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防晒保湿护肤霜的研制

芦荟防晒保湿护肤霜的研制

一、芦荟防晒保湿护肤膏的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刘念[1](2021)在《译前编辑与译后编辑在化妆品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冰[2](2021)在《低分子量β-1,3-葡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低分子量β-葡聚糖(Low-molecular-weight β-glucan,LBG)具有独特的生理生化活性,有保湿、防晒、抗氧化、抗菌、促溶解等多种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煤炭采集、医药缓释、化妆品构成、农业添加剂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场景,近年来,国内外对低分子量β-葡聚糖多功能性的研究日趋增多,但是制备研发低分子量β-葡聚糖的方法存在成本高、破坏环境、转化率低等方面的问题。粗甘油是一种数量过大无法及时处理的副产物,微生物发酵条件温和,可以将甘油利用以此来发酵得到高值产品,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对该技术的长远发展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保障。基于此,本论文将甘油作为碳源,适应性驯化土壤杆菌ATCC 31749,使经过驯化的菌株发酵生产低分子量β-葡聚糖,并对该胞外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和组成分析,同时对产物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本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驯化获得了一株以甘油为碳源生产低分子量β-1,3-葡聚糖的优良菌株Agrobacterium sp.WS-8E3T;经过进一步驯化,Agrobacterium sp.WS-8E3T对甘油的耐受力可达到150 g·L-1;经过Tween 80的添加,促进Agrobacterium sp.WS-8E3T细胞膜通透性,Agrobacterium sp.WS-8E3T的产物产量与未添加Tween 80相比提高了58.15%。(2)LBG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和结构鉴定。利用乙醇分级沉淀、Sevage法除蛋白、SPE固相萃取对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较纯多糖,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单糖组成等理化性质分析和结构表征,通过测定不同批次制得的LBG的组成成分,证明了Agrobacterium sp.WS-8E3T发酵得到的胞外多糖是β-1,3-葡聚糖;LBG的纯度为(87.4±3.69)%,符合后续实验要求;该葡聚糖的分子量3.218×103 Da。(3)体外模拟LBG的消化情况。结果表明,LBG样品经唾液、胃肠液消化后,总糖、还原糖和分子量均未发生改变;表明LBG不会被人体自身降解,可以顺利通过消化系统并“安全”地到达大肠;在体外发酵体系中,LBG作为碳源,发酵健康人粪便菌群,研究LBG对肠道菌群数量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LBG对肠道菌群的生长、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LBG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LBG样品具有一定的保湿、吸湿、抗氧化及防晒特性,将LBG伍配到含有黄原胶、海藻酸钠、白油、盐离子等混合物中,制成的不同产品具有防晒、保湿效果。说明了LBG在化妆品领域的潜能性。(5)涂膜LBG溶液发现,含有LBG涂膜的失水率相比较低;探究LBG对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影响,发现LBG的存在可有效缓解葡萄糖在水中运行速率,进而说明LBG在医疗领域也有潜在应用价值。

杨环毓[3](2020)在《肽与植物提取物复配乳霜的抗衰老研究》文中认为皮肤衰老是机体整体老化的一部分,主要表现有皱纹、色斑的产生,皮肤弹性减退等。随着天然化和多功能化抗皮肤衰老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肽和植物提取物的抗衰老活性研究成为热点。但目前多数研究停留在单一组分的活性评价,因此系统筛选出抗皮肤衰老功效较优的食源性肽和植物提取物,并将其制成复配乳霜,探究二者是否具有协同效应,对开发安全高效的抗衰老活性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三种食源性肽(小麦肽、大豆肽、海参肽)和九种食源性的植物提取物(玫瑰茄粉、荷叶碱粉、菊花粉、决明子粉、芹菜素粉、玫瑰花粉、凉茶粉、红茶粉、绿茶粉)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外酪氨酸酶抑制试验、抑菌试验、体外细胞模型试验,筛选出防晒及抗氧化功能最强的活性肽和植物提取物,并将其制成复合乳霜,利用小鼠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验证复配乳霜的抗皮肤衰老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体外生物化学方法初步筛选具有抗衰老相关功能的肽和植物提取物:用紫外扫描法和紫外吸光度法比较肽和植物提取物的防晒功能,发现仅有红茶粉和绿茶粉在270 nm左右有明显吸收峰,1 mg/m L的红茶粉和绿茶粉可达到完全防护紫外线和高效防护紫外线效果,而三种活性肽对220-420 nm波段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均比较差,均无防护紫外光效果;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总铁离子还原试验(FRAP法)、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比较肽和植物提取物的抗氧化功能,发现绿茶粉的抗氧化功能最强,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仅为(5.60±0.48)μg/m L,FRAP法测得总抗氧能力值为(8.69±0.17)mmol/g,ABTS法测得总抗氧化能力为(1.91±0.0046)mmol/g,红茶粉次之,而三种活性肽中,海参肽的抗氧化性最强,大豆肽次之,小麦肽最差。根据上述结果,初步筛选出小麦肽、大豆肽、海参肽、红茶粉及绿茶粉进入下一步研究。(2)细胞水平分析比较肽与植物提取物的抗皮肤衰老相关功能:用L929成纤维细胞周期检测试验、细胞凋亡试验、B16黑色素瘤细胞抑制增殖试验,发现当200μg/m L的海参肽作用于L929成纤维细胞和B16黑色素瘤细胞时,L929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指数和细胞凋亡率由分别提高至(28.7±1.0)%和降至(1.89±0.085)%,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率降至(72.7±2.1)%,对比空白对照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均优于同浓度的其他活性肽。红茶粉和绿茶粉对L929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μg/m L的红茶粉、绿茶粉能使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率分别降至(79.2±0.94)%和(71.6±1.0)%。因此最终筛选结果为海参肽和绿茶粉。(3)动物试验评价复合乳霜的抗皮肤衰老功效:制备海参肽乳霜、绿茶粉乳霜及二者等比例混合的复合乳霜,作用于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小鼠的脱毛后背上,连续作用7周。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组的皮肤匀浆过氧化氢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0.1±0.50)U/mgprot、(189±15)U/mgprot、(6.81±0.95)μg/m L比模型组分别提高了1.08 U/mgprot、33.9 U/mgprot、0.134μg/m L,优于海参肽乳霜和绿茶粉乳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海参肽和绿茶粉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黎君[4](2020)在《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在口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银耳为原材料,通过比较确定了复合酶-鞣酸复合法提取纯化银耳多糖的工艺。