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置动量轮论文_徐敬勃,谭学谦,吴珍,姜宁翔,陈晓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置动量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量,姿态,优化设计,微小,观测器,卡尔,有限元。

偏置动量轮论文文献综述

徐敬勃,谭学谦,吴珍,姜宁翔,陈晓霞[1](2018)在《卫星偏置动量轮长寿命预估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偏置动量轮作为卫星姿控系统的关键执行机构,其长寿命、高可靠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寿命预测分析及其长寿命的实现成为研究的重点。以动量轮功耗为性能退化特征量,建立Wiener退化过程模型,对动量轮寿命进行预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动量轮的在轨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3年。以轴承润滑系统的长寿命目标为前提,采用储油器微量供油技术、轴承表面改性技术、轴承跑合筛选技术,成为提高动量轮产品长寿命的关键,对于提高卫星系统的长寿命与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期刊2018-06-28)

翁敬砚,杨墨[2](2016)在《微小卫星在偏置动量轮定速情况下的一种用于姿态确定算法的简化卡尔曼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一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以陀螺、磁强计和太阳敏感器等多种敏感器对空间环境进行测量,采用四元数作为姿态描述,并因应敏感器噪声和陀螺漂移误差,结合了一种简化版本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姿态估计,通过一个以固定转速(1500rpm)进行提供陀螺定轴性工作的偏置动量轮和磁力矩器进行联合姿态控制从而实现该微小卫星的叁轴稳定。基于在工程实践上的实际需求,本文设计了整个为微小卫星系统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的姿态确定算法与姿态控制算法,为微小卫星以陀螺/磁强计/太阳敏感器进行观测,结合了简化版本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联合姿态确定,从而使得星载计算机在做姿态确定的过程上大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性,并且最终实现在通过主动磁控的偏置动量情况下星体叁轴的姿态稳定,达到正常工作模式下该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精度优于1°和卫星姿态稳定度优于0.01°/s的工程设计指标。本文以MATLAB?完整建立了包含轨道环境模块、轨道递推模块、姿态递推模块、敏感器模块、制动器模块、干扰力矩模块和采用一种简化卡尔曼滤波器的姿态估计模块等模块化的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完成了正常工作模式下的姿态确定与控制建模和数值仿真。(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05-06)

李强,洪涛,林乐天,周映霞,高超[3](2015)在《一种偏置动量轮在轨维护的变带宽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寿命运行卫星在轨维护中出现的备份偏置动量轮离散性差异较大,导致俯仰角收敛缓慢的问题,在姿态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卫星姿态动力学原理,建立偏置动量轮工作模式下的俯仰姿态的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型,并进行系统开环与闭环传递函数公式推导。然后在伯德图(Bode Diagram)基础上,重点分析相位裕量的敏感参数,给出俯仰姿态控制回路的带宽调整方法,实现变带宽控制。卫星偏置动量轮在轨切换维护的结果表明,通过及时调整PID参数,减小回路带宽,可以有效改善相位裕量,保持卫星控制性能,实现俯仰姿态快速收敛,且俯仰角控制精度优于0.03°,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飞行器测控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陈金国,孙小娟,田操[4](2013)在《卫星偏置动量轮3D模型的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精度、寿命以及确定卫星合理的有效载荷和性能指标,提出了偏置动量轮整体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叁维实体建模软件Pro/E建立轮体、壳体的密封罩和底座的简化几何模型,依据动量轮轮体和壳体的特性与设计要求,建立动量轮整体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中fmincon和fminimax函数分别进行偏置动量轮整体优化设计计算。结合优化结果对结构尺寸进行适当调整,取动量轮半径为81 mm,轮缘高度和宽度分别为24、6 mm,轮辐高度和宽度分别为21、6 mm,轮体内环倒圆和外环倒圆为20、5 mm,壳体厚度为1 mm。经有限元分析验证后轮体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均达到了指标要求,体积减小了15%。(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韩柯,王昊,朱小丰,向甜,金仲和[5](2011)在《皮卫星偏置动量轮在轨备份切换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参考微动量轮的实测数据,讨论并建立描述转速随机变化的马尔可夫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提出并分析用于皮卫星的偏置动量轮备份、切换策略.该策略定义了4个正常模式和3个异常模式:在普通情况下,系统在正常模式下定时切换飞轮;当故障发生时,系统切入异常模式,隔离故障飞轮.与常规的冷备份方法相比,该策略为飞轮性能、功能的故障检测提供了更方便的途径,同时在更长时间段内,能够保持星体连续姿态稳定.数学仿真表明,应用本文策略,正常情况切换时,造成的姿态扰动最大不超过20°;对于突发故障,切换带来的姿态扰动恢复时间约为30min.(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1年10期)

