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碳水化合物论文_王鹏飞,任浩,翟华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解碳水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水化合物,色谱,纤维素,瘤胃,亚硫酸,盲肠,糠醛。

水解碳水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任浩,翟华敏[1](2019)在《杨木碳水化合物自水解特征的P因子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对杨木自水解生物炼制中碳水化合物反应的调控,系统研究了不同P因子对杨木自水解体系中pH值、水解率、还原糖、综纤维素、不同单糖以及糠醛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因子增大至约2 800,体系pH值不断降低至3.6,总水解率和综纤维素脱除率分别高达47%和54%,来自聚戊糖的阿拉伯糖、鼠李糖几乎完全水解,木聚糖大部分水解,葡聚糖脱除率为37%;总水解趋势、综纤维素脱除、聚戊糖脱除过程均可分为快速和慢速脱除两个阶段;P因子和糠醛的产生具有正相关性,分为慢速阶段和快速阶段,戊糖糠醛转化率达40%。P因子对杨木碳水化合物自水解具有调控性。(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赵岩,刘银,朱金波[2](2019)在《双相体系中催化碳水化合物水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廉价催化剂硅酸铝盐与痕量的盐酸组合,在双相体系中催化碳水化合物有效地转化制备5-羟甲基糠醛(HMF)。葡萄糖在水/正丁醇两相体系中在453 K下反应30min达到了100%的转化率,并可以获得61.5%产率的HMF。同时,在双相体系中在453 K下反应40min能有效地转化多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制备HMF。此外,硅酸铝盐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试验中重复5次以上其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本催化体系在碳水化合物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化学品领域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和商业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庄京顺,王晓军,王兆江[3](2016)在《液相色谱法同时测量杨木预水解液中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利用液相色谱仪直接测量杨木预水解液中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利用色谱柱Symmetry C18(4.6mm×250 mm,5μm),流动相5%的乙腈/0.02 mol/L Na H_2PO_4(用H_3PO_4调节pH至2.9)和乙腈/甲醇1∶1(v:v),检测波长210nm和270nm,流速1m L/min,可同时测出杨木预水解液中甲酸、乙酸、乙酰丙酸、5-羟甲基糠醛(5-HMF)、糠醛、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丁香醛和愈创木酚9种化合物。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16%、103.03%、101.85%、99.01%、102%、98.18%、105.26%、101.7%和99.01%。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许敬亮,李谢昆,袁涛,郭颖,周卫征[4](2015)在《微藻碳水化合物高效积累与水解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效的光合微生物,微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H_2O、大气中的CO_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存储在微藻生物质(淀粉、纤维素等)中,是制备燃料乙醇的理想原料。