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kg抗虫棉皮棉高产栽培技术

120kg抗虫棉皮棉高产栽培技术

一、抗虫棉120kg皮棉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太杰[1](2021)在《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下棉花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认为麦棉套作种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地力和生长季节,早熟棉套作可有效缩短麦棉共生期,有利于棉花稳产保收。由于早熟棉适宜区分布广,播期范围广,可满足不同的熟制,合理的播期有利于棉花产量形成并实现较高的周年效益,是构建高效麦棉套作模式重要的调控措施之一。本研究以2个早熟棉品种(鲁棉2387和锦科707)为材料,设置4个播期,5月10日(SD1),5月20日(SD2),5月30日(SD3),6月10日(SD4),研究不同播期下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主要有以下结论:1.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生长发育的研究(1)随播期推迟,2年的结果均表现为:套作棉花蕾期缩短,吐絮期和生育期先缩短后延长,吐絮期延长。(2)播期和品种对早熟棉农艺性状影响较大,播期每推迟10天,棉花株高降低20 cm左右,果枝数降低1.5个左右,鲁棉2387在SD2,锦科707在SD1播期下的根系载荷能力均高于其他播期,表明适当早播有利于创造有利的短季棉营养生长基础。(3)棉花生物量最大积累量表现为鲁棉2387在SD1播期下最大,锦科707在SD2播期下最大,但从干物质积累和物质分配系数综合考虑,锦科707在SD1,鲁棉2387在SD2播期下,干物质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量较大,有利于生殖分配系数的增加。2.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研究(1)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籽棉产量的影响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鲁棉2387在SD2播期下籽棉产量最高,2019年为4300 kg/hm2,2020年为3986 kg/hm2,锦科707在SD1播期下下籽棉产量最高,2019年为5110 kg/hm2,2020年为3608 kg/hm2。(2)在SD2播期下鲁棉2387下部、中部和上部单铃重均高于其他播期,锦科707在SD2播期下,上部和中部铃重最大,2019年下部铃重在SD3处理下最大,2020年下部在SD4播期下最大,说明早播可以提高中上部果枝的单铃重,晚播可以提高下部果枝的单铃重。(3)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纤维品质有显着影响,棉花不同部位纤维品质对播期的响应也存在差异,纤维品质总体表现为锦科707高于鲁棉2387。晚播有利于棉花下部果枝的纤维品质的提高,但会降低上部和中部果枝的纤维品质;早播虽然棉铃分布较均匀,但不利于棉花中下部棉铃纤维品质提高。3.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光合有效辐射及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1)不同播期处理下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较大,在靠近棉行的位置,随着棉花冠层深度的逐渐增加光合有效辐射增长由慢到快,而在棉行中间位置增长较慢,在整个棉花冠层内垂直和水平纵向分布剖面上都是呈"V"字形纵向分布。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先增大后降低,不同播期处理生育期内棉花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关系。(2)播期和品种对生物量和辐射利用效率的影响存有显着的互作效应,播期显着影响有效积温和辐射截获量,早播能够显着改善棉花的冠层结构,提高温光资源利用,适宜的播期(鲁棉2387为SD2,锦科707为SD1)比晚播拥有更高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棉花品种不同,棉花的光合有效辐射及资源利用效率不同,总体表现为鲁棉2387高于锦科707。

