还原脲诱导的蛋白溶菌酶复性过程的荧...

标签:;  ;  ;  ;  ;  ;  ;  

荧光相图法论文_韩慧艳,李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