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老化论文_杨丹,贾桂枝,戴红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诱导老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糖,细胞,紫外线,纤维,竹荪,衰老,磷虾。

诱导老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丹,贾桂枝,戴红良[1](2019)在《二甲双胍通过自噬缓解氨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老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二甲双胍对氨致星形胶质细胞老化的保护作用,并从自噬角度探讨其抗老化机理。方法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化铵组、二甲双胍(250、500μmol·L~(-1))组。细胞先以二甲双胍预处理30 min,随后加入3 mmol·L~(-1)氯化铵共同作用72 h。以BeyoClick~(TM) EdU-48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DNA合成情况;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和老化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 3 mmol·L~(-1)氯化铵明显增加自噬蛋白LC3II、Beclin1和p62的表达。在Bafilomycin存在的情况下,氨可进一步诱导LC3Ⅱ表达的上调。二甲双胍预处理进一步增加氨诱导的LC3 II上调,但抑制氨诱导的p62增加。二甲双胍预处理缓解氨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抑制和p16蛋白的过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促进细胞自噬缓解氨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老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马晓明,陶宇,杜芬,于建伟,马晓英[2](2019)在《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抗氧化肽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光老化的防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研究南极磷虾抗氧化肽(AKAPs)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早衰的影响。利用胃蛋白酶水解南极磷虾的分离蛋白制备AKAPs,并根据分子量将其分离为5种肽,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了AKAPs对紫外线损伤的保护作用。分子量在500~1000Da(AKAP-2)和1000~3000Da(AKAP-3)之间的AKAPs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良好的皮肤渗透性、吸湿性和保水性。同时AKAPs不会造成明显的致敏风险。体内和体外分析表明,AKAP-2和AKAP-3可以减轻紫外线辐射的损伤。局部应用AKAP-2和AKAP-3可显着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显着降低丙二醛水平。此外,动物实验表明,在紫外线照射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AKAP-2和AKAP-3能有效地保持更多的水分和脂质,改善皮肤结构的完整性,增加羟脯氨酸含量,减少胶原的流失,抑制糖胺聚糖的过度积累。综上所述,低分子量的AKAPs主要通过抗氧化,同时可能通过抗炎作用表现出显着的光保护活性,有望为治疗光老化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赵翡,朱华,马海英,卢晓梅,马玲[3](2019)在《BMSCs-exo对紫外线诱导成纤维细胞光老化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BMSCs-exo)对紫外线辐射后的鼠真皮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提取并鉴定其上清液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用紫外线照射FBs建立细胞光老化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BMSCs-exo处理照射后的FBs。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进行FBs衰老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后FBs的I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弹性蛋白的蛋白质水平。结果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显示BMSCs-exo浓度越高细胞衰老数目越少。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SCs-exo浓度越高MMP-1表达越低,I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表达越高。结论 BMSCsexo可以缓解紫外线诱导的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光老化进展。(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刘俊丽,代明琴,杨昭,李姝岿,张栓栓[4](2019)在《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Ast/DC)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分子自组装结合溶剂蒸发法制备Ast/DC。紫外照射脱毛小鼠30d模拟皮肤光老化,研究Ast/DC对小鼠皮肤表观形态、组织纤维结构以及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因子表达水平等的影响;并用Franz扩散池模拟透皮吸收过程研究纳米载体对虾青素的经皮递送效果。结果将平均粒径为266nm、Zeta电位为32.7mV的Ast/DC(虾青素有效剂量为1.5μg·cm~(-2)·d~(-1))涂抹于紫外照射小鼠的背部,可维持其皮肤正常形态和结构,在角质层厚度、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结构等方面与未经紫外照射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并且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GSH)、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表达水平较光老化小鼠分别显着提高31.4%、25.1%和41.7%(P<0.05)。当虾青素有效涂抹剂量低至0.33μg·cm~(-2)·d~(-1)时,Ast/DC仍能显着提高皮肤组织中的抗氧化因子表达水平,且优于游离虾青素;相较于光老化模型小鼠,低剂量Ast/DC组小鼠和虾青素油(Ast/oil)组小鼠中GSH含量分别提高26.4%和15.1%。同时,Ast/DC的24h累积透皮吸收量比游离虾青素提高20.7%。结论 Ast/DC能有效保护小鼠皮肤,抵御紫外照射引起的皮肤光老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4期)