颜腾腾[2](2020)在《山东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棉花产业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产业。我国是世界上主产棉国之一,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新疆棉区与山东省棉区是我国主要的产棉区。新疆棉业较山东发展较快,山东棉花产业问题较为突出。品级不稳定、马克隆值不稳定、细棉成熟棉质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标准化质量以及市场效益。因此,如何提高山东棉花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是本文要讨论的重要问题。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通过相关检验结果可知,山东省棉花质量指标发展不稳定。其中,颜色级指标表现不稳定,波动较大;断裂比强度、平均长度整齐度近年来提升明显;马克隆值是山东棉花的短板,C级偏差过大,细度和成熟度过大,影响棉花整体的标准化水平。经过棉花主产区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棉花生产存在棉农标准化认知不足、品种选取不合适、棉花灌溉、施肥以及用药过程不标准,棉花生产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生产成本大于收益,以及棉花组织化水平低等问题。根本原因是棉花产业组织结构存在缺陷、棉花产业发展绩效难以激发棉农扩大种植面积,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动力。具体来说,山东省棉花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大面积种植地区之间呈空间分散分布,行政各自独立;棉花产品存在差异化,品种多而杂;并且棉花产业不存在壁垒,农户进出行业容易;棉花经营规模小,种植分散。棉花种植面积日益萎缩、总产量和产值以及不断下降的棉花价格和棉农收益,导致农户对棉花的种植意愿降低,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农标准化生产动力不足,组织化水平较低。最后提出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对策,包括建立棉花标准化培训体系,提高棉户标准化认知和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广棉花轻简化生产制度,降低生产成本,并不断完善棉花补贴保障机制,增强种植意愿。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组织化生产。优化山东棉花产业组织结构,推动规模化种植。建立棉花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组织化生产基地,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提高棉花市场效益,保障棉农基本收益等。

彭加旭[3](2020)在《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特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棉花试验基地德州市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大田进行。试验以覆盖聚乙烯塑料薄膜为对照,设置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处理,采用裂区设计,以不同地膜覆盖为主区,设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DF)和聚乙烯地膜覆盖(CF);播期为副区,分别于4月20号(S1)、4月30号(S2)、5月10号(S3)播种;副副区为种植密度,设置5.25万株/公顷(D1)、6.75万株/公顷(D2)、8.25万株/公顷(D3)三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生育进程、生长发育特性、叶片生理特性、成铃时空分布、纤维品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降解膜处理和普通膜处理相比,同一播期下,吐絮期相同或推迟1-3天;各生育阶段的时间长短,除2018年蕾期有所缩短以外,大多生育阶段长短一致或延长1-3天。2.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不同地膜对棉花第一果枝高度、果节数、成铃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着水平,降解膜处理株高极显着低于普通膜处理,降解膜处理果枝数显着低于普通膜处理。播期对各性状均有极显着或显着影响,影响趋势不尽相同。密度对各性状均有极显着或显着差异,株高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果枝数、果节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少,成铃率均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3.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地膜对叶绿素含量、Fv/Fm、Fv/Fo、MDA含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着水平,不同地膜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不同年际间存在差异。播期对Fv/Fo、光合速率、SOD、POD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差异水平。密度对光合速率、SOD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差异水平。4.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不同地膜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无显着影响。随播期推迟,伏前桃比例显着降低,伏桃、秋桃比例显着增加。密度对“三桃”比例无显着的影响。随播期推迟,棉花基部、中部果枝内围果节成铃数显着减少,上部果枝成铃数显着增加。密度增加,下部果枝蕾铃脱落严重,成铃向中上部果枝集中。5.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同地膜对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整齐度的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随播期推迟,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纤维伸长率、纤维整齐度均有增加的趋势,马克隆值有降低的趋势,对纤维长度的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对马克隆值、纤维比强度、纤维伸长率的影响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随密度增加,纤维长度和纤维整齐度有增加的趋势,对纤维整齐度的影响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对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纤维伸长率的影响不显着。6.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两年试验,降解膜覆盖条件下,籽棉产量均低于普通膜,但2019年未达显着水平。群体铃数、单铃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随播期推迟均有降低的趋势。群体铃数随密度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铃重随密度增加有降低的趋势,除2019年D3密度外,籽棉与皮棉产量随密度增加有增加的趋势。