利用微藻制备燃料乙醇具有诸多优势,例如光合效率高、不占用耕地、生产可全年进行、能吸收CO_2、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且易于转化等,因此微藻生物乙醇被称作第叁代生物乙醇。研究鉴定了1株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微藻藻株;研究不同氮浓度对微藻细胞内淀粉积累的影响;采用模拟废气培养微藻,研究废气对微藻细胞内代谢组分的影响,探究工业废气培养微藻的可行性;采用高温液态水法预处理微藻生物质,研究其对酶解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寻找最优预处理条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 8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藻株WZKMTT属于栅藻属Scenedesmus sp.。设计5个含不同氮浓度的BGll培养基培养微藻Scenedesmus sp.WZKMT,分别为0g/L、0.5 g/L、1.0 g/L、1.5 g/L、2.0 g/L,测定不同氮浓度条件下其生物质浓度、淀粉及总糖含量。在不含氮条件下,微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而其它氮浓度条件下,微藻生物质浓度无明显差异,可达4 g/L以上。在氮缺乏条件下(0g/L、0.5 g/L),淀粉含量在培养前6天较高,培养8天后,各氮浓度条件下的淀粉含量差异不大。推测淀粉作为短期应急响应物质合成,而对于长期培养,可以优化培养体系中的氮元素浓度,减少营养物质的供给,降低培养成本。该藻株总糖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可达68.95%和56.27%,与目前文献报道的产醇微藻藻株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56.27%的淀粉含量是目前文献报道中的最高值。以7%CO_2条件为对照组,利用模拟废气(15%CO_2,200 ppm SO_2,100 ppm NO,N_2平衡)培养微藻Scenedesmus sp.WZKMT,测定了生长参数、培养液pH变化、模拟废气气体吸收率、微藻细胞中总糖、淀粉、蛋白质、叶绿素、油脂含量的变化情况。模拟废气中的SO_2和NO的溶解会降低培养基的pH值,并对微藻细胞产生毒性,降低培养体系的缓冲性能。模拟废气会抑制微藻的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在模拟废气条件下,微藻生物质浓度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14 g/L和36.23%,而在对照条件下,最高分别为3.25 g/L和53.16%。利用模拟废气培养的微藻细胞比对照组积累更多的蛋白质、叶绿素和油脂。脂肪酸成分分析表明,模拟废气和7%CO_2培养的微藻细胞中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采用高温液态水法(LHW)预处理微藻Scenedesmus sp.WZKMT生物质,以酶解48 h后酶解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条件对提高酶解效率的影响。实验中研究了预处理温度、时间、固液比3个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优的预处理温度、时间、固液比单因子分别为140℃、40 min、1:15。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高温液态水预处理参数为147℃、41 min、1:13。在此条件下,酶解48 h后的葡萄糖回收率为89.32%,与未经过高温液态水预处理的样品(葡萄糖回收率为17.91%)相比,提高了近4倍,说明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法能大大提高微藻的酶解糖化效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高温液态水预处理会破坏细胞结构,预处理后的微藻细胞表面积增加,细胞壁暴露出更多的微细纤维。(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21)

