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型企业聚苯乙烯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国外大型企业聚苯乙烯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一、国外大公司聚苯乙烯发展战略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卢占[1](2018)在《新常态下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发展方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占有极重要地位,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放慢,我国经济增速度下行,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化工产业增速更进入下降通道,企业的内外环境都面临严峻挑战。B集团作为一家具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亦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本文以B集团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新常态”背景下涉外合作业务的发展问题。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B集团的发展与化工行业的三大巨头杜邦、陶氏化学和巴斯夫做比较分析,从巨头公司的发展历程借鉴成功经验,为B集团涉外业务制定相应发展策略。以此,本文基于财务视角考察了上述三大化工巨头发展轨迹,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海外扩张战略。以此为基础,结合目前我国新常态的经济现状以及B集团的发展现状,对B集团与化工三巨头的对标量化分析,得出B集团应该效仿三巨头的成长型战略开拓海外市场。于此,本文深度提炼了 B集团涉外业务的发展战略。在涉外业务的投资发展方向上要投资重点区域,聚焦重点产品。在公司的管理发展方向上应该优化组织结构,在合作方式上通过收购或者是投资建厂的方式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拓展海外市场;在人才团队的建设方面,必须融入国际化工市场构建多个国际化经营团队。

刘来平[2](2012)在《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文中指出石油化工是一个全球化特点十分鲜明的产业,又是一个资源依赖性非常强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就是以全球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全世界石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而发展起来,至今仍掌握着全球产业的主导权。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是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生产体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独立的体系与外部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本文用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以下简称TCC公司)1970—2008年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个企业的研究,分析中国石化产业是如何从一个独立体系逐渐参与到世界生产体系过程中的。近代石油产业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不久即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从美国、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俄罗斯等地开采的石油经过美国、英国、荷兰石油公司的加工提炼成各种油品,在世界各地销售。一战后跨国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发权,二战以后开始大规模开发。凭借中东的“廉价石油”,以“七姊妹”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在生产技术和销售市场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化工产业。产油国为了石油利益持续抗争,四次中东战争是石油资源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是建国后完全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独立发展的,70、80年代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体系。TCC公司就是在中国原油勘探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大规模发展炼油和化工生产的背景下组建的。公司依托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到9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大型石化建筑企业。9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经济体制转变、内需不足的形势,受此影响石化产业发展缓慢,乃致亏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虽然TCC公司想方设法承揽工程,涉足多种业务,但一直难以摆脱困境。为扩大总需求,中国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由于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出口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从企业内部来说,TCC公司90年代后期在集团统一政策安排下采取大力减员下岗、脱离社会职能等措施,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不过企业状况真正有所好转、效益逐渐提高是进入21世纪后。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促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出口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以初级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制造品,大量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等产品使石化原料需求猛增。为满足这些产品需求,中国加速扩大石化生产能力。大量石化项目的投资建设使TCC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是企业形式好转的根本原因。虽然如此,不过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分工形势来看,TCC公司与其他的中国石化企业一样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增长放缓。不过从全球来看,只是消耗资源多的产业环节转到了中东、南亚、印度等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迅速,导致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直至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都含有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因素。在政治、军事力量的保护支持下,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占据产业链高端,通过历史形成的技术垄断优势继续保持产业主导权。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鲜明的资源依赖特点,且石油作为能源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石油化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尤为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目前的全球石化产业分工体系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凭借军事武力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又借助其在石油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垄断石油产业链条的高端。中国石化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无疑受到这个分工体系的制约,一方面缺少外部石油资源供应的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技术方面又落后于西方,处于石油生产加工链条的低端。历史上和今天,很多国家都曾经通过采用贸易保护和幼稚工业辅助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推动自己国家的各种产业发展,以期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石化产业这种资源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来说,西方国家在过去和今天采用的不仅仅是经济政策,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和发动战争,为自己国家的石油工业抢占国际石油资源。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那么在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用国家力量来支持中国的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郭启辉[3](2011)在《中国石油产业组织结构及规制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支柱产业,在政府主导下,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经历了集中管理体制下的国有垄断时期、“三分四统”体制下的“寡占时期”和产业大重组后的新“寡占时期”。