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滞效应论文_冀洋锋,林麒,彭苗娇,柳汀,吴惠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迟滞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等效电路,特性,水轮机,模型,水泵,开环。

迟滞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冀洋锋,林麒,彭苗娇,柳汀,吴惠松[1](2019)在《绳系并联支撑机构的绳迟滞效应及影响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绳系并联机构因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空间大、惯性小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针对支撑绳索中普遍存在的迟滞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分析了某绳系并联机器人(Wire-driven Parallel Robot, WDPR)样机中的绳迟滞曲线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识别出了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其次,通过不同条件下的绳索伸-缩实验,探讨了绳拉力迟滞效应的影响因素;接着,分析了迟滞效应对飞行器模型位姿和气动载荷参数解算的影响情况。最后,以某风洞试验模型支撑绳系并联机器人样机中支撑飞机模型的牵引绳的迟滞现象为例,对绳迟滞效应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绳迟滞效应对模型位姿和利用绳拉力解算风洞试验的模型气动载荷都有一定的影响;绳索的材质与迟滞现象关系密切;预紧力对迟滞效应的影响程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绳预紧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迟滞效应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鑫[2](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电驱动器非线性迟滞效应的建模与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光学技术是一项发展迅速的光学新技术,通过对光学波前进行快速的测量和高精度的控制,同时对相位进行主动控制,从而能够对光束的方向和强度分布等进行高精度控制。波前校正器是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关键,主要包括变形反射镜(简称变形镜)和倾斜反射镜(简称倾斜镜,Tip/Tilt Mirror,TTM)。压电陶瓷材料自身存在固有的迟滞特性,在升压和降压过程中两条位移曲线不重合,位移量不一致,存在位移差。其主要特点是:下一时刻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时刻的输入和输出,而且与之前时刻的输入有关。研究表明,在无控制开环情况下,由迟滞曲线的不对称性造成的非线性跟踪误差达到15%以上。因此,迟滞非线性的补偿对实现压电倾斜镜高精度控制至关重要,需要对迟滞现象进行建模,通过建立的模型进行补偿。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针对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压电倾斜镜以及其组成元器件压电陶瓷驱动器所表现出的迟滞非线性现象进行分析与建模,进而对迟滞非线性系统进行迟滞补偿。本课题以迟滞非线性为核心,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倾斜镜等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主要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倾斜镜所表现出的迟滞非线性特性,通过对各类迟滞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的调研,本文基于神经网络的强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辨识能力,采用BP神经网络来训练并建立模型。由于神经网络不能直接处理多映射关系,本文采用基于空间扩张的方法来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进行扩展,引入了迟滞算子作为神经网络的一维输入,并确定了适合本文所研究对象的迟滞算子计算式。(2)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进行迟滞建模过程中所采用的训练算法,对各种BP神经网络训练算法进行了讨论,如最速梯度下降算法、Powell-Beale变梯度算法、列文伯格算法等,对比了每一种训练算法对利用神经网络所建立模型的误差情况,采用贝叶斯正则化法对神经网络迟滞模型进行训练,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3)以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倾斜镜、双压电驱动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了迟滞逆模型,对迟滞系统进行补偿。(4)设计了针对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倾斜镜、双压电驱动器的实验方案,对每一个研究对象进行了说明,将建立的迟滞非线性模型与研究对象相结合,分析系统跟踪输入期望信号的精度以及输入期望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线性度,实验证明,本文所采用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迟滞非线性逆模型对所研究的对象的迟滞补偿效果比传统建模算法(MPI算法)更好,能够使线性度优于2%,满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杜人淮[3](2019)在《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路径粘性、迟滞效应和化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思路。通过对粘性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路径粘性问题,表现为理念粘性、行为粘性、能力粘性、资本粘性和制度粘性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径依赖、粘滞信息、锚定效应、沉淀成本、政府约束等;路径粘性的存在必然会迟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从而迟滞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了加快推进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化解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粘性,为此就需要树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思维理念,强化经济高质量发展鲜明导向,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9年04期)