张予安[4](2020)在《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棉花试验基地德州市农科院科技示范园大田进行。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以不同覆膜方式(F)为主区,设置露地栽培(NF),覆膜栽培(CF)为对照;播期(S)为副区,分别于4月20日(S1)、4月30日(S2)、5月10日(S3)播种;种植密度(D)为副副区,设置5.25万株/公顷(D1)、6.75万株/公顷(D2)、8.25万株/公顷(D3)三个种植密度。从棉花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品质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研究播期、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以探究棉花露地栽培适宜的播期与密度。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生长发育的影响露地栽培抗虫棉与覆膜栽培比较,两年生育进程均延迟,2018年吐絮期晚4-5d,2019年晚9-10d。与覆膜栽培相比,露地栽培棉花6月15日株高、果节数、果枝数分别降低29.01%-29.85%、42.73%-46.07%、26.85%-27.04%,第一果枝高度差异不显着。播期延迟,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节数、果枝数均降低。密度增加,株高、第一果枝高度增加,果节数、果枝数减少。2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与覆膜栽培相比,露地栽培抗虫棉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显着降低,蒸腾速率(Tr)、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无显着差异;各叶龄功能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着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着降低;功能叶PSII系统的供体侧性能、受体侧性能及性能指数降低。各时期SPAD、Pn、Gs随播期延迟而降低,Tr、Ci随播期延迟而升高。密度增加,叶片生理功能减弱,各时期功能叶SPAD、Pn、Gs、Tr降低,Ci升高,SOD、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3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棉铃时空分布的影响各处理三桃比例均以伏桃最高,秋桃次之,伏前桃最低。与覆膜栽培相比,2018年露地栽培抗虫棉伏前桃、伏桃的比例降低,秋桃比例增加,2019年露地栽培抗虫棉伏前桃比例降低,伏桃比例、秋桃比例增加;基部内外围、中部内围比例均有降低的趋势,中部外围、上部内外围比例均有升高的趋势。播期延迟,伏前桃比例下降,伏桃、秋桃的比例升高;基部内围、中部内围比例均有随播期延迟而降低的趋势,其余各部位比例均有随播期延迟而增加的趋势。密度增加,2018年伏前桃、秋桃比例降低,伏桃比例升高,上部外围比例有D3>D1>D2的趋势,密度对其余各部位比例无显着影响;2019年伏前桃比例升高,伏桃、秋桃比例降低,基部内围比例随密度增加而显着增加,其余各部位比例随密度增加而显着降低。与2018年相比,受气候条件的影响,2019年棉花早发,伏前桃成铃数增多,秋桃数量显着减少。4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棉铃纤维品质的影响三桃纤维品质比较,各处理纤维长度均有秋桃>伏桃>伏前桃的趋势,马克隆值均有伏桃>伏前桃>秋桃的趋势,纤维整齐度、纤维比强度、纤维伸长率均有伏桃>秋桃>伏前桃的趋势,伏桃纤维品质最好,秋桃次之,伏前桃最差。不同播期的露地栽培抗虫棉纤维比强度均以D1最大,D3次之,D2最小,其余各处理纤维品质均无显着差异。5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各处理三桃籽棉产量:2018年以伏桃最高,秋桃次之,伏前桃最低,2019年以伏桃最高,伏前桃籽棉产量高于秋桃。与覆膜栽培相比,露地栽培抗虫棉伏前桃的籽棉产量降低,秋桃籽棉产量增加。播期延迟,两年伏前桃籽棉产量均下降,2018年伏桃、秋桃的籽棉产量增加,2019年伏桃籽棉产量增加,而秋桃籽棉产量降低。不同密度条件下,2018年伏前桃、伏桃、秋桃籽棉产量均有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2019年三桃籽棉产量无显着差异。与覆膜栽培相比,露地栽培棉花群体铃数降低5.26%-14.15%,单铃重降低5.42%-8.33%,致使籽棉产量降低10.36%-21.27%,皮棉产量降低11.80%-20.66%。延迟播期,群体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均降低;密度增加,单铃重、衣分降低,群体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增加。铃数对产量差异影响最大,单铃重次之,衣分最小。2018年,CFS1D3籽棉、皮棉产量最高,CFS2D3、NFS1D3次之且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2019年,覆膜栽培中CFS2D1、CFS2D2、CFS3D3的籽棉、皮棉产量高于其他处理,露地栽培抗虫棉中NFS1D2、NFS1D3、NFS2D1、NFS2D2、NFS2D3籽棉、皮棉产量较高。2018年三桃比例合理,棉铃素质及产量高于2019年,2019年棉花早发,伏前桃比例过高,同时基部烂铃增多,造成秋桃比例及籽棉产量大幅度降低,导致籽棉、皮棉产量显着降低。综合分析,露地栽培条件下,4月20日-30日播种,种植密度8.25×104hm-2最有利于棉花获得高产优质。