王冰心,钟铭,卢颖裕,高洁,侯少贞[5](2019)在《不同多糖配伍对H_2O_2诱导的皮肤细胞老化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为明确混合多糖配伍使用抑制皮肤细胞衰老的作用是否优于单一多糖,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H_2O_2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出现损伤老化,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法和生化试剂盒检测,分别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的含量。本实验所建立的Ha Ca T及HSF细胞过氧化模型的存活率分别约为72.00%和65.00%,研究发现四种单一多糖组对两种细胞老化模型的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OD、MDA、HYP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除个别指标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 Ca T细胞老化模型中,混合多糖组的存活率在74.93%~80.43%之间,SOD含量在6.99 U/mg~7.56 U/mg之间,MDA含量在7.44μmol/g~8.41μmol/g之间,HYP含量表达在2.30μmol/g~2.43μmol/g之间;在HSF细胞老化模型中,混合多糖组的存活率在76.23%~78.14%之间,SOD含量在6.30 U/mg~8.90U/mg之间,MDA含量在7.03μmol/g~8.93μmol/g之间,HYP含量在2.19μmol/g~2.53μmol/g之间;以上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因此,混合多糖组的整体改善效果更为显着,它能够提高衰老表皮细胞生存率,提高模型细胞SOD、HYP含量,使MDA含量降低。研究提示我们在对抗H_2O_2诱导的HSF、Ha Ca T细胞氧化衰老实验中,在相同干预浓度下,不同多糖配伍后的混合多糖比组分单一多糖单独使用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杨凯业,汪丽萍,王冰心,卢颖裕,冯姣[6](2019)在《复合多糖抑制紫外线诱导皮肤细胞的光老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皮肤光老化除受年龄因素影响外,与日光照射亦有直接关系,由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老化称为光老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糖类物质对皮肤光老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具有抗氧化、保湿、抗辐射等作用相关。目的:明确复合多糖抑制皮肤细胞光老化的作用是否优于单一多糖。方法:利用紫外灯照射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均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细胞资源中心)出现老化损伤。在此基础上,采用MTT法和生化试剂盒分别检测相同浓度下4种单一多糖(铁皮石斛多糖、褐藻多糖、灵芝多糖、竹荪多糖)和4种多糖混合物(即复合多糖)对2种光老化表皮细胞存活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羟脯氨酸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铁皮石斛多糖、褐藻多糖、灵芝多糖、竹荪多糖在50mg/L的质量浓度下,对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及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的抑制效果均不显着,仅有个别生化指标改善程度显着(P <0.01或P <0.05);4种单一多糖对光老化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相近;②与模型组比较,同样在多糖质量浓度为50 mg/L时,复合多糖能够显着提高2种光老化细胞模型的存活率(P <0.01)、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羟脯氨酸水平(P <0.01或P <0.05),降低丙二醛水平(P <0.01或P <0.05);③结果表明,在对抗皮肤成角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光老化实验中,4种单一多糖抗皮肤细胞光老化的效果不显着,而其混合物复合多糖(铁皮石斛多糖+褐藻多糖+灵芝多糖+竹荪多糖)抗皮肤细胞光老化的作用显着,提示复合多糖抑制皮肤细胞光老化的作用优于单一多糖。(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9期)

