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变盐(化)土荒地田间试验效益分析

膜下滴灌变盐(化)土荒地田间试验效益分析

一、膜下滴灌改造盐(化)土荒地大田试验的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蔺树栋[1](2021)在《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肥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水资源匮乏,盐碱地分布广泛,导致农田水肥利用效率低。本论文运用地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度模型、通径分析法以及灰色GM(1,1)模型等方法,对新疆膜下滴灌棉田水盐肥对棉花生长开展研究,为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指导,也为棉花生产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有效规避气候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取得如下主要结论:(1)包头湖灌区土壤颗粒组成粉粒变异为弱变异程度,粘粒、砂粒变异为中等偏弱变异程度,Cv值显示砂粒>粘粒>粉粒。土层深度为0-20 cm和20-40 cm处土壤容重线性模型空间相关程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他模型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土层深度为40-60 cm处指数模型空间相关程度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他模型表现为强空间相关性。土壤含水量、含盐量以及养分含量空间相关程度都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2)在保障出苗基础上,土壤含水量对棉花产量起主要作用,与产量关联度较大月份多集中在5-8月份,土壤含盐量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月份多集中在8月和9月份,但不同年份水盐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另外,7月土壤含氮量和8月土壤含磷量对棉花产量的正直接作用最大,5月、8月土壤含盐量对棉花产量的负直接作用最大。(3)运用Logistic生长模型分析了棉花相对株高(RH)、相对叶面积指数(RLAI)、相对干物质积累量(RD)随有效积温(PGDD)的变化特征,当有效积温分别为793℃左右、1150℃左右、1300℃左右时,棉花RH增长速率、RLAI增长速率、RD增长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在棉花生长前期(PGDD小于900℃左右),RH和RLAI的变化率大于RD的变化率;生长后期(PGDD大于900℃左右)RD的变化率大于RH和RLAI的变化率。(4)建立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的膜下滴灌水肥耦合与棉花产量模型。当耗水量在472.52-754.61 mm之间,灌水量在343.58-675.61 mm之间,施肥量在108.82-700.16 kg/ha之间时,棉花理论产量可达到5189.90 kg/ha至7839.60 kg/ha。不同棉区气象因子中平均气压(AAP)、平均最高气温(MAXT)、日照时数(SD)、平均气温(AT)和平均相对湿度(ARH)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度较大,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大,而降雨量(RF)和平均最低气温(MINT)对棉花产量的影响较小。按月度分析结果显示4、5、10月份AAP与棉花产量的关联度较高;MAXT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4、5、9、10月份;SD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4、7、9、10月份;AT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4、5、6、7月份;ARH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5月、6月、7月和10月;而RF、MINT与棉花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月份集中在6、7、8月份。

马贵仁[2](2021)在《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前后水盐时空变异规律及改良效果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套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土壤盐渍化是影响灌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盐碱地治理综合技术的应用愈加紧迫。2018-2020年五原县启动实施了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以“五位一体”综合改良措施为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辅在示范区进行盐碱地综合治理,期间还引进多家改良企业与单位进行试验示范。本文针对盐碱地综合改良示范试点土壤盐渍化和区域水土环境变化的问题,采用区域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信息定点监测,结合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空间插值、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盐碱地综合改良条件下土壤水盐时空变异特征、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地下水动态变化、以及试验区土壤水盐平衡,并且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和传统统计学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估方法,实现对改良企业与试验单位改良效果的综合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改良前,各层土壤盐分结构比在4.76%~33.05%,受结构性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且表层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程度较大;改良后土壤盐分结构比下降7.28%,土壤有机质结构比下降3.73%,土壤结构性增强,有机质和盐分的变异性减弱,空间分布上趋于均质化,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深松旋耕措施的实施打破了土壤犁底层,使土壤结构得以改善。土壤盐基离子中阳离子以Na+和K+为主,占离子总量的39.09%,土壤阴离子以Cl-和SO42-为主,占离子总量的18.34%和18.56%,试验区土壤盐分中主要以钠盐和硫酸盐为主,改良后盐分离子向均匀方向发展。(2)综合改良措施干预下,研究区土壤盐分表聚特征明显减弱,耕层土壤脱盐,深层土壤积盐,且各层土壤盐分分布趋于平均。春耕前,改良后期(2020年4月)较改良前期(2018年4月)耕作层土壤盐分总量降幅约为2.67g/kg,40~100cm深层土壤盐分总量增幅在1.60g/kg左右,秋收后,改良后期(2020年10月)较改良前期(2018年10月)耕作层土壤盐分总量降幅约为0.801g/kg,40~100cm深层土壤盐分总量增幅在0.537g/kg左右,改良期内随有机肥等改良剂的施加,使得土壤碳含量增加,平均增幅为2.16%,研究区耕作层土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作物生长安全区增大,更利于农作物生长。(3)地下水埋深与其矿化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盐分呈负相关关系。改良期内地下水埋深增大0.35m,地下水矿化度上升0.18 g/L,土壤盐分下降。把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控制在1.8~2.2 m之间,既有利于作物生长又能一定程度避免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后地下水位为2.13m,说明随沟渠清淤整治、渠道衬砌等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地下水位,削弱了地下水对土壤盐分的负面影响。(4)改良期内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地下水向1m土层逐年净输入盐分总量分别为0.3650,0.2821,0.1847万t,逐年减小,2018~2020年灌溉水引盐量分别为1.83、1.68、1.82万t,明沟排水排出盐分分别为1.59、1.55、1.62万t,明沟排盐效率分别为72.54%、79.25%、80.74%,排盐量逐年提高,2018~2020年1m土壤积(脱)盐量为16.58,-12.66,-23.665kg/亩,研究区改良期内控盐效果和排盐效率逐年提高,根系层土壤由积盐转脱盐,水土环境逐年改善,说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合“五位一体”综合改良措施的实施对盐渍化灌区盐碱土改良效果显着。(5)通过梳理分析制定出2类评估指标体系:第一类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土壤盐碱程度,作物生长,土壤地力及经济效益指标),8个二级指标(全盐、碱化度、保苗率、产量、有机质、全氮、体积质量、投入产出比),服务对象为施用土壤改良产品或模式展示改良效果的企业,以优良改良剂的筛选为目的;第二类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土壤盐碱程度,土壤地力,经济和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指标),8个二级指标(全盐、碱化度、有机质、全氮、体积质量、投入产出比、技术规程或标准的制定、重金属负荷),服务对象为科研院所、流转企业,以年度目标达成度为评估目的。(6)采用改良德尔菲法确定了评估体系各指标权重系数、评估细则及等级划分标准,并对试验区改良企业与试验单位改良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筛选出盐碱地专用有机肥、易伽硫缓释硫锌颗粒、生物菌剂盐碱土壤修复剂、生物动力调控素等4种较为优良的改良产品。