并对所提取纯化的银耳多糖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吸湿保湿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将银耳多糖应用于保湿性口红中。具体内容如下:1.复合酶-鞣酸复合法提取纯化银耳多糖首先设计了三种复合法提取、纯化银耳多糖的方案:季铵盐复合法、盐析复合法、鞣酸复合法,研究了其可行性并具体研究了银耳多糖的复合酶-鞣酸法的提取工艺,证明了提出的三个方案中复合酶-鞣酸法提取纯化银耳多糖是可行的。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法,证明复合酶-鞣酸法提取纯化银耳多糖中鞣酸步骤的最优工艺为:鞣酸浓度40g/L、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0min,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时间>鞣酸浓度>反应温度。在此工艺下得率为21.76%,蛋白除率31.12%,多糖损失率15.06%,是目前最快捷的打浆法+酶-等电点法所用时间0.53倍。2.银耳多糖的活性研究探究银耳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实验检测银耳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在消除前者的实验中,当溶液浓度为8mg/ml时,银耳多糖样品清除率达到55.25%;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测试中,银耳多糖样品溶液浓度为8mg/m L时,清除率达到46.53%。得出结论:银耳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测定了银耳多糖体外的吸湿保湿性能。分别在RH=43%和RH=81%的湿度环境中测试银耳多糖的吸湿性,以海藻糖、甘油做对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银耳多糖的吸湿性优于海藻糖,稍逊于甘油,保湿性能比较:甘油>银耳多糖>海藻糖。在干燥硅胶和RH=30%的环境中,保湿性能比较:甘油>银耳多糖>海藻糖。3.银耳保湿多糖口红的配方设计及质量评价根据口红的特性和保湿口红产品的设计原则,在口红的基础配方之上,探讨了蜡质成分配比及温度对口红质量的影响,确定口红配方中最佳蜡质成分配比。白蜂蜡、小烛树蜡、棕榈蜡三者的比例为:10︰1︰1。并利用正交试验,探讨油蜡脂各成分配比对口红质量的影响结果,以硬度和涂展性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配料比是混合蜡:甜杏仁油:羊毛脂为1:3:1。利用此配比制出的口红质地,软硬度合适,滋润度良好。在确定出最优配方后,测试不同浓度银耳多糖的保湿性,实验表明:当银耳多糖的浓度为1%时,口红的保湿性能佳。

孟云[5](2019)在《Cetiol CC/PGFE/H2O体系稳定性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化妆品的原料研究都在向天然、绿色方向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的需求和确保人体安全性已经成为化妆品基础乳液体系设计的基本前提。乳液是一种常用的液态化妆品,乳液的稳定性一直是乳液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一个基本且非常重要的指标,研究乳液的稳定性对其生产、保存、使用和配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制备各种乳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助剂,表面活性剂的绿色低毒化越来越引起日化研究领域的重视。多聚甘油单硬脂酸酯(PGFE)是一种天然的表面活性剂,用其制备的各种化妆品,具有皮肤刺激小、安全性高等的特点,它可以作O/W型乳液的乳化剂。本文选用多聚甘油单硬脂酸酯(PGFE)为乳化剂,碳酸二辛酯(Cetiol CC)为油相,采用均质法制备出稳定的Cetiol CC/PGFE/H2O乳液体系。本文合成碱催化法合成六聚甘油和十聚甘油,再将聚甘油和硬脂酸反应得到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将制备的6-PGFE、10-PGFE作为乳化剂制备碳酸二辛酯乳液并考察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6-PGFE为乳化剂乳液体系稳定性好、粒径大;10-PGFE为乳化剂乳液体系稳定性差、粒径小,故复配两种乳化剂。通过对乳化剂比例、乳化剂含量、油相含量、均质时间、乳化温度、制备乳液的粒径、粘度、吸光比(SRI)、分层率等基本特性的考察,探讨其不同影响因素对乳液体系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对影响乳液稳定性最大的油相含量、均质时间、乳化剂含量作粒径、分散系数、分层率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油相含量对乳液的粒径影响较小,对PDI的影响相对较大;均质时间对乳液的粒径和PDI影响显着;乳化剂含量对乳液PDI影响较大,对乳液粒径的影响极显着。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乳液的最优工艺为:油相含量为14.73%、均质时间为6.44min、乳化剂含量为4.37%。对优化后的乳液体系进行应用,通过将不同质量含量的防晒剂纳米ZnO分散到油相中,在优化条件下制备成防晒乳,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和表征其防晒性能,为了使防晒乳兼具保湿性能,向其中加入保湿剂甘油和透明质酸。实验表明,氧化锌防晒乳具有防晒效果,在纳米ZnO的添加量为2.5%、甘油添加量为5%时,防晒乳的保湿防晒效果最好。

孙琳[6](2019)在《鹿皮多糖的提取及其在保湿化妆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鹿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的经济动物,目前为止,其药用部位及深加工产品多以鹿茸、鹿鞭、鹿胎等为主,对鹿皮的深入研究却比较少,仅集中在鹿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性能研究方面,而关于鹿皮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应用的研究未曾报道。为更好利用鹿皮这一天然资源,本论文系统研究了鹿皮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其研究扩展了鹿皮资源的开发及应用领域。以新鲜鹿皮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法、复合酶法及超声-酶法提取鹿皮多糖,通过正交分析法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了其提取工艺条件。其研究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 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0 h,多糖提取率0.985%;复合酶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5 g/mL、提取时间3.0 h、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25%、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50%,多糖提取率1.231%;超声-酶法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80℃,酶解pH 9,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7 h,多糖提取率2.28%,三种提取方法中超声-酶法提取效果最佳。