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新城民族小学445600

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特殊的人口政策,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很受长辈们的宠爱,他们有个性鲜明、充满朝气、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强,容易偏激固执,易养成娇生惯养、霸道任性、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等习惯点,还缺乏对自我的全面了解,不能对自我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全体、全面、主动的观念,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四有”新人。

各科教学内容中,都有它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教育工作者只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何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中心任务。如何保证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获得责任感、集体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无私的正义感、追求真理的理智感和圣洁的美感,这就需要教育者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小学的德育重点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将来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特区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和特区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其次,合理的利用教材和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传统的德育习惯“高谈阔论”,大都是“一言堂说教式”教育,学生切身感受不强,现实针对性不足,收效甚微,落不到实处。现在的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敏捷,富有创新意识,所以学校可以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新颖的活动,展开德育工作,让学生在活动进行中不知不觉地健全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要求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再次,充分利用活动进行德育。

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学与沸腾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深化教学内容,也可力求把课外阅读、影视广播、社会实践、撰写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实际。让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第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

教师在备课中应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展示教学目标,为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有效、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情载理,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才能有效地灌输德育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针对学生现实思想、行为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议论。引导运用刚学过的道德观点来进行辨析,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该那样做,以此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结合学生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实时开展评价,重点放在弘扬正气方面。教师不要回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找准问题切入点,对症下药。要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而且落实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

一个经常言行不一的教师,即使能说出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我在教学当中,严格地按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例如不缺一次课,不说一次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阵地,思想品德教师要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德育意识,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断探索,积极努力,为更好地发挥思想品德这一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多做贡献,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四有”新人。

标签:;  ;  ;  

浅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