徐昭[3](2020)在《水氮限量对河套灌区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指出当前,相对缺水、土壤盐渍化和氮肥利用率低下已成为制约河套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地面灌溉作为灌区基本灌水方式的背景下,研究盐渍化农田作物节水节氮高产理论,确定合理的水氮用量,对促进灌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大田试验,以光合性能为主线揭示了河套灌区盐渍土玉米水氮耦合增产稳产机理;探究了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以及不同降水年型下玉米产量对水氮调控的响应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水氮用量。最后,通过建立水氮调控下盐渍化农田水盐动态过程模型,模拟研究了水氮调控对盐渍土玉米水盐动态及耗水过程的影响,初步阐明了不同程度盐渍土以及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调控对玉米产量效应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阐明了水氮限量条件下中度盐渍土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河套灌区畦灌玉米在灌溉期结束后(灌浆中后期)是较容易发生水、氮亏缺及盐分胁迫的生育阶段。在灌溉期结束后,与常规水氮相比,中水中氮处理(灌水量225mm,施氮量258.8 kg·hm-2)不仅能提高碱解氮含量、地下水补给量和0-40cm 土层储水量,而且有利于减小土壤盐分含量。此外,中水中氮处理相比常规水氮对玉米生长后期的光能利用及胞间CO2浓度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利于光合能力的提高。(2)探讨了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土玉米光合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水氮耦合增产稳产机理。适度增加灌水量或施氮量不仅在籽粒形成的灌浆期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速率、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及光合产物累积,而且有利于提高玉米生育期总的光合产物累积量以及光合产物向籽粒器官的分配比例。当灌水量超过225mm或施氮量超过258.8 kg.hm-2时这些光合性能指标增加不显着甚至有降低趋势。与常规水氮相比,中水中氮处理既能在玉米灌浆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面积、相对延长光合时间、显着提高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累积量(P<0.05),又能显着提高玉米生育期总的光合产物累积量(P<0.05),还能将光合产物向籽粒器官的分配比例平均提高14.71%。(3)为更深入的了解玉米光合性能对水氮调控的响应机理,探讨了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土玉米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适度增加灌水量或施氮量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度盐渍土玉米灌浆期逆境胁迫,而且有利于提高抗氧化能力,当灌水量超过225 mm或施氮量超过258.8 kg·hm-2时会加重玉米灌浆期逆境胁迫并降低抗氧化能力。与常规水氮相比,中水中氮处理明显缓解了玉米灌浆期的逆境胁迫,并且有利于提高抗氧化能力。(4)明确了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土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对水氮调控的响应规律。适度增加灌水量或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当灌水量超过225 mm或施氮量超过258.8 kg·hm-2时提高效果不显着,甚至有降低趋势。与常规水氮相比,中水中氮处理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增产4.01%和23.35%,而且显着提高了 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0.05)。(5)探究了不同程度盐渍土玉米产量对水氮限量的响应规律,以及不同降水年型下中度盐渍土玉米产量对水氮限量的响应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水氮用量。随着土壤盐渍程度的加重,水氮交互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增大。非盐渍土在高灌水量和中等施氮量时才可获得高产,但中水中氮不会显着减产,中度盐渍土在供应中等水氮用量时才可获得高产,重度盐渍土在中等灌水量和较少供氮时才可获得高产。河套灌区玉米节水节氮高产的水氮用量为,非盐渍土(灌水量255.2~284.8mm,施氮量258.9~313.8 kg·kg·hm-2),中度盐渍土(灌水量227.6~269.5 mm,施氮量215.5~267.6 kg.hm-2),重度盐渍土(灌水量 197.4~252.6mm,施氮量 158.1~221.4 kg·hm-2)。河套灌区畦灌玉米的灌水时间受限于引黄灌溉渠道来水时间,在灌区现有的灌水条件下,玉米生长后期不能通过灌溉来补充土壤水分和淋洗盐分,但是在不同降水年型下通过合理的水氮调控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玉米产量。在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化农田上,枯水年供应中等水氮用量才可获得高产,平水年在供水较多和中等供氮时才可获得高产,但中水中氮不会显着减产,丰水年在水氮供应较多时可获得高产。河套灌区中度盐渍土玉米合理的水氮用量为,枯水年(灌水量227.6~269.5mm,施氮量215.5~267.6kg·hm-2),平水年(灌水量 259.1~292.9mm,施氮量 232.1~285.4kg·hm-2),丰水年(灌水量267.8~302.2mm,施氮量278.1~342.9kg·hm-2)。(6)建立了水氮调控下盐渍化农田水盐动态过程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模拟研究了水氮调控对盐渍土玉米水盐动态及耗水过程的影响,初步阐明了不同程度盐渍土以及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调控对玉米产量效应的影响机制。根据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较浅、玉米地膜覆盖的特点,以及HYDRUS-1D模型存在高估土壤蒸发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改进的FAO-56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实际土壤蒸发量和潜在蒸腾量,以作为HYDRUS-1D模型的上边界和源汇项,建立了水氮调控下盐渍化农田水盐动态过程模型(修正HYDRUS-1D模型)。经模型率定与检验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研究区不同水氮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过程。在非盐渍(S1)、中度盐渍(S2)、重度盐渍(S3)土壤上,常规水氮处理有利于玉米在灌溉期的生长。但是在玉米灌溉期结束后(灌浆中后期),与常规水氮处理相比,中水中氮处理改善了 S1 土壤水分状况、S2 土壤水盐状况、S3 土壤浅层盐分环境和地下水补给量,玉米蒸腾量在S1、S2和S3 土壤上分别提高了 10.15%、20.87%、26.58%。在河套灌区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上,中水中氮处理在灌溉期结束后均有利于玉米生长。水氮调控效应在不同降水年型下的主要区别在玉米灌溉期结束后。在该时期,与常规水氮处理相比,中水中氮处理在枯水年改善了土壤水盐状况,玉米蒸腾量增加了20.87%,有利于玉米生长;在平水年主要是改善了土壤水分状况,玉米蒸腾量增加了6.83%,有利于玉米生长;在丰水年土壤水盐状况相对较差,玉米蒸腾量减少了 6.38%,抑制了玉米生长。

窦旭[4](2020)在《河套灌区暗管排水排盐有效性评价与土壤水肥盐时空变异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河套灌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土壤盐渍化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农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产生了重灌轻排的思想,土壤次生盐渍化对农田具有较大的威胁,因此农田排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至关重要。暗管排水技术作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措施,对作物生长和农业增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暗管排水过程中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以及土壤改良效果,对灌区盐渍化土壤的防治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河套灌区下游为背景,本论文开展了田间定位监测以及小区试验,研究试验区土壤水肥盐时空变异规律,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影响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利用暗管排水技术改良和防治盐渍化土壤,研究土壤水盐运移规律以及土壤盐渍化程度改良效果。采用DRAINMOD模型对暗管和明沟排水方式的排水过程以及作物产量进行了模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层土壤(0-20、20-40cm)含水率变异系数除6月份0-20cm(9.779%)均为12.384%~19.667%,属于中等变异性,深层土壤(40-100cm)含水率变异系数为3.513%~9.757%,属于弱变异性。表层土壤盐分变异系数为100.845%~129.279%,属于强变异性,深层土壤变异系数均为83.685%~98.853%,属于中等变异性。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均为32.954%~69.869%,均属于中等变异性。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水、肥、盐的变异性减弱。