分别采用三氯乙酸法和Sevage法脱除鹿皮粗多糖中的蛋白质杂质,并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为参考指标,考察了三氯乙酸的浓度和Sevage试剂处理次数对脱蛋白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效率更高,在三氯乙酸浓度为20%的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68.68%,多糖保留率为53.08%;采用季铵盐沉淀和透析除杂得到精制鹿皮多糖,通过碘-碘化钾、三氯化铁法和咔唑-硫酸法检测到鹿皮多糖中不含淀粉、酚类物质,仅含有糖醛酸,紫外光谱扫描、红外光谱扫描和凝胶渗透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精制鹿皮多糖中不含蛋白质核酸等杂质,含有多糖特征结构且与标品透明质酸相似,精制鹿皮多糖为均一多糖,重均分子量为26396 Da。以保湿性能为参考指标,体外保湿性能及在体保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最佳的鹿皮多糖保湿霜配方为:丙三醇5%,海藻糖5%,鹿皮多糖3%,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酯交链共聚物0.5%,尿囊素0.3%,水溶性红没药醇0.2%,EDTA-二钠0.1%,橄榄油5%,C16-18混醇4%,异十六烷3%,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3%,辛酸/癸酸甘油三酯2%,维生素E醋酸酯1%,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0.4%,甲基异噻唑啉酮/乙基己基甘油0.1%,香精0.06%,鹿皮多糖保湿霜质量评价结果其保湿效果良好,符合国家标准。

薛儒康[7](2019)在《大秃马勃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秃马勃是药食两用的大型真菌,有消肿、止血、解毒等功效。本论文旨在制备大秃马勃提取物,明确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并对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以大秃马勃为实验材料,采用乙醇蒸汽回流提取法的最佳工艺制备大秃马勃醇提物,得率为14.05%。以脱脂大秃马勃粉末为原料,使用热水浸提法和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制备大秃马勃水提液,在最佳醇沉条件下所得大秃马勃多糖干品分别记做WCGP和ECGP,其得率分别为8.92%和10.56%。WCGP和ECGP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3.013×106Da、3.158×104Da。WCGP由葡萄糖胺、半乳糖、葡萄糖组成,不含甘露糖,其中葡萄糖胺摩尔比为0.296,半乳糖摩尔比为0.306,葡萄糖摩尔比为0.398;ECGP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组成,不含葡萄糖胺,其中半乳糖的摩尔比为0.074,葡萄糖的摩尔比为0.882,甘露糖的摩尔比为0.044。ECGP和WCGP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多糖。2)WCGP清除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4.052mg/mL、0.101mg/mL、6.311mg/mL,Abts总抗氧化能力为0.031429 mmol/g;ECGP清除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603mg/mL、0.168mg/mL、4.410mg/mL,Abts总抗氧化能力为0.050025mmol/g。ECGP的还原力、抗炎活性强于WCGP。3)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所得大秃马勃水提液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761mg/mL、0.171mg/mL、25.195mg/mL,ABTS总抗氧化能力为0.012671973mmol/g。热水浸提法所得大秃马勃水提液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5.785mg/mL、0.105mg/mL、37.289mg/mL,Abts总抗氧化能力为0.00740064mmol/g。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所得大秃马勃水提液的还原力强于热水浸提法所得大秃马勃水提液。热水浸提法所得大秃马勃水提液的抗炎活性强于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所得大秃马勃水提液。4)大秃马勃醇提物清除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的IC50值分别为0.514mg/mL、0.132mg/mL。大秃马勃醇提物也有较强的还原力。5)测定大秃马勃多糖的体外吸湿保湿性,结果为在低湿度和高湿度环境下,样品吸湿性大小为甘油>ECGP>WCGP>海藻酸钠,保湿性大小为甘油>ECGP>WCGP>海藻酸钠。样品的吸湿保湿性大小具有一致性。6)ECGP、WCGP和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大秃马勃水提液加入到护肤乳的基础配方中都可以增加护肤乳的在体保湿性。根据实验结果可知,ECGP的保湿效果强于WCGP,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制备的大秃马勃水提液的保湿效果强于热水浸提法制备的大秃马勃水提液。7)将大秃马勃提取物(包括:两种提取方式所得大秃马勃水提液,大秃马勃多糖ECGP、WCGP和大秃马勃醇提物)加入到护肤乳中不会影响护肤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杨沛丽[8](2018)在《葫芦巴护肤品的研制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葫芦巴主要用于制药和制胶,利用率较低。目前,对去胶葫芦巴残渣有效成分的利用和研究很少。本文以去胶葫芦巴残渣为主要原料,对葫芦巴护肤品进行开发研究,其路线为:去胶葫芦巴残渣提取多糖和浸膏—检测多糖的保湿性、多糖与浸膏的抗氧化性和美白活性—四种葫芦巴护肤品的配方及工艺研究—功效测试、质量评价、使用效果评价,其结果如下:1.以失水率为指标,测定葫芦巴多糖溶液(质量分数2%)的失水率,实验结果表明:在25℃,RH为43%和81%的环境中放置48h后,失水率为3.59%和3.42%。2.以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测定葫芦巴多糖和浸膏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实验结果表明:葫芦巴多糖对ABTS+·、·OH、O2-·的清除率为39.5%、78.2%、14.2%,葫芦巴浸膏(固含量4%)对ABTS+·、·OH、O2-·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5%、55.7%和72.4%。3.以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指标,测定葫芦巴浸膏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葫芦巴浸膏为10m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98.4%。4.葫芦巴护肤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参照国标法,对四种葫芦巴护肤品的微生物和重金属参数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护肤品符合轻工业标准要求。6.四种葫芦巴护肤品在200nm~400nm对紫外线均有吸收,能有效阻挡紫外线,防止晒黑、晒伤,具有防晒功效。7.葫芦巴护肤品对人体皮肤均无刺激性,均没有出现红斑、色素沉着、皮肤过敏现象,长期使用后皮肤变得水润、光滑、细腻,有效改善皮肤问题。

葛媛,谢若男[9](2018)在《活血化瘀、补气血方剂在现代化妆品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一些具有补气血、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与化妆品的改善肤色、祛斑美容的作用不谋而合,追根溯源,活血化瘀、补气血才是美容的根本,也是中医美容的指导思想。以当前市场上的中药化妆品系列产品为实例,对中医文献古籍中的经典方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和补中益气汤等在现代化妆品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为其他经典方剂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开发提供研究思路,希望可以为我国中药化妆品的挖掘、发展作一些有益尝试。