伴随着需求一路上扬,石油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程度亦逐步加强,一批石油企业成为了上市公司。然而,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变迁并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我国油气市场逐步对外开放的同时,我国石油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政策不完善而导致市场竞争较弱、规模经营较低、经营效率较差的问题逐渐凸显,产业竞争力亟需提升。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石油产业的对外依赖程度却在逐年上升,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中国石油产业如何健康发展、石油资源如何有效配置,成为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研究重心放在了从中国石油产业组织的SCP、纵向一体化以及产业规制的角度进行中国石油产业组织结构及规制问题的研究。全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概括为如下几个部分: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考察,主要考察了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纵向一体化理论、产业规制理论的相关知识。作为本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为本文接下来的分析奠定一个理论基础。接着,对我国石油产业的SCP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进行了考察,最后分析了市场绩效。随后,对我国石油产业的纵向一体化问题进行了解析,对中外石油产业纵向一体化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各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一体化的模式以及一体化的业务机构比例也不同,但是我们发现坚持和促进纵向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各大石油公司的共同选择。最后对产业一体化与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其中围绕我国石油企业产业链的构建现状以及油价波动对我国产业链构建的挑战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石油企业产业链合理构建的相关政策建议。进一步,对我国石油产业的规制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我国石油产业发展的相关路径。其中首先对中外石油产业规制对比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美国、阿根廷、英国和我国的产业规制情况,接着分析了我国产业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最后选取广东省为例对石油产业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第一节是对广东石油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其中还分析了广东省石油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以及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最后对广东石油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路径进行了阐述。基于以上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为:(1)将纵向一体化理论引入中国石油产业研究。国内目前尚没有用纵向一体化理论较系统、深入研究石油产业的文献,因此采用纵向一体化理论研究中国石油产业预期会成为一个创新点。(2)提出中国石油产业横向规模化、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任何一个公司实现了横向规模化或是纵向一体化、都应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而对于中国石油产业,应该坚持二者并举才能逐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企业和国家双赢的理想效果。(3)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中国石油产业纵向关联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油价波动对我国产业链构建的挑战。

郝利荣[4](2010)在《有机氟、硅改性聚苯乙烯包装容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杯装酸奶在食用时酸奶粘附杯壁较严重,导致酸奶大量被浪费的现象,研究了一种新型酸奶杯的制作材料使其与酸奶的粘附性减小,从而减少酸奶的浪费。主要是通过把聚四氟乙烯和不同种类硅油添加到杯材聚苯乙烯基体树脂中来降低其表面能,对酸奶杯的制作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用接触角的大小表征聚四氟乙烯和硅油单独添加和氟硅共同添加后聚苯乙烯后材料表面改性情况,。同时对表面改性后聚苯乙烯片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量。其次,研究了表面改性后聚苯乙烯片材对酸奶粘附性减小的情况,及不同改性方法后聚苯乙烯片材的卫生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聚四氟乙烯和硅油在聚苯乙烯基体树脂中的分布情况。然后,选出不粘酸奶效果较好的配方将其成型酸奶杯并灌装酸奶,检测酸奶杯与酸奶的粘附性的减小情况,检测酸奶杯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最后,将原酸奶杯和改性后酸奶杯中灌装的酸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不同改性方法均能降低聚苯乙烯片材的表面能,增大其与水的接触角。实验中发现氟硅共同作用能以较少的添加量达到较大的增加接触角的效果,说明其具有协同效应。表面能最低的配方是添加0.3%二甲基硅油和4%聚四氟乙烯的聚苯乙烯片材,其接触角达到92。。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添加聚四氟乙烯和硅油对聚苯乙烯片材的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片材的断裂伸长率是随着硅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聚四氟乙烯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片材的拉伸强度是随着硅油和聚四氟乙烯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的。而增加生产工艺中造粒次数对片材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随着造粒次数的增加力学性能下降明显,添加10%聚四氟乙烯的片材接触角从81。增加到84。就不再增加了。反而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导致聚苯乙烯片材断裂伸长率从39.89%减小到16.89%,拉伸强度从13.86Mpa减小到9.87Mpa,导致聚苯乙烯片材失去使用价值。将表面改性结果较好的四个配方成型酸奶杯灌装酸奶,检测酸奶不粘酸奶杯结果,发现四个配方的不粘效果均好于原酸奶杯,效果最好的是配方是添加0.3%二甲基硅油和4%聚四氟乙烯的酸奶杯,酸奶的残留量是12.34%,不粘效果比原酸奶杯提高了46.63%。并对这四个配方的卫生性进行了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卫生,可以作为酸奶的包装。在对灌装酸奶品质的检测中四个改性配方酸奶杯中酸奶的平pH值、脂肪含量、固形物含量、黏度、蛋白质含量在保质期内的变化情况和原酸奶杯内酸奶的变化情况基本一样,说明添加的硅油和聚四氟乙烯对酸奶的品质没有影响,可放心食用酸奶。同时通过感官评定的方法评价酸奶的滋味和气味、组织状态、色泽、酸奶残留量,感官评价效果良好。

许华胜[5](2007)在《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笔者本科学习的是材料化学专业,在同济大学投资研究所就读研究生期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汉唐证券委托项目“新材料行业研究”和“振兴行动”教育计划——“高科技中小型企业数据库建设”等课题研究。在行业研究和企业调查过程中,特别是在对纳米材料产业调研过程中,引发了笔者对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机制研究的深入思考,并将之作为本博士论文的研究题目。人类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材料发展的历史。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往往引起生产力的大发展。从石器、陶瓷器、青铜、铸铁、钢、塑料到形形色色新材料的出现,均标志着一个相应经济发展历史时期的到来;而每一次材料技术革命催生了一个强国的诞生。纳米材料的出现预示着一个新的纳米时代悄然来临。纳米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挑战。我国纳米材料技术的基础研究水平与其他先进发达国家相比相差不大,有些方面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产业化方面有一定差距,我们要避免重蹈计算机技术和超导技术的覆辙,利用这一轮技术革命实现我国经济振兴与腾飞的梦想。本文第一章导论首先界定和阐述研究对象,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接着简要分析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提出研究思路和全文结构。第二章首先回顾了产业化机制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创新理论和产业结构理论,接着对有关产业化机制方面的研究和纳米材料产业化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地综述。