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印迹法论文_赫晓霞,程焕义,王月华,马洁琼,姚均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印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印迹,免疫,抗体,幽门,螺杆,抗原,梅毒。

免疫印迹法论文文献综述

赫晓霞,程焕义,王月华,马洁琼,姚均[1](2019)在《干血斑用于HIV抗体确证(重组免疫印迹法)方法建立与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建立干血斑(DBS)样本用于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确证(重组免疫印迹法)的方法,为确证试验提供更加广泛的适用样本。方法制备系列稀释20~210 DBS与配对血浆样本,利用实验室优化的DBS洗脱条件(300μL含0.5‰Tween 20的PBS室温洗脱6小时),研究来自两个公司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重组免疫印迹法)的检测限,选择其中等效性更好且价格低廉的国产(重组免疫印迹法)试剂进一步研究。结果通过310份(110份HIV抗体阳性和200份HIV抗体阴性)已知DBS与血浆配对样本和1 304份临床DBS样本进行该方法验证与应用,两种不同试剂对于血浆样本的检测限均为20~27,但对于来自相同个体的对应DBS样本检测限不同(分别为20~25和20~26);应用与血浆样本等效的国产(重组免疫印迹法)试剂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阳性样本一致率为100.0%(110/110),阴性样本一致率为98.5%(197/200),总一致率99.0%(307/310),Kappa值0.98(P<0.001);敏感性100.0%(110/110),特异性98.5%(197/200);应用国产(重组免疫印迹法)试剂对1 304份临床DBS样本中HIV抗体初筛阳性132份DBS样本同时进行实验室DBS确证与临床随访确证,实验室DBS确证结果与临床随访确证结果完全一致,确证阳性130份,排除初筛假阳性样本2份。结论 DBS样本用于HIV抗体确证(重组免疫印迹法)与血浆样本等效,具有良好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有效排除初筛假阳性样本。(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9年11期)

孙院芳[2](2019)在《免疫印迹法与皮肤点刺法在过敏性皮肤疾病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免疫印迹法与皮肤点刺法在过敏性皮肤疾病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行皮肤点刺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过敏原阳性率及过敏原检测结果。结果免疫印迹法过敏原阳性率较皮肤点刺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法对过敏原狗毛皮屑、猫毛皮屑、烟曲、蟑螂、柳树、桑树、鸡蛋、芒果、虾、蟹及贝的检测阳性率较皮肤点刺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皮肤点刺法相比,免疫印迹法可提高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的检出率,且具有患者痛苦轻微、依从性好等优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29期)

崔延生,潘丽艳[3](2019)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分型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与分析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接收的幽门螺杆菌患者共126例,并应用免疫印迹法对感染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分型进行检测,对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抗体患者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及评估,并予以总结。结果:CagA阳性率为22(68.75)%、VacA阳性率为12(60.00)%、UreA阳性率为16(61.54)%、UreB阳性率为42(87.50)%,总阳性率为92(73.02)%。结论: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及分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8期)

卢进,周东东,杨永清,尹磊淼[4](2019)在《不同参数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曝光时间、洗脱时间等参数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灰度值,比较不同曝光时间(6 s和21 s)、洗脱时间(30 min和8 h)以及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和Imagequant TL)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的影响。[结果]上样量比值为2∶1的蛋白曝光6 s的灰度值读数分别为14766±724和7171±577(n=3),均数比值为2. 1∶1。延长曝光至21 s后相同样品灰度值分别为14932±1198和11994±616(n=3),均数比值减小为1. 2∶1;洗脱30 min和8 h后的曝光结果相比,上样量为1. 64μg蛋白灰度值分别为23713±1895和22892±571(n=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mage J和Imagequant TL两种软件对倍比梯度上样的蛋白样品读值,比值分别为1∶0. 56∶0. 41∶0. 22和1∶0. 59∶0. 40∶0. 15;对两组读值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可得斜率分别为0. 13和0. 14,提示两组读值趋势一致。[结论]曝光时间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有明显影响,高丰度蛋白需要低曝光时间,才能保持确切的倍比关系;洗脱时间超过30 min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灰度值结果没有直接影响;不同图像处理软件对灰度值结果分析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兴旺,何莉莉,高霞,王芳,张晓梅[5](2019)在《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胎传梅毒诊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及胎儿死亡、新生儿感染等[1]。目前,临床实验室常规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regain,RPR)环状卡片试验阳性很难判定胎传梅毒[2]。为此,本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吕志文,申爱华,陈小叁,柳乐,李庆春[6](2018)在《化学发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SA和SSB抗体的临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CLIA)与免疫印迹法(LIA)针对抗SSA和SSB抗体的临床检测性能。方法应用CLIA和LIA对25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4例干燥综合征(SjS)、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25例系统性硬化症(SSc)及60例体检对照(HI)样本开展抗SSA和SSB抗体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抗SSA和SSB抗体的检测性能和符合率。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样本,采用第叁种检测方法(ELISA)进行对比复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抗SSA抗体时,总符合率为96.3%(Kappa=0.92,P<0.01)。而在抗SSB抗体则为95.8%(Kappa=0.85,P<0.01)。两种方法的差异样本(包括抗SSA和SSB抗体)合计33例,其中21例样本ELISA复测结果与CLIA检测结果相符合。结论 CLIA与LIA在检测抗SSA和SSB抗体时具有良好的符合率和一致性。由于具备全自动、定量检测和随机上样等显着特点,因此CLIA更适合临床抗SSA和SSB抗体检测。(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5期)