刘祺[10](2017)在《核桃青皮酵素中多酚类物质透皮吸收的研究及其化妆品的试制》文中认为核桃青皮,作为核桃的一种主要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但至今未能很好地被开发利用。核桃青皮酵素是其开发利用方向之一,酵素化妆品是包括酶以及产酶微生物和相关调节因子的一类生物制品,在美白祛斑、脱屑、祛痘、防晒、抗衰老、抗炎等方面发挥多重的化妆品功效。酵素化妆品是近年化妆品领域的热点,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以核桃青皮为原料,通过SOD酶、蛋白酶、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总多酚、总酸、还原糖等指标分析,研究核桃青皮酵素的制备工艺;分析发酵前后青皮多酚类物质的变化,以没食子酸为指标成分,研究酵素中没食子酸的透皮吸收特性以及不同促渗剂对没食子酸透皮吸收的影响,同时制备以核桃青皮酵素、核桃油为主要成分的酵素类化妆品,为核桃青皮的开发利用及研究化妆品中多酚类物质的透皮吸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核桃青皮酵素的制备工艺以菌种和加糖量为变量,检测核桃青皮发酵过程中的SOD酶、蛋白酶、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总多酚、总酸、还原糖等指标,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液态发酵,菌种不同时,DPPH清除率和总酸无明显差异,乳酸菌发酵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混合菌种发酵的还原力和总多酚最高;加糖量不同时,DPPH清除率无明显差异,加糖量为10%时,SOD酶、蛋白酶、超氧自由基清除率、总多酚、还原力、总酸各项指标最好,加糖量为30%时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加糖量为40%时还原糖含量最高;因此将固态发酵、加糖量为10%、混合菌种发酵选为最优发酵工艺。同时对大理核桃、漾濞大泡、圆菠萝和娘青四个品种的核桃青皮酵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明显差异,圆菠萝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漾濞大泡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与圆菠萝相差无几,漾濞大泡的还原力和总多酚含量最高,并且对DPPH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能力,是比较好的核桃青皮发酵品种。2、核桃青皮发酵前后多酚类物质的变化采用LC-MS鉴定核桃青皮以及核桃青皮酵素中的多酚类物质,从核桃青皮中分离出18种物质,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35.02%),其次是对香豆酸(8.26%)。从核桃青皮酵素中共分离出10种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山梨酸(26.48%),3,5-二羟基-2-甲基-4H-吡喃-4-酮(15.63%),其次是没食子酸(5.5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没食子酸、绿原酸、二氢红花菜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这三种成分是发酵前后共同存在的物质,发酵以后没食子酸含量降低,主要增加了山梨酸、3,5-二羟基-2-甲基-4H-吡喃-4-酮两种物质,同时可以看出没食子酸是核桃青皮中主要的多酚类物质。3、没食子酸透皮吸收的研究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以生理盐水为接受介质,对核桃青皮酵素中没食子酸的体外透皮吸收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不同促渗剂及浓度对没食子酸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确定最佳促渗剂及浓度。没食子酸累积透过量Q与时间12h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86,透皮稳态速率J为17.639μg/cm2·h,24h累积透过率为68.2%,说明核桃青皮酵素液中没食子酸具有很强的透皮能力。促渗剂薄荷醇组、丙二醇组均能促进没食子酸的体外透皮吸收,不同促渗剂的促渗效果为2.5%薄荷醇>1.5%薄荷醇>0.5%薄荷醇>2%丙二醇>5%丙二醇>10%丙二醇,促渗效果最强的为2.5%的薄荷醇,由Q-t方程可以看出,相较于薄荷醇组来说,丙二醇组的线性关系更好,说明丙二醇的促渗效果更稳定,综合上述结论,选择2.5%的薄荷醇为没食子酸透皮吸收的最佳促渗剂。4、酵素化妆品的制备以核桃青皮酵素中的多酚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利用天然的橄榄油、荷荷巴油,添加透明质酸钠、甘油等保湿成分和尿囊素、生育酚等营养成分,以单硬脂酸甘油酯和硬脂酸为乳化剂,卡波姆为增稠剂,尼泊金甲酯和杰马抗菌剂为防腐剂,添加少量玫瑰纯露、洋甘菊纯露或绿茶香精,试制了核桃青皮酵素面霜、乳液、凝胶、爽肤水,并进行了相应的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试制的核桃青皮酵素化妆品各项指标均符合产品要求,同时对稀释后的护肤品溶液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剂型护肤品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润肤乳>食品级润肤乳>面霜>爽肤水>凝胶,说明核桃青皮酵素护肤品很有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抗氧化及保湿类护肤品。

二、芦荟防晒保湿护肤膏的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芦荟防晒保湿护肤膏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2)低分子量β-1,3-葡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低分子量β-1,3-葡聚糖简介
        1.1.1 低分子量β-1,3-葡聚糖的制备
        1.1.2 低分子量β-1,3-葡聚糖的研究现状
        1.1.3 低分子量β-1,3-葡聚糖的展望
    1.2 甘油简介
        1.2.1 甘油的来源
        1.2.2 甘油的利用
        1.2.3 以甘油为底物发酵生产β-1,3-葡聚糖的研究进展
    1.3 表面活性剂
    1.4 适应性驯化
    1.5 低分子量β-葡聚糖的应用
        1.5.1 益生元领域的应用
        1.5.2 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1.5.3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立题目的与意义
        1.6.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培养基组成
        2.1.5 培养条件
    2.2 土壤杆菌适应性驯化选育过程
    2.3 LBG的制备
        2.3.1 LBG的发酵方法
        2.3.2 遗传稳定性实验
        2.3.3 LBG的提取与纯化工艺流程及优化
    2.4 LBG结构及理化性质分析
        2.4.1 发酵液中β-葡聚糖分子量的测定
        2.4.2 体外抗氧化活性
        2.4.3 体外保湿活性
        2.4.4 单糖组成分析
        2.4.5 红外光谱分析
        2.4.6 核磁共振
        2.4.7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2.5 LBG体外益生元活性研究
        2.5.1 体外模拟消化方法
        2.5.2 LBG的体外发酵方法
    2.6 LBG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
        2.6.1 产品的配方设计与制备
        2.6.2 产品的理化性质分析及稳定性能评价
    2.7 分析方法
        2.7.1 葡萄糖及甘油的含量测定
        2.7.2 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
        2.7.3 还原糖及蛋白含量测定
        2.7.4 透明质酸酶抑制活性
        2.7.5 产气量测定
        2.7.6 SCFAs含量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驯化结果
