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曲度论文_张学斌,石新明,薛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腰椎曲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腰椎,曲度,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板床,角度,骨密度。

腰椎曲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斌,石新明,薛磊[1](2019)在《推拿手法治疗LDH效果及对腰椎曲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就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腰椎曲度、腰椎功能评分、腰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腰椎前屈角度、后伸角度、侧屈角度、旋转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腰椎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腰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纠正其腰椎曲度,解除其腰椎功能障碍和腰椎疼痛状态,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9期)

冯贺龙[2](2019)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曲度与病情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资料并且测量腰椎曲度参数值,计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指标,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与病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二科门诊就诊的72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少年患者,年龄区间为13~25岁,平均20.6±2.8岁。选取治疗前的腰椎侧位X线片,取经过S1椎体上终板切线与水平线相交的夹角为骶骨倾斜角,测量其角度;分别取经过L1椎体上终板与经过S1椎体上终板的切线,两切线垂直线的夹角为腰椎前凸角,采用Cobb角测量法进行测量;将T12椎体后下缘至S1椎体后下缘的各个椎体后缘连接为一条弧线,此弧线顶点与T12后下角和S1后下角连线的垂直距离为腰椎曲线指数,采用Seze法进行测量,叁个参数的测量精度均为0.1°。其次,计算患者填写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所得分数。应用SPSS软件,分别计算、分析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以及腰椎曲线指数与患者填写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所得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青少年患者腰椎前凸角平均值为34.51±6.00°,骶骨倾斜角平均值为24.23±3.52°,腰椎曲线指数平均值为10.28±1.97mm。患者填写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所得分数平均值为46.25±7.46分;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分数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939),与患者性别无关(r=0.108);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骶骨倾斜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分数呈正相关(r=0.925);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腰椎前凸角、腰椎曲线指数与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分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947、-0.951)。结论:1、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与病情指标之间为正相关;2、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以及腰椎曲线指数的变化与青少年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周长林[3](2018)在《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分析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自2014-08-2016-11,选取268例女性患者,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法)来测定其腰椎骨密度值——BMD值、T值以及Z值等,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侧凸Cobb角。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结果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系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矢状面Cobb角和腰椎侧凸Cobb角之间没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杜鑫冲,王军,马朋朋,杨毅鹏,杨新明[4](2018)在《Coflex非融合固定术对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曲度与活动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oflex非融合固定术对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曲度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纯慢性下腰痛患者51例(单纯下腰痛组)、腰椎不稳患者68例(腰椎不稳组)、查体健康者41例(健康对照组),均拍腰椎正侧位X片,对比叁组腰椎矢状曲度及腰椎活动度差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腰椎不稳组均分为融合术组、非融合术组,分别采用融合术及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两组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矢状曲度及腰椎活动度。结果腰椎不稳组矢状曲度高于其他两组,腰椎活动度低于其他两组(P均<0.05)。健康对照组、单纯下腰痛组矢状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下腰痛组腰椎活动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融合术组治疗优良率高于融合术组(P<0.05)。术前非融合术组与融合术组ODI值、腰椎矢状曲度、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值、腰椎矢状曲度较术前降低(P均<0.05),腰椎活动度较术前升高(P<0.05),且非融合术组变化更明显(P均<0.05)。结论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可缓解腰椎不稳患者关节退变,改善腰椎矢状曲度与活动度,效果优于融合术。(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21期)

刘湘,赵晓东,龙耀武,黄凯,付美奇[5](2017)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程度与腰椎曲度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程度与腰椎曲度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2例保守治疗无效需开放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手术组,同时从保守治疗有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检科正常人员中选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52例分别作为保守治疗组、正常组,3组皆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曲度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度、骶骨倾斜角、Harrison椎体后缘切线角,并对所测量数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度、骶骨倾斜角、Harrison椎体后缘切线角在3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的4种测量值均比正常组明显减小(P<0.01),腰椎前凸角度及骶骨倾斜角比保守治疗组减小(P<0.05),但腰椎曲线指数及Harrison椎体后缘切线角与保守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度、Harrison椎体后缘切线角均比正常组小(P<0.01),但骶骨倾斜角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结论腰椎盘突出症越严重患者其腰椎曲度异常改变也越明显,在临床治疗中应意识到腰椎曲度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7年24期)

