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轨接触几何论文_杨广雪,赵方伟,李秋泽,梁云,林国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轮轨接触几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几何,锥度,参数,关系,辙叉,车轮,平顺。

轮轨接触几何论文文献综述

杨广雪,赵方伟,李秋泽,梁云,林国进[1](2019)在《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轮轨磨耗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轮轨磨耗的影响,选取修正的Elkins磨耗指数方法计算轮轨间的磨耗指数,采用ANSYS和SIMPACK联合仿真的方法,将轮对、转向架构架和车体逐步进行弹性化处理,建立全弹性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从时域、有效值、最大值3个方面,结合速度因素,分析摩擦系数、轮对内侧距和轨底坡对轮轨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速度下,摩擦系数越小,轮轨磨耗越严重,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轮轨磨耗趋于平稳;随着轮对内侧距的增大,磨耗指数整体呈增大趋势,但轮对内侧距对轮轨磨耗的影响较小;当轨底坡的值取为1/40~1/20时,轮轨磨耗较小;在相同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下,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加剧了轮轨间的磨耗。(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光,杨岳,易兵,刘文龙,吴永军[2](2018)在《轮轨几何接触点的人工神经网络快速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轮轨几何接触点计算方法的求解过程较为繁琐,计算效率较低。结合迹线法构造钢轨廓形NURBS曲线权因子与轮轨接触点的几何关系,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轮轨几何接触点的快速计算方法,实现不同钢轨廓形条件下轮轨几何接触点的快速计算。实例分析表明: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轮轨几何接触点的计算。(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06期)

邢璐璐,董孝卿,付政波[3](2018)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Kalker CONTACT方法计算轮轨接触几何特性,分析对比了LM,LM_A,S1002CN,LM_(B-10),LM_D,XP55车轮踏面与TB 60,60D,60N钢轨廓型匹配的接触几何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车轮踏面与TB 60钢轨匹配的名义等效锥度最大,与60D,60N钢轨匹配的名义等效锥度较小;LM_A踏面与TB 60钢轨匹配以及LM,S1002CN踏面与60D钢轨匹配时,具有较好的直线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LM,LM_A,S1002CN踏面与TB 60钢轨匹配时,车轮回复到对中位置的能力强;车轮踏面与60N钢轨匹配的接触斑分布均匀,直线上的磨耗性能好;LM_D踏面与TB 60,60D,60N钢轨匹配时也具有很好的磨耗性能;车轮踏面与60N钢轨匹配时,曲线通过的磨耗功最大,磨耗严重。(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05期)

陈嵘,陈嘉胤,王平,高原,徐井芒[4](2018)在《轮径差对道岔区轮轨接触几何和车辆过岔走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列车车轮磨耗或加工误差引起不同车轮名义滚动圆半径偏差,在道岔区固有结构不平顺作用下,轮径差加剧轮轨系统动力性能。为揭示轮径差对高速道岔区车辆走行性能的影响,以某型高速动车组和客运专线12号道岔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不同轮径差对岔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系统分析了高速车辆存在不同类型和幅值轮径差时通过道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平稳性。结果表明,轮径差使轮载过渡位置提前;小轮径车轮位于尖轨侧时,轮对侧滚角增大,道岔固有横向结构不平顺变化剧烈。等值同相轮径差显着恶化车辆过岔走行性能,等值同相轮径差达2mm时,轮轨横向力和脱轨系数快速增大,车辆过岔易发生失稳,平稳性指标达到峰值。建议将同相分布同轴轮径差2 mm或反相分布同轴轮径差3mm作为运用限度,将同轴轮径差1.5mm作为一、二级检修限度。(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肖乾,昌超[5](2017)在《车轮型面磨耗诱发高速铁路轮轨接触几何参数时变的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轨道系统视为无质量的黏弹性力元,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CRH2型高速列车单个车体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轮轨非椭圆滚动接触模型和车轮型面磨耗演变模型,以车轮最大磨耗深度为0.1mm作为车轮型面更新的条件,通过动力学仿真研究轨道系统振动、车辆悬挂力元非线性和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特性等影响下滚动圆半径差、等效锥度、接触角和接触点分布等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时变规律。结果表明:通过不同运营里程下车轮型面磨耗和名义滚动圆半径处磨耗仿真与实测的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和运营里程的增加,车轮型面磨耗会对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等效锥度、滚动圆半径差和接触角在运营里程从0逐渐增加到10万km的过程中变化明显,而从10万km逐渐增加到20万km时变化渐缓,然后在从20万km逐渐增加到25万km的过程中车轮型面磨耗又进一步加剧,等效锥度、滚动圆半径差和接触角的变化幅度又急剧增加,轮轨接触点分布则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由一点接触逐渐向两点接触演变,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也随之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全顺喜[6](2017)在《60 kg/m钢轨和60N钢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我国新研究设计的60N钢轨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运用常用的迹线法,以LM型和LMA型车轮踏面为例,对60 kg/m钢轨(简称60钢轨)和60N钢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及其对轨底坡和轮对摇头的适应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60钢轨,60N钢轨与LM型和LMA型踏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在钢轨上位于钢轨中心位置附近,同时不会在钢轨轨距角附近出现轮轨接触,且在发生轮缘接触前,60N钢轨相比60钢轨对应的等效锥度随着轮对横移量变化很小,说明60N钢轨有效的改善了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同60钢轨,60N钢轨对于LM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20时匹配更佳,对于LMA型车轮踏面,当轨底坡为1/40时匹配更佳,而摇头角对60钢轨和60N钢轨的影响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7年06期)