        3.1.1 筛选结果
        3.1.2 摇瓶水平优化
        3.1.3 遗传稳定性
        3.1.4 代谢途径分析
    3.2 甘油浓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3.3 菌体形态
    3.4 Tween80添加的影响
    3.5 LBG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3.6 LBG的理化性质及结构表征
        3.6.1 紫外光谱分析
        3.6.2 分子质量分析
        3.6.3 体外抗氧化能力
        3.6.4 体外保湿活性
        3.6.5 单糖组成分析
        3.6.6 红外光谱分析
        3.6.7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3.7 LBG的益生元作用
        3.7.1 LBG在体外模拟消化结果
        3.7.2 粪便微生物体外静态发酵
    3.8 LBG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
        3.8.1 添加剂的优化
        3.8.2 外观测试评分及产品配方
        3.8.3 产品的理化性质分析
    3.9 LBG的其他应用
        3.9.1 LBG在食品领域的研究
        3.9.2 LBG在医药领域的研究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肽与植物提取物复配乳霜的抗衰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皮肤的衰老
        1.1.1 皮肤衰老的概述
        1.1.2 皮肤衰老的内在因素
        1.1.3 皮肤衰老的外在因素
    1.2 肽和植物提取物抗衰老相关功能研究进展
        1.2.1 防晒功能
        1.2.2 抗氧化功能
        1.2.3 抗皱功能
        1.2.4 美白功能
        1.2.5 保湿功能
        1.2.6 抑菌功能
    1.3 抗衰老功效评价方法
        1.3.1 生物化学方法
        1.3.2 细胞模型评价方法
        1.3.3 动物及人体评价方法
    1.4 肽与植物提取物的联合应用进展
    1.5 本课题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体外生物化学方法初步筛选具有抗衰老相关功能的肽和植物提取物
    2.1 前言
    2.2 材料、试剂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防晒功能研究
        2.3.2 抗氧化功能研究
        2.3.3 美白功能研究
        2.3.4 抑菌功能研究
        2.3.5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紫外扫描法测定防晒功能
        2.4.2 紫外吸光度法测定防晒功能
        2.4.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2.4.4 FRAP还原能力
        2.4.5 ABTS法自由基清除能力
        2.4.6 酪氨酸酶的抑制率
        2.4.7 抑菌圈
        2.4.8 最小抑菌浓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细胞水平分析比较肽与植物提取物的抗皮肤衰老相关功能
    3.1 前言
    3.2 材料、试剂与设备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试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样品的处理
        3.3.2 L929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3.3.3 L929成纤维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3.3.4 L929成纤维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
        3.3.5 L929成纤维细胞周期检测
        3.3.6 L929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检测
        3.3.7 B16黑色素瘤细胞培养
        3.3.9 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率测定
        3.3.10 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抑制率测定
        3.3.11 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黑色素含量测定
        3.3.12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L929成纤维细胞增殖率
        3.4.2 L929成纤维细胞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的建立
        3.4.3 L929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预保护能力
        3.4.4 L929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同时保护能力
        3.4.5 L929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修复能力
        3.4.6 L929成纤维细胞周期
        3.4.7 L929成纤维细胞凋亡率
        3.4.8 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率
        3.4.9 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3.4.10 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黑色素含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物试验评价复合乳霜的抗皮肤衰老功效
    4.1 前言
    4.2 材料、试剂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试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乳霜的制备
        4.3.2 产品感官与理化性质测试
        4.3.3 安全性能测定
        4.3.4 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小鼠试验
        4.3.5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谈论
        4.4.1 产品感官与理化性质
        4.4.2 产品安全性能
        4.4.3 小鼠皮肤切片H&E染色
        4.4.4 小鼠皮肤切片Evg染色
        4.4.5 小鼠皮肤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4.4.6 小鼠皮肤匀浆丙二醛含量
        4.4.7 小鼠皮肤匀浆过氧化氢酶活力
        4.4.8 小鼠皮肤匀浆总抗氧化能力
        4.4.9 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在口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银耳的研究概述
        1.1.1 银耳的简介
        1.1.2 银耳有效成分的研究
    1.2 植物多糖概述
        1.2.1 植物多糖的简介
        1.2.2 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
        1.2.3 植物多糖的应用
    1.3 银耳多糖概述
        1.3.1 银耳多糖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1.3.2 银耳多糖的生物活性
    1.4 保湿性化妆品的概述
        1.4.1 保湿性化妆品的研究现状
