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差效益论文_张惠玲,陈华伟,敖谷昌

导读:本文包含了级差效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级差,效益,地租,生态,黄金,收费标准,高速公路。

级差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张惠玲,陈华伟,敖谷昌[1](2019)在《基于级差效益的驾驶员个性化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路成网的条件下,出行路径选择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重点。考虑到路径选择的多属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级差效益的、体现驾驶员个性化出行需求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可行路径的综合级差效益来量化公路综合属性值,可以克服公路综合属性值在量化过程中的强主观性,同时,根据驾驶员的出行需求为其规划出行路径,能够避免单一优化目标下最优路径的车辆过度聚集所造成路网交通流失衡。模型首先参考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模型,构建公路级差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各个评价指标的级差效益定量化模型,以此得到规范化决策矩阵;然后针对驾驶员需求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模糊分析法确定驾驶员个性化路径选择的指标权重,求得可行路径的综合级差效益;最后根据可行路径的综合级差效益,对可行路径方案进行排序,从而选出最优路径。以重庆市黔江区公路网为例,基于级差效益的驾驶员个性化路径选择模型为两个具有不同出行需求的驾驶员规划了不同的路径,为关心成本的驾驶员1规划了路径2,为关心安全的驾驶员2规划了路径1,克服公路属性值在量化过程中的强主观性,同时,避免单一优化目标下最优路径的车辆过度聚集,可为公路信息服务和驾驶员出行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王齐岭[2](2016)在《公路级差效益理论及对确定通行费标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级差效益理论是影响公路车辆通行费标准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之一,该理论可作为判断是否应当收取车辆通行费以及车辆通行费标准是否偏高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表明,如果需要收取车辆通行费,并且将收费标准控制在公路级差效益范围内,则收取车辆通行费不会增加公路用户的经济负担。伴随着高标准、高质量路网的逐步形成以及级差效益的逐步减少,收取车辆通行费的依据将逐步消失,车辆通行费制度也将会被废止。(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6年18期)

李尚官,孙晓菲[3](2012)在《简析收费公路级差效益的内容及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收费公路的级差效益内容及衡量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也对级差效益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这有利于更好的制定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充分认识收费公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群文天地》期刊2012年06期)

王光华,夏自谦,李晖[4](2012)在《森林生态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初探——论生态经济级差地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生态经济级差地租的概念。生态经济级差地租可以作为计算森林生态经济效益的依据,其中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Ⅰ反映了林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Ⅱ则是由森林所处区域的生态需求大小所决定。生态供给能力调整系数(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Ⅰ)和生态需求经济价格调整系数(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Ⅱ)可作为各地区生态经济综合价格调整系数。(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2年01期)

刘敏琦[5](2012)在《合理解决黄金矿业的“级差”效益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样的肥力和劳动投入,用在贫瘠与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地上,取得的收获显然不同。马克思把这种情况叫做“级差地租Ⅰ”。他还说:“真正的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是完全一样的” 我国矿业,特别是黄金矿业,实际上存在着类似的状况,我们可把它叫做“级(本文来源于《中国黄金报》期刊2012-01-06)

王飞雄[6](2011)在《基于级差效益的高速公路合理收费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已经步入了快车道,高速公路在带给人们舒适、方便的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导致某些地区乱收费现象严重,给社会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另外,高速公路之所以如此快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多渠道的融资方式,特别是特许经营方式的出现,为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合新形势下高速公路收费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结合交通部课题项目从高速公路实行收费的源泉级差效益出发,对高速公路的合理收费标准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论证了高速公路实行收费的必然性,然后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费率变化的各个因素。根据影响方式的不同,将影响因素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两个方面,为建立级差效益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针对高速公路级差效益分享理论模型的难点分享度的确定展开了研究,在以往对级差效益的研究实践中分享度的确定大多采用世界银行专家给出的建议区间,这样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尤其是不同地区差异性较大情况下,更显得无所适从。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分享度的确定提出更加科学的方法。为此,本文在对比目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特点,选取模糊层次分析法来对分享度进行评价,模型以公平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根本原则,对叁个原则建立了量化模型求解,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最优分享度模型。再次,本文对级差效益模型进行了改进,主要工作包括:一、计算燃油消耗效益时,依据匀速百公里油耗,建立了加减速下百公里油耗计算模型;二、建立了高速公路舒适度模型。分析了趋势交通量、转移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叁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常用的模型进行了介绍,结合车型分类系数、收费系数建立了高速公路分车型合理收费标准模型。最后,以广东省内某高速公路为实例,对所建最优分享度模型、级差效益优化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措施和建议,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高速公路收费政策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4-28)

