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复合材料论文_边晋石,尹洪峰,秦月,李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酰胺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酰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纳米,碳纤维,原位,性能。

聚酰胺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边晋石,尹洪峰,秦月,李艳[1](2019)在《无机颗粒/碳纤维共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出无机颗粒(IP)增强聚酰胺6(PA6)复合材料,使用迭层模压法制备了IP/碳纤维(CF)共增强PA6复合材料(PA6/IP/CF)。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IP的形貌和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滑石粉(TALC)的添加量达到10%(质量分数,下同)时,PA6/CF/TALC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弯曲强度为374.6 MPa、剪切强度为58.7 MPa、冲击强度为76.9 kJ/m~2;当玻璃微珠(GB)的添加量达到15%时,PA6/CF/GB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弯曲强度为404.4 MPa、剪切强度为66.7 MPa、冲击强度为86.5 kJ/m~2;GB相较于TALC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更好,使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9年08期)

陈晶晶,罗开举,王彦,诸静,于俊荣[2](2019)在《可逆交联单壁碳纳米管/聚酰胺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纳米填料制备高性能和具有多种功能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有效手段。利用呋喃基团与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温和条件下的Diels-Alder反应制备了侧链含呋喃基团的芳香族聚酰胺(fPA)和SWNTs可逆交联复合材料(SWNTs/fPA)。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 6%的SWNTs就能显着改善fPA的机械性能。SWNTs/fP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加工性能,并且SWNTs的加入改善了fPA的形状记忆性能。(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杨书宇,范勇,陈昊,杨瑞宵,郭佳[3](2019)在《SiO_2/聚酰胺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与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乳化-相转变法制备纳米SiO_2分散液,与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机械共混并流延成膜,制成不同纳米含量的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按照IEC60343的标准测试了材料的耐电晕寿命和其它介电性能,并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PAI基体中分散均匀且反应完全;加入纳米粒子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电导率、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PAI复合材料的耐电晕寿命随Si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粒子含量达到20%时,耐电晕寿命为17. 35 h,是纯PAI材料的8倍以上;击穿强度随纳米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世杰,张英伟,王文志,姜其斌,刘跃军[4](2019)在《蒙脱土改性超支化聚酰胺6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与流变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超支化聚酰胺6(PA6)/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自动黏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毛细管流变仪、力学万能试验机等对超支化PA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表明,上述复合材料的剪切黏度与剪切速率流变曲线符合幂律流体的特征,便于成型加工;复合材料晶型(α、γ)在加入MMT后没有发生变化,结晶度由纯超支化PA6的36.49%降低至33.54%;另外,随着MMT加入基体,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陈光剑,宋玉兴,金学斌,张磊,陈晓敏[5](2019)在《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浸渍法制备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PA)6单向预浸带,并用模压工艺将预浸带压制成单向层合板材进行性能分析,研究了玻璃纤维、填料、抗氧剂对连续玻璃纤维增强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性能玻璃纤维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体指标与纤维本身的性能设计有直接关系,需要根据纤维特性进行优化选择;少量的填料对基体有成核效应,能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过量的填料会影响树脂与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抗氧剂影响纤维的浸渍效果和带材表观质量,尽可能选择高效且耐高温的抗氧剂种类,以降低添加量,提高浸渍质量。(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魏晓娟[6](2019)在《一种3D打印用木质素-聚酰胺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据"www.plasticstoday.com"报道,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基于部分可再生3D打印用木质素-聚酰胺(PA)复合材料,这一发现开发了木质素的新用途,并且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木质素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并赋予植物刚性,可从生物质中提取,也是生产生物燃料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木(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闫东广,宋玮琦,李姜红,王春亭[7](2019)在《聚酰胺聚醚弹性体/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步法原位聚合制备了聚酰胺聚醚弹性体/石墨烯(PA6-b-PEG/GNs)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GNs能够促进PA6-b-PEG缩聚反应;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GNs的加入能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熔点,当GNs含量为5%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熔点均达到最大值;热重分析表明,随着GN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分解终止温度及热稳定性均得到有效提高;拉伸测试结果表明,PA6-b-PEG/GNs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比PA6-b-PEG高,但其断裂伸长率下降;此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GNs的加入能够降低PA6-b-PEG的微相分离程度,改善材料的相容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冰肖[8](2019)在《半芳香族耐高温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酰胺(Polyamide,PA),又称尼龙,是应用最广的工程塑料。