聂军军,秦都林,刘艳慧,王双磊,张美玲,李金埔,赵娜,毛丽丽,宋宪亮,孙学振[5](2019)在《不同基因型抗虫棉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特征》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抗虫棉品种植株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特点,为制定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选用三个抗虫棉品种(冀棉169、鲁棉研21号和岱字棉99B)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三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冀棉169产量最高,两年分别比鲁棉研21号提高了27.9%和25.5%,分别比岱字棉99B提高了65.9%和41.1%。三个品种单铃子棉重的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而单株结铃数和衣分则不同。冀棉169棉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均较高,尤其在生育中后期,营养器官保持最高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促使其干物质积累量显着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为棉铃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铃叶比较大,因此结铃最多,单铃子棉重最大,皮棉产量最高,使得养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鲁棉研21号棉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均最低,主要是由于营养器官氮磷钾养分快速积累期结束最早,加之向棉铃分配比例最高,从而限制了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影响生育中后期棉铃的发育,使之不仅结铃数最少,单铃子棉重较小,产量也较低。岱字棉99B棉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虽最高,但其快速积累期出现在盛花期以后,棉株贪青,结铃数虽较多,但单铃子棉重最小,使之产量最低,养分利用效率也最低。【结论】不同年代抗虫棉品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单铃子棉重的增加,其次是单株结铃数的提高。单铃子棉重和单株结铃数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棉株总生物量和向生殖器官转运量的协同提高,特别是生育中后期保持高的同化物和生殖器官运转比例;而生物量的增加依赖于养分积累量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毛树春,李亚兵,董合忠[6](2019)在《中国棉花辉煌70年——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棉花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棉花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就辉煌。在这70年时间里,全国棉花产能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居民纺织品消费经历了从短缺到极大丰富的发展阶段,还衣被天下,出口全世界。我国棉花生产发展得益于"四依靠"和"两发展"——"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增加投入、依靠科学种田、依靠人民的勤劳"和"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植棉业"。70年的实践表明,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人多地少这一中国国情的棉花发展道路,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棉花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棉花生产的发展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国家富起来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了全国棉花种植区域的变革,指出产棉大地区(师、市)、大县(市、区、团场)为保障国家棉花的有效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全面总结了新品种选育和商品品种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栽培、土肥、灌溉、植保、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等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栽培模式化和管理规范化,"不栽就盖既栽又盖"是我国棉花栽培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高产创建"是科技兴棉的重要抓手,形成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储备价值;不断总结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和出版《中国棉花栽培学》系列大型学术着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功能,为中国特色的棉花成功发展道路和成功发展模式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以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支撑的现代植棉技术,初现知识农业/智能农业的端倪。科技进步对棉花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我国棉花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要走准走稳"以质保量、保规模"的新路子;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时期,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在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向着棉花强国迈进。

张辰[7](2019)在《棉花新品种中棉所89号不同栽培模式产量和纤维品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与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害虫的危害,棉花的产量与效益得到了提高,在棉花的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抗虫棉品种的不断发展,不仅抗虫棉的选育方向需要有所调整,而且适宜抗虫棉品种的栽培技术也要进行改善。本实验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下,选用sGK中3017(中棉所89)和鲁棉研28号两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探索适宜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栽培方式,分析其对棉花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对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推广起到推动作用。棉花是重要的纤维、油料作物,而在生产中因黄萎病的发生使棉花的产量大幅降低,品质严重下降。实践证明培育棉花抗病品种是生产上防治黄萎病最经济、高效和环保的方法。本实验室前期利用同源序列法克隆了棉花VIP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功能分析表明棉花VIP1基因对抗黄萎病性状具有正调控作用。为此本研究以18份陆地棉优异种质为材料,利用VIP1基因鉴定其抗病性,并分析该基因与棉花相关表型性状的关系,探索棉花抗病基因对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sGK中3017品种在露地直播时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较好;在进行简化整枝处理时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稳定;sGK中3017在密度为9万株·hm-2情况下产量与纤维品质表现较为稳定。2、基于各因素对sGK中3017的影响,结果表明sGK中3017在密度为9万株·hm-2覆膜播种,进行简化整枝处理时产量与纤维品质表现稳定。3、利用VIP1基因鉴定18份陆地棉优异种质的抗病性,分析其基因序列间的等位差异,发现其中存在6个SNP位点和1个InDel位点。该基因的4个外显子中共有4个变异位点,起始密码子上游有1个变异位点,终止密码子下游有2个变异位点。并且这些变异位点对抗黄萎病指数、株高、铃重、衣分等表型性状有一定的显着影响。