        1.4.2 植物多糖在保湿性化妆品中的应用
        1.4.3 植物多糖在蜂蜡基口红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银耳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材料及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复合法试验验证
        2.3.2 提取纯化方法
        2.3.3 红外光谱(IR)分析
        2.3.4 鞣酸除蛋白单因素实验设计
        2.3.5 正交试验设计
        2.3.6 与打浆法+酶-等电点法对比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复合法方案验证结果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3 红外光谱扫描分析
        2.4.4 鞣酸除蛋白单因素实验分析
        2.4.5 复合法正交试验分析
        2.4.6 复合法与快速打浆+酶-等电点法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银耳多糖的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材料及试剂
        3.2.2 仪器
    3.3 实验部分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银耳多糖保湿口红的配方设计及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2.1 材料及试剂
        4.2.2 仪器
    4.3 实验部分
        4.3.1 银耳多糖保湿口红的配方优化
        4.3.2 银耳多糖保湿口红的质量评价
        4.3.3 银耳多糖保湿口红保湿能力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银耳多糖保湿口红的最佳配方
        4.4.2 银耳多糖保湿口红的质量评价结果
        4.4.3 银耳多糖保湿口红保湿能力研究结果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5)Cetiol CC/PGFE/H2O体系稳定性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简介
        1.1.1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性质
        1.1.2 聚甘油酯的合成
        1.1.2.1 直接酯化法
        1.1.2.2 酯交换法
        1.1.3 聚甘油酯在化妆品中应用
    1.2 乳状液简述
        1.2.1 乳状液的基本性质
        1.2.1.1 乳状液的简介
        1.2.1.2 乳状液的形成
        1.2.2 乳化剂的HLB值
        1.2.3 乳液的不稳定形式
        1.2.3.1 分层
        1.2.3.2 絮凝
        1.2.3.3 聚结
        1.2.3.4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1.3 高温加速试验
    1.4 紫外线简介
        1.4.1 防晒剂
        1.4.2 保湿剂
    1.5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5.1 背景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合成
        2.2.1 聚甘油的合成
        2.2.2 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制备
        2.2.2.1 六聚甘油单硬脂酸酯的制备
        2.2.2.2 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的制备
        2.2.3 聚甘油聚合度检测方法
    2.3 乳液的制备与检测
        2.3.1 相图的绘制
        2.3.2 乳液的制备
        2.3.3 粒径、PDI和 zeta电位的测定
        2.3.4 粘度的测量
        2.3.5 稳定性
        2.3.5.1 离心稳定性
        2.3.5.2 微观快速评价
        2.3.5.3 浊度
        2.3.6 稳定性评价
    2.4 防晒乳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2.4.1 防晒乳的制备
        2.4.2 稳定性测试
        2.4.3 防晒性能测试
        2.4.4 保湿防晒乳
        2.4.4.1 保湿防晒乳的制备
        2.4.4.2 保湿实验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聚甘油硬脂酸酯的合成
        3.1.1 聚甘油的合成
    3.2 单因素实验
        3.2.1 乳化剂对乳液特性影响
        3.2.2 乳化剂比例对乳液特性影响
        3.2.3 乳化剂含量对乳液特性影响
        3.2.4 油相含量对乳液特性影响
        3.2.5 均质时间对乳液特性影响
        3.2.6 乳化温度对乳液特性影响
    3.3 响应面实验
        3.3.1 响应面分析
        3.3.1.1 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及方差分析
        3.3.1.2 粒径分析
        3.3.1.3 PDI值
        3.3.1.4 分层比
        3.3.1.5 优化实验
        3.3.1.6 验证实验
    3.4 小结
    3.5 防晒乳的性质
        3.5.1 理化性质
        3.5.2 防晒乳性质
    3.6 保湿性能
    3.7 碳酸二辛酯对产品防晒性能影响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总结
    4.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士论文

(6)鹿皮多糖的提取及其在保湿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鹿资源概述
    1.2 多糖研究现状
    1.3 化妆品的配方工艺与质量评价方法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鹿皮多糖的提取工艺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鹿皮多糖的纯化与理化性质分析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鹿皮多糖的保湿活性及保湿膏霜的配方设计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大秃马勃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大秃马勃概况
        1.1.1 大秃马勃概述
        1.1.2 大秃马勃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1.2 食用菌提取物研究进展
        1.2.1 食用菌多糖提取研究进展
        1.2.2 食用菌水提液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1.2.3 食用菌醇提物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1.3 天然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食用菌源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2 植物源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3 动物源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制备与理化性质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大秃马勃醇提物的制备方法
        2.2.2 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工艺优化
        2.2.3 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工艺优化