研究区各层土壤水、肥、盐空间变异半方差函数拟合性较好,空间相关度为0.038%~20.408%,均小于25%,说明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可以认为主要是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随机因素占总变异很小,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性较强。(2)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44%。与第一主成分密切相关的是Na+、Cl-、TS、Ca2+、Mg2+,这5个指标与土壤盐渍化关系密切,可代表了试验区土壤盐渍化状况;在第二主成分因子变量中,K+与HCO3-具有较其他变量更高的载荷,K+与HCO3-通过影响土壤碱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盐渍化。因此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采取适当的按方法减少土壤中的Na+、Cl-、Mg2+和Ca2+。其中重点减少Na+、Cl-含量。(3)利用暗管排水技术改良盐渍化土壤,土壤“高盐异质性-低盐均质性”转化过程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一个淋洗周期后,春灌和秋浇排盐效果明显,分别脱盐量分别为743.59、904.65t,生育期属于积盐状态,积盐1527.84t。整年属于脱盐状态,总体脱盐120.39 t。平均脱盐量为408.1kg/hm2。重度盐渍化土壤和盐土类型面积均有所下降,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下降为30.62%,盐土面积下降为2.39%,轻度和中度分别增加为14.83%和52.15%。重度盐渍化土壤对试验区土壤脱盐率贡献最大,为91.57%,由于灌溉后盐分降低,轻度盐渍化土壤和中度盐渍化土壤面积增加,贡献率分别为-3.24%和-31.48%。土壤各盐分离子脱盐率大小表现为Cl->Na+>SO42->Mg2+>Ca2+>HCO3->K+。其中Cl-和Na+含量分别由7.43、4.66g/kg下降为3.68、2.58g/kg,分别降低50.67%、44.68%,K+下降程度最小,仅下降7.14%。试验中Cl-、Na+离子含量较多,淋洗后土壤盐分离子向均匀方向发展。试验区灌溉淋洗后土壤以中度盐渍化为主,土壤盐渍化程度仍较严重,Cl-、Na+易溶于水且和土壤亲和性较弱,在后续试验中,应当增加灌水周期和次数来淋洗盐分,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4)采用DRAINMOD模拟了不同排水方式地下水埋深和排水量的变化,模拟精度较高,相对误差RE为6.02~11.15、相关系数R高达0.89~0.99、效率系数NS为0.87~0.96,且暗管排水的模拟效果略好于明沟排水。田间地下水波动主要在灌溉和降水时期,地下水埋深在1~1.8m之间,模型模拟略微高估了地下水埋深,相对误差较大,影响了整体的相关性。因此,DRAINMOD模型可以作为该研究区内田间水文过程的模拟工具。(5)0-40cm 土层为作物主要根系分布层,暗管处理与明沟处理春灌后土壤含水率分别为22.08%、23.31%,二者春灌后均能满足使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生育期灌水后明沟处理含水率为22.77%,暗管处理含水率为21.36%,虽然暗管处理含水率低于明沟处理,但不影响为作物生长后期提供有效的水分,而不影响最终产量。暗管排水处理土壤脱盐率显着优于明沟排水(P<0.05)。春灌和秋浇灌水量相对较大,脱盐率较高,0-100cm暗管排水和明沟排水春灌脱盐率分别为57.96%、36.57%,秋浇脱盐率分别为63.54%、38.37%。生育期灌溉将一部分盐分淋洗到60~100cm 土层,暗管排水和明沟排水60-100cm 土层土壤脱盐率分别为-2.6%、-3.09%。距暗管(明沟)水平距离越近土壤脱盐率越高,中间点位置土壤脱盐率最小,暗管排水差异性较大。春灌、生育期、秋浇暗管排水在暗管水平距离0m处土壤脱盐率分别高达 61.94%、4.47%、67.77%,暗管中间点土壤脱盐率分别为 57.96%、3.54%、63.54%。明沟排水在水平距离0.4m处土壤脱盐率分别高达40.01%、4.27%、39.91%,明沟中间点土壤脱盐率分别为33.8%、2.55%、36.22%。

彭遥[5](2019)在《磁化水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新疆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并且淡水、微咸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本文以促进盐碱土改良,提高作物产量为目标,将磁化技术和膜下滴灌相结合,以棉花为研究对象,通过磁化处理淡水和微咸水大田试验和磁化淡水灌溉轻、中、重盐化土小区试验,对土壤水盐分布、棉花生长影响展开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磁化水滴灌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持水性,保证棉花根系的充分吸水,磁化淡水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大于磁化微咸水处理。在轻、中、重盐化土中,重度盐化土含水量最大,中度次之,轻度最小。0~100cm土层内棉花全生育期内各磁化处理的耗水量均大于CK处理。不同磁化强度对土壤含水量和棉花耗水量影响差异显着,磁场强度为3000Gs时棉花体积含水量和耗水量最大。(2)淡水、微咸水各磁化灌溉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和土壤溶液均低于CK处理,且磁化淡水处理的土壤含盐量均小于磁化微咸水处理。在轻、中、重盐化土磁化淡水处理中,土壤含盐量均小于未磁化水处理。棉花全生育期内磁化淡水灌溉下土壤表现为脱盐状态,磁化微咸水下表现为积盐状态。不同磁化强度对土壤含盐量和全生育期盐分累积量差异显着,磁场强度为3000Gs时降低棉田土壤盐分效果最好。(3)磁化淡水和磁化微咸水处理的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均大于对照处理,且淡水灌溉的各主要棉花生长指标均好于微咸水灌溉处理。在轻、中、重盐化土中,土壤含盐量与棉花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等生长特征值均呈负相关关系,表现为低度盐化土最优,中度盐化土次之,重度盐化土最差。不同磁化强度对棉花生长影响差异显着,磁化水处理能够促进棉花生长发育,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各主要棉花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趋势,3000Gs为最佳磁场强度。(4)淡水、微咸水各磁化灌溉处理的土壤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CK处理。磁化淡水处理较磁化微咸水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增加了4.1%~1 8%,产量提高了 1.1%~6%,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0.6%~5.1%。对于三种盐化土,棉花生物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均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从棉花生长特征、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合理磁场强度范围内,利用磁化水灌溉可以促进棉花地上部生长,使得棉花生物量增大,产量提高。磁场强度为3000Gs时,棉花生物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优值,轻、中、重盐化土中3000Gs磁场处理较CK处理棉花总生物量增大了53%~99.5%,水分利用效率较CK处理增大了 27.4%~42.8%,产量较CK处理提高了28.8%~3 1.69%。(5)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的变化过程进行Logistic模型模拟,提出了适合磁化水膜下滴灌棉花各生长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经验模型。

石培君[6](2019)在《膜下滴灌暗管排水规律对灌溉过程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壤盐渍化是全球关注的一个农业土壤环境问题,也是仅次于荒漠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改良和治理一直备受学者的青睐。近年来,暗管排水技术被大多学者研究证实是改良盐碱地最有效、最直接的水利工程措施之一。针对新疆这样一个近三分之一耕地受土壤盐碱化危害的农业大区,盐碱耕地的改良和治理是亟待解决和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在地下水设置较浅条件下,通过土柱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暗管埋深和灌水量对暗管排水排盐效果及土壤脱盐效果的影响,基于土槽试验探究了灌水过程对暗管排水排盐规律及土壤脱盐效果的影响,并利用HYDRUS软件模型模拟验证了灌溉排水过程中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对于干旱区盐渍化农田暗管排水工程技术参数的确定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淋洗制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主要结论如下:(1)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运移规律有明显的影响,020 cm土层内水盐含量变化速率较快,20100 cm土层内水盐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灌水量越小下层土壤盐分积累越多,灌水量越大暗管下方土层盐分积累越少,且上层土壤脱盐速率大于下层脱盐速率。暗管排水矿化度、排水排盐量、地下水和地下水盐分增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灌水量最大时,地下水盐分增量远大于排水排盐量,表明灌水过量不仅会造成地下水位抬高而且使上层土壤盐分大量地淋洗到地下水中,造成淡水资源的浪费和地下水的盐化。(2)三种暗管埋深下各土层内盐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灌水量下,暗管埋深越深同一土层内水盐含量越小,暗管埋深越浅同一土层内水盐含量越大。暗管埋深越深,暗管排水排盐量越大,地下水增量越小,地下水含盐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表层020 cm土层内脱盐率最大为90%,0100 cm土层内最大脱盐率为78%,最小脱盐率为42%。