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技术推动或市场拉动或二者的结合,纳米材料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种途径,是纳米材料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的结果,为纳米材料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产学研合作是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一种较好模式,我国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和引导。第三章和第四章全面详实地研究国内外纳米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从研发、制备、市场和产业化四个方面对纳米材料产业作充分的研究论述,并对国内外纳米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作比较研究,从中找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科研投入不足、科技转换介面不畅以及产业环境有待改善等。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并与美日欧等纳米材料强国的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作比较,进一步剖析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纳米材料企业为主体是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尚未建立;人才机制不完善;融资机制不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不规范;政策法律法规需要改革创新。最后,选用ANP结构模型,构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作评价。第七章是解决问题,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健康快速推进的对策措施并构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机制模型。全文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方向。本论文具有以下创新之处:1)对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剖析纳米材料产业化中的深层次问题。据文献搜索,尚属首次;2)构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引进网络分析法(ANP)并做实证研究。据文献搜索,尚属首次;3)经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机制模型及其子模型,提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对策措施,以期有助于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健康进行。据文献搜索,尚属首次;4)从研发、制备、市场和产业化四个角度对国内外纳米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地研究,并做比较研究,有助于对整个纳米材料产业的全面了解。据文献搜索,尚属首次。

邝建斌[6](2007)在《广州石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伟大的变革,企业不断的进行重组改制,特别是我们国家加入WTO以后,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战略是企业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间谋求平衡的一种纲领,是企业经营方向的规定和解决经营活动中所碰到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指导性的原则和策划。对于广州石化而言现在企业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的矛盾更加突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是应用企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根据笔者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识,运用比较优势及SWOT分析原理,针对广州石化公司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的企业战略研究。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广州石化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威胁并存,本文首先对战略管理的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然后进行了对广州石化的宏观环境的系统分析和对石油化工行业环境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确认了广州石化的主要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在第三章中,借鉴国外大型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特点,制定了广州石化的企业使命,从经济使命,产品使命和社会使命分别进行了描述,然后确定了与之匹配的发展战略,提出广州石化应该进一步突出主营业务,优化核心业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规模经济发展战略,低成本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在本文的第四章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对策。笔者指出广州石化的战略对策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广州石化的企业文化——责任文化,技术创新,人才兴企,创建学习型组织。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加入广州石化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实行成本控制,大力开展挖潜增效工作,积极开展达标活动,提升经济技术指标。广州石化通过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发展化工,改善炼油结构,以优势产品和服务开拓市场,以低成本和高附加值创造效益,以优秀的文化创造凝聚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动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后,本文提出了构建广州石化的战略评价和控制体系。广州石化将最终成为效益优势特别突出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的大型炼化企业。

徐永宁[7](2006)在《大庆ABS装置改造技术方案及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ABS是由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二烯(Butadiene)和苯乙烯(Styrene)共聚而成的一种三元树脂,又称为丙丁苯树脂。它是由50%以上的苯乙烯和适量的丁二烯和丙烯腈共聚而成。兼有聚苯乙烯的光泽性、电性能、易加工性,聚丁二烯橡胶的韧性、低温耐冲击性以及聚丙烯腈的耐候性、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工程塑料,广泛用于汽车、家电、通讯器材及日用品等领域。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于1997年8月建成投入运行的5万吨/年ABS装置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丁二烯胶乳聚合时间长,ABS接枝聚合时间长,ABS产品中SAN的掺混比较低(60%),而先进工艺ABS产品中掺入SAN的比例达75%,掺入SAN比例越高,产品成本越低;这些因素使大庆ABS产品能耗高、生产成本高,再加上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生产的ABS高附加值专用料少,使生产流程过长,聚合时间过长,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导致生产的ABS产品成本高、质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效益较差。大庆ABS装置自开工以来都在进行不断的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使装置从能耗、物耗等各方面渐趋合理。但是ABS颗粒颜色和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黄度指数偏高,影响产品的质量,销售价格较低。 随着ABS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自主工艺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利用国内高质量ABS产品短缺的矛盾及原料和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的优势,采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ABS自有成套工艺技术,对现有5万吨/年ABS装置进行扩能和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产品结构,降低了能耗,降低了加工成本,缓解了市场需求的矛盾。这项改造符合国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 本课题是针对大庆ABS装置对原5万吨/年扩能改造至10.5万吨/年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改造后的生产运行情况及改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优缺点的比较,结合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最近几年自身研发的ABS的技术成果,确定了改造规模和工艺方案,确保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结合大庆现有资源和条件,采用技术、生产运行、经济和市场竞争力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大庆ABS装置技术改造方案实施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大庆ABS改造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的结论,该方案的实施促进了大庆ABS装置的节能降耗,实现了装置的低成本扩张,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孙枫[8](2006)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分析》文中认为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国外石化工业相比,我国石化工业并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006年中国石油引进1000万吨/a哈萨克斯坦原油,将使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石化企业。