        2.2.4 大秃马勃多糖得率的测定方法
        2.2.4.1 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
        2.2.4.2 使用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
        2.2.5 大秃马勃多糖醇沉条件的优化
        2.2.6 大秃马勃多糖分子量测定方法
        2.2.7 大秃马勃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提取大秃马勃醇提物的结果
        2.3.2 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的结果
        2.3.2.1 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3.2.2 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2.3.2.3 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的醇沉条件的优化
        2.3.3 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的结果
        2.3.3.1 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的最佳工艺
        2.3.3.2 酶解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大秃马勃多糖的醇沉条件的优化
        2.3.4 大秃马勃多糖的分子量测定结果
        2.3.5 大秃马勃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表征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测定
        3.2.1.1大秃马勃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
        3.2.1.2大秃马勃提取物的过氧化氢清除实验
        3.2.1.3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还原力测定
        3.2.1.4大秃马勃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3.2.1.5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ABTS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3.2.2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实验结果
        3.3.1.1 大秃马勃多糖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结果
        3.3.1.2 大秃马勃水提液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结果
        3.3.1.3 大秃马勃醇提物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结果
        3.3.2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清除过氧化氢能力测定实验结果
        3.3.2.1 大秃马勃多糖的清除过氧化氢能力测定结果
        3.3.2.2 大秃马勃水提液的清除过氧化氢能力测定结果
        3.3.2.3 大秃马勃醇提物的清除过氧化氢能力测定结果
        3.3.3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还原力测定实验结果
        3.3.3.1 大秃马勃多糖的还原力测定结果
        3.3.3.2 大秃马勃水提液的还原力测定结果
        3.3.3.3 大秃马勃醇提物的还原力测定结果
        3.3.4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实验结果
        3.3.4.1 大秃马勃多糖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结果
        3.3.4.2 大秃马勃水提液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结果
        3.3.5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ABTS总抗氧化能力测定实验结果
        3.3.5.1 大秃马勃多糖的ABTS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3.3.5.2 大秃马勃水提液的ABTS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3.3.6 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抗炎活性测定实验结果
        3.3.6.1 大秃马勃多糖的抗炎活性测定结果
        3.3.6.2 大秃马勃水提液的抗炎活性测定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秃马勃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大秃马勃多糖的体外吸湿保湿性研究
        4.2.1.1大秃马勃多糖的体外吸湿性实验
        4.2.1.2大秃马勃多糖的体外保湿性实验
        4.2.2 含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护肤乳的配方与制备工艺
        4.2.3含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护肤乳的在体保湿性实验
        4.2.4 含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护肤乳的安全性测试
        4.2.5 含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护肤乳的稳定性测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大秃马勃多糖的体外吸湿保湿性测定结果
        4.3.1.1 大秃马勃多糖的体外吸湿性测定结果
        4.3.1.2 大秃马勃多糖的体外保湿性测定结果
        4.3.2 含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护肤乳的在体保湿性测定结果
        4.3.2.1 含大秃马勃多糖的护肤乳的在体保湿性测定结果
        4.3.2.2 含大秃马勃水提液的护肤乳的在体保湿性测定结果
        4.3.3 含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护肤乳的安全性测定结果
        4.3.4 含大秃马勃提取物的护肤乳的稳定性测定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葫芦巴护肤品的研制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葫芦巴的特性
    1.2 葫芦巴的应用领域
        1.2.1 葫芦巴在食品中的应用
        1.2.2 葫芦巴在医药中的应用
        1.2.3 葫芦巴在工业的应用
        1.2.4 葫芦巴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1.3 护肤品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1.3.1 护肤品的发展现状
        1.3.2 护肤品的分类和主要原料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葫芦巴成分提取及性能检测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葫芦巴多糖的提取
        2.2.2 葫芦巴浸膏的提取
    2.3 葫芦巴提取物的性能测试
        2.3.1 葫芦巴多糖的保湿性能测试
        2.3.2 葫芦巴浸膏的抗氧化性能测试
        2.3.3 葫芦巴浸膏的美白功效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葫芦巴多糖的保湿性
