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谬见论论文_蒋宇娇

意图谬见论论文_蒋宇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意图谬见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图,批评,误读,萨特,客观主义,文本,哲学。

意图谬见论论文文献综述

蒋宇娇[1](2016)在《语文学科文本解读中的“意图谬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品一旦写出,就脱离作者而具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因此,作者的意图不等于作品的意义。语文学科文本一旦进入阅读过程,就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作品"。文学批评中的"意图谬见"反对将作者意图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语文学科文本解读中的"意图谬见"要强调的是,作者的构思或意图不是文本解读的中心,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对作者构思或意图的解读。正确对待文本解读中的"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有助于揭示作品意义。(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许冯冯[2](2014)在《本事批评与意图谬见论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事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方式,主张从文本的外部对文本进行阐释,认为作者的意图决定作品的本义,而新批评派的意图谬见论则主张完全从文本本身进行研究,摒弃一切外部因素。从理论主张和阐释方法两方面看,本事批评和意图谬见论各有短长。(本文来源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聂家伟,张彬[3](2014)在《《意图谬见》译文的献疑和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Intentional Fallacy原文对照,罗少丹翻译的《意图谬见》一文的译文有漏译、误译现象,另有一些可待商榷之处。结合丁涪海翻译、黄宏煦校订的《意图说的谬误》和史亮翻译的《意图误置》两个版本,对罗少丹的译本中的这些漏译、误译等进行校订,有助于发现问题。(本文来源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毕跃忠[4](2011)在《意图谬见:评帕特里克·怀特《风暴眼》中伊恩形象的经典误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暴眼》是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当代小说家帕特里克.怀特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公伊恩自始至终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游弋徘徊,不能审时度势,而是顽固地抱守着虚假的自我认同:英雄主义、骑士精神和浪漫情结。将伊恩这一形象置于英美新批评派代表人物维姆萨特提出的"意图谬见"理论镜像中,读者可以看出:被经典批评加冕为"悲情英雄"的伊恩事实上毫无英雄色彩可言,称其为"英雄",乃是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经典误读。(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邓文华[5](2008)在《比厄斯利美学与“意图谬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试图梳理比厄斯利美学和意图谬见之间的密切联系,包括比厄斯利美学为意图谬见理论提供的哲学支持,意图谬见的几层含义,以及比厄斯利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意图谬见的批驳,等等。总的说来,理解这两者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把握文学批评理论和美学中的意图之争。(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李波[6](2007)在《鼎盛中的转折——浅议《意图谬见》得与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深入分析《意图谬见》内涵的基础上肯定了其合理性,重点剖析了其荒谬性所在,从而得出《意图谬见》只是继承了英美新批评偏失一面,而恰恰掩盖了英美新批评的精华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学术研究)》期刊2007年16期)

傅晓微,王毅[7](2004)在《“误读论”、“意图谬见说”与追附西风》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一些学者对西方文论略知皮毛便奉若神明 ,大肆鼓吹一些貌似“激进”实则违背文艺批评规律的“新潮”理论。下面一段《人民网》转载的文字 ,集中代表了这种倾向 :  我想 ,作家对批评家的指责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他们可能(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04年05期)

王毅[8](2004)在《“错将沙砾作宝珠”的谬误——“意图谬见”与追附“意见谬见”简说》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西方文论的追逐,形成一种潮流。有的理论追新族,甚至把在西方已经遭到痛击和淘汰的理论沙砾也奉为“金珠”。对国内批评界对“新批评”和导致新批评走极端的“意图谬见”说作了一番考量后有这样的教训:在引进国外理论的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它的合理的成分,有取舍地“拿来”为我所用,那就很容易陷入只鳞片爪的理解和舍本逐末的运用。尤其是在引进西方20世纪理论问题上,更值得小心。(本文来源于《天府新论》期刊2004年01期)

王学勤[9](2002)在《意图谬见论的文学批评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批评派成员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提出了意图谬见这一批评理论。在他们看来,文学批评必须以文本为中心,坚持客观主义,才能实现对文学的科学研究。因而他们反对包括传记式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等一切在他们看来是从文学的外部条件找根据的文学批评。 本文要探讨的是意图谬见论的文学批评学意义。序论简要回顾意图谬见论的历史,简介新批评派意图谬见论的主要观点。在正文中,首先论述意图谬见论的合理性。一是作者身份与意图确认的问题使得从作者生平、思想出发研究作品产生困难;二是作者意图与作品意义间的“错位”,而且它也证明了可以从文本推测作者;叁是文学批评的特性。文学批评有自身的研究对象,具有历史性、主观性。相对而言,作品意义的研究就可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其次,本文分析意图谬见论的片面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者身份与意图的确认趋于科学化;二是从文学创作上讲,作者的意图与作品意义之间的错位,也只是与“一致”相对而言才有意义。作品毕竟是作者的产品,而作者又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作者。因此,作者的意图与作品的意义之间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在这里还将对“作者之死”这样一种极端的观点进行分析;叁是对文学批评的全面性要求与文艺心理学的忽略。新批评对作者与作品的联系重视不够,对其它的批评思想与方法缺少充分的借鉴,排斥文艺心理学,体现了新批评的科学与理性原则。 /迄巨八硕士学住论文 w AIAffiR’S ThESIS 最后,本文讨论意图谬见论对于文学批评学的意义。它虽然存在着很大 的片面性,但是它也深刻地指出了传统的文学批评脱离文本去研究文学的弊 端,努力使文学研究回归本体,真正研究文学自身的特性与规律。它不仅仅 是一种方法上的纠正,更是文学本质研究思想上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意图谬见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事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方式,主张从文本的外部对文本进行阐释,认为作者的意图决定作品的本义,而新批评派的意图谬见论则主张完全从文本本身进行研究,摒弃一切外部因素。从理论主张和阐释方法两方面看,本事批评和意图谬见论各有短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图谬见论论文参考文献

[1].蒋宇娇.语文学科文本解读中的“意图谬见”[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

[2].许冯冯.本事批评与意图谬见论的对比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3].聂家伟,张彬.《意图谬见》译文的献疑和商榷[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4

[4].毕跃忠.意图谬见:评帕特里克·怀特《风暴眼》中伊恩形象的经典误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邓文华.比厄斯利美学与“意图谬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李波.鼎盛中的转折——浅议《意图谬见》得与失[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7].傅晓微,王毅.“误读论”、“意图谬见说”与追附西风[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

[8].王毅.“错将沙砾作宝珠”的谬误——“意图谬见”与追附“意见谬见”简说[J].天府新论.2004

[9].王学勤.意图谬见论的文学批评学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意图谬见论论文_蒋宇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