张志明,温丽[7](2018)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及其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及其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30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感染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分型,其中I型180例,II型120例。比较感染两种类型幽门螺杆菌患者的胃部疾病发生率,比较免疫印迹法与常规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感染I型患者的胃部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II型(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灵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方法。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提高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指导方向,改善不良卫生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41期)

党倩丽,吴玲智,张小艳,杨江存,陆学东[8](2018)在《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与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梅毒假阳性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RAWB),对化学免疫发光法(CMIA)检测部分梅毒阳性血清进行比对分析,拟排除假阳性。方法 63例CMIA阳性标本,包括有梅毒临床表现及输血前筛查阳性标本,依年龄分为:19~50岁(A组)35例,51~70岁(B组)12例,71~101岁(C组)16例。有明确二期梅毒临床表现16例(均为A组)。对每份标本进行TPPA/RPR、RAWB及欧蒙免疫印迹方法(WB)检测。结果 A组CMIA阳性率94.29%,可疑阳性率5.71%;RAWB阳性率88.57%,两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及RPR阳性率为88.57%和71.43%;16例有明确二期梅毒临床表现标本,CMIA、RAWB及TPPA/RP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B及C组:CMIA阳性率分别91.67%及81.25%,可疑阳性8.33%和18.75%;RAWB法检测阳性率33.33%及25.00%,阴性率41.67%和43.75%,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IA、RAWB及欧蒙WB叁组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WB及欧蒙WB结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IA方法快捷方便,但存在假阳性;在无明确梅毒病史而CMIA阳性的老年人、肿瘤、中风等患者,怀疑假阳性时,应进一步做免疫印迹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邓兆享,林文浩,常东[9](2017)在《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分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在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和分型中的特性,以及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该院经胃镜、病理及~(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26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A和尿素酶B等抗体,并将阳性的Hp分为Ⅰ型和Ⅱ型,以~(13)C-UBT结果作为诊断Hp感染的参考标准,评价免疫印迹法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65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免疫印迹法诊断Hp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8.87%,免疫印迹法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为97.52%,特异性为80.95%。四组患者中,HpⅠ型和Ⅱ型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1.32%和7.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HpⅠ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Ⅰ型中CagA和VacA抗体合并存在、仅含CagA抗体和仅含VacA抗体的比例分别为84.66%、4.23%和11.11%,CagA和VacA抗体合并存在的比例显着高于仅含单种抗体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Hp具有灵敏性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应尽早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Hp分型检测,并对含有Ⅰ型Hp的患者及早进行根除治疗,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24期)

韩晓杰,段婷婷,庞雨,徐玉东,王宇[10](2017)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表达条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不同转膜方法和不同抗原抗体比例对磷酸化蛋白表达的检测效果。方法:选择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及其磷酸化蛋白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半干转印法、湿转法和1:3000、1:5000、1:10000等抗体稀释比例对磷酸化蛋白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半干转印法(恒压16V,30 min)观察到蛋白信号断续;而同样样品利用湿转法(恒压130 V,1h)检测发现信号连续且强度明显增高;对于磷酸化蛋白,半干转印法无法观察到磷酸化蛋白信号;而同样样品湿转法检测出现连续信号。统一利用湿转方法进行后续蛋白磷酸化检测,当抗体稀释比为1:3000时,结果出现非特异性条带;降低抗体稀释比为1:5000时无非特异性条带,且蛋白信号效果较好;抗体稀释比为1:10000时条带图像出现弥散且背景较高。结论:选择合适的转膜方式和抗原抗体比例有助于磷酸化蛋白表达检测。(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7年21期)

免疫印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免疫印迹法与皮肤点刺法在过敏性皮肤疾病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4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行皮肤点刺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过敏原阳性率及过敏原检测结果。结果免疫印迹法过敏原阳性率较皮肤点刺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法对过敏原狗毛皮屑、猫毛皮屑、烟曲、蟑螂、柳树、桑树、鸡蛋、芒果、虾、蟹及贝的检测阳性率较皮肤点刺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皮肤点刺法相比,免疫印迹法可提高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的检出率,且具有患者痛苦轻微、依从性好等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印迹法论文参考文献

[1].赫晓霞,程焕义,王月华,马洁琼,姚均.干血斑用于HIV抗体确证(重组免疫印迹法)方法建立与初步应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

[2].孙院芳.免疫印迹法与皮肤点刺法在过敏性皮肤疾病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崔延生,潘丽艳.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及分型的临床价值分析[J].名医.2019

[4].卢进,周东东,杨永清,尹磊淼.不同参数对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的影响[J].生物技术.2019

[5].张兴旺,何莉莉,高霞,王芳,张晓梅.免疫印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胎传梅毒诊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9

[6].吕志文,申爱华,陈小叁,柳乐,李庆春.化学发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SA和SSB抗体的临床对比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7].张志明,温丽.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及其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8].党倩丽,吴玲智,张小艳,杨江存,陆学东.重组抗原免疫印迹法与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梅毒假阳性对比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

[9].邓兆享,林文浩,常东.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分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2017

[10].韩晓杰,段婷婷,庞雨,徐玉东,王宇.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表达条件优化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

论文知识图

免疫印迹法检测基底刚度对细...一1wetesmlBto蛋白印迹显示不同处理组对...一2wetsemlBto蛋白印迹显示不同处理组对...阿托伐他汀抑制高糖诱导下血管内皮...纳米二氧化钛在亚硝酸盐存在下的对Ha...姜黄素和奥沙利铂处理对裸鼠肿瘤组织...

标签:;  ;  ;  ;  ;  ;  ;  

免疫印迹法论文_赫晓霞,程焕义,王月华,马洁琼,姚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