相同灌水量不同暗管埋深处理下各土层内脱盐率没有明显差异,相同暗管埋深不同灌水量处理下各土层内土壤脱盐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暗管埋深对暗管排水排盐效果影响较大,而灌水量对土壤脱盐效果影响较大。(3)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条件下,基于埋深1 m,间距4 m的暗管排水试验装置开展研究,灌溉排水过程中暗管排水规律及土壤脱盐率变化明显,经过六次灌水试验得出,060 cm土层内盐分含量下降至4 g/kg,达到了轻度盐化水平,0100 cm土层内盐分含量下降至6 g/kg左右,达到了中度盐化水平。经计算080 cm土层盐分含量整体下降了72.9%,暗管排盐量占0100 cm土层内总盐分含量的30.8%,其余盐分淋洗到了100 cm以下土层,或者溶解到了地下水中。水平距离暗管间距越大,土壤脱盐率越小,距离暗管间距越小,土壤脱盐率越大。排水矿化度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基本稳定于46 g/L范围内,排水流速稳定于06 L/h范围内。通过模型模拟验证分析得出,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均方根误差RMSE最大分别为0.632和1.324,决定系数R2最小分别为0.992和0.906,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吻合度较好,HYDRU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

宗含,高龙,王雅琴,赵志强,王子天[7](2018)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基于对下野地灌区、金沟河灌区的试验监测,从土壤盐分年内、年际变化及其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两个方面,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际间,下野地灌区、金沟河灌区实施膜下滴灌6~8 a的盐荒地块,深度在60~100 cm的土层土壤含盐率分别保持在0.5%、0.8%上下,形成稳定积盐层,在60cm以上土层土壤盐分基本处于动态平衡;在年内,盐荒地土壤盐分整体上呈现随生育期的推后而降低的趋势,0~60cm土层脱盐效果较为明显,春秋季是两个积盐的高峰期;下野地灌区、金沟河灌区地下水埋深年际均值为3.60、2.26 m,土壤含盐率年际均值为0.49%、0.77%,土壤盐分随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增加,说明石河子垦区土壤含盐量受地下水埋深影响较为明显。

宗含[8](2018)在《旱区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盐碱程度较高、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其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先进合理的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对新疆农业至关重要。本论文基于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炮台试验站2008-2015年的试验数据,对膜下滴灌条件下盐荒地、不同类型土壤盐分运移特点及相关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2016-2017年在石河子垦区121团1斗1#棉田进行的膜下滴灌试验,进一步分析了干旱地区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经过8年膜下滴灌种植,耕层土壤脱盐效果明显。根据盐化土分级标准,盐荒地试验中121团由盐化土、144团由强盐化土均变为轻盐化土,135、142、145团从强盐化土变为中盐化土,149团从中盐化土变为非盐化土;不同质地土壤试验中非盐化土耕地面积从55.6%增长到77.8%。(2)年内土壤盐分整体呈现随棉花生育期的推后而降低的趋势。4月播前土壤出现春季返盐现象,灌水后土壤含盐率下降较快;5月苗期030cm土层含盐率下降,3060cm土层盐分增加;7月铃期030cm土壤盐分积累的趋势减弱;8月吐絮期030cm土层含盐率又趋升高,60100cm土层含盐率有所下降;9月份收获期停水后盐分主要表现为向浅层运移。在整个生育期060cm土层脱盐效果较为明显,为盐碱地棉花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水盐环境。(3)土壤盐分水平方向上表现为滴头下土壤含盐率最低,沿滴头向两侧扩散含盐率越来越高,至棵间土壤含盐率达到最高值;土壤含水量水平分布特点表现为滴头下含水量最高,沿滴头向两侧扩散含水量越来越低。对比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盐分分布特点,发现土壤水分与土壤盐分累积水平方向上表现呈显着反相关关系。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特点表现为浅层土壤含盐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深层土壤,农田土壤在60100cm深度出现稳定积盐层;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点表现为由表层向下逐步递增,至30cm达到最大值,再往下含水量又逐步递减。(4)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分布受地下水影响较为明显。由于石河子垦区使用地下井水灌溉,灌溉初始地下水埋深变小,此时土壤含盐率下降;灌溉中后期,随着地下水埋深的降低直至达到稳定水平,土壤含盐率逐渐升高。同时,地下水矿化度年内和年际变化跟土壤剖面盐分变化正好呈相反趋势。(5)各团场不同质地土壤养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按照土壤有机质量化指标评价,有机质仍处于缺乏水平。各团场所有盐荒地平均棉花出苗率由2008年的最低21.7%(121团)、最高63.2%(145团)上升到2012年所有团场平均出苗率均达80%以上,棉花平均产量达到了50936350kg/hm2,属于中等地力水平,说明膜下滴灌技术可有效改良盐碱地,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明广辉,田富强,胡宏昌[9](2018)在《地下水埋深对膜下滴灌棉田水盐动态影响及土壤盐分累积特征》文中指出为了探究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膜下滴灌农田的水盐运移规律,于2012—2016年在新疆库尔勒绿洲,对采用膜下滴灌结合冬春灌压盐的棉田开展定位观测,在不同位置处150 cm深土壤剖面进行水盐监测,探究不同生育阶段地下水埋深与土壤水盐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农田土壤水分呈反"S"型分布,土壤盐分呈"酒杯"状表聚型分布;试验期内地下水埋深从23 m增加到56 m,相应地苗期和非生育期返盐程度显着降低,收获期盐分含量下降;5a来土壤含盐量从6.5 g/kg下降到1 g/kg,土壤累积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的指数关系;深层水分交换量表明土壤水和地下水间的联系明显减弱。建议将类似地区的地下水埋深控制在3.5 m左右,膜下滴灌结合冬春灌淋洗可有效抑制土壤层盐分累积,并可保证自然植被的生态需水。

朱海清[10](2016)在《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文中提出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自从在新疆石河子农八师121团一举获得成功之后,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由于膜下滴灌通过小灌溉定额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将表层土壤的盐分淋洗至下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盐分慢慢累积于土壤当中,这就引起了土壤积盐现象的的产生。不同的土壤、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土壤中的盐分分布影响不同,且由于新疆北疆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冬季持续时间将近半年,冬季强烈的冻融循环作用和开春时的蒸发作用,对土壤水盐的分布影响很大。为了探究北疆地区非生育期土壤水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冬季冻融条件下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本文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非生育期的土壤水盐分布和运移规律进行了探究,并通过小区排盐沟试验,对不同梯度下的排盐沟盐分进行了常规观测,以期为膜下滴灌棉田的长期发展和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初步研究成果如下:(1)在生育期初,经过土壤的冻融循环作用之后,土壤中的水盐呈现出重新分布的规律:在0100cm土层中,随着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和含盐率均值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060cm层以下,随着深度增大含盐率均值逐渐减小,且深度越大含盐率降幅也越大。棉田中紧挨排盐沟的区域含盐率较高,而其毗邻的大部分区域土壤含盐率较低,故设置排盐沟有利于棉田改良。(2)对于长期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棉田,土壤盐分逐渐累积在2080cm土层,经过一个生育期后,10月份各层土壤含水率除表层(05cm)以外,相对3月份来说都有降低的趋势;含盐率除020cm层以外,都有增加的趋势。3月020cm层土壤为非盐化土,2040cm层土壤为轻盐化土,40100cm层土壤为中度盐化土;10月020cm层土壤为非盐化土,20100cm层土壤为中盐化土。经过生育期人为因素影响后,使20100cm层含盐率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对深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产生很大影响。(3)经过一个生育期和冻融期后,第二年3月份各层土壤含水率,相对第一年10月份来说都有降低的趋势,相对第一年3月份也有所降低;第二年3月份各层土壤含盐率,相对第一年10月份,除2080cm层以外,都有增加的趋势。