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复合材料论文_刘红,徐积昀,殷萌,范先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筛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筛,复合材料,结构,复合物,疏水,颗粒,成法。

分子筛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徐积昀,殷萌,范先媛[1](2019)在《13X分子筛/凹凸棒土颗粒型复合材料吸附Zn~(2+)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3X分子筛和天然黏土矿物凹凸棒土为原料,制备了13X分子筛/凹凸棒土颗粒型复合材料,并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复合材料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及不同Zn~(2+)浓度条件下13X分子筛/凹凸棒土颗粒型复合材料对水中Zn~(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50℃时,所制复合材料孔隙结构发达且抗压强度高、吸附性能好;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复合材料对Zn~(2+)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9.01mg·g-1;吸附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为颗粒内扩散,此外,吸附过程中同时存在离子交换和化学沉淀。(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忠发[2](2019)在《SBA-15介孔分子筛/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耐热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将水性聚氨酯(WPU)和不同质量分数的SBA-15介孔分子筛进行混合得到复合材料。同时,使用TEM、SEM、FT-IR和TG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得到的复合材料WPU/SBA-15的耐热性能比单一的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要高,且SEM分析显示SBA-15介孔分子筛能够均匀分散在水性聚氨酯中。然而在TEM分析显示SBA-15介孔分子筛在水性聚氨酯中有少许团聚现象。(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16期)

李夏宇[3](2019)在《双亲性核壳分子筛多级孔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已经被化学工作者们广泛研究,应用于吸附分离、药物缓释、工业催化等领域。分子筛作为一种最早被研究的孔材料,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和特殊的原子排布方式在吸附分离、择型性催化、酸催化、石油裂化分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但是由于分子筛单一亲水性的相催化性质局限了对一些有机催化反应的催化效果或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介孔有机硅壳(PMO)因具有孔径大小可调的介孔孔道、合成方法简单、双亲性以及可修饰的有机官能团的特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缓释、相催化、传感等领域。双亲性的分子筛核壳材料既可成为一种优秀的吸附分离剂,也可以用作固体表面活性剂乳化不同的双相体系,在Pickering多相界面催化领域以及吸附分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以两种分子筛纳米粒子作为内核,成功制备两种具有不同功能的分子筛-介孔有机硅核壳复合多级孔材料,有望提高材料的传质效率以及催化效果。第2章,ZSM-5纳米分子筛采用文献报道的无模板法制备,然后通过调控正硅酸四乙酯,制备具有不同厚度的介孔二氧化硅涂覆的分子筛。接着利用生长诱导腐蚀法将分子筛表面无机二氧化硅刻蚀,生成不同空腔大小的核壳复合物ZSM-5@Et-PMO(Z/Si_x@Et-PMO)。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乙基硅烷最终得到不同壳厚度的核壳结构ZSM-5@Et-PMO(Z@Et-PMO-X)。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N_2吸附等温线、热重分析(TGA)、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对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材料进行一系列形貌和结构表征。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大,且介孔有机壳层中孔道高度有序,并且不同材料形成梯度酸性分布。材料用于丙酮和甘油的缩甘油催化反应,丙酮的转化率可达37%,比传统分子筛催化剂效率要高。第3章,以吸附型分子筛A为模型,利用Stober和生长诱导策略结合的一步法合成固定空腔和固定壳厚的分子筛蛋黄-壳结构YS-A@Et-PMO,之后通过浸渍和还原法在材料上负载铜金属纳米粒子得到Cu/YS-A@Et-PMO。通过一系列表征方法对材料进行形貌、所处化学微环境以及表面金属纳米粒子的价态进行完整表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分析表征功能化核壳材料在芬顿反应中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降解性能。在室温下,材料在10 min内迅速移除60 mg/L MB,并且可以吸附和降解较高浓度MB,同时功能化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尹洋洋,周向华,赵培仲[4](2019)在《分子筛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湿热前后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添加不同质量分子筛(TS)的环氧树脂(EP)作为基体,玻璃纤维(GF)布为增强体,制备了一系列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压板试样,研究了不同TS添加量对其耐湿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进行湿热处理,添加了TS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压板试样比不添加的试样拉伸强度提高约20%~30%。增强效果随添加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添加比例为0.3%时,提升效果相对最好。同时添加0.3%质量比例分子筛的材料在室温条件下脱水速率相对最慢,但不同添加量的试样最终总脱水量大致相同,由此证明大量水分被分子筛锁住,进而减少水对材料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9年02期)