马晓娟[5](2014)在《竹材预水解碳水化合物溶出规律及其降解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水解是生产溶解浆的重要工段,也是实现生物质能源转化的重要步骤。预水解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护纤维素的条件下,尽可能脱除植物纤维原料中的半纤维素。论文从水解液及水解固体基质两个方面出发,研究预水解条件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与溶出的影响;通过对竹材表层和内层半纤维素性质的分析,研究传质因素对半纤维素降解的影响;通过对竹材基质表面宏观、微观结构及其组成的分析,探明阻碍半纤维素降解与溶出的制约因素;以竹材综纤维素为模型,分析竹材预水解过程假木质素的生成规律;采用木质素的分离提取方法,分离出水解综纤维素中的假木质素,并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论文的研究结果对竹材溶解浆生产过程预水解及后续蒸煮、漂白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生物质预处理和酶解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水解液中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分析对其进一步的加工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论文分析了水解工艺对竹材水解液组成的影响,对水解液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分离,分析了竹材水解液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温度有利于半纤维素组分的溶出,但也加快了糖的分解以及糠醛类产物的生成。温度170℃,时间为90min时,水解液中总木糖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1g/L。水解液中半纤维素包括水溶性半纤维素和水不溶半纤维素两部分。水解液的浊度主要取决于木质素和不溶半纤维素组分的含量,伴随着半纤维素的降解溶出及木质素的降解及缩合,水解液的浊度先上升后下降,水解至240min时,水解液近乎透明。水解液中溶出的木质素分子量较低,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易发生缩合反应。论文对竹材预水解过程半纤维素的降解和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竹材预水解过程中传质因素对半纤维素降解和溶出的影响,提出了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溶出的路径和模型。在水解初期,半纤维素脱除速率较快,提高温度可以显着提高半纤维素的脱除速率,但其脱除量的提高并不显着,半纤维素的脱除率仅能达到60%左右。水解前期,半纤维素降解产生的水溶性组分基本可以溶出,随着水解的进行,固体基质中剩余半纤维素的水溶性成分增加。水解时间由90min延长至240min,水解固体基质中的水溶性成分从5%增加至15%。水解初期,半纤维素分子量在内表层的差别不大。随着反应的进行,传质阻力的增加将水溶性半纤维素封闭在竹片内部,从而使表层半纤维素的分子量高于内部半纤维素的分子量;水解至90min时,表层半纤维素的Mw和Mn分别高内层半纤维素Mw和Mn13.5%和21.5%。半纤维素的脱除是降解和扩散的综合结果。高温条件下半纤维素降解产物的扩散迁移或水解成低分子水溶性产物是半纤维素脱除的主要路径。分析了在水解过程中竹材纤维素晶体结构的变化以及降解和溶出行为,研究了竹材纤维素的水解动力学。当水解温度高于150℃时,纤维素才开始降解;在水解过程中,低分子量的纤维素首先降解,低分子量纤维素的降解和溶出使其Mw和Mn先略上升后再下降;当半纤维素的脱除率达到极限值后,纤维素开始剧烈降解。为了得到较高得率及较高聚合度的纤维素,水解温度应控制在170℃以下,水解时间控制在90min以内。水解过程中,纤维素的结晶结构保持不变,为Ⅰ型,但其结晶度和晶面尺寸随着水解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部分不稳定的Ia及次晶会向稳定的Iβ转变。纤维素水解动力学属于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此条件下纤维素水解活化能为121.0kJ/mol。分析了水解过程中竹材表面的宏观和微观性质,分析了影响竹材半纤维素降解和溶出的因素,研究了低剂量电子辐照处理对竹材预水解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影响。在水解初期,竹材表面微观形貌变化不大。当水解时间超过60min后,竹材表面出现木质素微球。随着水解的进行,微球不断增大、增多且融合成片状附着在竹材表面,最终在竹材表面上逐渐覆盖一层木质素涂层,疏水性木质素涂层的存在会减缓水分子的渗透,影响竹片内部半纤维素降解小分子的扩散与迁移。对竹片进行0-50kGy电子辐照处理,竹材纤维素的降解优先发生在纤维素的无定形区,纤维素结晶区比较稳定。低剂量电子辐照对纤维素的降解作用会促进竹材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降解和溶出。探讨了竹材水解固体基质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以竹材综纤维素为模型物,分析竹材水解过程中假木质素的形成,分析了假木质素的结构和性质。苯醇抽提会将一部分降解的的木质素除去,从而使Klason木素和酸溶木素分别下降10~35%和15-75%。为排除苯醇抽提对木质素含量测定造成的影响,论文提出了不使用苯醇抽提的木质素测量新方法。综纤维素在水解过程中其表面逐渐出现微球,木质素含量不断提高;水解过程中,综纤维素C1含量略有下降后逐渐增加,O/C略有上升后下降。水解至240min时,综纤维素O/C从0.68下降至0.54。与原本木质素相比,假木质素结构中含有更多的脂环族和羟基。与原本木质素羟基或醚键大部分直接与苯环相联相比,假木质素中O更多以脂肪族OH或醚键形式存在。水解的进行会促使假木质素C1含量提高,而C2含量和O/C下降。水解从150min进行至240min,假木质素的O/C从0.35降低至0.24。在水解过程中,假木质素结构中的脂肪族结构会减少,而芳香结构则会提高。假木质素的Mw和Mn会随着水解进行不断增加,而且Mn增加的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4-10-01)