面对入世后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和原油日趋紧张以及高价位运行形势,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构筑核心竞争力,促进独山子石化迅速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主要运用产业结构理论、资源能力理论和学习理论等理论,借助层次分析法等分析手段,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独山子石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等发展战略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建立了独山子石化EFE、IFE和核心竞争力分析评价矩阵的数学模型,并通过SWOT分析进行战略匹配研究,对独山子石化未来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构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出了独山子石化发展战略选择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建议:首先要抓住中-哈输油工程项目机遇,快速扩大规模,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要加快科研建设和投入,加大产品技术创新力度,改革和完善科技创新范式,依据自身特点培育核心专长和核心技术,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一支过硬技术水平的科研组织队伍;第三要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充分发挥炼油化工一体化优势,保持发展活力,分散经营风险;第四要正视对外开放现实,增强国际竞争适应能力,紧跟国际化经营发展趋势,介入国际贸易,降低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第五要改进和理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真正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陈权[9](2005)在《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新的开发东北的热潮兴起,国家已经向东北开发进行了政策的倾斜。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东北企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和大庆市政府也为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发展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但是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与国外大的石油化工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摆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总厂内外环境的分析对总厂的产业按专业(产品)所属产业进行了分类分析、评价,指出了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提出了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一部分,做专做精一部分,稳步发展一部分,逐步退出一部分并对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栾士伟[10](2004)在《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新的开发东北的热潮兴起,国家已经向东北开发进行了政策的倾斜。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利于东北企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和大庆市政府也为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以下简称大庆石化总厂)的发展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但是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与国外大的石油化工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是摆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总厂内外环境的分析对总厂的产业按专业(产品)所属产业进行了分类分析、评价,指出了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提出了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一部分,做专做精一部分,稳步发展一部分,逐步退出一部分并对战略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二、国外大公司聚苯乙烯发展战略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大公司聚苯乙烯发展战略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新常态下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发展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1.5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战略的概念
    2.2 企业发展战略基本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大公司基础对比指标获选
    3.1 杜邦海外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财务特征
        3.1.1 杜邦海外发展战略的调整过程
        3.1.2 杜邦海外发展战略调整的意义
        3.1.3 杜邦海外扩展战略实施的财务特征
    3.2 陶氏化学海外扩张战略的调整及其财务特征
        3.2.1 陶氏化学海外发展战略调整过程
        3.2.2 陶氏化学海外发展战略调整的意义
        3.2.3 陶氏化学海外扩展战略实施的财务特征
    3.3 巴斯夫海外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财务特征
        3.3.1 巴斯夫海外发展战略调整过程
        3.3.2 巴斯夫海外发展战略调整的意义
        3.3.3 巴斯夫海外扩展战略实施的财务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集团对标指标获选
    4.1 “新常态”经济背景阐述
        4.1.1 “新常态”的表征
        4.1.2 “新常态”下的宏观政策
        4.1.3 “新常态”下北京市政府的政策及行动
        4.1.4 “新常态”下B集团所处发展阶段的外部环境归纳
    4.2 B集团发展趋势
    4.3 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现状
        4.3.1 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范围
        4.3.2 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规模
        4.3.3 B集团涉外合作主要区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展战略的深度提炼
    5.1 对标节点初步确定发展战略
        5.1.1 B集团与世界化工巨头发展节点对标
        5.1.2 B集团发展战略选择
    5.2 适合B集团的涉外投资发展方向
        5.2.1 投资重点区域
        5.2.2 投资重点产品
    5.3 适合B集团的涉外组织管理策略
        5.3.1 组织结构选择
        5.3.2 合作方式选择
        5.3.3 人才团队建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2)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近代石油产业在美、荷、英等国的产生和发展
        2.1.1 美国石油产业的形成
        2.1.2 荷兰和英国大石油公司的产生和扩张
        2.1.3 一战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2.1.4 大石油公司对炼油技术的垄断优势
        2.1.5 大石油公司的矛盾和勾结
    第二节 二战后西方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
        2.2.1 “七姊妹”开发中东石油
        2.2.2 “七姊妹”成为石油巨头的原因
        2.2.3 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石化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输出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斗争
        2.3.1 1973 年以前石油输出国使用“石油武器”的失败
        2.3.2 1973、1978 年两次石油危机与石油输出国夺取定价权
    第四节 石油危机后世界石化产业的调整