相对第一年3月份,除了4060cm层变化不大外,其余土层土壤含盐率都有所增加。对于40100cm层土壤,经过一个年度后,土壤含水率和含盐率分布情况变化不大。(4)气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很大。在整个冻融过程中,各土层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土层温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土壤冻结深度最深为80cm。冻结前期,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各土层含水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中水分以非固态的形式主要集中在40100cm土层,盐分主要分布在80100cm土层。冻结期,土壤水分在负温的影响下,从表层向深层开始冻结,土壤水分从非冻结层向冻结层迁移,盐随水走,也呈现类似的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各层土壤含水率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而含盐率是先减小再增大。融解期,盐分在1080cm层变化不大,80100cm层盐分累积比较大。(5)在整个冻融期间,不同年限棉田中含盐率平均值最小出现在2007年地块中。整体变化趋势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各年份棉田中含盐率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保持基本不变。试验区土壤会在垂直剖面上形成比较稳定的盐分聚集区,且此盐分聚集区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即在整个冻融过程中,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年限的延长,土壤盐分聚集区有从表层向深层迁移的特征。(6)对于不同梯度的排盐沟,随着时间的推后,排盐沟处的盐分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行间和滴头处的盐分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行间、滴头和排盐沟处的盐分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行间和滴头处盐分最大值在80cm层附近。膜下部位的土壤盐分从滴头向裸露排盐沟运移的趋势明显;滴头以下部位呈现倾斜向下运移趋势,形成盐分淡化区;排盐沟底下土壤盐分在蒸发作用的影响下呈现向上运移,排盐沟附近形成盐分积累区域;排盐沟边坡附近呈现近似水平或斜向汇聚特征。

二、膜下滴灌改造盐(化)土荒地大田试验的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膜下滴灌改造盐(化)土荒地大田试验的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肥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肥运移特征研究进展
        1.2.2 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异特性研究进展
        1.2.3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进展
        1.2.4 水肥耦合及气象因素对棉花生长的研究进展
        1.2.5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方案与数据收集
        2.2.2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2.3 研究方法
        2.3.1 空间变异理论
        2.3.2 灰色系统理论
        2.3.3 通径分析法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农田土壤水盐肥时空分布特征
    3.1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变化特征
        3.1.1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统计特征
        3.1.2 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空间变异特征
    3.2 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特性
        3.2.1 土壤含水量特性统计特征
        3.2.2 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特征
        3.2.3 棉花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3 土壤含盐量时空分布特性
        3.3.1 土壤含盐量特性统计特征
        3.3.2 土壤含盐量空间变异特征
        3.3.3 棉花生育期土壤盐分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4 土壤铵态氮时空分布特性
        3.4.1 土壤铵态氮特性统计特征
        3.4.2 土壤铵态氮空间变异特征
        3.4.3 棉花生育期土壤铵态氮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5 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特性
        3.5.1 土壤硝态氮特性统计特征
        3.5.2 土壤硝态氮空间变异特征
        3.5.3 棉花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6 土壤速效磷时空分布特性
        3.6.1 土壤速效磷特性统计特征
        3.6.2 土壤速效磷空间变异特征
        3.6.3 棉花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变化过程定量评估
    3.7 本章小结
4 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及棉花生长特征定量评价
    4.1 土壤水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4.1.1 土壤水盐与棉花产量灰关联分析
        4.1.2 土壤水盐与棉花产量通径分析
    4.2 土壤水盐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4.2.1 土壤水盐肥与棉花产量灰关联分析
        4.2.2 土壤水盐肥与棉花产量通径分析
    4.3 棉花生长特征定量评价
        4.3.1 有效积温计算方法和Logistic模型
        4.3.2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4.3.3 棉花株高变化特征
        4.3.4 棉花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
        4.3.5 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变化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土壤水肥和气象因子作用的区域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定量评估
    5.1 土壤水肥耦合与产量模型
    5.2 气象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5.3 土壤水肥和气象因子作用定量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前后水盐时空变异规律及改良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盐碱土的形成与分布特点
        1.2.2 盐碱地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1.2.3 土壤水盐时空变异规律研究进展
        1.2.4 土壤水盐运移及其与地下水动态关系研究进展
        1.2.5 水盐均衡研究进展
        1.2.6 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区概况和试验设计
    2.1 地理位置
    2.2 试验区高程
    2.3 气候水文条件
    2.4 土地类型及种植结构
    2.5 土壤性质
    2.6 综合治理措施及工程实施规模
        2.6.1 盐碱地综合改良方案
        2.6.2 工程实施规模
    2.7 材料与方法
        2.7.1 试验观测项目
        2.7.2 试验指标测定
        2.7.3 数据统计分析
3 试验区土壤水盐时空变异规律
    3.1 土壤水盐描述性特征统计分析
        3.1.1 改良期内土壤含水率描述性特征统计分析
        3.1.2 改良期内土壤盐分描述性统计特征分析
    3.2 土壤水盐空间结构分析
        3.2.1 改良期内土壤含水率空间结构分析
        3.2.2 改良期内土壤盐分空间结构分析
    3.3 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
    3.4 小结
4 试验区盐碱土壤改良效果
    4.1 改良前后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
        4.1.1 改良前后土壤盐分和有机质描述性统计特征分析
        4.1.2 改良前后土壤盐分剖面分布特征分析
        4.1.3 改良前后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空间结构分析
    4.2 改良前后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相关性分析
    4.3 改良前后土壤盐分和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4.3.1 改良前后土壤盐分分布格局
        4.3.2 改良前后土壤有机质分布格局
        4.3.3 反距离插值精度交叉验证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5 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5.1 地下水动态变化
