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氧化纳米材料对嗜热四膜虫的毒理效应

三种氧化纳米材料对嗜热四膜虫的毒理效应

论文摘要

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医疗等各个领域。伴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纳米材料通过直接排放与间接传递进入生态系统。在纳米尺寸范围内,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这可能导致纳米材料生物利用度和毒性增加。嗜热四膜虫是一种水生单细胞真核生物,因其具有超高环境敏感性被作为水体环境毒理学中的模式生物。本研究探讨了纳米二氧化钛(n-TiO2)、纳米二氧化硅(n-SiO2)和纳米氧化锌(n-ZnO)三种常见氧化纳米材料对嗜热四膜虫的毒理作用。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n-TiO2、n-SiO2和n-ZnO三种纳米材料对嗜热四膜虫的效应浓度浓度分别为10μg/mL、100μg/mL和50μg/mL,在剂量超过效应浓度后会对细胞活力、增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产生生物胁迫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嗜热四膜虫在24 h对n-SiO2的半抑制浓度是n-TiO2的1.74倍,是n-ZnO的5.83倍。在24 h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纳米材料毒性大小为n-ZnO>n-TiO2>n-SiO2。其中n-ZnO在水体环境中呈现溶解产生Zn2+的离子毒性与n-ZnO颗粒本体毒性的双重毒性。2.n-TiO2、n-SiO2和n-ZnO三种纳米材料的联合效应都会抑制嗜热四膜虫增殖。n-TiO2和n-SiO2、n-TiO2和n-SiO2联合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嗜热四膜虫抑制率与纳米材料总剂量、暴露时间呈正相关。n-TiO2和n-ZnO在24 h联合作用,10μg/mL的n-TiO2会降低2.04%10.81%的嗜热四膜虫抑制率,对n-ZnO产生的毒性具有拮抗作用。随着n-TiO2浓度的增加,在50和100μg/mL浓度下与n-ZnO毒性叠加,具有剂量依赖关系。n-TiO2和n-ZnO在36 h时表现为拮抗作用,n-TiO2会减少n-ZnO毒性。n-TiO2可以通过吸附n-ZnO溶解产生的Zn2+,在100μg/mL浓度下降低了水体中Zn2+浓度14.3%19.4%,从而减少了对嗜热四膜虫产生的毒性。纳米材料的联合作用也会增强细胞的氧化胁迫,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增加。3.在n-TiO2、n-SiO2和n-ZnO三种纳米材料100μg/mL浓度暴露下,嗜热四膜虫中维持细胞活力的ATP2表达水平下调。24 h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ATP2表达量分别为0.39倍、0.8倍和0.26倍,36 h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ATP2表达量分别为0.55倍、0.57倍和0.16倍。应激反应相关基因HSP70、SOD2和CAT表达水平上调。其中具有离子毒性的n-ZnO对细胞影响最大,36 h三种基因表达量分别是n-TiO2的1.31倍、1.88倍和2.67倍,是n-SiO2的1.41倍、1.88和2.67倍。纳米材料的生物胁迫作用会导致四膜虫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应激反应激活。不同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为分析纳米材料的使用风险,对水生态环境的安全评估提供了新的数据,也为将嗜热四膜虫开发为纳米材料水体毒性生物传感器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
  •   1.2 氧化纳米材料的毒性机制
  •   1.3 模式生物嗜热四膜虫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不同纳米材料对嗜热四膜虫的胁迫影响比较
  •   2.1 前言
  •   2.2 材料
  •     2.2.1 实验菌株
  •     2.2.2 纳米材料
  •     2.2.3 实验试剂
  •     2.2.4 实验仪器
  •     2.2.5 主要试剂配制
  •   2.3 方法
  •     2.3.1 纳米材料表征
  •     2.3.2 嗜热四膜虫的培养
  •     2.3.3 嗜热四膜虫浓度的计算
  •     2.3.4 嗜热四膜虫细胞形态观察
  •     2.3.5 单一纳米材料暴露毒理实验
  •     2.3.6 单一纳米材料的半抑制浓度测定
  • 2+毒性对比'>    2.3.7 n-ZnO与 Zn2+毒性对比
  •     2.3.8 细胞蛋白提取
  •     2.3.9 蛋白浓度测定
  •     2.3.10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     2.3.11 过氧化氢酶的测定
  •     2.3.12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4 结果
  •     2.4.1 纳米材料表征结果
  •     2.4.2 纳米材料对嗜热四膜虫形态的影响
  •     2.4.3 纳米材料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影响
  •     2.4.4 测定三种纳米材料24h时IC50
  • 2+毒性比较'>    2.4.5 n-ZnO与 Zn2+毒性比较
  •     2.4.6 纳米材料暴露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
  •     2.4.7 纳米材料暴露对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
  •   2.5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纳米材料联合作用对嗜热四膜虫的胁迫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3 方法
  •     3.3.1 嗜热四膜虫的培养
  • 2与n-SiO2联合作用实验'>    3.3.2 n-TiO2与n-SiO2联合作用实验
  • 2与n-ZnO联合作用实验'>    3.3.3 n-TiO2与n-ZnO联合作用实验
  • 2与n-ZnO联合作用实验'>    3.3.4 n-SiO2与n-ZnO联合作用实验
  • 2与n-ZnO联合作用时n-ZnO溶解度'>    3.3.5 测量n-TiO2与n-ZnO联合作用时n-ZnO溶解度
  •   3.4 结果
  • 2与n-SiO2联合作用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影响'>    3.4.1 n-TiO2与n-SiO2联合作用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影响
  • 2与n-ZnO联合作用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影响'>    3.4.2 n-TiO2与n-ZnO联合作用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影响
  • 2与n-ZnO联合作用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影响'>    3.4.3 n-SiO2与n-ZnO联合作用对嗜热四膜虫增殖的影响
  • 2与n-ZnO联合作用对n-ZnO溶解度的影响'>    3.4.4 n-TiO2与n-ZnO联合作用对n-ZnO溶解度的影响
  •     3.4.5 纳米材料联合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
  •     3.4.6 纳米材料联合作用对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
  •   3.5 讨论
  • 第四章 纳米材料胁迫下嗜热四膜虫相关基因的表达
  •   4.1 前言
  •   4.2 材料
  •     4.2.1 实验菌株
  •     4.2.2 纳米材料
  •     4.2.3 实验试剂
  •     4.2.4 实验仪器
  •     4.2.5 主要试剂配制
  •   4.3 方法
  •     4.3.1 嗜热四膜虫的培养
  •     4.3.2 嗜热四膜虫mRNA的提取
  •     4.3.3 反转录c DNA
  •     4.3.4 Real time PCR引物设计
  •     4.3.5 基因表达分析
  •   4.4 结果
  •     4.4.1 纳米材料对ATP2 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2 纳米材料对HSP70 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3 纳米材料对SOD2 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4 纳米材料对CAT基因表达的影响
  •   4.5 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马江波

