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调控论文_齐广平,银敏华,苏鹏海,康燕霞,李晓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分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分,生物量,春小麦,氮素,需水量,耗水量,产量。

水分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齐广平,银敏华,苏鹏海,康燕霞,李晓敏[1](2019)在《枸杞苜蓿间作模式下水分调控对枸杞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枸杞种植模式单一、水分利用低下的农业生产现状,探究更为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以提高枸杞产量,并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基于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2种种植模式(枸杞单作CK和枸杞‖苜蓿LA)与4种水分条件(充分灌水W0(75%~85%)、轻度亏水W1(65%~75%)、中度亏水W2(55%~65%)和重度亏水W3(45%~55%))对枸杞耗水特征、光合特性、生长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枸杞‖苜蓿(891~1 243 mm)的生育期耗水量高于枸杞单作(829~1 102 mm),且均随灌水亏缺程度的提高呈降低趋势。(2)枸杞单作模式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双峰趋势较枸杞‖苜蓿模式明显;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枸杞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峰值有所降低且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提前。(3)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枸杞地径、株高、冠幅和新梢的生长量均呈降低趋势,但降低幅度趋于减小;单作模式下,处理CKW1具有较高的产量(3 72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3.61 kg/(hm~2·mm));间作模式下,处理LAW0具有较高的产量(3 780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3.08 kg/(hm~2·mm))。综合得出,枸杞单作模式下,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有助于提高枸杞产量和水分利用,而枸杞‖苜蓿模式下,应保证充足的土壤水分供应以获得较高的枸杞产量和水分利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白艳荣,蒋亚莲[2](2019)在《土壤水分调控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土壤水分调控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制定矮牵牛盆花高效栽培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以矮牵牛重瓣豪放"双瀑布"(Double Cascade)、单瓣豪放"梦幻"(Dream)、单瓣迷你"地毯"(Carpet)3个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矮牵牛植株的生长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当土壤湿度处于81%~90%时,矮牵牛出现烂根,植株死亡;湿度处于31%~70%的植株生长增幅与湿度大小呈正相关,并在61%~70%达到最大值;当湿度处于71%~80%时,植株徒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3期)