        5.1.1 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分析
        5.1.2 改良前后地下水埋深分布格局
        5.1.3 改良期内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及p H变化分析
        5.1.4 改良期内地下水离子变化分析
    5.2 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5.3.1 讨论
        5.3.2 小结
6 试验区水盐均衡分析
    6.1 试验区水盐平衡要素及平衡方程
        6.1.1 水盐平衡要素
        6.1.2 水盐平衡方程
    6.2 试验区水分平衡
        6.2.1 蒸腾蒸发量的作用
        6.2.2 试验区引、排水量
        6.2.3 地下水渗漏补给的计算
        6.2.4 土壤储水量的计算
        6.2.5 试验区水分平衡计算
    6.3 试验区盐分平衡
        6.3.1 试验区输入盐分计算
        6.3.2 研究区输出盐分计算
        6.3.3 试验区盐分平衡计算
    6.4 小结
7 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7.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7.1.1 改良德尔菲法
        7.1.2 指标体系构建咨询步骤及内容
        7.1.3 评估指标权重评定标准
    7.2 评估指标的样本采集及测定
    7.3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7.3.1 评估体系的类别划分
        7.3.2 咨询结果分析
        7.3.3 咨询指标修改情况
    7.4 评估指标的计分方法与等级划分
        7.4.1 第一类评估体系指标计分细则
        7.4.2 第二类评估体系指标计分细则
        7.4.3 评估结果等级划分
    7.5 评估结果展示与分析
        7.5.1 改良效果综合评估计算
        7.5.2 第一类体系参评单位评估结果
        7.5.3 第二类体系参评单位评估结果
    7.6 讨论与小节
        7.6.1 讨论
        7.6.2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水氮限量对河套灌区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氮耦合效应研究现状
        1.2.2 盐渍工作物水氮耦合增产机理研究现状
        1.2.3 水氮调控条件下作物光合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1.2.4 水氮调控对作物逆境胁迫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5 田间尺度土壤水盐运移模型
    1.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案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气象资料
        2.3.2 土壤指标
        2.3.3 作物指标
        2.3.4 地下水数据
        2.3.5 土壤物理性质
        2.3.6 生育阶段划分
    2.4 计算方法
    2.5 田间管理
    2.6 数据处理
3 不同水氮条件下中度盐渍土玉米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研究
    3.1 不同灌水量对玉米最大根深的影响
    3.2 水氮限量供给下土壤水氮盐状况分析
        3.2.1 不同水氮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影响
        3.2.2 不同水氮处理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
        3.2.3 不同水氮处理对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
        3.2.4 水氮限量供给下土壤氮素含量分析
        3.2.5 水氮用量与土壤水盐氮状况的相关分析
        3.2.6 讨论
    3.3 水氮限量供给对盐渍土玉米光能利用的影响
        3.3.1 不同水氮条件下冠层光截获率及其影响要素
        3.3.2 不同水氮条件下光能利用效率
        3.3.3 讨论
    3.4 不同水氮条件下盐渍土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
        3.4.1 水氮限量对玉米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3.4.2 水氮限量对玉米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3.5 小结
4 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土玉米光合性能的影响
    4.1 不同水氮条件下中度盐渍土玉米光合速率
        4.1.1 水氮限量条件下玉米光合速率生育期动态变化
        4.1.2 不同水氮条件下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均值比较
        4.1.3 光合速率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4.1.4 讨论
    4.2 不同水氮条件下盐渍土玉米光合面积和光合时间
        4.2.1 不同水氮条件下盐渍化农田玉米光合作用面积
        4.2.2 不同水氮条件下盐渍化农田玉米光合作用时间
        4.2.3 讨论
    4.3 不同水氮条件下盐渍土玉米光合产物累积与分配
        4.3.1 不同水氮条件下盐渍化农田玉米地上生物量
        4.3.2 不同水氮条件下盐渍化农田玉米光合产物分配
    4.4 小结
5 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土玉米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1 水氮调控对盐渍土玉米应激性指标的影响
    5.2 水氮调控对盐渍土玉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 水氮调控对盐渍土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4 小结
6 水氮限量对盐渍化农田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6.1 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化农田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6.1.1 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化农田玉米产量的影响
        6.1.2 水氮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
        6.1.3 水氮限量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6.1.4 水氮限量对盐渍化农田玉米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6.2 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对水氮调控的响应
        6.2.1 不同程度盐渍化农田下水氮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6.2.2 不同盐渍土条件下水氮耦合产量效应分析及方案优化
        6.2.3 不同盐渍土条件下水氮处理对玉米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6.2.4 讨论
    6.3 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土玉米产量与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6.3.1 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土玉米产量的影响
        6.3.2 不同降水年型下中度盐渍土玉米水氮用量方案优化
        6.3.3 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限量对中度盐渍土玉米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6.4 小结
7 水氮调控下盐渍化农田水盐动态过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7.1 HYRUS-1D模型的适应性分析
        7.1.1 河套灌区农田玉米适应性分析
        7.1.2 本研究目标适应性分析
        7.1.3 HYDRUS-1D模型修正的理论
    7.2 模型修正
        7.2.1 HYDRUS-1D模型介绍
        7.2.2 改进FAO-56双作物系数法
        7.2.3 修正HYDRUS-1D模型
    7.3 模型的率定与检验
        7.3.1 模型建立
        7.3.2 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7.3.3 率定和检验
    7.4 基于修正HYDRUS-1D模型的农田玉米水盐动态及耗水过程模拟研究
        7.4.1 水氮对不同程度盐渍土玉米耗水过程及水盐动态影响的模拟研究
        7.4.2 不同降水年型下水氮对玉米耗水过程及水盐动态影响的模拟研究
    7.5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河套灌区暗管排水排盐有效性评价与土壤水肥盐时空变异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水肥盐时空变异规律
        1.2.2 暗管排水技术改良盐渍化土壤研究
        1.2.3 暗管排水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
        1.2.4 DRAINMOD模型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区自然条件和试验设计
    2.1 试验区概况
    2.2 实验设计
    2.3 试验观测项目及方法
