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消融导管论文_张弘,李凌燕,吕天娇,张华,邓伟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注消融导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管,射频,心房,盐水,交感神经,肝癌,动脉。

灌注消融导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弘,李凌燕,吕天娇,张华,邓伟明[1](2019)在《5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5 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RDN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导管消融组和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每组15例。普通导管消融组使用5 F温控消融导管,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使用头端带小侧孔的5 F微孔灌注导管,标测及消融时用冷盐水灌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及随访期间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生物化学指标和心脏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RDN治疗。随访期间,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下降值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明显[(34.67±13.02)mmHg vs(17.00±16.74)mmHg,P<0.01;1 mmHg=0.133 kPa];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24 h动态血压舒张压明显下降,与普通导管消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0±7.15)mmHg vs(87.60±8.17)mmHg,P<0.05]。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随访期间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有减少的趋势,尤其在利尿剂的使用方面,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服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与普通导管消融组(P<0.05)。在手术消融中微孔灌注导管消融组可显着降低导管消融时的温度(P<0.001),获得更大的释放能量(P<0.05),阻抗下降幅度也较普通导管消融组更大(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晕厥及黑蒙,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的表现。结论 5 F微孔灌注消融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在RDN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其在降低收缩压及减少利尿剂的使用方面较普通消融导管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郑好[2](2019)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经皮肝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中的作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0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奥沙利铂的给药方式将50例患者分别编入A、B两组,其中A组22例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B组28例患者接受静脉滴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两组患者肿瘤治疗疗效。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本研究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情况、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比邻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KPS评分、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患者Child-Pugh分级、临床分期、原发灶位置分布、病理类型、肿瘤家族病史、肝内转移灶数目及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良好可比性。A组患者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 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29.0月、10.0月,B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21.5月、6.5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OS)~2=8.153,χ~2 _(PFS)=13.1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六周期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均较治疗前减低(t_(A组)=4.636,t_(B组)=4.115,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9,p>0.05)。A组患者治疗六周期后客观缓解率(ORR)为59.09%(13/22),B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35.71%(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2,p<0.05)。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奥沙利铂给药方式(p=0.001)、病理类型(p=0.001)、肝内病灶数目(p=0.028)是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A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4.55%)显着低于B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32.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p<0.05),而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全身系统化疗相比,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轻微。第二部分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及经皮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在晚期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40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经皮肝射频消融治疗,B组患者接受单纯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依据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本研究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情况、客观缓解率(ORR)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比邻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KPS评分、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患者Child-Pugh分级、患者临床分期、原发灶位置分布、病理类型、肿瘤家族病史、肝内转移灶数目及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良好可比性。A组未出现中途出组现象,共20例患者纳入疗效评价;B组1例患者因要求联合免疫治疗出组,最终共19例患者纳入疗效评价。A组患者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18.0月,B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10.0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6,p<0.05)。两组患者治疗六周期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均较治疗前减低(t_(A组)=-4.437,t_(B组)=-4.503,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9,p>0.05)。A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80.00%(16/20),B组患者治疗六周期后客观缓解率(ORR)为57.89%(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5,p<0.05)。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联合射频消融(p=0.001)、肝内病灶数目(p=0.001)、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p=0.002)以及病理类型(p=0.011)是影响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术后发热及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在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轻微。(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徐佑龙,李清丽,邓伟明,张文全,王明瑜[3](2018)在《冷盐水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难治性高血压是指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包含一种利尿剂)且均使用至最大剂量,患者血压仍无法达标[1]。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RDN)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介入治疗手术,其主要应用于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2]。虽然近期公布的HTN-3试验为中性结果[3],但对RDN的探索和研究并未停止,如何更好、更彻底地消融成为新的课题。冷盐水灌注导管主(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唐焕君,李德才,刘朝晖,刘思泰,张大勇[4](2018)在《压力感知性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CPVI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压力感知性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非压力感知性冷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观察组接受压力感知性冷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二组的消融策略均为叁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CPVI。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二组放电时间、X线透视时间,同时对二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中放电时间和透视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组患者术后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LVEDD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术后LVEF、LVE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服用抗心失常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至少3个月的比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随访过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心房颤动复发率为8.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心房颤动复发率为28.00%,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感知性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进行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缩短术中X线放电时间和透视时间,改善心功能,且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刘东[5](2018)在《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对肝癌血清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对肝癌患者血清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TACE治疗,观察组患者行TACE联合MWA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生活质量[以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估]、肿瘤组织灌注情况[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生存率和复发率,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ATP、VE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V、BF水平低于对照组,MT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MWA治疗效果显着,能有效降低血清AFP、VEGF含量和肿瘤组织血流灌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不增加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文俊杰,罗素新,何泉[6](2016)在《盐水灌注导管与接触压力导管在房颤消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盐水灌注导管与接触压力导管在房颤消融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心内科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102例患者,采用连续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组50例与接触压力导管消融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方面的差异,以及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导管消融即刻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普通盐水灌注消融与接触压力导管消融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vs68%,P>0.05),但普通盐水灌注消融组的整个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导管消融时间较接触压力导管消融组有所增加,但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结论接触压力导管较普通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房颤能缩短整个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及导管消融时间,但未进一步增加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房颤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6年03期)

