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苯乙烯论文-陈文静

环氧苯乙烯论文-陈文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氧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环氧苯乙烯,(R)-苯基乙二醇,离子液体

环氧苯乙烯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静[1](2012)在《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环氧苯乙烯不对称水解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活性的环氧化物和邻位二醇是精细有机合成中极为重要的手性合成子,在医药和农药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s,EHs)催化外消旋环氧化物的不对称水解可制备手性纯的邻位二醇。该过程因具有高对映体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及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渐受青睐。在生物合成手性纯的邻位二醇方面,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绿豆EHs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仅报道了水相中绿豆EHs催化对硝基环氧苯乙烯的水解反应。当反应在水相体系中进行时,环氧化物易发生非酶水解反应,导致产物的e.e.值下降;此外,一般情况下环氧化物在水相中的溶解性较差,反应底物的浓度偏低,导致反应效率较低。迄今,在其它反应介质(如含有机溶剂反应体系、含离子液体反应体系)中绿豆EHs催化环氧化物水解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近年来,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作为绿色反应介质应用于生物催化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酶在含ILs介质中具有较高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故含ILs介质中的生物催化反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论文对比研究不同反应介质(尤其是含ILs介质)中绿豆EHs催化环氧苯乙烯(Styrene oxide, SO)不对称水解为(R)-苯基乙二醇(PED)的反应特性,并系统探讨各相关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在含ILs介质中绿豆EHs催化特性,并建立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对映体纯(R)-PED的生物催化反应体系。在水相反应体系中,底物SO溶解度低并存在明显的非酶水解。绿豆EHs催化SO不对称水解反应的最适反应温度、缓冲液pH值、振荡速度和底物浓度分别是35℃、6.5、220r/min、5mmol/L;在此条件下,该反应初速度、产率及产物的e.e.值分别为16.2mmol/(L·h)、47.6%和92.6%。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本研究尝试采用相转移的方法,以期利用第二相对底物的萃取作用,降低水相中底物浓度,从而减轻底物抑制和底物的非酶反应。本论文对比研究了6种有机溶剂(乙酸乙酯、叁氯甲烷、环己烷、正己烷、正辛烷和正癸烷)对该反应的影响。其中正己烷对SO的溶解能力较强,能有效地提高反应体系中的底物浓度,并抑制底物的非酶水解,提高了产物的e.e.值。与其他有机溶剂相比,正己烷为最适有机相。在正己烷/缓冲液双相体系中,反应的最适两相体积比(正己烷/缓冲液)、反应温度、缓冲液pH值、振荡速度和底物浓度分别为1:1、35℃、6.5、220r/min和20mmol/L;在上述反应条件下,该反应的初速率、产率和产物的e.e.值分别为5.4mmol/(L·h),49.2%和94.3%。本研究尝试在正己烷/缓冲液双相反应体系中加入亲水ILs,以期提高酶的催化活性和减轻底物的非酶水解,从而进一步提高酶促反应的效率。添加不同亲水性ILs对绿豆EHs催化SO不对称水解反应的影响各异。当ILs的阳离子含羟基时,如C2OHMIM·BF4,ILs对酶的毒性较低,因此该反应在含C2OHMIM·BF4的正己烷/缓冲液双相反应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反应初速度、产率和产物e.e.值,EHs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效果。此外,在正己烷/缓冲液双相反应体系中加入亲水离子液体C2OHMIM·BF4,能进一步抑制底物的非酶水解,并提高反应速度和底物浓度,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含C2OHMIM·BF4的正己烷/缓冲液双相反应体系中,绿豆EHs催化SO不对称水解反应的最适ILs浓度、反应温度、缓冲液pH值、振荡速度和底物浓度分别为4%(v/v)、35℃、6.5、220r/min和32mmol/L;在上述反应条件下,该反应的初速度、产率和产物e.e.值分别为9.7mmol/(L·h)、49.4%和95.3%。研究表明,含有机溶剂的反应体系对EHs的毒性较大,导致酶的催化活性大大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介质ILs替代有机溶剂作为第二相。