        2.3.1 气象资料
        2.3.2 土壤和水质资料
        2.3.3 试验区种植结构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试验区水分、养分、盐分时空变异规律
    3.1 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3.1.1 不同时期各层土壤含水率统计特征分析
        3.1.2 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空间结构分析
    3.2 土壤盐分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3.2.1 不同时期各层土壤盐分(EC值)统计特征分析
        3.2.2 不同时期土壤盐分(EC值)空间结构分析
        3.2.3 不同时期各层土壤盐分(EC值)时空分布特征
        3.2.4 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特征
        3.2.5 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
    3.3 土壤养分时空特征变异分析
        3.3.1 土壤养分统计特征与空间变异性
        3.3.2 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分析
        3.3.3 土壤养分等级特征
        3.3.4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试验区土壤改良效果及其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
    4.1 暗管排水控盐有效性评价
        4.1.1 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特点
        4.1.2 春灌、秋浇对土壤脱盐效果的影响
        4.1.3 淋洗对不同盐渍化等级的影响
        4.1.4 淋洗对土壤离子含量的影响
    4.2 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及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4.2.1 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含盐量的变化
        4.2.2 地下水平均盐分(EC)变化
        4.2.3 地下水埋深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试验区水盐平衡规律研究
    5.1 试验区水分平衡
        5.1.1 蒸腾蒸发量的作用
        5.1.2 排水的计算
        5.1.3 地下水渗漏补给的计算
        5.1.4 根层土壤储水量的计算
        5.1.5 试验区水分平衡计算
    5.2 试验区盐分平衡
        5.2.1 根区盐分输入量的计算
        5.2.2 排水盐分计算
        5.2.3 地下水补给和渗漏的盐分计算
        5.2.4 试验区盐分平衡计算
    5.3 本章小结
6 不同排水方式水文过程监测与模拟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
    6.1 DRAINMOD模型介绍
        6.1.1 模型基本原理
    6.2 DRAINMOD模型输入参数
        6.2.1 气象数据的输入
        6.2.2 土壤资料
        6.2.3 DRAINMOD模型排水参数
        6.2.4 DRAINMOD模型作物参数
    6.3 DRAINMOD模型率定与验证
        6.3.1 地下水埋深的率定
        6.3.2 地下水埋深的验证
        6.3.3 排水量的率定与验证
    6.4 不同排水方式水盐运移规律
        6.4.1 不同排水方式土壤水分运移规律
        6.4.2 不同排水方式土壤盐分(EC值)运移规律
        6.4.3 不同排水方式对土壤脱盐率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土壤水肥盐时空变异规律
        7.1.2 试验区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子
        7.1.3 试验区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
        7.1.4 试验区水盐平衡规律研究
        7.1.5 利用DRAINMOD模型对不同排水方式水文过程模拟
        7.1.6 不同排水方式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磁化水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磁化技术原理及进展
        1.2.2 微咸水灌溉研究现状
        1.2.3 盐碱地改良进展
        1.2.4 磁化水下膜下滴灌发展与水盐运移研究
        1.2.5 作物生长特征及模型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野外试验设计
        2.2.1 大田试验设计
        2.2.2 小区试验设计
        2.2.3 磁化条件下膜下滴灌灌水施肥量设计
    2.3 试验测试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水分的测量
        2.3.2 土壤盐分的测定
        2.3.3 棉花生物指标的测定
3 磁化淡水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影响研究
    3.1 不同磁化强度淡水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3.1.1 不同磁化强度淡水下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动态分布
        3.1.2 灌水前后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特征
        3.1.3 磁化淡水对棉花耗水量变化特征
    3.2 不同磁化强度淡水对土壤盐分分布影响
        3.2.1 不同磁化强度淡水对生育期内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的影响
        3.2.2 磁化淡水对生育期土壤盐分动态分布及积盐量的影响
    3.3 不同磁化淡水处理下对棉花生长特征的影响
        3.3.1 不同磁化淡水处理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3.3.2 不同磁化处理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3.3.3 不同磁化处理下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变化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磁化微咸水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影响研究
    4.1 不同磁化强度微咸水对土壤水分布的影响
        4.1.1 不同磁化强度微咸水下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动态分布
        4.1.2 生育期内不同磁化强度对不同水质体积含水量的影响
        4.1.3 灌水前后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特征
        4.1.4 磁化微咸水水对棉花耗水量变化特征
    4.2 不同磁化强度微咸水对土壤盐分分布影响
        4.2.1 不同磁化强度微咸水对生育期内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的影响
        4.2.2 磁化微咸水对生育期土壤盐分动态分布及积盐量的影响
    4.3 不同磁化微咸水处理对棉花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
        4.3.1 不同磁化微咸水处理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4.3.2 不同磁化微咸水处理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4.3.3 不同磁化微咸水处理下对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变化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磁化水灌溉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1 磁化淡水灌溉对棉花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5.1.1 磁化淡水灌溉对棉花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
        5.1.2 磁化淡水灌溉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5.2 磁化微咸水灌溉对棉花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5.2.1 磁化微咸水下对棉花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
        5.2.2 磁化微咸水下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5.3 磁化淡水、微咸水对棉花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磁化淡水灌溉对盐化土改良效果的影响
    6.1 磁化水灌溉对不同盐化土棉花出苗的影响
    6.2 磁化水对不同盐化土的水分分布动态
    6.3 磁化水对不同盐化土的盐分变化特征
    6.4 磁化水灌溉下对不同盐化土棉花生长特性的影响
        6.4.1 磁化水灌溉下对不同盐化土棉花株高的影响
        6.4.2 磁化水灌溉下对不同盐化土棉花茎粗的影响
        6.4.3 磁化水灌溉下对不同盐化土叶片数变化的影响
        6.4.4 磁化水灌溉下对不同盐化土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影响
        6.4.5 磁化水灌溉下对不同盐化土棉花叶绿素变化的影响