        2.4.1 20 世纪 80 年代石油需求增长缓慢
        2.4.2 冷战结束后石油控制权对美国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石化产业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与 TCC 公司的早期发展(1970—1989)
    第一节 TCC 公司的组建和技术引进项目的建设
        3.1.1 20 世纪 7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的主要工程
        3.1.2 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项目
        3.1.3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背景
        3.1.4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TCC 公司建设大型乙烯工程
        3.2.1 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曲折
        3.2.2 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2.3 20 世纪 8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齐鲁乙烯
    第三节 TCC 公司归并入中国石化总公司
        3.3.1 组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目的
        3.3.2 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成立
        3.3.3 石化总公司成立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意义
第四章 从繁荣到困难(1990—1997)
    第一节 TCC 公司的施工和效益状况
        4.1.1 20 世纪 90 年初期的繁荣
        4.1.2 90 年代中期以后效益下滑
    第二节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化产业的变化
        4.2.1 产业体制的变革
        4.2.2 由原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第三节 宏观环境对石化产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3.1 工业品市场从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转变
        4.3.2 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
        4.3.3 中国石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第四节 国企改革对石化行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4.1 企业承包制对 TCC 公司的成效
        4.4.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石化企业的作用
第五章 困境中的变革(1998—2002)
    第一节 1998 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组
        5.1.1 重组前石化产业的情况
        5.1.2 两大石油集团成立
        5.1.3 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
    第二节 TCC 公司的减员与改制
        5.2.1 减员的宏观背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5.2.2 TCC 公司的下岗和减员
        5.2.3 改制分流与脱离社会职能
    第三节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石化产业的状况
        5.3.1 大型石油公司的重组
        5.3.2 跨国石油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
    第四节 “入世”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影响
        5.4.1 入世协议中有关石化市场承的承诺
        5.4.2 “入世”对中国石化业的影响
第六章 参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2003—2008)
    第一节 TCC 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
        6.1.1 TCC 公司的施工任务和效益状况
        6.1.2 中国石化产业的产能扩张
        6.1.3 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第二节 面向世界市场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
        6.2.1 TCC 公司在国外施工的情况
        6.2.2 全球产业链中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产业
        6.2.3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第三节 21 世纪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体系的变化
        6.3.1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变化
        6.3.2 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
        6.3.3 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和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中国石油产业组织结构及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石油产业的性质和特点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1.6 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
2 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S—C—P理论范式
    2.2 纵向一体化理论
    2.3 产业规制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石油产业SCP分析
    3.1 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3.2 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3.3 我国石油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石油产业纵向一体化分析
    4.1 中外石油产业纵向一体化对比分析
    4.2 产业一体化与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4.3 本章小结
5 我国石油产业规制及发展路径
    5.1 中外石油产业规制对比分析
    5.2 产业规制与中国石油产业发展
    5.3 中国石油产业总体发展路径与趋势
    5.4 本章小结
6 石油产业发展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6.1 广东石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6.2 广东石油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路径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1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4)有机氟、硅改性聚苯乙烯包装容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概述
    1.2 材料表界面现象
        1.2.1 固体材料表界面特性
        1.2.2 固体的表面能
        1.2.3 降低表面能的方法
        1.2.4 润湿理论和表面能的表征
    1.3 有机氟、有机硅结构和性能及疏水性机理
        1.3.1 有机氟、硅的结构和性能
        1.3.2 疏水性机理
    1.4 有机氟、有机硅的应用
        1.4.1 有机氟、硅聚合物在涂料领域的应用
        1.4.2 有机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4.3 有机氟防粘领域的应用
        1.4.4 有机氟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4.5 有机硅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1.5 聚苯乙烯的发展及在包装上的应用
        1.5.1 聚苯乙烯的发展
        1.5.2 聚苯乙烯在包装上的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挤出成型工艺简介
        2.2.1 挤出工艺原理
        2.2.2 挤出工艺特点
        2.2.3 聚苯乙烯片材挤出工艺的确定
    2.3 实验方法
        2.3.1 添加复合硅油对聚苯乙片材的表面改性
        2.3.2 添加聚四氟乙烯对聚苯乙烯片材的表面改性
        2.3.3 不同造粒次数对聚苯乙烯片材的表面改性
        2.3.4 聚四氟乙烯和氨基硅油对聚苯乙烯片材表面改性
        2.3.5 聚四氟乙烯和二甲基硅油对聚苯乙烯材料表面改性
        2.3.6 表面改性片材接触角的测量
        2.3.7 表面改性片材力学性能测量
        2.3.8 表面改性片材不粘酸奶效果测量
        2.3.9 表面改性片材卫生性能测量
        2.3.10 表面改性片材扫描电镜(SEM)分析
        2.3.11 片材成型酸奶杯
        2.3.12 表面改性酸奶杯不粘酸奶效果检测
        2.3.13 表面改性酸奶杯灌装酸奶品质检测
        2.3.14 表面改性酸奶杯成本计算