满本菊,李国志,李伊,崔静[3](2019)在《水分调控对滴灌冬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各籽粒品质对水分的响应,分析水分对滴灌冬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及滴灌冬小麦品质状况与水分的关系,为滴灌冬小麦节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新冬22号、新冬43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灌量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225 mm(W1)、375 mm(W2),525 mm(W3),675 mm(W4)和825 mm(W5)5个灌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对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着下降趋势,而产量、蛋白质产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以及容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品种间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着正相关,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蛋白质产量均呈显着正相关。【结论】沉降值、蛋白质含量、以及湿面筋含量可以作为衡量小麦籽粒品质的参考指标,面团稳定时间和吸水率作为反映小麦产量的参考指标。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灌量更有利籽粒品质的改善,滴灌冬小麦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和较优籽粒品质的灌量是525 mm。(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朱杰伟,吴彩娥,应瑞峰,高笑全,李婷婷[4](2019)在《小麦细胞壁结构的地理差异及水分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小麦糊粉层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在不同产地的地理差异,以8个不同产区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小麦籽粒中糊粉层细胞壁厚度及其组分(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的含量和小麦籽粒体内水分子移动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8个不同产区中,小麦籽粒糊粉层细胞壁厚度及其组分含量差异显着;小麦籽粒糊粉层细胞壁厚度与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Total arabinoxylan,TAX)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性(r=0.931,P<0.01),可通过测量TAX含量来比较小麦籽粒糊粉层细胞壁厚度;小麦籽粒糊粉层细胞壁厚度和TAX含量与海拔呈显着正相关(r=0.839,P<0.01)。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分析发现糊粉层细胞壁结构对籽粒内的水分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75%相对湿度下,糊粉层细胞壁越厚的小麦籽粒吸水量越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席元章,李广,陈国鹏,闫丽娟,马维伟[5](2019)在《水分调控对春小麦生长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陇中半干旱区春小麦生育期株高和根、茎、叶、穗干物质积累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为该区域春小麦生物量研究及建立优化灌溉制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进行大田试验,通过设置W_1(50 mm)、W_2(100 mm)、W_3(150 mm)、W_4(200 mm)及对照灌水量W_0(0 mm)5个处理,比较不同灌水处理春小麦生长过程中株高及生物量的差异.【结果】在小麦主要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进行补灌时,灌水量与春小麦株高、叶、根、茎干物质积累差异性显着(P<0.05),表现为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株高及生物量积累也增加,但灌水过多不利于生长指标的积累,各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对应的灌水处理为W_3>W_4>W_2>W_1.春小麦开花期各生物量与灌水量拟合及回归分析表明,穗、株高干物质积累与灌水量显着相关(P<0.05),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0.87.【结论】在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进行灌水时,灌水量确定在135 mm左右,有助于株高的增长和叶、根、茎干物质量的积累,从而促进粮食的增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凯,王莹,杨士红,高瑞,霸惠惠[6](2019)在《滇中水分调控条件下水稻需水规律及节水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云南农业大学寻甸试验基地开展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稻需水规律及节水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土壤热通量、净辐射与日均需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日均需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受滇中高原气候影响,水稻需水高峰期出现在分蘖期,而不是常见的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且生育期较长。控制灌溉较淹水灌溉相比,渗漏量、排水量、耗水量均有所降低,减少了无消耗水,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达到了高效节水的目的。与淹水相比,滇中地区水稻种植区全生育期控灌Ⅰ耗水节水潜力为8 346.24万m~3,控灌Ⅱ耗水节水潜力为1 0672万m~3,表明滇中水稻种植区节水潜力巨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高岩,张涛,亢学平,韩梅,杨利民[7](2019)在《人参中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对水分调控的响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土壤含水量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影响,并从抗氧化酶系统和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等角度阐释其机制。以叁年生盆栽人参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分梯度,即饱和含水量的40%(W1),60%(W2),80%(W3),采用HPLC测定11种单体皂苷含量并以GAPDH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皂苷合成途径中6个关键酶基因(HMGR,SS,β-AS,CYP716A47,CYP716A52v2,CYP716A53v2)表达量,同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进行测定。人参皂苷含量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W3处理最适; PPD(Rb1,Rc,Rb2,Rd,Rh2,Rb3,Rg3),PPT(Rg1,Re,Rf)型人参皂苷,Ro及总皂苷均在8月30日达最大值,分别为9. 92,5. 48,0. 63 mg·g-1。整个调控期间W3抗氧化酶活性大于W1,MDA含量小于W1并且W3处理时β-AS,CYP716A47,CYP716A53v2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而HMGR,SS基因在各个水分条件下表达量较稳定。经相关性分析得W3处理组HMGR,SS基因与PPD,PPT型人参皂苷及Ro呈现显着正相关,CYP716A52v2基因与Ro呈显着正相关,CYP716A47基因与PPD型人参皂苷呈极显着正相关; W1,W2处理时β-AS基因与PPD型人参皂苷呈极显着正相关。W3处理为最适水分,人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含量最高,各基因与皂苷含量相关性密切,更利于人参皂苷的积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徐赛[8](2019)在《土壤水分调控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目前我国丘陵烟区灌溉条件差和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低的现状,本试验以烤烟品种NC102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防雨棚下采用盆栽试验,设计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不同干旱时间及复水处理,测定烤烟基本农艺性状、叶面积变化动态、叶片组织结构、叶片酶活性、光合作用指标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明确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烤烟理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干旱后复水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质的补偿效应,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和优质适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显着影响烤烟生长发育与上部叶的理化性质。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5%~85%水平内,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叶面积显着降低,中部叶叶面积降低4.5%~68.1%,上部叶叶面积降低9.3%~45.3%;叶厚显着增加8.1%~18.2%,栅栏与海绵组织比显着增加25.0%~75.0%,组织结构趋于致密;游离脯氨酸含量(free proline,Pro)逐渐升高,光合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活性显着降低;总氮含量增加13.0%~60.9%,烟碱含量显着增加10.6%~57.8%,化学成分不协调。(2)水分调控对于弥补前期干旱胁迫对烤烟造成的损害,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有显着正补偿效应。随着复水时间的提前,与对照相比,上部烟叶的叶面积显着增加,由低于45.3%补偿至高于8.1%;叶厚显着降低,由高9.6%恢复至对照水平,栅栏与海绵组织比显着降低,由高于49.0%补偿至低于11.0%,组织结构趋于疏松;光合作用增强,叶质重由低于8.2%补偿至对照水平;总氮含量显着降低,由高于28.6%补偿至低于12.8%,烟碱含量显着降低,由高于17.0%补偿至低于13.9%,总糖含量显着增加,由低于12.4%补偿至高于9.1%,氮类化合物含量下降,化学成分趋于协调。(3)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水平的中度干旱烟株复水有效调控时间临界点为移栽后50天;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水平的重度干旱烟株复水有效调控时间临界点为移栽后40天;有效调控时间复水时间越早,复水补偿效应越显着,上部烟叶可用性越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01)