        2.4.2 葫芦巴多糖与浸膏的抗氧化性
        2.4.3 葫芦巴浸膏的美白活性
    2.5 本章小结
3 葫芦巴护肤品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
    3.1 引言
        3.1.1 乳化体系
        3.1.2 增稠体系
        3.1.3 抗氧化体系
        3.1.4 防腐体系
        3.1.5 功效体系
    3.2 护肤品的配方设计
        3.2.1 保湿水与保湿霜
        3.2.2 抗氧化霜
        3.2.3 美白霜
    3.3 护肤品的配方和工艺确定
        3.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3.2 保湿水、保湿霜、抗氧化霜、美白霜的制备及工艺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确定保湿水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
        3.4.2 确定保湿霜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
        3.4.3 确定抗氧化霜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
        3.4.4 确定美白霜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
    3.5 本章小结
4 葫芦巴护肤品的性能与质量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葫芦巴护肤品性能检测
        4.2.2 葫芦巴护肤品的质量评价
        4.2.3 葫芦巴护肤品使用效果评价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理化指标测试
        4.3.2 功效测试
        4.3.3 质量测试
        4.3.4 护肤品使用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9)活血化瘀、补气血方剂在现代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方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1 四物汤在美容方面的应用
    1.2 当归补血汤在美容方面的应用
    1.3 补中益气汤在美容方面的应用
2 中药及其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2.1 美白祛斑作用
    2.2 保湿作用
    2.3 抗衰老作用
    2.4 防晒作用
    2.5 抑菌抗菌作用
3 中药及其提取物在现代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
4 中药化妆品研发应注意的问题
5 展望

(10)核桃青皮酵素中多酚类物质透皮吸收的研究及其化妆品的试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核桃青皮的研究现状
        1.1.1 核桃青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1.1.2 核桃青皮的开发利用及发展前景
    1.2 酵素化妆品的研究现状
        1.2.1 酵素化妆品的市场研发动态
        1.2.2 酵素化妆品功效分类
        1.2.3 酵素化妆品的制备工艺
        1.2.4 其它相关研究进展
    1.3 多酚类物质透皮吸收的研究现状
        1.3.1 阿魏酸
        1.3.2 没食子酸
        1.3.3 茶多酚
        1.3.4 槲皮素
        1.3.5 芦丁、绿原酸、紫丁香苷
        1.3.6 原儿茶酸、丁香酚
        1.3.7 咖啡酸
        1.3.8 白藜芦醇
        1.3.9 儿茶素
        1.3.10 其它相关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核桃青皮酵素的发酵工艺研究
    2.1 材料、仪器、试剂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核桃青皮酵素的制备方案
        2.2.2 核桃青皮酵素理化指标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
        2.3.2 菌种对发酵的影响
        2.3.3 加糖量对发酵的影响
        2.3.4 不同品种核桃青皮酵素的比较
    2.4 小结
第3章 核桃青皮发酵前后多酚单体的变化
    3.1 材料、仪器、试剂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核桃青皮及酵素液的预处理
        3.2.2 液质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核桃青皮发酵前多酚单体
        3.3.2 核桃青皮发酵后多酚单体
    3.4 小结
第4章 核桃青皮酵素中没食子酸的透皮吸收研究
    4.1 材料、试剂、仪器
        4.1.1 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4.2.2 没食子酸透皮吸收的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4.3.2 核桃青皮酵素中没食子酸的透皮吸收研究
        4.3.3 不同促渗剂对没食子酸透皮吸收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核桃青皮酵素化妆品的配方设计
    5.1 材料、试剂、仪器
        5.1.1 材料
        5.1.2 试剂
        5.1.3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化妆品常用原料分类表
        5.2.2 化妆品配方
        5.2.3 化妆品制备工艺
        5.2.4 化妆品产品检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配方的比较
        5.3.2 感官指标及理化指标
        5.3.3 DPPH清除率
        5.3.4 核桃青皮酵素乳液标准草案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芦荟防晒保湿护肤膏的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译前编辑与译后编辑在化妆品文本翻译中的应用[D]. 刘念.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2]低分子量β-1,3-葡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王冰. 江南大学, 2021(01)
  • [3]肽与植物提取物复配乳霜的抗衰老研究[D]. 杨环毓. 浙江大学, 2020(01)
  • [4]银耳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在口红中的应用研究[D]. 张黎君. 郑州大学, 2020(02)
  • [5]Cetiol CC/PGFE/H2O体系稳定性及其应用[D]. 孟云.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6]鹿皮多糖的提取及其在保湿化妆品中的应用[D]. 孙琳.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4)
  • [7]大秃马勃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D]. 薛儒康.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8]葫芦巴护肤品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 杨沛丽. 天津科技大学, 2018(04)
  • [9]活血化瘀、补气血方剂在现代化妆品中的应用[J]. 葛媛,谢若男.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3)
  • [10]核桃青皮酵素中多酚类物质透皮吸收的研究及其化妆品的试制[D]. 刘祺.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芦荟防晒保湿护肤霜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