        2.3.15 感官评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表面改性
        3.1.1 添加复合硅油后聚苯乙烯片材表面接触角的变化
        3.1.2 添加聚四氟乙烯后聚苯乙烯片材表面接触角的变化
        3.1.3 造粒次数不同对聚苯乙烯片材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3.1.4 添加聚四氟乙烯和氨基硅油后聚苯乙烯片材表面接触角的变化
        3.1.5 添加不同黏度二甲基硅油与聚四氟乙烯后聚苯乙烯片材表面接触角的变化
    3.2 力学性能
        3.2.1 添加复合硅油后聚苯乙烯片材力学性能的变化
        3.2.2 添加聚四氟乙烯后聚苯乙烯片材力学性能的变化
        3.2.3 造粒次数不同对聚苯乙烯片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3.2.4 添加聚四氟乙烯和硅油后对聚苯乙烯片材力学性能的变化
    3.3 表面改性聚苯乙烯片材不粘酸奶效果分析
    3.4 表面改性后聚苯乙烯片材对卫生性能的影响
    3.5 描电镜分析
    3.6 表面改性片材成型酸奶杯不粘酸奶测试
    3.7 表面改性酸奶杯灌装酸奶品质的检测
        3.7.1 酸奶pH值检测结果
        3.7.2 酸奶黏度检测结果
        3.7.3 酸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结果
        3.7.4 酸奶中乳脂肪含量的检测结果
        3.7.5 酸奶中总固形物含量的检测结果
    3.8 表面改性酸奶杯成本分析
    3.9 表面改性酸奶杯对灌装酸奶感官质量的影响
4 结论
    4.1 结论
    4.2 创新点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附录

(5)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对象
        1.1.1 纳米和纳米技术
        1.1.2 纳米材料和纳米材料产业
        1.1.3 纳米材料产业化和产业化机制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3 研究思路和全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创新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2.1.1 创新理论回顾
        2.1.2 创新概念的界定
        2.1.3 创新的本质特征
        2.1.4 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模式
        2.1.5 创新的激励
    2.2 产业结构理论及相关研究综述
        2.2.1 产业结构的涵义
        2.2.2 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
        2.2.3 产业结构的演进动因
    2.3 有关产业化机制方面的研究综述
        2.3.1 有关产业化模式方面的研究
        2.3.2 有关产业化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
        2.3.3 有关产业化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
    2.4 纳米材料产业化有关研究综述
        2.4.1 纳米材料产业化现状方面的研究
        2.4.2 纳米材料产业化问题和对策方面的研究
        2.4.3 纳米材料产业化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纳米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1 国外纳米材料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3.2 国外纳米材料制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3.3 国外纳米材料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3.4 国外纳米材料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4.1 我国纳米材料研发现状
    4.2 我国纳米材料制备现状
    4.3 我国纳米材料市场现状
    4.4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现状
    4.5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4.6 国内外纳米材料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5.1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外部动力研究
        5.1.1 纳米材料技术发展是其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
        5.1.2 市场需求是纳米材料产业化的重要拉动力
        5.1.3 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的合力及相互关系
        5.1.4 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引导推动与保障作用
        5.1.5 国际竞争是一种重要推动力
    5.2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内在动力研究
        5.2.1 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的创新特征
        5.2.2 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5.2.3 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5.2.4 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创新
    5.3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动力系统研究
        5.3.1 纳米材料产业化动力系统
        5.3.2 内部动力系统主体结构——"三套车"模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研究
    6.1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6.1.1 以纳米材料企业为主体是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根本
        6.1.2 官产学的有机结合是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运行保障
        6.1.3 技术引进缺乏必要的调控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
    6.2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人才机制研究
        6.2.1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6.2.2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人才引进机制
        6.2.3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人才流动机制
        6.2.4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
    6.3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融资机制研究
    6.4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政策法律保障机制
        6.4.1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政策导向不够明确
        6.4.2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政策协调性不够,缺乏科学、统一、系统设计
    6.5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技术转移机制研究
        6.5.1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中介的功能及分类
        6.5.2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中介的发展现状
    6.6 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运行机制国内外比较
    6.7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水平的评价
        6.7.1 评价方法的选择
        6.7.2 构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6.7.3 应用ANP方法评价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水平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对策措施
    7.1 构建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7.1.1 确定纳米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7.1.2 加强协作,共同推进纳米材料技术创新
        7.1.3 加强纳米材料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
        7.1.4 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7.1.5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技术创新体系模型
    7.2 建立和完善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人才体系
        7.2.1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7.2.2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