李胄[8](2017)在《中国棉花育种研究60年的进展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60余年棉花育种研究的进展历程,包括育种方法、人工变异技术、远缘杂交技术、抗枯黄萎病及抗棉铃虫技术、杂交制种技术以及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棉花植株性状等研究,认为常规育种,尤其是系统育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育种技术,其中田间"选择变异"的功夫,是植物育种的灵魂,是育种工作者看似简单但却最难掌握的核心技术!育种就是克服千难,历尽万辛,打破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等性状之间的负相关,实现在田间选择出集各有利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的小概率事件!

贺邓敏,叶泗洪,王俊奥,徐毅,顾海蓝,吴德祥[9](2017)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文中认为本文根据5个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受到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于皮棉产量的构成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安徽省范围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各个参加试点的单株成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在北方棉区,提高棉花的产量主要是从提高单株铃数,从而获得高产的转基因抗虫棉皮棉,试验还表明,单株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是线性正相关的关系,即单株铃数越多,其皮棉产量越高。合理的处理好三因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和不同配比,对于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皮棉产量具有积极意义。

张凡[10](2015)在《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与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文中提出于2011-2013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站(118°50vE,32°02N)(粘土)和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1200°28’E,33°12’N)(砂壤土)进行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以转基因抗虫棉泗杂3号为材料,在棉花季设置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半量还田和不还田,即9000、4500、0kg·hm-23个水平(W9000、W4500、W0),在小麦季设置棉花秸秆全量还田、半量还田和不还田,即7500、3750、0kg·hm-23个水平(C7500、C3750、C0),共形成9个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组合,同时设2个钾肥施用量处理300和150 kgK20·hm-2。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上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生物量累积分配、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为麦棉周年秸秆还田下棉花产量形成规律奠定理论基础,为解决转基因抗虫棉缺钾性早衰、提高麦棉秸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麦棉周年秸秆还田处理显着提高了棉花钤数、钤重和皮棉产量,但其增产效应低于施钾处理,对衣分影响不显着,南京试点(粘土)秸秆还田增产效应大于大丰试点(砂壤土)。棉花皮棉产量随小麦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还田第二年差异达显着水平,不同棉花秸秆还田量间皮棉产量差异较小。年际间皮棉产量呈升高趋势,铃数增加,钤重下降。土壤类型、年份与秸秆的相互作用极显着影响棉花产量与钤数形成。秸秆还田与施钾处理显着提高了棉花生长发育后期中部和上部的钤数。2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棉花果枝数、果节数和蕾铃数随小麦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脱落率降低;不同棉花秸秆还田量间及不同施钾量间,差异性不显着,两试点表现趋势一致。南京试点(粘土)施钾处理株高较对照显着增加,脱落率显着降低,而在大丰试点(砂壤土)差异不显着。在南京试点(粘土),秸秆还田显着提高了棉花根系活力,且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与秸秆一季还田相比,秸秆两季还田和施钾处理推迟了生物量快速累积终止期,延长了累积持续时间,进而提高了生物量累积量,在粘土(南京试点)上,秸秆还田后两年表现出差异,而砂壤土(大丰试点)在还田后第三年出现差异。3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棉花群体氮磷钾累积动态随生育进程的变化符合"S"型曲线,秸秆还田显着影响其动态变化模型的特征参数,使棉花快速累积速率增大,氮磷钾累积增多。结秆还田和施钾显着提高了各生育时期尤其是吐絮期棉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延缓了棉株衰老。秸秆还田对钾吸收的促进效应大于氮磷,每生产100kg皮棉钾吸收比例增加,南京试点(粘土)钾吸收量提高率大于大丰试点(砂壤土)。秸秆全量还田处理(K20,约折合150 kg.hm-2)促进养分吸收及防止早衰效应显着大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但显着低于施钾处理。回归分析表明,棉株总钾吸收量与皮棉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线性关系,南京试点(粘土)皮棉产量对总钾吸收量的响应较大丰试点(砂壤土)更加明显。