兰应华[7](2019)在《视蛋白3在紫外线A诱导光老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视蛋白(opsins,OPNs)是否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进一步探索OPNs是否参与调控紫外线A(UVA)诱导的光老化形成,并明确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贴壁法分离培养人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传至第3代,利用形态学观察、特异性波形蛋白荧光染色鉴定后进行后续实验。免疫荧光检测OPNs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OPNs的核酸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在蛋白水平上验证OPNs的表达。不同剂量UVA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形态学观察细胞状态,并利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blot检测照射后OPNs的表达变化;根据CCK8及OPNs表达变化的结果,以10J/cm~2 UVA反复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通过形态学、细胞周期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确定光老化模型建立成功。利用Western-blot检测OPN3、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在光老化模型中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OPN3分别与MMP1、MMP3在成纤维细胞上的共表达定位。接下来,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siRNA靶向沉默OPN3的效率。siRNA靶向成功沉默OPN3后,再予UVA照射,Western-blot检测MMP1及MMP3的表达变化。另外分别UVA照射细胞、siRNA靶向沉默细胞OPN3后再予UVA照射及使用PLC抑制剂U73122处理细胞后再予UVA照射,利用Fluo-3-AM探针处理后,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Ca~(2+)浓度;Western-blot检测MAPK/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波形蛋白阳性。免疫荧光显示视蛋白亚单位(OPN1-SW,OPN2,OPN3,OPN4,OPN5)以半圆或圆的形式排列在成纤维细胞膜上的表达,并且OPN3的免疫荧光强度显着高于其他视蛋白。通过Western-blot和RT-PCR分别分析视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结果与免疫荧光的结果一致(p<0.05)。5J/cm~2至25J/cm~2 UVA单一剂量照射成纤维细胞后检测了OPN3的蛋白表达水平,在5J/cm~2的剂量下增加,在10J/cm~2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同时用CCK-8测定法测试不同剂量的UVA照射成纤维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情况。在10J/cm~2 UVA照射后,超过75%的细胞保持活力。结合以前的文献报道,我们选择10J/cm~2 UVA进行后续研究。单次剂量10J/cm~2 UVA照射后OPN3的表达显着高于其他OPN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光老化模型中的OPN3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另外,光老化模型中的MMP1、MMP3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我们进一步探讨OPN3和MMP1、MMP3的相关性;免疫荧光染色证实了OPN3分别与MMP1和MMP3在成纤维细胞中共表达。Western-blot对沉默OPN3前后的成纤维细胞内诱导光老化相关的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UVA照射靶向沉默OPN3的成纤维细胞后,MMP1和MMP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变化。我们进一步研究该机制,根据先前的研究表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的激活导致钙通量的增加。在本实验中,UVA照射成纤维细胞后,用Fluo-3AM探针测量细胞内钙水平,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结果为细胞内钙水平显着增加,以及相关p-CAMKⅡ、p-CREB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增加。另外,UVA照射靶向沉默OPN3的成纤维细胞后,细胞内钙水平及相关p-CAMKⅡ、p-CRE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为了弄清楚OPN3是通过何种信号通路对MMP1和MMP3的表达进行调控,我们进一步采用Ca~(2+)信号通路抑制剂(PLC抑制剂U73122)处理成纤维细胞,然后在蛋白水平检测MMP1和MMP3表达;结果显示:抑制PLC通路可以降低MMP1和MMP3表达;同时抑制PLC通路再行UVA照射后,MMP1和MMP3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以前的研究表明下游的p38MAPK、ERK、JN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MMPs的调控。我们使用siRNA沉默成纤维细胞中OPN3表达后再行UVA照射,结果显示p38MAPK、ERK及JNK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UVA激活OPN3后,p38MAPK、ERK及JNK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上调,从而触发MMP1和MMP3高表达降解胶原纤维导致光老化。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UVA通过OPN3-钙依赖信号转导通路及下游MAPK/AP-1信号相关蛋白磷酸化,上调MMP1和MMP3的表达。并揭示了OPN3作为UVA关键传感器并可能用于皮肤光老化预防或临床治疗的分子靶标。(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9-06-01)

郅琦[8](2019)在《紫薯花青素抗UVB诱导的BALB/c-nu小鼠皮肤光老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薯在我国种植资源广泛,因其营养和药用价值高,被普遍认为是具有药食同源作用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发展前景广阔。紫薯中含有多种功能活性物质,花青素是其主要功能活性物质之一。本论文以渝紫香10号紫薯为研究对象,对紫薯花青素的提取纯化、抗氧化活性、组分鉴定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此外,通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了紫薯花青素抗UVB诱导的BALB/c-nu小鼠皮肤光老化活性及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发新的抗光老化保健品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优化渝紫香10号紫薯花青素(PSP-AE)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8℃、料液比为1:35、时间为6 min、乙醇浓度为80%、功率为105 W的提取条件下,得到的PSP-AE含量最高,为2.398±0.022 mg/g,此外,PSP-AE的抗氧化能力强于抗坏血酸。(2)对经AB-8大孔树脂纯化的渝紫香10号紫薯花青素(PSP-AE)进行组分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PSP-AE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8 nm,其分子内含有苯环、糖苷、羟基、甲氧基和含氧杂环结构,利用UPLC-QTOF-MS技术共鉴定出6种酰化花色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p-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素3-p-羟基苯甲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咖啡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魏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素3-咖啡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素3-阿魏酰槐糖苷-5-葡萄糖苷。(3)以花青素保存率和色泽变化为评价指标,研究光照、pH、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六个因素对渝紫香10号紫薯花青素(PSP-AE)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SP-AE对光和热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在长时间光照和高温条件下其色泽和稳定性均下降,因此PSP-AE应避光保存或在低温下(4℃)保存。PSP-AE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最适pH为3。不同金属离子对PSP-AE稳定性的影响不同,Al~(3+)和Fe~(3+)可改变PSP-AE颜色,均不利于其稳定性,而Na~+、K~+、Mg~(2+)、Ca~(2+)对PSP-AE的色泽和保存率无不良影响。此外,PSP-AE对还原剂Na_2SO_3和氧化剂H_2O_2较敏感,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或残留。(4)建立UVB照射诱导的BALB/c-nu小鼠光老化模型,研究渝紫香10号紫薯花青素(PSP-AE)抗小鼠皮肤光老化活性,结果表明,PSP-AE能够减轻UVB照射造成的皮肤损伤,抑制UVB诱导的表皮增厚现象,提高小鼠皮肤含水量及Hyp含量,提高血清和皮肤组织中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抑制MDA水平和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表达,证明PSP-AE具有较好的抗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活性。(5)对渝紫香10号紫薯花青素(PSP-AE)抗UVB诱导的皮肤光老化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PSP-AE可清除小鼠皮肤中UVB照射诱导产生的ROS,抑制MAPK家族中JNK、ERK、p38蛋白的磷酸化。PSP-AE还可以抑制AP-1、MMP-1蛋白的表达以及NF-κB的核转录。推测紫薯花青素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NF-κB的核转位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从而对小鼠皮肤的光老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0)