刘俊,JanKaufmann,CharalamposKriatselis,李劲宏,方丕华[7](2015)在《应用新型多极冷盐水灌注标测与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的初步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采用新型多极冷盐水灌注标测与消融导管(n MARQ)进行肺静脉隔离(PV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接受10极n MARQ导管射频消融完成PVI。消融术后观察15 min,应用Lasso标测导管检验PVI,必要时再次应用n MARQ导管进行补点消融。记录每根肺静脉标测时间、消融时间、消融能量输出模式和PVI情况。结果共对9例33根静脉进行130次消融,其中左上肺静脉(LSPV)44次(33.8%)、左下肺静脉(LIPV)38次(29.2%)、右上肺静脉(RSPV)24次(18.5%)、右下肺静脉(RIPV)24次(18.5%),平均每根肺静脉消融3.9次。10极电极同时放电消融65次,选择性放电消融65次。Lasso电极检验PVI显示5根肺静脉(15.2%)发生电传导恢复,均为LIPV。平均每根肺静脉标测时间9.9 min、消融时间3.6 min。平均每例患者手术时间134 min,总标测时间37 min,总消融时间13 min,X线累计曝光时间21 min、X线累计曝光剂量35460 m Gy/cm2。消融过程中食管温度报警18次(13.8%),其中LSPV 4次(9.1%)、LIPV 10次(26.3%)、RIPV 4次(16.7%)。消融术后即刻PVI成功率93.9%。术中和术后住院期间无射频消融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结论房颤患者应用新型标测与消融多极导管进行PVI手术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沈建东,付守忠[8](2015)在《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双盲原则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TACE术,观察组TACE治疗术后行保肝支持治疗2~4周,待患者病情稳定、凝血指标正常后进行RFA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对两组患者随访,观察组1年生存率93.75%、2年生存率72.92%均高于对照组的66.67%、47.92%(P<0.05)。对照组治疗后45例栓塞后综合症,观察组44例除上述症状外,32例注射时局部有轻微上腹痛,一般能够忍受,术后2~3d消失,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其有效率优于单纯TACE,并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20期)

刘晶,储慧民,方任远,何斌,丰明俊[9](2015)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56孔与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5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与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40例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使用56孔的Thermocool SF~(?)导管(SF组,20例)或6孔的Thermocool~(?)导管(TC组,20例)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术。结果 SF组的消融时间(2 451s)和冷盐水灌注量(327ml)较TC组(2 859s,810ml)减少(Z=2.083、5.058,P<0.05或0.01);SF组X线照射时间(9.10min)及剂量[(30.36±16.42)mGy]也较TC组[14.45min、(46.15±20.95)mGy]减少(Z=2.137、t=2.654,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5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心房颤动消融安全,疗效优于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X线照射较少。(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5年03期)