其中,脂肪族聚酰胺,如聚己内酰胺(PA6)和聚己二酰己二胺(PA66),它们可以通过低成本的熔融加工方式进行生产,是目前用量最多的聚酰胺。随着表面安装技术无铅焊料概念的提出以及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发展,对材料的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用的脂肪族聚酰胺熔融温度均低于260℃,因此,已经不能满足以上两个领域的要求。全芳香族聚酰胺,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被认为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但是全芳香族聚酰胺高玻璃化转变和熔化温度使其无法通过低成本的熔融方式进行加工,进而限制了其大范围应用。近年来,由于半芳香族聚酰胺结合了脂肪族聚酰胺优异的加工性和全芳香族聚酰胺良好的耐热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常见的半芳香族聚酰胺有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PA6T)、聚对苯二甲酰壬二胺(PA9T)和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等,其中,PA10T是唯一的生物基半芳香族耐高温聚酰胺,这在环境压力较大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PA10T的熔点(316℃)接近于其热分解温度(350℃),在熔融加工和注塑成型过程中容易发生分解。本文以生物基癸二胺,对苯二甲酸,己二胺和己二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较宽加工窗口的半芳香族耐高温PA10T/66。接着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确定了PA10T/66的结构,并对其成盐工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压力、搅拌速率、放气时间以及增黏压力等聚合工艺条件对PA10T/66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聚合工艺。通过上述得到的最佳聚合工艺我们又合成了不同PA66链段含量的PA10T/66共聚物,并对其物理机械性能、密度、吸水率、吸油率、耐溶剂性和熔融指数等物理化学性能和流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向PA10T分子链中引入PA66链段可以提高PA10T/66的韧性和流动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变形温度测试以及热重分析测试对不同PA66链段含量下PA10T/66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PA66链段含量的增加,PA10T/66的熔融温度下降,而热降解外推起始温度基本没有变化,说明通过向PA10T中引入脂肪族PA66链段来拓宽其加工窗口,改善其加工性能是可行的。然后,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Flynn-Wall-Ozawa(FWO)和Tang等方法确定了PA10T/66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和热降解活化能,并通过Coats–Redfern积分法确定了其热降解机理函数类型为R3型(相边界反应(球形))。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不同PA66链段含量下PA10T/66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做了分析。利用Avrami方程确定了PA10T/66等温结晶过程中的晶体生长方式,并通过Turnbull-Fish方程证实了Avrami方程分析PA10T/66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可行性;Hoffman外推法被用来确定不同PA66链段含量下PA10T/66的平衡熔点。接着,利用Jeziorny法分析确定了PA10T/66的非等温结晶过程中的晶体生长方式;通过Mo法研究了不同相对结晶度下PA66链段含量对PA10T/66结晶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等温结晶温度越低,降温速率越大,聚合物结晶速率越快;在等温结晶条件下,PA10T/66的晶体生长方式为盘状(圆板)二维生长;而在非等温结晶条件下,当PA66链段不超过0.07 mol时,PA10T/66的晶体生长方式为盘状(圆板)二维生长,当PA66链段达到0.13 mol时,低降温速率下(5℃/min)PA10T/66的晶体生长方式为纤维(一维)生长,高降温速率下下(10,20,40℃/min),PA10T/66的晶体生长方式仍为盘状(圆板)二维生长;此外,Avrami方程和Jeziorny法,Mo法均适合描述PA10T/66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偏光显微镜对PA10T/66的晶体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PA10T/66比PA10T有更小的晶粒尺寸和更大的晶粒密度。为了扩大半芳香族耐高温聚酰胺PA10T/66的应用领域和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对其进行了玻璃纤维增强熔融共混改性。以我们合成的PA10T/66和玻璃纤维(glass fibre,GF)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10T/66/GF复合材料。接着通过场发式扫描电镜对PA10T/66/GF的冲击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玻璃纤维在PA10T/66中分散均匀,玻璃纤维和PA10T/66有良好的相容性。然后通过万能试样机、熔融指数仪、热变形温度测试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热重分析仪对PA10T/66的物理机械性能、流动性能以及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PA10T/66/GF的流动性能有所下降,但物理机械性能以及热性能均有大幅度提升。玻璃纤维含量为30%的PA10T/66/GF复合材料兼具较好的流动性、物理机械性能和热性能,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较纯PA10T/66分别提高了141%、99%和209%;其在0.45 MPa和1.82MPa载荷下的热变形温度分别达到286℃和244℃,较纯PA10T/66树脂分别提高了52℃和148.8℃。同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并采用Avrami方程、Jeziorny法和Mo法研究了不同玻璃纤维含量下PA10T/66/GF复合材料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加入促进了PA10T/66的异相成核,加快了聚合物的结晶速率;在等温和非等温结晶条件下,PA10T/66/GF的晶体生长方式仍为盘状(圆板)二维生长;Avrami方程和Jeziorny法,Mo法均可以用来描述PA10T/66/GF的等温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19)