    导师: 许静,郭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嗜热四膜虫,生物毒性

    来源: 山西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山西大学

    分类号: X171.5

    DOI: 10.27284/d.cnki.gsxiu.2019.000723

    总页数: 64

    文件大小: 6098K

    下载量: 111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述纳米材料的生产现状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粉体工业 2008(05)
    • [2].我国纳米材料发展问题与前景展望[J]. 中国粉体工业 2016(05)
    • [3].法国对纳米材料实施申报制度[J]. 中国粉体工业 2013(02)
    • [4].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纳米材料分类新标准[J]. 中国粉体工业 2010(05)
    • [5].纳米材料研究进展[J]. 甘肃石油和化工 2011(04)
    • [6].我国正式实施七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J]. 中国粉体工业 2008(02)
    • [7].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可能带来电子工业革命[J]. 中国粉体工业 2013(01)
    • [8].工程纳米材料毒理学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评价[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9].介孔纳米材料在抗衰化妆品中的应用[J]. 新型工业化 2019(10)
    • [10].纳米材料对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扩散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9(05)
    • [11].基于纳米材料改良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20(03)
    • [12].“纳米材料”专题序言[J]. 材料工程 2020(04)
    • [13].纳米材料功能整理纺织品的研究及发展现状[J]. 纺织导报 2020(04)
    • [14].纳米材料导论课程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原则实践路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2)
    • [15].多功能空心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0(05)
    • [16].光热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3)
    • [17].多孔纳米材料固定化酶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7)
    • [18].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制备碳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20(12)
    • [19].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因素及应用[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05)
    • [20].基于2D卟啉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高性能电化学传感[J]. 化工科技 2020(03)
    • [21].碳基纳米材料:助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访中国石化新能源研究所所长荣峻峰[J]. 中国石化 2020(07)
    • [22].一维钴纳米材料的化学制备及磁学应用[J]. 稀有金属 2020(07)
    • [23].纳米材料定义与分类[J]. 轻金属 2020(05)
    • [24].基于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的时间分辨成像[J]. 发光学报 2020(09)
    • [25].手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J]. 分析试验室 2020(10)
    • [26].丛枝菌根真菌对环境纳米材料的响应及减毒效应[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05)
    • [27].纳米材料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 2020(04)
    • [28].功能核酸纳米材料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应用[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20(04)
    • [29].光功能纳米材料与肿瘤光学治疗展望[J]. 发光学报 2020(11)
    • [30].纳米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2)

    标签:;  ;  ;  ;  ;  

    三种氧化纳米材料对嗜热四膜虫的毒理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