陈传德,赵文义[7](2009)在《基于级差效益的公路收费定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公平合理地进行公路收费定价,在分析各种收费定价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公路级差效益构成要素、车速-流量关系,研究了货物、车辆与旅客的在途时间价值,从轮胎磨损、燃油及润滑油消耗、车辆维修保养等方面建立了车辆运营费用模型,分析了安全、舒适等因素对级差效益的贡献。结果表明:以级差效益为基础,给公路使用者大约50%的优惠;将级差效益作为收费定价依据,完善了公路收费定价理论;根据级差效益制订收费标准,能够被公路投资者和使用者双方接受。(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余超,李涛[8](2005)在《调节土地级差收入发挥土地使用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土地使用税调节土地级差收入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近日,市政府对市区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等级和适用税额进行了调整。 据了解,我市在此次调整前执行的城镇土地使(本文来源于《蚌埠日报》期刊2005-03-30)

朱建军[9](2004)在《推进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发挥城市土地级差效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深化,城市各区域在吸纳人才、技术、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日益明显,长此以往会直接导致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城市土地级差收益能力的分化和演变。自从政府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至今,上海土地级差效益按城市区位分布的特点日趋显化。政府通过土地出让、租赁和其他税收等形式,将收回国有的土地级差效益重新注入城市新一(本文来源于《上海建设科技》期刊2004年03期)

冯根福,宋林[10](2002)在《级差效益不足的竞争性路桥定价的经济学分析——湖北省襄樊市汉江一桥捆绑收费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的路桥收费制度开始于 2 0世纪二叁十年代。这种基于消费者剩余的收费制度 ,在定价技术上与道路之间的级差效益密切相关。在具有充足级差效益的路桥上实行收费制度 ,可以改进消费者福利效用。在我国收费路桥的建设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级差效益不足的工程 ,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的收费性路桥的定价更加复杂。本文通过湖北省襄樊市汉江一桥捆绑收费的案例分析 ,对我国级差效益不足的路桥定价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02年08期)

级差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路级差效益理论是影响公路车辆通行费标准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之一,该理论可作为判断是否应当收取车辆通行费以及车辆通行费标准是否偏高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表明,如果需要收取车辆通行费,并且将收费标准控制在公路级差效益范围内,则收取车辆通行费不会增加公路用户的经济负担。伴随着高标准、高质量路网的逐步形成以及级差效益的逐步减少,收取车辆通行费的依据将逐步消失,车辆通行费制度也将会被废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级差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1].张惠玲,陈华伟,敖谷昌.基于级差效益的驾驶员个性化路径选择[J].公路交通科技.2019

[2].王齐岭.公路级差效益理论及对确定通行费标准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6

[3].李尚官,孙晓菲.简析收费公路级差效益的内容及衡量[J].群文天地.2012

[4].王光华,夏自谦,李晖.森林生态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初探——论生态经济级差地租[J].林业资源管理.2012

[5].刘敏琦.合理解决黄金矿业的“级差”效益问题[N].中国黄金报.2012

[6].王飞雄.基于级差效益的高速公路合理收费标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7].陈传德,赵文义.基于级差效益的公路收费定价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余超,李涛.调节土地级差收入发挥土地使用效益[N].蚌埠日报.2005

[9].朱建军.推进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发挥城市土地级差效益[J].上海建设科技.2004

[10].冯根福,宋林.级差效益不足的竞争性路桥定价的经济学分析——湖北省襄樊市汉江一桥捆绑收费案例分析[J].财贸经济.2002

论文知识图

AHP和ANN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一6道路成本的仿真输出与实际结果的线性...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示意图规划场址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驾驶员个性化路径选择流程图Fig.1Flowc...

标签:;  ;  ;  ;  ;  ;  ;  

级差效益论文_张惠玲,陈华伟,敖谷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