        7.2.3 构建适应纳米材料产业化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
        7.2.4 建立和完善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纳米材料人才流动机制
        7.2.5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人才体系模型
    7.3 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融资机制
        7.3.1 充分发挥政府在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融资过程中的作用
        7.3.2 完善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银行信贷机制
        7.3.3 发展金融创新工具,为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增加新的融资渠道
        7.3.4 大力发展内风险投资,促进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
        7.3.5 积极利用海外资本市场,进行多渠道融资
        7.3.6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融资机制模型
    7.4 建立和完善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技术转移机制
        7.4.1 培育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技术市场体系
        7.4.2 培育和规范我国纳米材料技术转移中介机构
        7.4.3 培养专业科技中介人才
        7.4.4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技术转移机制模型
    7.5 建立和完善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政策法律保障体系
        7.5.1 健全促进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法律保障体系
        7.5.2 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的相关政策
        7.5.3 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政策法律保障体系模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广州石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研究的意义
    3.研究内容
第1章 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1.1 战略及战略理论的发展
        1.1.1 安索夫的战略理论
        1.1.2 纽曼、洛根和赫加蒂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1.1.3 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思想
    1.2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
    1.3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程序
第2章 广州石化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2.1 广州石化的外部环境分析
        2.1.1 宏观环境分析
        2.1.2 石油化工行业环境分析
    2.2 广州石化的内部环境分析
        2.2.1 广州石化现状
        2.2.2 广州石化的核心能力分析
        2.2.3 广州石化的 SWOT分析
第3章 广州石化的发展战略选择
    3.1 国外大公司发展战略的特点
    3.2 广州石化的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
    3.3 企业的一般战略
        3.3.1 总成本领先战略
        3.3.2 差异化战略
        3.3.3 重点战略
    3.4 广州石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3.4.1 规模经济战略
        3.4.2 成本领先战略
        3.4.3 产品结构调整战略
        3.4.4 技术创新战略
第4章 广州石化发展战略实施对策
    4.1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4.1.1 企业文化建设
        4.1.2 推进技术创新
        4.1.3 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4.2 实施规模经济战略
    4.3 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成本控制
第5章 构建广州石化战略的评价与控制体系
    5.1 战略实施中的评价与控制体系
        5.1.1 确定评价内容
        5.1.2 建立业绩标准
        5.1.3 衡量实际业绩
        5.1.4 比较实际业绩与标准要求
        5.1.5 采取校正行动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5.2 战略评价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大庆ABS装置改造技术方案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ABS树脂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2.1 世界ABS贸易状况概述
2.2 ABS树脂应用领域
2.3 我国ABS树脂进出口情况
    2.3.1 中国大陆
    2.3.2 台湾地区
2.4 世界ABS树脂进出口状况分析
    2.4.1 出口状况分析
    2.4.2 进口状况分析
2.5 未来世界ABS树脂发展趋势及预测 第三章 大庆ABS装置改造方案的制定
3.1 大庆ABS装置改造的理由
3.2 ABS装置改造方案的制定原则
3.3 大庆ABS装置改造的有利条件
3.4 大庆ABS装置改造规模及产品方案
    3.4.1 改造规模的确定
    3.4.2 产品方案 第四章 大庆ABS装置改造技术方案
4.1 ABS装置工艺技术路线
    4.1.1 国外工艺技术路线
    4.1.2 国内工艺技术路线
4.2 ABS新技术发展状况
    4.2.1 ABS技术进展
    4.2.2 ABS新产品的开发
4.3 ABS技术水平分析
4.4 工艺技术的选择
    4.4.1 工艺技术的选择
    4.4.2 工艺技术方案
4.5 ABS合成反应机理
4.6 工艺流程叙述
    4.6.1 ABS粉料单元
    4.6.2 SAN单元
4.7 改造前后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4.8 ABS装置改造的技术方案
    4.8.1 小粒径PB胶乳聚合技术
    4.8.2 PB附聚技术
    4.8.3 高胶接枝聚合技术
    4.8.4 掺混造粒
    4.8.5 工业化试生产
4.9 改造前后原材料、燃料
    4.9.1 原料规格
    4.9.2 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来源
    4.9.3 原料消耗
    4.9.4 燃料供应
4.10 改造前后产品质量
4.11 改造前后能耗
    4.11.1 能耗分析
    4.11.2 节能、节水措施 第五章 ABS装置改造后运行情况及技术方案综合评价
5.1 大庆ABS装置改造后运行情况
5.2 大庆ABS装置改造后技术方案综合评价
    5.2.1 工艺技术评价
    5.2.2 生产运行情况评价
    5.2.3 经济评价
    5.2.4 产品竞争力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8)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现状和历史背景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综述
    1.4 课题研究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独山子石化宏观与竞争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社会环境分析
        2.1.4 技术环境分析
    2.2 产业竞争环境及结构分析
        2.2.1 行业整体态势分析
        2.2.2 行业基本经济特性分析
        2.2.3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2.2.4 变革的驱动因素分析
        2.2.5 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2.2.6 产业前景和总体吸引力分析
第三章 独山子石化资源效能分析
    3.1 独山子石化内部资源分析
        3.1.1 物质资源
        3.1.2 人力资源
        3.1.3 财务资源
        3.1.4 抽象资源
    3.2 资源效用能力分析
        3.2.1 经营管理能力
        3.2.2 营销能力
        3.2.3 财务能力
        3.2.4 生产工艺控制能力
        3.2.5 研发能力
        3.2.6 信息技术能力
第四章 独山子石化产品市场分析
    4.1 炼油产品
        4.1.1 成品油
        4.1.2 润滑油
        4.1.3 石蜡
    4.2 石化产品
        4.2.1 乙烯和聚乙烯
        4.2.2 聚丙烯
        4.2.3 苯乙烯
        4.2.4 丁二烯和橡胶
        4.2.5 三苯产品
第五章 独山子石化核心竞争力分析与构建
    5.1 独山子石化核心竞争力分析
        5.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5.1.2 分析层次和指标确立
        5.1.3 权重分配
        5.1.4 综合评判
    5.2 独山子石化未来核心竞争力构建
        5.2.1 依据自身特点培养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5.2.2 改革和创新技术创新管理范式