孙小娟,刘波,贾宏光[6](2009)在《基于静动态特性的偏置动量轮轮体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最高转速7 000 r/min的3 N.m.s偏置动量轮轮体综合其静动态特性建立结构优化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依据人工材料变密度法,对轮体进行叁维静动态拓扑优化,得到趋于4根工字梁辐条结构的概念模型;并提出工字梁与矩形辐条两种模型,采用ANSYS零阶方法分别进行尺寸优化,所得体积均为1.51×10-4m3,但工字梁辐条轮体一阶弹性频率(1 468.0 Hz)高于矩形辐条轮体(1 413.5 Hz),结构更优,进而验证了拓扑优化结果的合理性.研究方法对减小设计质量、降低轮体振动水平等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刘海颖,王惠南,陈志明,叶伟松[7](2009)在《喷气/偏置动量轮联合微小卫星叁轴稳定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偏置动量轮加喷气的微小卫星姿态控制方案,给出了LQG和Lyapunov控制的两种叁轴稳定控制方法。首先以轨道系为参考建立了卫星、偏置动量轮以及喷气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喷气/动量轮联合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控制方法,将动量轮和采用PWM技术的喷气系统进行联合控制,与单独动量轮俯仰控制、喷气进行滚动-偏航控制的传统方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并且减少喷气系统的燃料消耗,同时还可以减少动量轮饱和的机会。(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吕建婷,马广富,宋斌[8](2007)在《偏置动量轮控卫星姿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轮控的叁轴稳定的偏置动量卫星姿态控制问题。卫星的俯仰回路采用偏置动量轮,滚动/偏航轴上各安装一个反作用飞轮来完成姿态控制。小姿态角下俯仰回路可以单独设计,利用测量的俯仰角来实现其姿态控制;滚动/偏航回路利用滚动信息,采用基于偏航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器设计。磁力矩器提供的磁矩与地磁场作用产生的力矩实现了飞轮的动量卸载。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进行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案在飞轮输出力矩工作范围内,可使卫星达到很高的姿态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07年06期)

陈祖贵[9](1983)在《具有偏置动量轮的卫星姿态控制的一种新技术——数字逻辑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具有偏置动量轮的卫星姿态控制的一种新技术——数字逻辑协调控制。卫星姿态和姿态变化率的状态用8个特征量表示,对这些特征量进行简单的逻辑运算,即可准确地对卫星主动章动阻尼和进动控制进行协调控制。章动阻尼时,姿态绝对值不增大;姿态控制时,章动逐渐被阻尼掉。控制装置由触发器和“与”、“或”、“非”门组成,简单可靠。本方法不仅可用于太阳定向卫星,也可用于地球定向卫星。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1983年02期)

偏置动量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某一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以陀螺、磁强计和太阳敏感器等多种敏感器对空间环境进行测量,采用四元数作为姿态描述,并因应敏感器噪声和陀螺漂移误差,结合了一种简化版本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姿态估计,通过一个以固定转速(1500rpm)进行提供陀螺定轴性工作的偏置动量轮和磁力矩器进行联合姿态控制从而实现该微小卫星的叁轴稳定。基于在工程实践上的实际需求,本文设计了整个为微小卫星系统在正常工作模式下的姿态确定算法与姿态控制算法,为微小卫星以陀螺/磁强计/太阳敏感器进行观测,结合了简化版本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联合姿态确定,从而使得星载计算机在做姿态确定的过程上大大地降低了计算复杂性,并且最终实现在通过主动磁控的偏置动量情况下星体叁轴的姿态稳定,达到正常工作模式下该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精度优于1°和卫星姿态稳定度优于0.01°/s的工程设计指标。本文以MATLAB?完整建立了包含轨道环境模块、轨道递推模块、姿态递推模块、敏感器模块、制动器模块、干扰力矩模块和采用一种简化卡尔曼滤波器的姿态估计模块等模块化的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完成了正常工作模式下的姿态确定与控制建模和数值仿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置动量轮论文参考文献

[1].徐敬勃,谭学谦,吴珍,姜宁翔,陈晓霞.卫星偏置动量轮长寿命预估与实现[C].2018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2018

[2].翁敬砚,杨墨.微小卫星在偏置动量轮定速情况下的一种用于姿态确定算法的简化卡尔曼滤波器[C].第十届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3].李强,洪涛,林乐天,周映霞,高超.一种偏置动量轮在轨维护的变带宽控制方法[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5

[4].陈金国,孙小娟,田操.卫星偏置动量轮3D模型的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

[5].韩柯,王昊,朱小丰,向甜,金仲和.皮卫星偏置动量轮在轨备份切换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6].孙小娟,刘波,贾宏光.基于静动态特性的偏置动量轮轮体结构优化[J].航空动力学报.2009

[7].刘海颖,王惠南,陈志明,叶伟松.喷气/偏置动量轮联合微小卫星叁轴稳定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9

[8].吕建婷,马广富,宋斌.偏置动量轮控卫星姿态控制[J].控制工程.2007

[9].陈祖贵.具有偏置动量轮的卫星姿态控制的一种新技术——数字逻辑协调控制[J].航天控制.1983

论文知识图

太阳电池基板示意图偏置动量轮起旋方框图偏置动量轮安装示意图偏置动量轮偏置动量轮实测电压偏置动量轮在卫星本体坐标系中的...

标签:;  ;  ;  ;  ;  ;  ;  

偏置动量轮论文_徐敬勃,谭学谦,吴珍,姜宁翔,陈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