马苗苗,李梅,柯福生[5](2018)在《金属有机框架@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构建和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蒸汽诱导内部水解法(VIH)在介孔分子筛SBA-15孔壁上引入Al_2O_3,合成得到Al_2O_3@SBA-15复合物,随后与对二苯甲酸配体反应,从而制备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IL-53)与介孔分子筛(SBA-15)复合材料(MIL-53@SBA-15)。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N_2吸附-脱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证明成功合成了MIL-53@SBA-15复合材料。染料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L-53@SBA-15复合材料相比于SBA-15、MIL-53及其物理混合样品,表现出对丁基罗丹明染料更高效吸附特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慧[6](2018)在《磁性分子筛复合材料Fe_3O_4@SAPO-5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壳型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Fe_3O_4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毒性低、磁性能优异等特性,常被用来作为核壳型复合材料的内核。纳米Fe_3O_4具有超顺磁性,其包覆后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依然具有超顺磁性,如果外加一个强磁场,能够快速的将其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因此纳米Fe_3O_4及其复合材料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SAPO-5分子筛因为具有较大的十二元环孔道,经常应用于烷烃异构化和正己烷催化裂解等反应。因此本论文将Fe_3O_4纳米粒子作为核,在其外包覆SAPO-5分子筛,形成Fe_3O_4@SAPO-5核壳型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其可以将分离回收作用与SAPO-5分子筛的催化性能集于一体。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以叁乙胺为模板剂、硅溶胶为硅源、磷酸为磷源、拟薄水铝石为铝源,采用改进的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SAPO-5分子筛,合成的分子筛颗粒尺寸在2μm-20μm之间,比表面积分布在148.99-266.74m~2/g;孔容分布在0.19-0.49cm~3/g;微孔孔径分布在0.56-0.70nm。利用XRD、SEM、N_2吸附脱附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模板剂用量、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对SAPO-5分子筛合成、形貌、孔道结构的影响。模板剂与铝源的摩尔比为0.95,晶化时间为12h,晶化温度低于200℃时,有SAPO-34杂晶生成,随着晶化温度升高,不再有杂晶生成,合成纯相的SAPO-5分子筛,因此200℃是适宜SAPO-5分子筛合成的晶化温度。模板剂用量和晶化温度相同时,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颗粒尺寸增大,逐渐由六棱柱状转为球状。在相同的温度(180℃、190℃、200℃)下,随着模板剂用量的增加,晶化时间越短,其比表面积越大。2.在模板剂与铝源的摩尔比为0.95,晶化温度200~oC,时间24h时,采用两种不同大小(20nm和100-300nm)的Fe_3O_4颗粒合成核壳结构的Fe_3O_4@SAPO-5复合材料。并研究了Fe_3O_4不同加入量对其结构、形貌、磁性能、吸附性能的影响。XRD与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在Fe_3O_4对SAPO-5分子筛结构的影响不大,都能合成纯相的SAPO-5分子筛,并无杂峰产生。从N_2吸附测试来看,Fe_3O_4对SAPO-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孔容等影响比较大。模板剂与铝源的摩尔比为0.95,晶化温度200~oC,时间24h时,合成的SAPO-5分子筛比表面积为207.43m~2/g,包覆Fe_3O_4后,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明显降低,在104.49m~2/g以下,可能是Fe_3O_4对SAPO-5分子筛的孔道结构造成了破坏,使其比表面降低。从磁滞回线中可以看到,Fe_3O_4@SAPO-5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磁性能,且随着Fe_3O_4加入量的增大,比饱和磁化强度增大。(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何理均[7](2018)在《原位技术合成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及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高岭土和硅藻土的混合黏土为原料,采用了两种不同体系进行ZSM-5分子筛合成的研究和表征,系统的研究了合成体系中诸因素对分子筛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以混合黏土原位技术合成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3L反应釜的放大实验,研究了混合黏土与分子筛成核晶化过程的构效关系,及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利用混合黏土原位技术合成的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制备出增丙烯催化裂化助剂,考察了助剂增丙烯的性能。(1)采用新型融合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半合成与原位技术融合体系的合成规律,考察了焙土的不同加入方式对制备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晶化体系为n(Na_2O)/n(SiO_2)=0.042、n(SiO_2)/n(Al_2O_3)=29.16、n(H_2O)/n(Na_2O)=396.23时,可合成出具有较大孔径、孔容和多级孔结构的小晶粒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2)采用混合黏土原位技术合成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考察了体系中不同温度、时间和投料比对结晶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在n(SiO_2)/n(Al_2O_3)=10、n(SiO_2)/n(Al_2O_3)=0.28、n(H_2O)/n(Na_2O)=180时,晶化温度150oC下反应72h,得到结晶产物相对结晶度最佳,可以达到77%左右,且具有多级孔道结构。该体系下的重复性良好,表明该合成路线稳定可行。(3)利用混合黏土原位合成最佳优条件,进行放大实验。经过表征后发现,小型实验的工艺参数具有可靠性。合成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相对结晶度为50.5%,与商用ZSM-5沸石分子筛比较,放大样品在热稳定性和孔结构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研究发现合成样品的微孔比表面积占总BET比表面积高达86.1%,比商用ZSM-5沸石分子筛提高了17.6%。而放大样品平均孔径为5.65nm,较商用ZSM-5大(3.03nm)。(4)以混合黏土为原料,研究了原位技术合成体系下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该体系温度为150oC下,晶化反应前期的固相活性SiO_2和活性Al_2O_3在碱性条件下被溶解进入液相体系,其固相含量减少;当时间增加至16h后,开始形成晶体。在晶体进入生长期时,液相中的各组分含量开始降低,而固相的含量开始逐渐增加。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晶化曲线,在120oC下诱导期为29.2h,在135oC下诱导期为25.0h,在150oC下诱导期为13.4h,在160oC下诱导期为10.2h,在170oC下诱导期为8.8h。结果表明,随着晶化温度的不断升高,晶化产物的诱导期逐渐缩短。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晶化曲线的研究,原位晶化体系属于自发合成体系,晶化产物成核阶段的活化能E_(成核)为39.08 kJ/mol。(5)采用原位技术合成的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制备出增丙烯助剂,考察了原位丙烯助剂的物化性质和不同加入量对丙烯、汽油辛烷值和轻油收率的影响,在固定床评价装置上对原位丙烯助剂的裂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原位丙烯助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和孔体积;加入原位丙烯助剂在轻质油收率和液化气等方面优于商用丙烯助剂,且生焦率较低,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期刊2018-05-26)