在所研究的9种疏水ILs中,C4MIM·PF6具有最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对底物SO的溶解能力较强,故能有效地提高反应体系中的底物浓度。此外,在C4MIM·PF6/缓冲液双相体系中底物的非酶水解受到明显抑制,从而大大提高了产物的e.e.值,因此C4MIM·PF6为最适ILs相。在C4MIM·PF6/缓冲液双相体系中,反应的最适两相体积比(C4MIM·PF6/缓冲液)、反应温度、缓冲液pH值、振荡速度和底物浓度分别为1:6、35℃、6.5、220r/min和100mmol/L;在上述反应条件下,该反应的初速率、产率和产物的e.e.值分别为18.4mmol/(L·h),49.4%和97.0%。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对含ILs介质中酶催化特性的认识,还提供了一条制备对映体纯手性邻位二醇的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陈文静,娄文勇,王晓婷,宗敏华[2](2011)在《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环氧苯乙烯不对称水解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高立体选择性地催化外消旋环氧苯乙烯水解生成(R)-苯基乙二醇反应.结果表明,与单水相反应体系相比,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反应体系不仅有效地抑制环氧苯乙烯的非酶水解反应,而且明显提高底物的浓度,产物的收率和ee值更高.在所考察的不同有机溶剂中,正己烷不仅能较好地溶解底物,而且对酶的毒性较小,从而导致反应的初速率较快,产物的收率和ee值较高,是最适宜有机相.在两相体积比(正己烷/缓冲液)为1:1,底物浓度为20mmol/L,缓冲液pH=6.5以及35oC的最适反应条件下,反应的初速率、产物的收率和ee值分别为5.42mmol/(L·h),49.2%和94.3%.(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刘淑芬,方清明,金祖亮,Rappaport,S[3](2000)在《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蛋白质环氧苯乙烯加合物的分析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静脉血中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 (SO)加合物的分析测定是将蛋白质中半胱氨酸残留经分解后 ,用RaneyNi催化反应生成两种加合物 :α 苯己醇 ,β 苯已醇 ,再用五氟苯酰氯衍生 ,GC/MS测定 .用同样的方法测SD大鼠血的蛋白质加合物 ,结果表明动物血中蛋白质加合物与实验的苯乙烯或SO剂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且SO与半胱氨酸的反应α位强于 β位 .在人群实验中 ,对一个石棉厂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的蛋白质加合物进行测定 ,结果血红蛋白与SO的α位、α位 +β位的加合物与个体接触苯乙烯浓度有一定的相关 ,β位的加合物不明显 ;白蛋白中的加合物与接触苯乙烯也有一定的相关 .为探索用人血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 SO加合物作为人接触苯乙烯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 .(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刘淑芬,方清明,金祖亮,RappaportSM[4](1999)在《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环氧苯乙烯加合物的分析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静脉血中血红蛋白(Hb)-环氧苯乙烯(SO)加合物的分析测定过程是:从人的静脉血中提取的血红蛋白在一定条件下酶解,蛋白质中半胱氨酸残留加合物再经Raney Nickel催化反应生成两种加合物的异构体:α-苯己醇(2-PE),β-苯乙醇(1-PE),再用五氟苯酰氯衍生化,最后用GC/MS测定这两种加合物的含量,同样方法测SD大鼠的血红蛋白-SO加合物(in vitro和in vivo).实验结果表明:在动物实验中,所测的血红蛋白-环氧苯乙烯两种加合物(I-PE,2-PE)与实验的苯乙烯或SO剂量有较好的相关性;且2-PE>1-PE,说明氧化苯乙烯与半胱氨酸的反应α位强于β位.在人群实验中,对一石棉厂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11人)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环氧苯乙烯加合物进行测定,结果是α位的(2-PE),α位+β位(2-PE+1-PE)的加合物与个体接触苯乙烯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β位的加合物不明显,实验结果为探索用人的血红蛋白中的半胱氨酸-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作为人接触苯乙烯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可靠的现场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1999年05期)