李园[4](2019)在《考虑温变—迟滞效应的动力电池状态估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功率状态(SOP)是电池管理系统中两个重要状态参量,分别反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瞬时动力性能。准确可靠的电池状态估计为电动汽车在实际复杂工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由于电池内部参量会随着工况、环境温度等因素实时发生改变,使得以此为基础的电池建模和状态估计成为难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磷酸铁锂电池为对象,建立了温变-迟滞等效电路模型,并对电池SOC与SOP的实时估计算法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根据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机理,对电池特性在不同温度下开展相关测试,分析了温度变化和迟滞现象对于电池建模的影响。在已有电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温变-迟滞效应的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开路电压、内阻等参数的变化特性,采用直接辨识法对电池参数进行辨识。在Matlab中完成了建模仿真,结果显示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带迟滞的温变模型比未带迟滞的温变模型误差小且稳定。(2)由于电池模型参数时变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存在线性误差,导致SOC估计精度较低。针对此问题,通过引入温变-迟滞模型建立SOC估计状态空间方程,结合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法算法(AUKF)对电池SOC进行在线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恒温、变温条件下,AUKF算法比EKF滤波算法精度更高,且误差范围稳定,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3)针对充放电过程中限制条件单一造成电池SOP估计结果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对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法(HPPC)和单一约束条件下脉冲过程的分析,采用电流-电压-SOC联合约束条件对电池的峰值功率进行在线预测,依据所建电池模型,得出多约束条件下的充放电峰值电流,进而估算出峰值功率。仿真结果显示,与HPPC法相比,多约束条件下的峰值功率估计结果可靠性更高。(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2)

张宣,张美文,郭聪,周训军,王勇[5](2018)在《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制约的迟滞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中用成年东方田鼠不同时间不同密度笼养后(笼内雌雄各半),低密度配对饲养,观察各阶段东方田鼠繁殖指标的差异。试鼠144只,处理时分为LL(低密度长时间)(2只/笼,共20笼,90 d)、HL(高密度长时间)(8只/笼,共5笼,90 d)、HM(高密度中等时间)(8只/笼,共4笼,20 d)与HS(高密度短时间)(8只/笼,共4笼,10 d)4组。处理后在低密度条件下观察繁殖情况(胎仔数、怀孕率、分娩频率以及产仔间隔等),直至180 d。数据按时间划分为3个部分统计:0~90 d为第一阶段(不同密度处理期),90~109 d为过渡阶段(处理后的过渡期),109 d以后为第二阶段(正常低密度配对繁殖期)。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高密度处理后,平均产仔数显着减少,组间平均分娩频率无显着差异。怀孕率由HL组到HM组,再到LL和HS组显着增加。在第一阶段,除LL组外,其余各组都未发现繁殖。过渡阶段的怀孕率组间差异显着,LL组以及HM组显着高于HL组。第二阶段的怀孕率以及胎仔数的组间差异显着,都为LL、HS两组较高,HL、HM两组较低。平均分娩频率、平均胎仔数以及产仔间隔各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不同持续时间的密度效应有较大差别。对于东方田鼠,20 d的高密度处理相比于10 d更能对其繁殖起到抑制作用。恢复低密度后,存在种群的迟滞性密度制约。(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姚全文[6](2018)在《水泵水轮机“S”特性及迟滞效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叁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机组被广泛应用。然而,水泵水轮机运行十分复杂,需要在不同工况之间来回切换,存在两个特殊的不稳定区域:驼峰区和“S”区。近来,有学者发现驼峰区和“S”区常常伴随着迟滞效应,迟滞效应的存在大大增大了水泵水轮机不稳定运行区域,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着手研究驼峰特性及其伴随的迟滞效应,但对于“S”特性机理研究尚不清晰,没有统一的解释,对其伴随的迟滞效应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就水泵水轮机“S”特性及其迟滞效应进行数值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定常计算研究“S”区流动机理,对“S”区典型工况点水轮机工况、水轮机制动工况、零流量工况、反水泵工况进行内部流动特性研究,探索全部过流部件的流场特征和流动演化规律,揭示水泵水轮机“S”特性内在机理,初步解释“S”区形成原因;(2)非定常计算研究上述四个典型工况点的压力脉动特性。先对其进行整体研究,然后针对水轮机工况展开详细分析,确定压力脉动基本特征频率、频率来源以及全流道压力脉动传播规律,并对不同部件测点压力脉动频率进行相干性分析;(3)分别采用稳态和瞬态研究方法验证迟滞现象的存在,并通过提取流线、速度矢量、涡核、熵产率等对迟滞效应流动机理、形成原因、熵产损失等进行探究,并通过傅里叶变换对同一工况不同流量方向上的压力脉动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水泵水轮机“S”特性迟滞效应提供参考依据;(4)对水泵水轮机“S”特性及其迟滞效应水力损失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压差方法确定产生损失的主要部件,然后利用熵产理论精准确定其损失来源和具体位置,为水泵水轮机“S”特性及其迟滞效应的改善与消除提供参考,尤其是水力设计方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康庄,张立健,倪问池[7](2017)在《考虑迟滞效应的圆柱体涡激振动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OpenFOAM的自编程PimpleDyMFoam求解器,结合Mental提出的SST k-ω湍流模型,对质量比为2.6的弹性支撑双自由度圆柱涡激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采用匀加速匀减速和匀速叁种初始条件。研究表明:在"数值水池"中圆柱涡激振动出现了迟滞现象,数值模拟的迟滞区间为6≤Ur≤6.8,并在约化速度为6和6.8时,通过升力与位移关系捕获了"相位切换"。匀加速与匀减速条件能捕获到超上端分支,而匀速条件缺失上端分支。在Ur=6.8时,匀加速方式得到最大振幅1.4D,而采用不考虑迟滞效应的匀速条件时,圆柱最大振幅仅为0.85D。叁种速度形式均发现锁定现象,但是锁定区间不同。匀加速与匀减速成功模拟出2T模式,匀速只模拟出2P模式。通过对比分析迟滞区域内尾涡变化规律,对迟滞机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发现,采用较小加速度的匀加速初始条件,其相位切换发生延迟现象。(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24期)