赵旭红,石海强,平清伟,牛梅红,张健[6](2014)在《芦苇热水预水解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木素溶出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芦苇热水预水解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木素的溶出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芦苇中的聚戊糖含量、木素含量和灰分含量均不断降低,预水解对芦苇中聚戊糖含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酸溶木素和灰分;随着预水解温度的升高,半料浆得率明显下降。预水解温度对半料浆的聚戊糖、木素、灰分、综纤维素含量和半料浆得率的影响大于保温时间。芦苇预水解的较佳工艺条件是液比1:8,预水解温度170℃,保温时间105 min;在此预水解处理条件下可溶出76.4%的聚戊糖、38.4%的综纤维素、42.1%的木素和75.1%的灰分。(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5-22)

曲永水[7](2012)在《离子液体催化碳水化合物水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碳水化合物制备5-羟甲基糠醛(5-HMF)这一新型平台化合物被视为“连接石化工业和生物质工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环节”,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将离子液体应用于5-HMF的合成可以实现该过程绿色环保,成为各国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酸性离子液体上,而且离子液体也主要作为溶剂来使用。本论文从用于5-HMF合成的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研究出发,合成了一系列酸性离子液体,通过结构表征和催化糖类脱水结果分析,创新性地开发出用于5-HMF合成的碱性和中性离子液体催化剂,获得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并对上述离子液体用于催化碳水化合物水解制备5-HMF的催化性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先合成了Br nsted酸型离子液体[BMIM]_3PW_(12)O_(40)与[BMIM]_3PW_(12)O_(40),并用于催化果糖脱水。当催化剂与果糖质量比(R)为0.5时,在120℃温度下仲丁醇溶剂中反应2小时,5-HMF的收率可达99.14%,该催化剂还表现出温控相催化剂的特性,反应中与体系形成均相,反应结束降温后,可以经过简单的过滤分离进行提纯,且重复使用6次仍能保持较高的收率;但将[BMIM]_3PW_(12)O_(40)催化剂用于催化葡萄糖、蔗糖、淀粉与纤维素水解,催化性能明显下降,5-HMF的收率分别为:7.65%、31.09%、16.17%与6.94%。结合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分析,认为葡萄糖异构化为烯醇中间体为碳水化合物水解反应的控制步骤,合适的催化剂必须具有较好的催化异构化性能。进而,结合碱性催化剂有利于糖类异构化反应的特点,合成了一系列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EMIM]OH、[BMIM]OH、[HMIM]OH、[OMIM]OH与[BMIM]_2CO_3、[BMIM]PhCOO、[BMIM]OAc、[AEMIM]BF_4,进行碳水化合物水解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碱性更强的氢氧化及其他碱性离子液体,咪唑环上带有氨基取代基的[AEMIM]BF_4在碳水化合物水解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实验条件下(R=0.5,DMSO中,160℃)催化果糖、葡萄糖、蔗糖、纤维二糖、淀粉与纤维素的最高收率分别为:97.60%、45.25%、68.21%、34.25%、46.77%与26.07%。结合动力学分析证实了碱性离子液体催化体系有利于将单糖转化为烯醇异构体,进一步转化为5-HMF。但产物中有一定量乙酰丙酸存在,说明在碱性条件下,5-HMF容易发生歧化转变成其他酸类物质。为抑制乙酰丙酸类物质的生成,本文又合成了[C_2OHMIM]BF_4等中性离子液体,并对其催化果糖的脱水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5-HMF的收率几乎达到100%,对葡萄糖、蔗糖、纤维二糖、淀粉与纤维素也有很好的催化效果,最高收率分别为:67.30%、76.19%、33.49%、42.93%与41.66%。这一结果证实了离子液体去碱性化有助于抑制葡萄糖分子形成羧酸及5-HMF降解为乙酰丙酸的副反应,从而促进了结构更为复杂的碳水化合物水解制备5-HMF。论文最后建立了果糖在酸/碱离子液体催化作用下的各级反应速率常数,获得了动力学速率方程;并探讨了碳水化合物在离子液体催化下水解制备5-HMF的过程:(1)碳水化合物水解为葡萄糖小分子;(2)葡萄糖通过LBAE反应实现异构化为烯醇异构体;(3)通过脱水、异构化、环化为五元环半缩醛;(4)分子内消去脱一分子水得到最终产物。(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2-05-30)