二、抗虫棉120kg皮棉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虫棉120kg皮棉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下棉花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麦棉两熟种植原理及温光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1.1.2 播期对棉花生产力的影响
        1.1.3 我国不同棉花种植区最适播期研究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第2章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干物质积累量动态模型特征值计算公式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
        2.2.2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2.2.3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株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生育进程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3.2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棉花生育期间气象信息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不同果枝部位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产量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3.3.2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冠层PAR及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棉花生育期间气象信息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生育时期群体冠层PARI的空间分布规律
        4.2.2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叶面积指数及PARI变化特征的影响
        4.2.3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4.3.2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
    5.1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生长发育的研究
    5.2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研究
    5.3 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光合有效辐射及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山东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棉花标准化生产
        1.4.2 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
        1.4.3 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成因SCP分析
        1.4.4 相关文献研究简要述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
        1.6.2 论文的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棉花生产标准
        2.1.2 标准化生产
        2.1.3 农户生产行为
        2.1.4 市场集中度
        2.1.5 行业壁垒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农户行为理论
        2.2.3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3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现状
    3.1 山东省棉花质量标准现状
        3.1.1 棉花的颜色级标准状况
        3.1.2 棉花的长度标准状况
        3.1.3 棉花的断裂比强度标准状况
        3.1.4 棉花的长度整齐度标准状况
        3.1.5 棉花的轧工质量标准状况
        3.1.6 棉花的马克隆值标准状况
    3.2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过程现状
        3.2.1 棉花的品种状况
        3.2.2 棉花的标准化灌溉状况
        3.2.3 棉花的标准化施肥状况
        3.2.4 棉花的标准化施药状况
    3.3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投入产出状况
        3.3.1 棉花标准化生产投入情况
        3.3.2 棉花标准化生产产出情况
    3.4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组织状况
    3.5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种植基地状况
        3.5.1 棉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情况
        3.5.2 棉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技术建设情况
4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存在问题
    4.1 棉农对棉花标准化生产认知度不高
    4.2 棉花生产品种多、杂、乱问题
    4.3 棉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度低
    4.4 棉花施肥量过多
    4.5 棉花施药技术推广水平低
    4.6 棉花生产成本高,棉农种植意愿低
    4.7 棉花生产组织化水平低
5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成因分析
    5.1 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的产业组织结构原因
        5.1.1 棉花产业市场集中度
        5.1.2 棉花产品差异化
        5.1.3 棉花行业壁垒
        5.1.4 棉花经营规模
    5.2 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的产业绩效原因
        5.2.1 棉花种植面积
        5.2.2 棉花产量、产值
        5.2.3 棉花价格与棉农收益
        5.2.4 棉花产业发展绩效对棉花标准化生产的影响
6 山东省棉花标准化生产对策建议
    6.1 提高农户标准化生产水平
        6.1.1 建立棉花标准化培训体系,提高农户认知
        6.1.2 开展棉花专用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示范
        6.1.3 规范农田,大力推广机械化灌溉制度
        6.1.4 减施药肥,推广绿色发展
    6.2 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增强种植意愿
        6.2.1 完善棉花补贴保障机制
        6.2.2 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棉花成本
        6.2.3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组织化生产
    6.3 优化棉花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绩效
        6.3.1 推动棉农规模化种植,提高市场集中度
        6.3.2 推动棉花产业化经营,保障棉花效益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材料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棉花生长季气象条件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产量及构成因素
        2.4.2 棉花生育时期的调查
        2.4.3 生育状况和棉铃时空分布调查
        2.4.4 叶片生理特性
        2.4.5 纤维品质
        2.4.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
    3.2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3.3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3.3.1 叶绿素含量
        3.3.2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3.3.3 光合速率
        3.3.4 内源保护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
    3.4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3.4.1 “三桃”比例
        3.4.2 空间分布规律
    3.5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3.5.1 “三桃”纤维品质
        3.5.2 混合样品纤维品质
    3.6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进程的影响
    4.2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4.3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4.4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4.5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4.6 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田地膜使用及污染现状
        1.2.2 抗虫棉的生物学特性
        1.2.3 播期与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播期与密度对棉花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
        1.2.5 播期与密度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1.2.6 播期与密度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取样与调查方法
        2.2.1 棉花生育时期的调查
        2.2.2 生育状况和棉铃时空分布调查
        2.2.3 叶片生理功能
        2.2.4 产量和纤维品质测定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生育进程
        3.1.2 农艺性状
        3.1.2.1 株高
        3.1.2.2 第一果枝高度
        3.1.2.3 果节数
        3.1.2.4 果枝数
        3.1.2.5 成铃率
    3.2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
        3.2.1 叶绿素相对含量
        3.2.2 光合参数
        3.2.2.1 净光合速率
        3.2.2.2 气孔导度
        3.2.2.3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3.2.2.4 蒸腾速率
        3.2.3 光系统性能
        3.2.3.1 供体侧参数
        3.2.3.2 受体侧参数
        3.2.3.3 PSII性能指数
        3.2.3.4 电子由Q_A传递到Q_B的概率
        3.2.4 衰老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
        3.2.4.1 抗氧化酶活性
        3.2.4.2 过氧化物酶活性
        3.2.4.3 丙二醛含量
    3.3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棉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3.3.1 “三桃”比例
        3.3.2 空间分布
    3.4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3.4.1 “三桃”棉纤维品质
        3.4.1.1 纤维长度
        3.4.1.2 比强度
        3.4.1.3 马克隆值
        3.4.1.4 纤维整齐度
        3.4.1.5 纤维伸长率
        3.4.2 全株棉铃混合样品纤维品质
    3.5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5.1 “三桃”产量
        3.5.2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4 讨论
    4.1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
    4.3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棉铃时空分布的影响
    4.4 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纤维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棉花辉煌70年——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棉花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棉花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1.1 总产成倍数增长
    1.2播种面积大, 波动也大
    1.3 单产大幅度提高
    1.4 生产发展的巨大贡献
    1.5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棉花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2 科学划分中国棉花种植区域
    2.1 宜棉区域广阔
    2.2 划分5大产区、12个亚区
    2.3 全国产棉省(市区)和集中产棉区
    2.4 全国棉花产地相对集中,规模效应显着,大地区 (师) 、大县 (市) 为保障国家棉花的有效供给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2.5 典型大县案例
    2.6 棉区布局调整
3 科学技术进步对棉花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1 商用品种从短缺到极大丰富
    3.2 栽培技术措施全面进步,技术升级换代加快
    3.3 高产创建
    3.4 栽培模式化、管理规范化
    3.5 现代植棉技术初见端倪
    3.6 栽培理论不断创新
    3.7 出版大型栽培学术着作和系列技术着作
    3.8 棉花生产技术含量高,科技贡献率更高
4 展望