陈金霞[8](2017)在《水泵水轮机驼峰区和S区迟滞效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泵水轮机水泵工况驼峰区和水轮机工况S区是水泵水轮机典型不稳定区域,严重制约了水泵水轮机安全稳定运行范围,是蓄能机组稳定研究重点。随着蓄能机组的快速发展,水泵水轮机向着高水头、大容量和高比转速发展;同时,由于像风能、太阳能等受环境影响较大的能源在电网上大量的投入,致使电网负荷频繁变化,从而使蓄能机组频繁地启停来平衡电网负荷变化;这些因素致使水泵水轮机驼峰区和S区不稳定问题愈加严重,成为蓄能机组发展的技术瓶颈。近年来,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发现,在驼峰区和S区存在迟滞效应,迟滞效应的存在大幅地增大了不稳定区域,致使驼峰裕度和S区裕度选择不合理。然而目前对驼峰区和S区的形成机理未形成统一解释,更缺乏对迟滞效应的发生机理研究。本课题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针对驼峰区和S区迟滞效应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满足高水头水泵水轮机水泵工况驼峰区迟滞效应和水轮机工况迟滞效应试验精度需求,针对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水力机械通用试验台,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PXI平台,采用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了一套高精度水力机械通用测试系统。结果表明水力机械测试系统具有高精度、高自动化性,是集采集、分析、处理、报表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智能测试软件。采用设计的高精度水力机械通用测试系统,对高水头水泵水轮机水泵工况16mm、20mm和24mm活动导叶开口下的驼峰区进行能量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研究,验证驼峰区迟滞效应的存在。采用欧拉理论分析,得出水泵工况驼峰区的迟滞效应的形成来源欧拉扬程和水力损失的共同作用,其中水力损失占主要作用。通过时域和频域分析,确定了驼峰区迟滞的现象的产生与无叶区内高幅值低频压力脉动有关(0.02fn~0.10fn)。采用开发设计的高精度水力机械通用测试系统,对高水头水泵水轮机水轮机工况16mm、20mm和24mm活动导叶开口下的S区进行压力脉动试验,验证S区迟滞效应的存在。选取典型工况点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S特性的形成与无叶区的低频压力脉动有关(0.1fn~0.6fn)。(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9-01)

黄凯,郭永芳,李志刚[9](2017)在《考虑迟滞效应影响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特性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叁元锂离子电池为实验对象,在利用线性粒子群优化算法对4种典型的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进行参数辨识的基础上,比较了这4种模型的复杂度和精度。4种模型中,开路电压均取自标准脉冲实验的主迟滞回线的充电开路电压值和放电开路电压值的平均值。对4种典型模型预测结果误差进行分析,证明了电池极化过程引起的迟滞效应是造成预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即构造分段线性迟滞电压函数,修正平均开路电压值和荷电状态之间的关系,以减小迟滞效应引起的预测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多种等效电路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够有效提高各等效电路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武文华,刘宽,周文雅,杜宇[10](2016)在《MFC迟滞效应分析与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MFC(Macro Fiber Composite)宏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压电材料,它保留了压电材料响应迅速、机电换能效率高等优点的同时,也弥补了早期压电材料脆性大、不易加工的缺陷,另外MFC压电材料封装完备,环境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类工程结构的变形及振动控制。与其他压电作动器相似,MFC压电材料也存在由铁电效应引起的输入与输出间非线性迟滞效应,导致其在不同频率振动抑制中难以准确的控制。因此,准确的描述迟滞效应并开展补偿研究是MFC压电材料减振降噪控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SMART MATERIAL公司研发的P1型MFC压电材料,针对其迟滞现象及补偿方法开展了研究。首先,利用模型试验,对MFC压电材料在不同输入幅值和频率条件下的迟滞曲线进行定量研究;基于实验结果,选择利用Prandtl-Ishlinskii(PI)模型来描述MFC压电材料的迟滞现象;然后求取迟滞逆模型,利用开环前馈逆补偿控制方法对MFC压电材料开展了迟滞补偿和控制算法研究;最后将基于PI模型与前馈逆补偿设计的复合控制方案应用于实验,对MFC压电材料的迟滞现象进行实时补偿,进而验证该复合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05-06)