张鹏飞,于安乐,韩坤,杨蕾,高巍[8](2009)在《不同比例结构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日粮对瘤胃脂肪水解和脂肪酸氢化程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数链和支链脂肪酸在动物产品中的沉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微生物对脂肪酸的作用。而反刍动物瘤胃营养的特殊性决定了日粮脂肪在摄入后不久便在微生物脂解酶的作用下迅速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瘤胃微生物利用饲料发酵过程产生的氢将不饱和脂肪酸进行生物氢化,生成饱和脂肪酸,(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09年15期)

黄燕华,冯定远[9](2004)在《不同纤维素酶对鹅盲肠微生态及水解碳水化合物酶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多数禽类,盲肠是主要消化场所,盲肠中的消化过程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或者通过来自小肠的剩余消化酶进行,盲肠发酵的主要基质是未消化的淀粉和非淀粉多糖。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鹅饲粮中添加纤维素酶,改变了纤维素的利用率后,对其盲肠微生态以及碳水化合物酶类的影响。试验将1日龄马岗鹅320只随机平均分为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试验组日粮分别添加A、B、C 3种不同的纤维素酶。选用木霉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A)、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B)及青霉液(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8-01)

邹文中,杨志岩,谢来苏[10](1993)在《荻苇制浆废液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条件选择及其气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废液的叁种水解法:A法(3h水解后加肌醇)、B法(2h水解后,加肌醇混合均匀、稀释后,再水解1h)和c法(2h水解后,加肌醇混合均匀,汽蒸0.5h)。经气相色谱分析,其结果显示:A法、B法和C法中25%H_2SO_4、36%H_2SO_4水解样品各单糖含量大小顺序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但C法中5%H_2SO_4水解样品则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较好的叁种水解法以5%H_2SO_4C法为最优化法,单糖总量测得为5.89g/1。它具有测定结果重现性好、分离效果好,水解用酸量少、保留时间短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水解碳水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廉价催化剂硅酸铝盐与痕量的盐酸组合,在双相体系中催化碳水化合物有效地转化制备5-羟甲基糠醛(HMF)。葡萄糖在水/正丁醇两相体系中在453 K下反应30min达到了100%的转化率,并可以获得61.5%产率的HMF。同时,在双相体系中在453 K下反应40min能有效地转化多糖(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制备HMF。此外,硅酸铝盐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试验中重复5次以上其活性没有明显下降。本催化体系在碳水化合物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化学品领域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和商业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解碳水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鹏飞,任浩,翟华敏.杨木碳水化合物自水解特征的P因子调控[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2].赵岩,刘银,朱金波.双相体系中催化碳水化合物水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英文)[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9

[3].庄京顺,王晓军,王兆江.液相色谱法同时测量杨木预水解液中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产物[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6

[4].许敬亮,李谢昆,袁涛,郭颖,周卫征.微藻碳水化合物高效积累与水解利用研究[C].2015中国酶工程与糖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5].马晓娟.竹材预水解碳水化合物溶出规律及其降解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6].赵旭红,石海强,平清伟,牛梅红,张健.芦苇热水预水解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木素溶出规律研究[C].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7].曲永水.离子液体催化碳水化合物水解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

[8].张鹏飞,于安乐,韩坤,杨蕾,高巍.不同比例结构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日粮对瘤胃脂肪水解和脂肪酸氢化程度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

[9].黄燕华,冯定远.不同纤维素酶对鹅盲肠微生态及水解碳水化合物酶类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10].邹文中,杨志岩,谢来苏.荻苇制浆废液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条件选择及其气相色谱分析[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1993

论文知识图

粘粒分散率与水解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同酶比电池结束运行时的TSS和VSS及其...不同烹调压力下粳米和红小豆碳水化合...土壤T-GRSP(A)和EE-GRSP(B)含量随栽...不同类型的淀粉含量和淀粉消化指数(S...豆粥冷藏前后碳水化合物水解进程的差...

标签:;  ;  ;  ;  ;  ;  ;  

水解碳水化合物论文_王鹏飞,任浩,翟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