(7)棉花新品种中棉所89号不同栽培模式产量和纤维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1.2 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种植密度的研究
        1.2.2 不同整枝方式的研究
        1.2.3 覆膜栽培技术的研究
    1.3 棉花黄萎病的研究进展
        1.3.1 黄萎病的发生与危害
        1.3.2 棉花黄萎病的症状
        1.3.3 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
        1.3.4 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制
        1.3.5 黄萎病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1.4 植物VIP1 蛋白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田间播种
        2.1.2 室内培养
    2.2 试验方法
        2.2.1 田间试验设计
        2.2.2 供试材料数据调查
        2.2.3 数据分析
        2.2.4 室内棉苗培育及取样
        2.2.5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6 目的基因的gDNA克隆及测序
        2.2.7 基因DNA序列拼接及分析
        2.2.8 不同序列变异位点与表型性状的关联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覆膜方式对s GK中3017 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
    3.2 不同整枝方式对s GK中3017 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密度处理对s GK中3017 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组合对s GK中3017 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
    3.5 棉花新品种黄萎病抗性鉴定
        3.5.1 棉花GhVIP1 基因的gDNA克隆
        3.5.2 棉花GhVIP1 基因的gDNA序列变异
        3.5.3 棉花新品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及产量与品质分析
4 讨论
    4.1 覆膜方式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2 整枝方式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3 密度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4 抗黄萎病基因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5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8)中国棉花育种研究60年的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产生变异方法
    1.1 自然变异
        1.1.1 天然杂交
        1.1.2 虫媒杂交
        1.1.3 继续分离与重组
        1.1.4 由上述三点以外所致的杂交
    1.2 人为变异
        1.2.1 有性杂交 (不含杂交制种和种间杂交)
        1.2.2 诱变 (辐射和航天)
        1.2.3 基因工程变异
        1.2.4 远缘杂交
2 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及相关研究
    2.1 早熟性
    2.2 抗枯黄萎病性
    2.3 纤维品质
    2.4 丰产性
3 育种方法
    3.1 常规育种 (系谱选育)
        3.1.1 系谱育种法
        3.1.2 品种间杂交育种 (单交、复式杂交、多父本杂交、回交)
    3.2 现代高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3.2.1 生化辅助育种
        3.2.2 生化遗传辅助育种
        3.2.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 杂交优势利用
    4.1 杂交优势、遗传力、配合力
    4.2 雄性不育三系
    4.3 杂种优势利用技术
        4.3.1 指示性状
        4.3.2 杂交制种技术
5 其他与棉花生产有关的育种研究
    5.1 抗倒伏性
    5.2 机采棉育种以及相关研究
6 棉花育种研究主要成就, 经验与不足
7 展望与讨论

