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建构论文_金建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动,数学,质疑问难,深度,课堂,周长,融会贯通。

主动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金建锋[1](2019)在《紧扣本质 主动建构 培育素养——《认识周长》教学与思考(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内容】人教版叁年级上册第83、84页。【课前思考】一、周长认识的"生长点"在哪里?周长是从"一周"生长起来的。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否只立足于"一周"就够了?追根溯源,周长的本质概念是"长度"。学生已有对长度的理解是周长学习的生长点。二年级时,学生研究的是一维线段的长度,现在研究的是二维封闭图形边线的长度。虽然图形从一维转到二维,但研究的本质没有变,都是"长度"。通过各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领悟"周长周(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设计》期刊2019年29期)

陆春燕[2](2019)在《做有准备的教师——建构自主教研的教师主动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做有准备的教师,就意味着日常的教育行动有目的、有计划,还要不断评估进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管是在儿童主导抑或是教师主导的活动,教师都必须在其中扮演动态的探究者的角色,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换句话说,教师需要有自主教研的意识柯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建构自主教研的主动模式,才能通过不断创造支持性的环境以及"脚手架"来(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9年Z6期)

唐隽菁[3](2019)在《道德与法治“主动”课堂建构——基于深度学习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主动"课堂,指向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等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划分课前与课上"研学"类型,帮助儿童掌握框架图、矩阵图等多元学习工具,以更好地链接儿童生活,使其"敢学""会学","浸入"深度学习;并创设主动实践场域,引领儿童提升道德创新思维,以更好地指导和引领儿童生活。(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9年07期)

蒋新娅[4](2019)在《追根溯源,引导主动建构——“年、月、日”教学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追根溯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追寻知识的本质和源头,更多地了解相关内容的整体背景和发展线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苏教版教材叁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年、月、日"这节课,属于常见时间单位的教学。尽管大部分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本文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郭晴秀[5](2019)在《经历探索过程 主动建构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教学论倡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科学,而非用耳朵去听科学。在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中,如果只是以"告诉"的方式传授新概念,学生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很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具,运用观察、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搭建数学模型,使抽象的几何概念具体化。同时,也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概念的知识体系,达成图形与几何概念的内化。下面笔者以《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谈几点具体做法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陆永兵[6](2019)在《主动建构,达成深入数学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学生的数学学习以接受和模仿为主,那么他们的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限制,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让他们将零散的知识聚拢起来,让他们在主动建构中达成对数学本质规律的深入理解。(本文来源于《数学大世界(中旬)》期刊2019年03期)

张文龙[7](2019)在《让课堂成为主动愉悦的学习场——青岛大学路小学“品·智”课程建构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校本教研时间,青岛大学路小学语文组正在进行新学期质量分析,老师们研究上学期质检成绩时发现,尽管学校总体成绩优秀,书写上却存在失分现象。怎么办?一番争论过后,一个大胆的设想产生了:将提升书写质量从课程角度进行规划,课表上单列书法课程,一二年级干部带教,叁到六年级外聘书法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学科教(本文来源于《教育家》期刊2019年08期)

王丹凤[8](2019)在《开展探究性活动 主动建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模型的建构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各种相似问题中探索出这一类问题共同的属性,从而建构数学模型,辅助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培养数学思维。运用所探究出的数学模型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解题方法与解题速度方面有很好的提升效果。比较分类,建构数学模型对具有相同特征的数学问题进行比较,进而在比较中进行合理分类,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是建构数学模型的思路之(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06期)

刘婷[9](2019)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基于数学活动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是指学生研究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实践应用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完善认知的探索过程,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现实意义的实践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获取知识的结果,更要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让学生在数学中获得发展。(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毛亚梅[10](2018)在《基于建构主义翻转课堂教学所形成的学生叁个主动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翻转课堂近些年在教育界的不断引用,其产生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如何更好地运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推动翻转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对"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总结"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叁个主动转变。(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8年11期)

主动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做有准备的教师,就意味着日常的教育行动有目的、有计划,还要不断评估进展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管是在儿童主导抑或是教师主导的活动,教师都必须在其中扮演动态的探究者的角色,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换句话说,教师需要有自主教研的意识柯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建构自主教研的主动模式,才能通过不断创造支持性的环境以及"脚手架"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金建锋.紧扣本质主动建构培育素养——《认识周长》教学与思考(一)[J].小学教学设计.2019

[2].陆春燕.做有准备的教师——建构自主教研的教师主动模式[J].山东教育.2019

[3].唐隽菁.道德与法治“主动”课堂建构——基于深度学习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9

[4].蒋新娅.追根溯源,引导主动建构——“年、月、日”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9

[5].郭晴秀.经历探索过程主动建构概念[J].小学教学设计.2019

[6].陆永兵.主动建构,达成深入数学学习[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

[7].张文龙.让课堂成为主动愉悦的学习场——青岛大学路小学“品·智”课程建构与探索[J].教育家.2019

[8].王丹凤.开展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模型[J].科普童话.2019

[9].刘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基于数学活动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9

[10].毛亚梅.基于建构主义翻转课堂教学所形成的学生叁个主动转变[J].北极光.2018

论文知识图

-1: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模型通过主动建构模型亲身体验 主动建构个性化网络教学模型1: 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图五、教学策略...利用思维导图深度学习乙醇催化氧化反应...

标签:;  ;  ;  ;  ;  ;  ;  

主动建构论文_金建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