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螺防病林论文-蒋俊明,吴冕,张东明,蒋飞跃,费世民

抑螺防病林论文-蒋俊明,吴冕,张东明,蒋飞跃,费世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抑螺防病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抑螺防病林,效益,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

抑螺防病林论文文献综述

蒋俊明,吴冕,张东明,蒋飞跃,费世民[1](2019)在《山丘区抑螺防病林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林业血防作用机理及林分模式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抑螺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林木生命周期为类目标层构建了山丘区抑螺防病林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对34种纯林模式综合效益的评价结果显示:最高的是经济型,其次为兼用型,最低的为用材型。(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方建民,孙启祥,苏守香,郭婉琳,季琳琳[2](2019)在《长江中下游滩地抑螺防病林适生树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安庆市周边典型的湖滩地和江滩地进行多树种造林对比试验,观察各树种在不同立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的耐水性和适生性。结果表明,(1)柳树、枫香、中山杉、池杉、乌桕无论是在江滩地还是湖滩地其耐水性和适应性均表现良好;柳树、中山杉耐水淹性极强,可以作为低位滩地造林适生树种选择;枫香、池杉、乌桕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作为中、高位滩地造林适生树种选择。(2)杨树、薄壳山核桃在江滩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在湖滩地生长不良。杨树在中、高位江滩地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此类滩地造林适生树种选择;薄壳山核桃耐水淹性极强,可以作为中、低位滩地造林适生树种选择,但应加强病虫害预防和控制。(3)重阳木在江滩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均有很好的表现;香樟在高位江滩地表现优良,在中、低位滩地适应性表现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本文来源于《安徽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马莉,杨筱,张仪,贾霁群,孙启祥[3](2019)在《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评估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科学评价林业血防工程生态效益,依据林业行业技术规程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抑螺防病6项功能对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6-2013年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效益显着,涵养水源16.16×10~8t,保持土壤1.46×10~8 t,固碳0.10×10~8 t,释氧0.29×10~8t,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面积减少24.35×10~7 m~2,血吸虫病患者减少61.31×10~4人,总价值967.20×10`8元。其中抑螺防病功能价值最大,占全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35.87%,是非抑螺防病林不具备的功能,其次释氧价值占33.06%,固碳价值占13.02%,涵养水源价值占9.17%,保持土壤价值占7.31%,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占比例最少,仅有1.57%。抑螺防病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其中抑螺防病功能价值最大的为安徽省,达7省抑螺防病功能总价值的18.17%,但其余5项服务价值最大的为湖南省。研究发现,在抑螺防病林的全方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抑螺防病功能、释氧、固碳、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等5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共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的98.43%,是生态服务功能的主体,各种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排序为抑螺防病功能价值>释氧功能价值>固碳功能价值>涵养水源功能价值>保持土壤功能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其中,湖南省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使抑螺效果发挥作用最大;云南省山丘区,钉螺适生环境多样,而且其生命力强,繁殖快,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难度相对较大,抑螺效益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滕家喜,周志翔,李晨,胡兴宜,孙启祥[4](2018)在《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血吸虫疫区的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已取得显着成效,但局部地区的抑螺防病林仍存在空间布局不完善、螺情反复出现的现象。在石首市钉螺孳生环境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钉螺孳生地的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价,并通过抑螺防病林宜林地和更新区分布研究确定了抑螺防病林的空间布局优化区,以期为完善抑螺防病林建设工程布局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石首市钉螺孳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线、沟渠、塘堰和滩涂,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4%。钉螺孳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垸内,占总面积的23.77%。钉螺孳生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型湖泊、长江等永久水体以及城镇用地周围,占总面积的67.49%。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以中幼林为主,面积占抑螺防病林总面积的80.47%。成熟林和过熟林(更新区)总面积4 512.51 hm~2,占抑螺防病林总面积的14.05%。另有宜林地2 823.36 hm~2,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优化区总面积为7 335.86 hm~2。其中,23.95%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高风险区,23.22%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中风险区,52.83%的优化区分布在钉螺孳生的低风险区,是未来几年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的重点区域。(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7期)