(9)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转基因抗虫棉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及栽培管理
        1.3.1 气候特点
        1.3.2 栽培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点间皮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1.1 不同地点间单株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1.2 不同地点间单铃重与皮棉产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2.1.3 不同地点间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2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动态相关分析
        2.2.1 单株铃数分段模型中各因素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
        2.2.2 单铃重分段模型中各因素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
        2.2.3 衣分分段模型中各因素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
3 结论

(10)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与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秸秆还田现状
    2 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2.1 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
        2.2 秸秆还田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3 秸秆还田对棉株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
    4 秸秆还田对棉株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
        4.1 棉花氮磷钾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基本规律
        4.2 影响棉花氮磷钾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的因素
    5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技术路线
        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5.2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 气象资料和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
        2.2 秸秆还田对棉花不同果枝部位铃数的影响
        2.3 秸秆还田对棉花成铃动态的影响
        2.4 秸秆还田对棉花不同果枝部位铃重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 气象资料和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秸秆还田对棉花根系活力的影响
        2.3 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累积及相关生长参数的影响
        2.4 秸秆还田对棉株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气象资料和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还田对棉花植株氮素变化的影响
        2.2 秸秆还田对棉花植株磷素变化的影响
        2.3 秸秆还田对棉花植株钾素变化的影响
        2.4 秸秆还田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5 皮棉产量、生物量与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
        1.2 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
        1.3 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2 结论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已投稿文章

四、抗虫棉120kg皮棉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品种与播期对麦棉套作下棉花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D]. 刘太杰.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山东棉花标准化生产问题研究[D]. 颜腾腾.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3]不同地膜、播期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特性的影响[D]. 彭加旭.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4]播期与密度对露地栽培抗虫棉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D]. 张予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5]不同基因型抗虫棉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特征[J]. 聂军军,秦都林,刘艳慧,王双磊,张美玲,李金埔,赵娜,毛丽丽,宋宪亮,孙学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10)
  • [6]中国棉花辉煌70年——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棉花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J]. 毛树春,李亚兵,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19(07)
  • [7]棉花新品种中棉所89号不同栽培模式产量和纤维品质分析[D]. 张辰.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8]中国棉花育种研究60年的进展及展望[J]. 李胄. 西北农业学报, 2017(12)
  • [9]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J]. 贺邓敏,叶泗洪,王俊奥,徐毅,顾海蓝,吴德祥. 棉花科学, 2017(04)
  • [10]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生物量与养分累积分配的影响[D]. 张凡.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120kg抗虫棉皮棉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