刘依依[9](2019)在《Hsp27对UVB诱导的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紫外线照射是导致皮肤光老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长期紫外线暴露可导致多种皮肤疾病的发生。为了应对紫外线照射所导致的损伤,皮肤产生了一些天然的抵抗机制。有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hsp27)可保护细胞免受包括紫外线在内的多种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损伤,而hsp27在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具体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索hsp27对大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下调光老化大鼠皮肤中hsp27的表达,检测下调hsp27后对组织形态、氧化应激、衰老、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hsp27对皮肤光老化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皮内注射的方法将包含干扰hsp27载体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注射至大鼠皮肤内,待病毒稳定表达后构建UVB照射大鼠的慢性光老化模型。造模结束后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β-galactose染色观察细胞衰老,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hsp27、ki76、bax、bcl-2,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p27、p53、p16、p21、bax、bcl2、caspase3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bax、bcl-2的mRNA表达。结果:通过皮内注射hsp27干扰病毒,大鼠皮肤组织中hsp27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AAV-hsp27处理皮肤组织后,与UVB照射组相比,UVB-AAV组皮肤表皮增厚,细胞排列紊乱,腺体增多,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弹性纤维变形;组织中氧化指标MDA含量显着增加(p<0.01)、HYP含量显着减少(p<0.05);SA-β-gal染色阳性率显着增加(p<0.05),老化相关通路标志蛋白p53、p16表达明显升高(p<0.05);TUNEL染色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降低,而凋亡因子bax表达增加(p<0.05)。结论:1.下调大鼠皮肤中hsp27的表达可严重破环UVB照射后皮肤组织及胶原纤维的正常结构,并增强组织中的氧化应激状态。2.Hsp27的表达水平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下调皮肤组织中的hsp27可能加剧UVB导致的皮肤光老化,主要体现在SA-β-gal染色阳性率显着增加,p16、p53等细胞衰老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3.下调hsp27可增加UVB照射后组织的凋亡率。下调hsp27可通过调控组织中bcl-2和bax的比例,从而使凋亡更加严重。(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韩宝爱[10](2019)在《二甲双胍在D—半乳糖诱导的PC12细胞拟老化模型中延缓衰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PC12细胞拟老化模型并给予二甲双胍处理,同时给予AMPK和ERK1/2抑制剂,明确二甲双胍对AMPK和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机制。【方法】(1)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梯度的D-半乳糖作用48h,CCK-8检测细胞活性,筛选出15mg/ml的浓度来建立拟老化模型。(2)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以下分组:1)N组:对照组,用普通1640培养基培养48h,不做特殊处理;2)D组:D-半乳糖组,用浓度为15mg/ml的D-半乳糖培养基培养48h;3)D+M组:二甲双胍干预组,先用二甲双胍预处理细胞1h后,继续用15mg/ml D-半乳糖培养基继续培养48h;4)D+M+U组:U0126抑制组,拟老化细胞模型建立前先用U0126抑制ERK1/2激活,接着用二甲双胍和D-半乳糖处理。5)D+M+CC:Compound C抑制组,建立拟老化细胞模型前,先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抑制其磷酸化激活,接着用二甲双胍和D-半乳糖处理。(3)分别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β-半乳糖苷酶衰老染色检测衰老细胞阳性率;RT-PCR检测线粒体DNA缺失率(CD);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探针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酶标仪比色法检测GSH、MDA、ATP的含量,及SOD、CAT的活力;Western blot检测ERK1/2、P-ERK1/2、AMPK、P-AMPK、HSP90、GRP78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镜下观察到:对照组中PC12细胞核呈圆形,核膜完整,细胞质中线粒体丰富,形态正常。D-半乳糖组细胞核不规则,有些许固缩,染色质浓缩,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经过二甲双胍干预后对比单用D-半乳糖组,发现细胞超微结构中细胞核固缩程度,染色质浓缩程度,线粒体肿胀程度均有所减轻,显示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D-gal造成的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在分别提前应用ERK1/2和AMPK抑制剂后,可以逆转二甲双胍的保护作用;D-半乳糖诱导后明显增加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二甲双胍预处理可轻度减轻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D-gal组中细胞凋亡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增加,经过二甲双胍预处理可以减轻衰老造成的凋亡水平。