        5.2.3 把评价和中试转化能力培育成核心竞争力
第六章 独山子石化战略研究
    6.1 环境因素评价
        6.1.1 EFE 矩阵原理
        6.1.2 独山子石化的EFE 矩阵
    6.2 资源能力因素评价
    6.3 独山子石化内外部因素综合评价及可选战略
        6.3.1 战略因素综合评价
        6.3.2 独山子石化战略备选方案
    6.4 独山子石化未来战略选择
        6.4.1 独山子石化发展历史的回顾
        6.4.2 独山子石化发展战略演变
        6.4.3 愿景规划
        6.4.4 独山子石化未来战略方案选择
    6.5 独山子石化战略选择实施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6.5.1 充分发挥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5.2 坚持原料轻质化、优质化原则
        6.5.3 坚持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原则
        6.5.4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降低控制生产成本的原则
        6.5.5 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的营销理念的原则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
    2.1 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2.1.1 战略的含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SWOT分析法(道斯矩阵)
        2.1.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1.4 企业战略理论
    2.2 战略分析和选择方法
        2.2.1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2.2.2 战略群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庆石化发展战略制定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2 大庆石化产业环境分析
        3.2.1 石油化工行业组织结构
        3.2.2 竞争者分析
        3.2.3 潜在的加入者
        3.2.4 代用品的压力
        3.2.5 购买者和供应者分析
    3.3 机遇与威胁
        3.3.1 机遇
        3.3.2 威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制定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大庆石化总厂现状分析
        4.1.1 经济基础薄弱
        4.1.2 主营业务发展缓慢后劲不足
        4.1.3 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4.1.4 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4.2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4.2.1 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
        4.2.2 资产与经营状况
        4.2.3 生产能力及技术状况
        4.2.4 分专业(产品)的产业分析及评价
        4.2.5 内部环境因素的优势与劣势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庆石化总发展战略及战略保障措施
    5.1 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5.1.1 企业使命
        5.1.2 大庆石化总厂战略目标
    5.2 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5.2.1 保证重点项目的实施是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物质保障
        5.2.2 主要专业(产品)的SWOT分析
        5.2.3 主要专业(产品)中的重点战略选择及措施
    5.3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实施策略
        5.3.1 对老工业基地改造及石化产业调整优惠政策的争取
        5.3.2 集中发展战略与规模经济效益
        5.3.3 资产优化与结构调整
        5.3.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5.3.5 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具有大庆石化特色的企业文化
        5.3.6 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理论
        2.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2.1.2 企业环境分析要素及迈克尔·波特竞争分析模型
        2.1.3 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
    2.2 战略分析和选择方法
        2.2.1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2.2.2 战略群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制定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要素分析
        3.1.2 经济环境要素分析
        3.1.3 技术环境分析
        3.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 大庆石化总厂产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组织结构
        3.2.2 行业内竞争者
        3.2.3 潜在加入者
        3.2.4 代用品压力
        3.2.5 购买者与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3 机遇与威胁
        3.3.1 机遇
        3.3.2 威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制定的内部环境分析
    4.1 大庆石化总厂背景及现状
        4.1.1 背景
        4.1.2 现状
    4.2 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4.2.1 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
        4.2.2 资产与经营状况
        4.2.3 生产能力及技术状况
        4.2.4 分专业(产品)的产业分析及评价
        4.2.5 内部环境因素的优势与劣势
    4.3 本章小节
第5章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及战略保障措施
    5.1 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5.1.1 企业使命
        5.1.2 企业战略目标
    5.2 企业发展的战略
        5.2.1 保证重点项目的实施是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物质保障
        5.2.2 主要专业(产品)的SWOT分析
        5.2.3 主要专业(产品)中的重点战略选择及措施
    5.3 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实施策略
        5.3.1 老工业基地改造及石化产业调整优惠政策的争取
        5.3.2 集中发展战略与规模经济效益
        5.3.3 资产优化与结构调整
        5.3.4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5.3.5 优化组织结构,建立具有大庆石化特色的企业文化
        5.3.6 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国外大公司聚苯乙烯发展战略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常态下B集团涉外合作业务发展方向研究[D]. 卢占.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6)
  • [2]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D]. 刘来平. 南开大学, 2012(07)
  • [3]中国石油产业组织结构及规制问题研究[D]. 郭启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11(10)
  • [4]有机氟、硅改性聚苯乙烯包装容器的研究[D]. 郝利荣.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1)
  • [5]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化机制研究[D]. 许华胜. 同济大学, 2007(02)
  • [6]广州石化发展战略研究[D]. 邝建斌.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 [7]大庆ABS装置改造技术方案及综合评价[D]. 徐永宁. 大庆石油大学, 2006(12)
  • [8]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构建分析[D]. 孙枫. 天津大学, 2006(01)
  • [9]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D]. 陈权.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8)
  • [10]大庆石化总厂发展战略研究[D]. 栾士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4(01)

标签:;  ;  ;  ;  

国外大型企业聚苯乙烯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