李嘉欣,汪翔,何玉麟[6](2016)在《腰椎曲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影像学手段研究中青年腰椎曲度与L5S1椎间盘突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18~40岁行腰椎MRI检查者369例,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组184例,正常对照组185例。在T2WI正中矢状位上测量腰骶角与腰椎前凸角度,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者与对照组间及男女间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度的差异性。结果 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与对照组间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度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中男女间腰骶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曲度与L5S1椎间盘突出具有相关性,腰骶角与腰椎前凸角度能评价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腰椎曲度变小即腰骶角减小或腰椎前凸角度减小,易增加L5S1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提示可以通过测量腰骶角、腰椎前凸角度来帮助人们提前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做好防范。(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杜双庆,刘军,桑辉,王响,朱艳风[7](2015)在《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对腰椎曲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JOA评分的改善情况及作用机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治疗,14天为1个治疗疗程,治疗1疗程后进行结果评定。结果:治疗总优良率达93.33%;腰椎曲度治疗前为(8.54±2.12)cm,治疗后为(17.13±1.93)cm;JOA评分治疗前为10.53±4.32,治疗后22.83±3.48。治疗后的腰椎曲度、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能够明显改善腰椎曲度及JOA评分,很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药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杜诚恳,吴铅谈,翁文水[8](2015)在《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曲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探讨女性腰椎骨密度改变与腰椎曲度之间的相关性,定量了解女性腰椎骨密度改变与腰椎曲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女性患者通过DXA法测定其腰椎骨密度值(T值、Z值、BMD值),同时在其X线片上测量腰椎矢状面Cobb’s角、腰椎侧凸Cobb’s角,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腰椎骨密度与腰椎矢状面Cobb’s角及腰椎侧凸Cobb’s角的相关性。结果女性腰椎骨密度值与腰椎曲度之间相关系数分别是r=-0.072,P=0.518;r=-0.104,P=0.350;r=-0.105,P=0.348;r=-0.020,P=0.860;r=0.100,P=0.373;r=0.065,P=0.564,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具有相关性。结论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矢状面Cobb’s角及腰椎侧凸Cobb’s角之间没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曹毅,万业达,李宝玖,何岸苇[9](2015)在《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评价的影响。方法:对50例患者分别行站立位与侧卧位X线腰椎检查,采用Seze法测量不同体位的腰椎曲线指数和前凸指数,Cobb法测量不同体位的腰椎前凸角(Cobb角),Ferguson法测量不同体位的骶骨倾斜角,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站立位与侧卧位的弓顶水平均主要位于第叁腰椎中份水平。腰椎曲线指数站立位为(1.033±0.323)cm,侧卧位为(0.701±0.348)cm,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两者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r=0.764,P=0.000)。前凸指数站立位为(1.126±1.185)cm,侧卧位为(0.572±1.138)cm,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1),两者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r=0.694,P=0.000)。腰椎前凸角(Cobb角)的数值站立位为(44.380±9.930)°,侧卧位为(33.240±9.49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r=0.419,P=0.002)。骶骨倾斜角的数值站立位为(31.820±7.410)°,侧卧位为(24.940±6.84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r=0.357,P=0.011)。结论:两种X线摄影体位下所测得的腰椎曲度参数值有统计学差异,但具有相关性。两种摄影体位所获得的参数值不能相互替代。(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赵胜杰,牛文民[10](2014)在《以腰椎曲度的差异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医嘱的欠科学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和疗效巩固问题,据脊柱生物力学、解剖学及临床分析腰椎曲度的差异与临床医嘱"笼统"性问题,提出依据患者腰椎曲度差异而科学地选择坐、卧、锻炼等方式,促进曲度的重建和恢复,巩固疗效并维持脊柱健康。(本文来源于《医学争鸣》期刊2014年01期)

腰椎曲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观察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资料并且测量腰椎曲度参数值,计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指标,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与病情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二科门诊就诊的72位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少年患者,年龄区间为13~25岁,平均20.6±2.8岁。选取治疗前的腰椎侧位X线片,取经过S1椎体上终板切线与水平线相交的夹角为骶骨倾斜角,测量其角度;分别取经过L1椎体上终板与经过S1椎体上终板的切线,两切线垂直线的夹角为腰椎前凸角,采用Cobb角测量法进行测量;将T12椎体后下缘至S1椎体后下缘的各个椎体后缘连接为一条弧线,此弧线顶点与T12后下角和S1后下角连线的垂直距离为腰椎曲线指数,采用Seze法进行测量,叁个参数的测量精度均为0.1°。其次,计算患者填写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所得分数。应用SPSS软件,分别计算、分析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以及腰椎曲线指数与患者填写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所得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青少年患者腰椎前凸角平均值为34.51±6.00°,骶骨倾斜角平均值为24.23±3.52°,腰椎曲线指数平均值为10.28±1.97mm。患者填写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所得分数平均值为46.25±7.46分;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分数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939),与患者性别无关(r=0.108);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骶骨倾斜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分数呈正相关(r=0.925);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腰椎前凸角、腰椎曲线指数与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分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947、-0.951)。结论:1、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与病情指标之间为正相关;2、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以及腰椎曲线指数的变化与青少年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椎曲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斌,石新明,薛磊.推拿手法治疗LDH效果及对腰椎曲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

[2].冯贺龙.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曲度与病情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3].周长林.女性人群腰椎骨密度与其腰椎曲度的相关性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8

[4].杜鑫冲,王军,马朋朋,杨毅鹏,杨新明.Coflex非融合固定术对腰椎不稳患者腰椎曲度与活动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8

[5].刘湘,赵晓东,龙耀武,黄凯,付美奇.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程度与腰椎曲度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J].广东医学.2017

[6].李嘉欣,汪翔,何玉麟.腰椎曲度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6

[7].杜双庆,刘军,桑辉,王响,朱艳风.小角度旋牵推按正骨手法对腰椎曲度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

[8].杜诚恳,吴铅谈,翁文水.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曲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

[9].曹毅,万业达,李宝玖,何岸苇.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5

[10].赵胜杰,牛文民.以腰椎曲度的差异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医嘱的欠科学化问题[J].医学争鸣.2014

论文知识图

不同腰椎曲度与躯干倾斜角度均...胸椎曲度与腰椎曲度散点图腰椎曲度矫正,需借助叁种不同方...术后2个月X线片及CT显示腰椎曲度...腰椎曲度测量腰椎曲度、前凸指数

标签:;  ;  ;  ;  ;  ;  ;  

腰椎曲度论文_张学斌,石新明,薛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