侯伟,傅轶凡,曾岑,刘娜,尹翠玉[9](2019)在《聚酰胺6/聚乙二醇/Zn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己内酰胺、聚乙二醇1000(PEG1000)、ZnO为原料,6-氨基己酸为开环剂,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制备了PA6/PEG/ZnO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可纺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ZnO使复合材料的晶粒由α相转化为小尺寸的γ相;材料的热分解温度没有显著变化,均高于聚酰胺6 (PA6)的加工温度;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流变测试得知该复合材料属于切力变稀流体,具有可纺性;当ZnO含量为10%时,断裂强度提高了55.7%,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着提高。PA6/PEG/ZnO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张雪[10](2019)在《原位聚合/熔融共混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阻燃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聚酰胺6(PA6)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比如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电绝缘性、耐酸性、耐碱性。PA6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PA6的极限氧指数为20~22,大大限制了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随着工程塑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PA6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强度、热稳定性,阻燃性能等),并且由于其固有的材料特性,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此开发高性能的阻燃PA6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发新型的阻燃PA6复合材料。首先采用己内酰胺与阻燃剂苝-3,4,9,10-四甲酸二酐(PTCDA)和聚苯并咪唑(PBI)进行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A6/PTCDA和PA6/PBI复合材料,其中阻燃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2.5%。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导热系数和极限氧指数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A6/PTCDA和PA6/PBI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2.5wt%PTCDA抑制了PA6链的结晶,复合材料的LOI为29.5。第二部分对于传统的无机阻燃剂进一步开发研究。主要工作是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处理氧化石墨烯(GO),将改性后的GO加入到PA6/Mg(OH)2,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成功制备了改性GO/PA6/Mg(OH)2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机械拉伸,锥形量热仪等技术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改性GO之后PA6/Mg(OH)2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由32 MPa提高到43 MPa,大大改善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能。第叁部分为通过流变仪对不同的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的材料在后加工以及纺丝的难易程度。发现PA6/PTCDA复合物的流动性能最好,便于加工和纺丝,改性GO/PA6/Mg(OH)2材料流动性能最差,加工困难,当二者共混时,材料的流动性能可以大大地改善,提高材料的可纺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18)

聚酰胺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纳米填料制备高性能和具有多种功能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扩大其应用范围的有效手段。利用呋喃基团与单壁碳纳米管(SWNTs)在温和条件下的Diels-Alder反应制备了侧链含呋喃基团的芳香族聚酰胺(fPA)和SWNTs可逆交联复合材料(SWNTs/fPA)。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 6%的SWNTs就能显着改善fPA的机械性能。SWNTs/fP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加工性能,并且SWNTs的加入改善了fPA的形状记忆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酰胺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边晋石,尹洪峰,秦月,李艳.无机颗粒/碳纤维共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19

[2].陈晶晶,罗开举,王彦,诸静,于俊荣.可逆交联单壁碳纳米管/聚酰胺复合材料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杨书宇,范勇,陈昊,杨瑞宵,郭佳.SiO_2/聚酰胺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与热性能[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9

[4].李世杰,张英伟,王文志,姜其斌,刘跃军.蒙脱土改性超支化聚酰胺6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与流变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5].陈光剑,宋玉兴,金学斌,张磊,陈晓敏.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19

[6].魏晓娟.一种3D打印用木质素-聚酰胺复合材料[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9

[7].闫东广,宋玮琦,李姜红,王春亭.聚酰胺聚醚弹性体/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8].刘冰肖.半芳香族耐高温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9

[9].侯伟,傅轶凡,曾岑,刘娜,尹翠玉.聚酰胺6/聚乙二醇/Zn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10].张雪.原位聚合/熔融共混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阻燃性能[D].天津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玻璃纤维含量对聚酰胺复合材料...不同碳纤维/聚酰胺复合材料界面...模具温度为160℃时不同含量纤维增强单...玻璃纤维30%聚酰胺复合材料的S...碳纤维/聚酰胺复合材料界面脱粘...

标签:;  ;  ;  ;  ;  ;  ;  

聚酰胺复合材料论文_边晋石,尹洪峰,秦月,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