    6.5 磁化水灌溉下对棉花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6.5.1 棉花干物质累积量的差异
        6.5.2 棉花产量的差异
    6.6 磁化水处理不同盐化土对棉花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7 磁化水处理棉花生长模型研究
        6.7.1 株高增长模型
        6.7.2 叶面积指数增长模型
        6.7.3 干物质量累积模型
    6.8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膜下滴灌暗管排水规律对灌溉过程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装置
    2.4 试验方法
    2.5 试验指标测定
    2.6 试验数据处理
第三章 灌水量对暗管排水排盐效果及脱盐率影响
    3.1 不同灌水量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变化
    3.2 不同灌水量下暗管排水排盐效果变化
    3.3 不同灌水量下土壤脱盐效果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暗管埋深对暗管排水排盐效果及脱盐率影响
    4.1 暗管埋深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影响
    4.2 暗管埋深对暗管排水排盐效果影响
    4.3 暗管埋深对土壤脱盐效果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灌溉过程对暗管排水规律及脱盐效果影响
    5.1 灌溉过程中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变化
    5.2 灌溉过程中暗管排水排盐规律变化
    5.3 灌溉过程中土壤脱盐效果变化
    5.4 灌溉过程中水盐运移模拟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7)膜下滴灌条件下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特征
    2.2 土壤盐分与地下水埋深的分布特征
3 结论

(8)旱区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水土资-源对新疆兵团旱区农业发展的制约
        1.1.2 新疆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现状
        1.1.3 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
        1.1.4 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
        1.1.5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滴灌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布置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布设
        2.2.2 灌溉方案
        2.2.3 样品采集
        2.2.4 样品的测定
        2.2.5 分级指标及分类说明
第三章 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及脱盐效果
    3.1 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特点
        3.1.1 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及变异程度
        3.1.2 土壤盐分在生育期内的变化
        3.1.3 土壤盐分年际变化
    3.2 盐荒地脱盐效果
        3.2.1 土壤盐分离子变化
        3.2.2 对作物出苗率、产量的影响
    3.3 地下水埋深、矿化度的变化与土壤盐分的关系
        3.3.1 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
        3.3.2 地下水矿化度变化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类型土壤盐分、养分变化分析
    4.1 不同类型土壤盐分变化特点
        4.1.1 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变化
        4.1.2 土壤盐分年际间变化
    4.2 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变化情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5.1 土壤盐分分布特点
        5.1.1 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特点
        5.1.2 土壤盐分水平分布特点
        5.1.3 土壤盐分生育期内分布特点
    5.2 土壤水分分布特点
    5.3 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分布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地下水埋深对膜下滴灌棉田水盐动态影响及土壤盐分累积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方法
    1.3 土壤贮水量、累积含盐量和深层水分交换量的计算土壤贮水量的计算为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水分和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2.2 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剖面特征
    2.3 土壤水盐变化及其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2.4 土壤深层水分交换量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10)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试验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案
第3章 室内试验测定土壤水分运动参数
    3.1 土壤颗粒分析及分类
    3.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3 非饱和土壤水平扩散率D(θ)测定
    3.4 非饱和土壤导水率K(θ)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
    4.1 数据处理
    4.2 三月份水平剖面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与分析
    4.3 三月份纵剖面土壤水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与分析
    4.4 十月份各土层含水率和含盐率的统计特征
    4.5 翌年三月份各土层含水率和含盐率的统计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盐运移研究
    5.1 冻融期气温与土壤温度的变化关系
    5.2 土壤温度与土壤水盐含量的关系
    5.3 冻融期各年份棉田土壤盐分统计特征
    5.4 冻融期各年份棉田土壤盐分变化特征
    5.5 冻融期各年份棉田土壤盐分累积特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膜下滴灌棉田不同梯度排盐沟盐分运移特征研究
    6.1 土壤盐分随时间变化特征
    6.2 土壤盐分随深度变化特征
    6.3 不同梯度下土壤盐分在纵剖面的分布特征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膜下滴灌改造盐(化)土荒地大田试验的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膜下滴灌农田水盐肥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D]. 蔺树栋.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前后水盐时空变异规律及改良效果评估[D]. 马贵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水氮限量对河套灌区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徐昭.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4]河套灌区暗管排水排盐有效性评价与土壤水肥盐时空变异规律研究[D]. 窦旭.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磁化水对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影响研究[D]. 彭遥.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6]膜下滴灌暗管排水规律对灌溉过程响应研究[D]. 石培君.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7]膜下滴灌条件下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J]. 宗含,高龙,王雅琴,赵志强,王子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06)
  • [8]旱区长期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D]. 宗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2)
  • [9]地下水埋深对膜下滴灌棉田水盐动态影响及土壤盐分累积特征[J]. 明广辉,田富强,胡宏昌.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5)
  • [10]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 朱海清.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膜下滴灌变盐(化)土荒地田间试验效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