孙佳奕[8](2018)在《钙钛矿量子点与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sPbX_3(X=Cl,Br,I)钙钛矿量子点(QDs)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质,如发光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可调、量子效率高和发光峰窄等特点,在光电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钙钛矿量子点的稳定性较差以及器件应用中不同种类量子点间的卤素离子会发生交换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如作为荧光材料在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中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拟用多孔分子筛复合量子点的方法改进钙钛矿量子点材料性能。为了克服此叁元组分量子点中Cs~+/Pb~(2+)阳离子在与分子筛内阳离子进行交换合成时存在的强静电排斥作用,我们采用一种简便的两步合成法,即先在水溶液中把Cs~+交换进分子筛,然后在有机溶液中把PbX_2扩散进入分子筛。本方法使钙钛矿量子点在分子筛孔道内原位生成,获得钙钛矿量子点与分子筛的复合材料(CsPbX_3–Y)。实验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复合提高了钙钛矿量子点的温度猝灭效应和光辐照下的稳定性。由蓝光LED芯片与绿光复合材料、红光量子点组装而成的WLED器件,能有效避免红/绿光量子点间的离子交换效应。此器件对应的CIE色坐标为(0.38,0.37),色域可覆盖NTSC标准的114%、Rec.2020标准的85%。针对含碘钙钛矿量子点在光照下极易分解的缺点,进一步通过Mn~(2+)掺杂CsPbCl_3复合分子筛材料作为红光量子点的替代材料。分别在高温、高湿度和长时间光照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稳定性相对于类似组分的纯量子点有非常显着的提高。以CsPb_(0.75)Mn_(0.25)Cl_3–Y作为光转换材料的LED器件工作10小时后,光效并没有明显衰减。由紫外芯片、CsPb(Cl_(0.5),Br_(0.5))_3–Y蓝光复合材料和CsPb_(0.75)Mn_(0.25)Cl_3–Y橙光复合材料组装而成的WLED,其CIE坐标为(0.34,0.36),相关色温(CCT)为5336 K,显色指数(CRI)可达81。本论文表明钙钛矿量子点与分子筛复合材料具有更优越的稳定性,在光转换LED照明以及背光显示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7)