周宣,王若水,李超楠,刘韵,毕华兴[9](2019)在《不同水分调控对晋西黄土区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与耗水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适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分调控措施,选取该地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覆盖与调亏灌溉2种节水措施,分析了不同水分调控措施对苹果和大豆根系空间分布、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上限3个水平:田间持水量的55%(W1,低水),70%(W2,中水)和85%(W3,高水),2种覆盖材料:秸秆覆盖(M1)和地膜覆盖(M2)。结果表明:水分调控措施增加了苹果和大豆总根长密度,且扩大了苹果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根长分布。苹果根长密度与距树行距离呈负相关,而大豆则呈正相关,且均与垂直深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大豆鼓粒期土壤水分随距树行距离的增加先减后增,最小值为距树行1.5~2.0m,与清耕(CK0)和单一覆盖(CK1和CK2)相比,水分调控措施能显着提高0—60cm土层内的土壤水分。聚类分析表明水分调控下苹果和大豆主要水分竞争区域为距树行0.5~1.5m、垂直方向0—40cm土层范围内。M2W2处理苹果细根集中分布在20—40cm土层,大豆细根主要在0—20cm土层,根系错位分布缓解了种间水分竞争,其耗水量可较W3组减少40~50mm,且其产量和水分利用可分别较其他水分调控措施提高29.37%~41.92%,12.29%~53.35%,同时可使间作系统净收益最大,可达2 976.5元/hm~2。由此建议在未坐果的幼龄苹果树行间间作大豆时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同时在分枝期灌水150m~3/hm~2,结荚期灌水400m~3/hm~2,鼓粒期灌水300m~3/hm~2,可显着提高间作系统水分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明达,关小康,刘影,崔静宇,丁超明[10](2019)在《滴灌模式和水分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究了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drip underground, DU; drip surface, DS)模式下土壤水分调控(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60%~70%和80%~90%,记为W40、W60和W80)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U处理的吐丝后氮素积累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DS显着提高了6.18%和4.85%~8.61%。夏玉米的干物质、氮素指标及产量对滴灌模式的响应依赖于土壤水分调控水平,在W40和W60处理条件下,DU处理显着增加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吐丝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量及向籽粒的转运,最终DU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29%~19.94%、?1.10%~20.65%、3.29%~19.94%和3.31%~23.64%。而在W80处理条件下, DS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后氮素积累量、产量及蒸散量比DU处理分别提高了6.80%~12.24%、5.93%、8.39%~14.91%和9.73%~14.57%。综上所述,在限水灌溉条件下,地下滴灌能够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终增加产量。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地表滴灌更有利于干物质及氮素的积累,但由于消耗过多的水分,因此水分利用效率未显着增加。(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水分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土壤水分调控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制定矮牵牛盆花高效栽培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依据。以矮牵牛重瓣豪放"双瀑布"(Double Cascade)、单瓣豪放"梦幻"(Dream)、单瓣迷你"地毯"(Carpet)3个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矮牵牛植株的生长发育变化。结果表明:当土壤湿度处于81%~90%时,矮牵牛出现烂根,植株死亡;湿度处于31%~70%的植株生长增幅与湿度大小呈正相关,并在61%~70%达到最大值;当湿度处于71%~80%时,植株徒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分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齐广平,银敏华,苏鹏海,康燕霞,李晓敏.枸杞苜蓿间作模式下水分调控对枸杞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白艳荣,蒋亚莲.土壤水分调控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9

[3].满本菊,李国志,李伊,崔静.水分调控对滴灌冬小麦品质特性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9

[4].朱杰伟,吴彩娥,应瑞峰,高笑全,李婷婷.小麦细胞壁结构的地理差异及水分调控作用[J].中国粮油学报.2019

[5].席元章,李广,陈国鹏,闫丽娟,马维伟.水分调控对春小麦生长过程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6].张凯,王莹,杨士红,高瑞,霸惠惠.滇中水分调控条件下水稻需水规律及节水潜力[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高岩,张涛,亢学平,韩梅,杨利民.人参中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对水分调控的响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8].徐赛.土壤水分调控对烤烟上部叶理化性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

[9].周宣,王若水,李超楠,刘韵,毕华兴.不同水分调控对晋西黄土区苹果×大豆间作系统细根分布与耗水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10].杨明达,关小康,刘影,崔静宇,丁超明.滴灌模式和水分调控对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氮素形态对玉米...不同灌水量和种植模式对玉米功能叶气...不同灌水量和种植模式对玉米功能叶WU...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氮素形态对玉米...作物生长期间试验区日均温和降雨量表...不同灌水量和种植模式对玉米Pn的影响

标签:;  ;  ;  ;  ;  ;  ;  

水分调控论文_齐广平,银敏华,苏鹏海,康燕霞,李晓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