李晨,滕家喜,周志翔,胡兴宜,孙启祥[5](2018)在《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石首市抑螺防病林配置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湖北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立地类型及配置模式进行调查与分类的基础上,将石首市抑螺防病林划分为5种立地类型和36种配置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抑螺防病林配置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综合效益、生态效益及抑螺效益较高的防病林模式均为杨树林配置,且其综合效益与林分密度呈现正相关,景观效益较高的配置模式兼有杨树纯林和景观树种,而经济效益较高则为杨树林下养殖模式;不同立地类型中综合效益较高的配置模式均为高密度杨树纯林模式,其次为杨树林下养殖模式。为提升石首市及其相似地区抑螺防病林的综合效益,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潮土、黄棕壤地段,防病林的配置均宜选用高密度的杨树林模式。在成片杨树林中采用林下养殖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在村湾及道路沟渠旁则可通过景观树种配置提升景观效益,在土壤较瘠薄的黄壤地段应选择耐瘠薄树种营造抑螺防病林。(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8年02期)

滕家喜[6](2017)在《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血吸虫疫区的抑螺防病林建设已取得显着成效,但局部地区的抑螺防病林仍存在空间结构不完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平衡的现象。本文以湖北省典型血吸虫疫区石首市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吸虫唯一中间寄主钉螺孳生的环境特征,借助遥感数据提取与钉螺孳生有关的地理环境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石首市钉螺孳生区的风险等级。根据多源遥感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得到钉螺孳生风险等级、宜林地分布和现有抑螺防病林更新区分布,确定了抑螺防病林空间布局优化区。并设定不同区域的抑螺防病林结构配置模式,以各配置模式的面积为约束条件,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的空间布局和结构配置进行了优化,提出了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空间结构优化方案,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血吸虫疫区的抑螺防病林综合效益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石首市钉螺孳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沿线、沟渠、塘堰,以及长江改道后形成的大面积滩涂,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4%。该区域人为活动较少,农田分布较少,是钉螺大量繁殖的地区,在抑螺防病林优化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钉螺孳生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垸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77%。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农田,人口密度较小但人为活动大,也是导致人群感染血吸虫病的重点区域。钉螺孳生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型湖泊、长江等永久水体周围以及城镇用地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7.49%。该区域人口密度高,农田面积较少,人为干扰强,生态环境较差。2.石首市抑螺防病林总面积为320.98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84%,其龄级结构以中幼林为主,面积为258.30 km~2,占抑螺防病林总面积的80.47%,表明近年来石首市抑螺防病林工程建设速度加快。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分别为37.60km~2和7.52 km~2,两者总计占抑螺防病林总面积的14.05%,是现有抑螺防病林的更新区。根据可用地的立地条件和抑螺防病林树种选择与结构配置的要求,石首市宜林地面积为28.23 km~2,是未来几年开展抑螺防病林建设的重点区域。将现有抑螺防病林更新区和宜林区进行迭加,得到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优化区,其总面积为45.125 km~2。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空间布局优化后,森林覆盖率将增加到24.85%。3.根据不同等级钉螺孳生风险区立地条件以及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的配置特点与发展趋势,设定6种抑螺防病林结构配置模式。各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表明,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不同结构配置模式之间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生态效益差异最小;6种结构配置模式的综合效益大小顺序为:稀植纯林模式>密植纯林模式>稀植宽窄行林菜间作模式>密植宽窄行林菜间作模式>稀植宽窄行林农间作模式>密植宽窄行林农间作模式。其中密植纯林模式的生态效益最大,为3183.45元·a-1·hm-2;稀植宽窄行林菜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最大,达到67608.15元·a-1·hm-2;稀植纯林模式的社会效益最大,达到126864.75元·a-1·hm-2。4.多目标线性规划预测表明,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优化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佳的空间布局是:高风险区的稀植纯林模式、中风险区的密植宽窄行林农间作模式、低风险区的密植宽窄行林菜间作模式。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结构配置优化后,稀植纯林模式的种植面积为3875.2 hm~2,约占整个优化区面积的52.83%,密植宽窄行林农间作种植面积为1757.01hm~2,占整个优化区面积的23.95%;密植宽窄行林菜间作种植面积为1703.63 hm~2,占整个优化区面积的23.22%。(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帅,谯四红,荣新军,樊孝萍,徐永钢[7](2016)在《江汉平原地区抑螺防病林对钉螺孳生及林木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江汉平原地区血防林实验栽植区提供理论数据,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造林地类型、不同树种、不同造林密度、不同种植模式等因素对钉螺密度、林木生长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因素之间差异性较显着,其中,不同林地类型、树种、种植模式对钉螺密度影响差异显着,分别为3.69**、2.54**、7.55**,对林木生长量影响差异显着,分别为2.74**、2.18**、6.48**,而造林密度对钉螺密度影响差异并不显着,F值为0.18。(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6年11期)