刘晓芳[9](2018)在《核壳结构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筛复合材料通常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筛组成。这种复合材料可以在纳米级尺寸上结合不同的孔隙结构,并产生协同效应。不同类型的分子筛材料往往通过构建不同的核壳结构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核壳结构材料是一种以微纳米级的粒子为核,通过物理或者化学作用在其表面包覆一层或多层不同材质的纳米壳,从而形成具有多功能化的新型材料。它的优势在于其合成方法简单、易重复、壳层厚度可调以及具有多级孔道结构(微孔和介孔)。研究表明,核壳型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这是因为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结合了分子筛的微孔与二氧化硅的介孔,虽然核与壳在孔道结构上相互独立,但是二者在功能上相互联系,从而显示出更强的吸附能力。本文以获得功能性多孔材料为目标,选取微孔分子筛和介孔有机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多元化设计,探索制备多级孔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新方法,尝试合成新型的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并研究这些材料在吸附方面的应用。(1)本文尝试合成Silicalite-1和纳米A型分子筛(Nano-A),以Silicalite-1和Nano-A为核,介孔有机(乙烷)硅(Et-PMO)为壳,采用CTAB为模板剂,期望制备出既有微孔又有介孔的多孔复合材料。但是由于silicalite-1颗粒较大,介孔有机硅壳无法包覆在其表面,因此并未形成以silicalite-1为核的复合材料。而制备的A型分子筛是纳米级尺寸,有利于介孔硅壳的包覆,所以制备出复合材料Nano-A@Et-PMO。研究了分子筛和核壳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核壳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比Nano-A对MB的吸附量高18倍左右。此外,还研究了分子筛和核壳材料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线模型,结果表明两个样品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均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模型。(2)本文将Nano-A型分子筛作为核,双亲性(Amphiphilic,Am)的介孔无机/有机(乙烷)杂化硅(Am-PMO)作为壳,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蛋黄壳结构Nano-A@Am-PMO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N_2吸附、FT-IR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蛋黄壳结构Nano-A@Am-PMO复合材料对MB的吸附性能。相对于Nano-A型分子筛来说,蛋黄壳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大大提高(21倍),说明合成的Nano-A@Am-PMO复合材料是优秀的吸附材料。(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栗硕豪,孙晓丹,朱建华[10](2017)在《烟草降害新型分子筛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这些强致癌物对吸烟者与被动吸烟者都造成潜在的危险,导致基因突变诱发肿瘤。卷烟烟气的TSNA大部分是由烟草中直接转移而来[1,2],如果从烟丝中直接去除TSNAs,即可有效降低卷烟烟气中这种致癌物的含量。"造纸法"是当前烟草工业生产烟草薄片的常用方法,制作过程中对烟丝进行萃取、可以分离出(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A会场: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新原理及新技术》期刊2017-10-24)

分子筛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将水性聚氨酯(WPU)和不同质量分数的SBA-15介孔分子筛进行混合得到复合材料。同时,使用TEM、SEM、FT-IR和TG等方法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表征。研究表明,得到的复合材料WPU/SBA-15的耐热性能比单一的水性聚氨酯的性能要高,且SEM分析显示SBA-15介孔分子筛能够均匀分散在水性聚氨酯中。然而在TEM分析显示SBA-15介孔分子筛在水性聚氨酯中有少许团聚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筛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红,徐积昀,殷萌,范先媛.13X分子筛/凹凸棒土颗粒型复合材料吸附Zn~(2+)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2].王忠发.SBA-15介孔分子筛/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耐热性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

[3].李夏宇.双亲性核壳分子筛多级孔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9

[4].尹洋洋,周向华,赵培仲.分子筛对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湿热前后力学性能的影响[J].粘接.2019

[5].马苗苗,李梅,柯福生.金属有机框架@介孔分子筛复合材料的构建和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18

[6].李慧.磁性分子筛复合材料Fe_3O_4@SAPO-5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7].何理均.原位技术合成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复合材料及催化性能[D].湖南理工学院.2018

[8].孙佳奕.钙钛矿量子点与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9].刘晓芳.核壳结构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8

[10].栗硕豪,孙晓丹,朱建华.烟草降害新型分子筛复合材料[C].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A会场:分子筛及多孔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新原理及新技术.2017

论文知识图

单质硫(黄色)被限制在介孔碳CMK一3的...线团式纳米Na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纳米Na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TEM照...聚氨酯/4A分子筛复合材料Na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SEM照片 a...纳米NaY分子筛复合材料的XRD图

标签:;  ;  ;  ;  ;  ;  ;  

分子筛复合材料论文_刘红,徐积昀,殷萌,范先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