马增强,张俊甲[7](2016)在《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列车脱轨状态判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脱轨系数与轮重减载率是反映车辆运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车辆脱轨即车轮脱离了钢轨对其的约束而使车辆无法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的现象。目前针对车辆脱轨状态评判指标主要是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这都是从轮轨间的受力特性来加以分析的,虽然力是改变车辆轮轨间接触状态的内在原因,但是轮轨间的作用力不但分布非常复杂,而且轮轨作用力的动态检测很困难,另外这种标准在进行脱轨判定时有着较大的误差与不确定性。因此,针对这些特点与不足,本文提出一种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参数来直接判定脱轨状态的新方法。首先利用VI-Rail建立高速动车组单车模型;设置不同行进速度让单车模型在所设计的轨道上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得到脱轨系数与轮重减载率,提取轮对横向位移、轮对垂向位移、冲角、侧滚角、接触角等轮轨接触几何参数;最后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拟合出一种反应脱轨参数与轮轨接触参数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即脱轨状态判定的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方法不但从根本上摆脱了当前常用脱轨判定方法中对轮轨力检测的依赖,而且对脱轨状态判别的精度更加准确、可靠。这种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火车脱轨判别新方法,可以为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分析提供一种更加科学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05-06)

赵卫华[8](2015)在《固定辙叉区轮轨静态接触几何关系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固定辙叉特殊的轨线布置及复杂的轮轨接触关系,建立固定辙叉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固定辙叉区沿辙叉走行方向主要接触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关键断面轮轨接触点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辙叉轮载过渡段轮轨接触参数变化规律复杂,结构不平顺变化幅值最大且波长较短;轮对横移量增加,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增大,轮轨动力作用增强;辙叉咽喉区和轮载过渡段辙叉侧轮轨接触点变化存在突变。提出应合理设计辙叉区轮载过渡段结构参数,优化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进而改善列车通过时辙叉的受力性能。(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超,张军,李霞[9](2015)在《尖轨几何参数对轮轨弹塑性接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尖轨几何参数对尖轨磨耗的影响,以轮轨型面测量仪在大秦线上测得的数据为基础,建立叁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LM型货车车轮与CHN75钢轨12号单开道岔曲线尖轨接触问题,详细的分析了不同轨底坡和尖轨轨头型面等多种工况下车轮与尖轨接触等效应力和接触斑变化.计算结果表明,1∶40轨底坡尖轨最大等效应力在不同位置变化波动较小,且应力值较小,更有利于LM踏面和尖轨接触时降低接触应力,减缓尖轨磨耗;型面改进优化后的尖轨各个位置接触斑面积得到大幅度提高,部分位置接触应力降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滚动接触疲劳伤损和尖轨磨耗.计算结果为尖轨几何参数优化及设计,减轻尖轨磨耗,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张海,周新建,王成国,肖乾,林凤涛[10](2015)在《轮轨非线性几何接触对铁道车辆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一般的机械系统相比,铁道车辆系统有着特殊的轮轨接触关系。尽管在理论上轮轨接触的几何关系是确定的,但是它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在高速运行条件下对铁道车辆运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分析了轮轨滚动接触的几何线性和非线性参数表达,并通过车辆临界速度分叉图讨论了它们对车辆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车轮踏面名义等效锥度的减小,会使车辆线性临界速度和非线性临界速度增大;而在名义等效锥度大致相同时,轮轨接触的几何非线性参数的变化对车辆的动力学响应有比较大的影响,随着它的减小,速度分叉图中轮对横移幅值小的临界速度明显减小。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也能得到相似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轮轨接触几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的轮轨几何接触点计算方法的求解过程较为繁琐,计算效率较低。结合迹线法构造钢轨廓形NURBS曲线权因子与轮轨接触点的几何关系,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轮轨几何接触点的快速计算方法,实现不同钢轨廓形条件下轮轨几何接触点的快速计算。实例分析表明: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高效准确地实现轮轨几何接触点的计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轮轨接触几何论文参考文献

[1].杨广雪,赵方伟,李秋泽,梁云,林国进.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轮轨磨耗的影响研究[J].铁道学报.2019

[2].杨光,杨岳,易兵,刘文龙,吴永军.轮轨几何接触点的人工神经网络快速计算方法[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8

[3].邢璐璐,董孝卿,付政波.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对比分析[J].铁道建筑.2018

[4].陈嵘,陈嘉胤,王平,高原,徐井芒.轮径差对道岔区轮轨接触几何和车辆过岔走行性能的影响[J].铁道学报.2018

[5].肖乾,昌超.车轮型面磨耗诱发高速铁路轮轨接触几何参数时变的规律[J].中国铁道科学.2017

[6].全顺喜.60kg/m钢轨和60N钢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对比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7

[7].马增强,张俊甲.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的列车脱轨状态判别方法[C].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8].赵卫华.固定辙叉区轮轨静态接触几何关系计算[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

[9].李超,张军,李霞.尖轨几何参数对轮轨弹塑性接触的影响[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5

[10].张海,周新建,王成国,肖乾,林凤涛.轮轨非线性几何接触对铁道车辆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

论文知识图

2轮轨接触几何关系1.2轮轨接触...1 轮轨接触几何计算插值法LM磨耗型踏面车轮与60 kg/m钢轨型面配...原匹配状态轮轨接触几何的接触...内侧距1353mm时轮轨接触几何的...轮对摇头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

标签:;  ;  ;  ;  ;  ;  ;  

轮轨接触几何论文_杨广雪,赵方伟,李秋泽,梁云,林国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