李承治[10](2015)在《盐水灌注导管肾动脉消融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效应:前瞻性、随机、对照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肾动脉消融(RDN)已被证实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然而肾动脉消融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目的:评估导管肾动脉消融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该肾动脉消融预试验中,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肾动脉消融+优化药物治疗组(RDN组)和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在随机分组前,所有的患者都接受了优化药物治疗半年以上。首要终点为术后6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次要终点为术后6月6分钟步行距离(SMWD)和SF-36健康调查评分的变化。同时评估RDN治疗心衰的安全性。结果:共有60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选研究,RDN组与对照组各随机分入30例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在上述6月随访阶段,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且两组患者的血压都保持稳定。与对照组相比,RDN组患者的LVEF (p<0.001), SMWD (p<0.001), NYHA心功能分级(p<0.001), NT-proBNP (p<0.001)和诊室心率(p=0.008)显着降低。RDN组患者SF-36健康调查评分中除了躯体疼痛外,其他域的评分都有显着改善。两组间肾小球率过滤估算值无显着改变,无肾动脉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RDN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是安全的,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和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灌注消融导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第一部分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晚期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0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奥沙利铂的给药方式将50例患者分别编入A、B两组,其中A组22例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B组28例患者接受静脉滴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两组患者肿瘤治疗疗效。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本研究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情况、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比邻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KPS评分、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患者Child-Pugh分级、临床分期、原发灶位置分布、病理类型、肿瘤家族病史、肝内转移灶数目及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良好可比性。A组患者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 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29.0月、10.0月,B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21.5月、6.5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OS)~2=8.153,χ~2 _(PFS)=13.1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六周期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均较治疗前减低(t_(A组)=4.636,t_(B组)=4.115,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9,p>0.05)。A组患者治疗六周期后客观缓解率(ORR)为59.09%(13/22),B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35.71%(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2,p<0.05)。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奥沙利铂给药方式(p=0.001)、病理类型(p=0.001)、肝内病灶数目(p=0.028)是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A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4.55%)显着低于B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32.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p<0.05),而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全身系统化疗相比,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疗效确切,可以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轻微。第二部分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及经皮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在晚期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40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经皮肝射频消融治疗,B组患者接受单纯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依据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本研究的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情况、客观缓解率(ORR)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比邻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KPS评分、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患者Child-Pugh分级、患者临床分期、原发灶位置分布、病理类型、肿瘤家族病史、肝内转移灶数目及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良好可比性。A组未出现中途出组现象,共20例患者纳入疗效评价;B组1例患者因要求联合免疫治疗出组,最终共19例患者纳入疗效评价。A组患者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18.0月,B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10.0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6,p<0.05)。两组患者治疗六周期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均较治疗前减低(t_(A组)=-4.437,t_(B组)=-4.503,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9,p>0.05)。A组患者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为80.00%(16/20),B组患者治疗六周期后客观缓解率(ORR)为57.89%(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5,p<0.05)。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联合射频消融(p=0.001)、肝内病灶数目(p=0.001)、肝内最大转移灶直径(p=0.002)以及病理类型(p=0.011)是影响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患者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术后发热及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经皮射频消融在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轻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注消融导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弘,李凌燕,吕天娇,张华,邓伟明.5F微孔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中的临床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2].郑好.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经皮肝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瘤中的作用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3].徐佑龙,李清丽,邓伟明,张文全,王明瑜.冷盐水灌注导管在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8

[4].唐焕君,李德才,刘朝晖,刘思泰,张大勇.压力感知性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CPVI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8

[5].刘东.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对肝癌血清标志物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

[6].文俊杰,罗素新,何泉.盐水灌注导管与接触压力导管在房颤消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西部医学.2016

[7].刘俊,JanKaufmann,CharalamposKriatselis,李劲宏,方丕华.应用新型多极冷盐水灌注标测与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的初步体会[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

[8].沈建东,付守忠.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

[9].刘晶,储慧民,方任远,何斌,丰明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中56孔与6孔冷盐水灌注导管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比较[J].心电与循环.2015

[10].李承治.盐水灌注导管肾动脉消融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效应:前瞻性、随机、对照预试验[D].重庆医科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系统指引零射线下压力监测#~4 采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环状线性...:术中应用心腔内超声定位左室后组乳头...灌注超声导管IBIUS.A3肺静脉造影,5即刻消融肾动脉肉眼及病理学表现注:A2术中构建右室流出道(ROVT)叁维模...

标签:;  ;  ;  ;  ;  ;  ;  

灌注消融导管论文_张弘,李凌燕,吕天娇,张华,邓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