当抑制ERK1/2和AMPK磷酸化后可以逆转二甲双胍的保护作用凋亡细胞比例明显上升;D-gal组可以增加异常线粒体膜电位表达水平,经过二甲双胍预处理可以减轻异常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当抑制ERK1/2和AMPK磷酸化后可以逆转二甲双胍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ERK1/2和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HSP90和GRP78的表达增加。二甲双胍预处理后进一步增加P-ERK1/2,P-AMPK和H90的表达,降低GRP78的表达。然而,在应用AMPK和ERK1/2抑制剂后,二甲双胍的这种保护作用被抵消,其中抑制AMPK后,二甲双胍保护丧失作用更明显。【结论】(1)在一定时间内给予PC12细胞高浓度的D-半乳糖处理,可使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多,CD缺失率升高,细胞超微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说明我们成功建立PC12细胞的拟老化模型。(2)D半乳糖可诱导具有神经元特性的PC12细胞老化,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减轻衰老相关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水平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二甲双胍的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AMPK和ERK1/2相关的信号通路起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诱导老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研究南极磷虾抗氧化肽(AKAPs)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早衰的影响。利用胃蛋白酶水解南极磷虾的分离蛋白制备AKAPs,并根据分子量将其分离为5种肽,通过动物实验评价了AKAPs对紫外线损伤的保护作用。分子量在500~1000Da(AKAP-2)和1000~3000Da(AKAP-3)之间的AKAPs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良好的皮肤渗透性、吸湿性和保水性。同时AKAPs不会造成明显的致敏风险。体内和体外分析表明,AKAP-2和AKAP-3可以减轻紫外线辐射的损伤。局部应用AKAP-2和AKAP-3可显着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显着降低丙二醛水平。此外,动物实验表明,在紫外线照射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AKAP-2和AKAP-3能有效地保持更多的水分和脂质,改善皮肤结构的完整性,增加羟脯氨酸含量,减少胶原的流失,抑制糖胺聚糖的过度积累。综上所述,低分子量的AKAPs主要通过抗氧化,同时可能通过抗炎作用表现出显着的光保护活性,有望为治疗光老化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导老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丹,贾桂枝,戴红良.二甲双胍通过自噬缓解氨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老化[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2].马晓明,陶宇,杜芬,于建伟,马晓英.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抗氧化肽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光老化的防护作用[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赵翡,朱华,马海英,卢晓梅,马玲.BMSCs-exo对紫外线诱导成纤维细胞光老化的保护作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9

[4].刘俊丽,代明琴,杨昭,李姝岿,张栓栓.虾青素/天然DNA/壳聚糖纳米粒对紫外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的改善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2019

[5].王冰心,钟铭,卢颖裕,高洁,侯少贞.不同多糖配伍对H_2O_2诱导的皮肤细胞老化的抑制作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9

[6].杨凯业,汪丽萍,王冰心,卢颖裕,冯姣.复合多糖抑制紫外线诱导皮肤细胞的光老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7].兰应华.视蛋白3在紫外线A诱导光老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9

[8].郅琦.紫薯花青素抗UVB诱导的BALB/c-nu小鼠皮肤光老化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9].刘依依.Hsp27对UVB诱导的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9

[10].韩宝爱.二甲双胍在D—半乳糖诱导的PC12细胞拟老化模型中延缓衰老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EGB761对D-半乳糖诱导的老化心肌细胞...染料木黄酮显着抑制氨诱导老化标...染料木黄酮显着抑制氨诱导老化标...经纯化和热处理后的(170℃×2 h)、与...不同用量抗氧剂的复合材料老化后冲击...扬麦5号蛋白电泳图谱

标签:;  ;  ;  ;  ;  ;  ;  

诱导老化论文_杨丹,贾桂枝,戴红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