金祖亮,刘淑芬[5](1998)在《血红蛋白-环氧苯乙烯加合物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环氧苯乙烯(SO)和血红蛋白中羧酸基和巯基位的加合物同时测定的方法,对大鼠(SD)血红蛋白SO加合物进行了体外实验及腹腔注射环氧苯乙烯和苯乙烯的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在血红蛋白中所分析的3种加合物(SG,1PE,2PE)均随着SO剂量而增加,半胱氨酸加合物和羧酸加合物之比率随着各不同组的实验而不同,而2PE对1PE比率较为恒定,说明SO和半胱氨酸反应α位优于β位,最低检测浓度是:SG为8pmol/g(蛋白),1PE为5pmol/g(蛋白),2PE为06pmol/g(蛋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金祖亮,刘淑芬,STEPHEN[6](1995)在《用GC/NCI/MS测大鼠血中环氧苯乙烯─蛋白质加合物的异构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用GC/NCI/MS测大鼠血中环氧苯乙烯─蛋白质加合物的异构体金祖亮,刘淑芬,STEPHEN(北京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北京100085美国北卡大学环境工程系美国北卡ChapelHill27599)苯乙烯是塑料、橡胶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在生物体内能被氧化生...(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1995年04期)

刘淑芬,Rappaport,S,M,Bochell,W,J[7](1992)在《用增强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法测定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DNA加合物是具有亲电性化学致癌物与DNA形成共价相联的化合物,是化学致癌物损伤DNA的主要形式,能够灵敏准确地分析DNA加合物的方法是研究DNA损伤(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刘淑芬,Rappaport,S,M,Bodell,W,J[8](1992)在《用~(32)P后标记方法测定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用~(32)P后标记方法,对一组22例接触苯乙烯的工人和8例未接触苯乙烯(空白)的工人进行测试,其静脉血中的淋巴细胞有4例(高浓度,大于40ppm)发现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而另外接触高浓度苯乙烯、低浓度苯乙烯和空白试样中,均未发现。在已测出的4例中,加合物形成水平为0.07—3.38加合物/10~7正常核酸,DNA的总损伤水平为5—9加合物/10~7正常核酸。 用小牛胸腺DNA、四种脱氧核苷3′-单磷酸分别与环氧苯乙烯进行体外反应,然后用~(32)P后标记法测定产物中的DNA加合物,初步确证有六种加合物及其衍生物存在,修饰位置是鸟苷碱基。并确证了其中叁种加合物的化学结构,另外几种加合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 ~(32)P后标记法测DNA加合物,灵敏度高达1加合物/10~(10)正常核酸,近于人体二倍体细胞基因水平(1.2×10~(10)碱基)。(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1992年03期)

刘淑芳,S,M,Rappaport,K[9](1991)在《用~(32)P后标记方法测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用(32)~P后标记的方法能在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的淋巴细胞中测出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对22例接触苯乙烯和8例不接触苯乙烯(空白)样品测试结果是4例高浓度接触苯乙烯工人血样中发现有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存在。而另一些高浓度接触样品,低浓度接触样品和空白样品均未发现有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存在。在已测出有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存在的样品自显影指纹图上,确定有六种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或加合物的衍生物。在四个样品中各种DNA-加合物形成水平是0.07~3.38加合物/10~7正常核酸,DNA的总损伤水平5-9加合物/10~7正常核酸。(本文来源于《癌变.畸变.突变》期刊1991年02期)

环氧苯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高立体选择性地催化外消旋环氧苯乙烯水解生成(R)-苯基乙二醇反应.结果表明,与单水相反应体系相比,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反应体系不仅有效地抑制环氧苯乙烯的非酶水解反应,而且明显提高底物的浓度,产物的收率和ee值更高.在所考察的不同有机溶剂中,正己烷不仅能较好地溶解底物,而且对酶的毒性较小,从而导致反应的初速率较快,产物的收率和ee值较高,是最适宜有机相.在两相体积比(正己烷/缓冲液)为1:1,底物浓度为20mmol/L,缓冲液pH=6.5以及35oC的最适反应条件下,反应的初速率、产物的收率和ee值分别为5.42mmol/(L·h),49.2%和94.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氧苯乙烯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静.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环氧苯乙烯不对称水解反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陈文静,娄文勇,王晓婷,宗敏华.有机溶剂/缓冲液双相体系中绿豆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环氧苯乙烯不对称水解反应[J].催化学报.2011

[3].刘淑芬,方清明,金祖亮,Rappaport,S.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蛋白质环氧苯乙烯加合物的分析测定[J].环境科学学报.2000

[4].刘淑芬,方清明,金祖亮,RappaportSM.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环氧苯乙烯加合物的分析测定[J].环境化学.1999

[5].金祖亮,刘淑芬.血红蛋白-环氧苯乙烯加合物的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1998

[6].金祖亮,刘淑芬,STEPHEN.用GC/NCI/MS测大鼠血中环氧苯乙烯─蛋白质加合物的异构体[J].癌变.畸变.突变.1995

[7].刘淑芬,Rappaport,S,M,Bochell,W,J.用增强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法测定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J].环境科学学报.1992

[8].刘淑芬,Rappaport,S,M,Bodell,W,J.用~(32)P后标记方法测定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J].环境化学.1992

[9].刘淑芳,S,M,Rappaport,K.用~(32)P后标记方法测职业接触苯乙烯工人静脉血中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J].癌变.畸变.突变.1991

标签:;  ;  ;  ;  

环氧苯乙烯论文-陈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