迟滞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适应光学技术是一项发展迅速的光学新技术,通过对光学波前进行快速的测量和高精度的控制,同时对相位进行主动控制,从而能够对光束的方向和强度分布等进行高精度控制。波前校正器是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关键,主要包括变形反射镜(简称变形镜)和倾斜反射镜(简称倾斜镜,Tip/Tilt Mirror,TTM)。压电陶瓷材料自身存在固有的迟滞特性,在升压和降压过程中两条位移曲线不重合,位移量不一致,存在位移差。其主要特点是:下一时刻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前时刻的输入和输出,而且与之前时刻的输入有关。研究表明,在无控制开环情况下,由迟滞曲线的不对称性造成的非线性跟踪误差达到15%以上。因此,迟滞非线性的补偿对实现压电倾斜镜高精度控制至关重要,需要对迟滞现象进行建模,通过建立的模型进行补偿。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针对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压电倾斜镜以及其组成元器件压电陶瓷驱动器所表现出的迟滞非线性现象进行分析与建模,进而对迟滞非线性系统进行迟滞补偿。本课题以迟滞非线性为核心,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倾斜镜等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主要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倾斜镜所表现出的迟滞非线性特性,通过对各类迟滞非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的调研,本文基于神经网络的强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辨识能力,采用BP神经网络来训练并建立模型。由于神经网络不能直接处理多映射关系,本文采用基于空间扩张的方法来对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进行扩展,引入了迟滞算子作为神经网络的一维输入,并确定了适合本文所研究对象的迟滞算子计算式。(2)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进行迟滞建模过程中所采用的训练算法,对各种BP神经网络训练算法进行了讨论,如最速梯度下降算法、Powell-Beale变梯度算法、列文伯格算法等,对比了每一种训练算法对利用神经网络所建立模型的误差情况,采用贝叶斯正则化法对神经网络迟滞模型进行训练,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3)以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倾斜镜、双压电驱动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建立了迟滞逆模型,对迟滞系统进行补偿。(4)设计了针对压电陶瓷驱动器、压电倾斜镜、双压电驱动器的实验方案,对每一个研究对象进行了说明,将建立的迟滞非线性模型与研究对象相结合,分析系统跟踪输入期望信号的精度以及输入期望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线性度,实验证明,本文所采用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迟滞非线性逆模型对所研究的对象的迟滞补偿效果比传统建模算法(MPI算法)更好,能够使线性度优于2%,满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迟滞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冀洋锋,林麒,彭苗娇,柳汀,吴惠松.绳系并联支撑机构的绳迟滞效应及影响实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

[2].刘鑫.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电驱动器非线性迟滞效应的建模与校正[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9

[3].杜人淮.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路径粘性、迟滞效应和化解[J].现代经济探讨.2019

[4].李园.考虑温变—迟滞效应的动力电池状态估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张宣,张美文,郭聪,周训军,王勇.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制约的迟滞效应[J].兽类学报.2018

[6].姚全文.水泵水轮机“S”特性及迟滞效应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7].康庄,张立健,倪问池.考虑迟滞效应的圆柱体涡激振动分析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

[8].陈金霞.水泵水轮机驼峰区和S区迟滞效应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黄凯,郭永芳,李志刚.考虑迟滞效应影响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特性建模[J].电网技术.2017

[10].武文华,刘宽,周文雅,杜宇.MFC迟滞效应分析与补偿[C].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论文知识图

(b)偏转角迟滞效果(a)偏转角的期望值、实际值及其误差正压电效应示意图压电陶瓷执行器(PEA)叁靶位磁控溅射镀膜装置示意图(...进气道下壁面压力沿程分布的对比

标签:;  ;  ;  ;  ;  ;  ;  

迟滞效应论文_冀洋锋,林麒,彭苗娇,柳汀,吴惠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