陆殷殷[8](2016)在《安徽省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建设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中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安徽省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建设概况出发,分析了安徽省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的有效措施和项目成效,希望能为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6年08期)

王钰[9](2014)在《进一步强化林业措施 为全国血防作出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王钰报道11月21日,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介绍林业血防工作情况时说,自2006年林业血防工程启动以来,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6亿元,营造抑螺防病林648万亩,建立8个试验示范区,并通过配套安排退耕还(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时报》期刊2014-11-25)

方建民,周立志[10](2014)在《安徽省长江中下游江河滩地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鸟类种群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2011-2013两年时间针对性选择示范区不同地点(江外滩和江心洲)人工干预形成的不同林龄组杨树林地(滩涂疏林、2008-2009年林、2006年林、2005年林和1989-1990年林)以及自然沼泽湿地、芦苇地等不同生境类型,采用样带法开展鸟类群落调查,研究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4种,隶属于13目34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安徽省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安徽省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示范区鸟类以雀形目鸟类最多,为19科48种,占鸟种总数的57.14%。食性集团以食虫鸟(32种)、肉食性鸟(20种)和杂食鸟(19种)种数居多,分别占总鸟类种数的38.1%、23.8%和22.6%,食物资源类型决定了各生境鸟类食性集团的组成。沼泽湿地鸟类总种数和密度均最高,芦苇地最低,其中,各生境鸟类密度中存在显着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鸟类多样性指数增大,滩涂疏林全年鸟类多样性仅次于成熟林,但以沼泽湿地的最高。全年鸟类多样性在各生境中存在极显着性差异。全部生境鸟类多样性以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且在各季节中存在极显着性差异。鸟类多样性特征与生境的复杂程度和植被类型相关。还就抑螺防病林工程对鸟类群落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并就其生态保护措施进行简单阐述。(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抑螺防病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选择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安庆市周边典型的湖滩地和江滩地进行多树种造林对比试验,观察各树种在不同立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的耐水性和适生性。结果表明,(1)柳树、枫香、中山杉、池杉、乌桕无论是在江滩地还是湖滩地其耐水性和适应性均表现良好;柳树、中山杉耐水淹性极强,可以作为低位滩地造林适生树种选择;枫香、池杉、乌桕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作为中、高位滩地造林适生树种选择。(2)杨树、薄壳山核桃在江滩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在湖滩地生长不良。杨树在中、高位江滩地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此类滩地造林适生树种选择;薄壳山核桃耐水淹性极强,可以作为中、低位滩地造林适生树种选择,但应加强病虫害预防和控制。(3)重阳木在江滩地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均有很好的表现;香樟在高位江滩地表现优良,在中、低位滩地适应性表现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螺防病林论文参考文献

[1].蒋俊明,吴冕,张东明,蒋飞跃,费世民.山丘区抑螺防病林效益评价[J].四川林业科技.2019

[2].方建民,孙启祥,苏守香,郭婉琳,季琳琳.长江中下游滩地抑螺防病林适生树种筛选[J].安徽林业科技.2019

[3].马莉,杨筱,张仪,贾霁群,孙启祥.长江流域抑螺防病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4].滕家喜,周志翔,李晨,胡兴宜,孙启祥.石首市抑螺防病林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

[5].李晨,滕家喜,周志翔,胡兴宜,孙启祥.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石首市抑螺防病林配置模式选择[J].林业调查规划.2018

[6].滕家喜.石首市抑螺防病林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7].张帅,谯四红,荣新军,樊孝萍,徐永钢.江汉平原地区抑螺防病林对钉螺孳生及林木生长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

[8].陆殷殷.安徽省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建设探讨[J].山西农经.2016

[9].王钰.进一步强化林业措施为全国血防作出贡献[N].中国绿色时报.2014

[10].方建民,周立志.安徽省长江中下游江河滩地抑螺防病林试验示范区鸟类种群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抑螺防病林论文-蒋俊明,吴冕,张东明,蒋飞跃,费世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